初中数学知识少、浅、易,知识面窄,要求低,进度慢,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可以反复多次讲解演练。高中数学知识广泛,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推广和引申,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和升华,要求高,进度快,信息广,难度大,教师不可能像初中那样反复强调、反复演练,高中教师更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严格的论证推理。又由于多数高中老师是小循环,接高一课程的教师多数刚带完高三,突然的对象变化使他们在教学时有意或无意间要求偏高。因此形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较大反差,在学习方法上、自学能力上、思维习惯上都对高中学生有了较高的要求,台阶太高,缺少一个缓冲过渡。进入高中后,很多学生很快就表现出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的不适应,所以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进行必要的过渡准备对多数普高学生的学习有积极的作用。
一、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存在的原因
1.教材内容方面
初中数学教材通俗易懂,难度不大,侧重于定量计算;而高中数学教材,较多研究的是变量和集合,不但注重定量计算,且需作定性研究,注重于各种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等,在初、高中教材知识点的衔接上有脱节现象。
2.教学方法方面
初中教师的教学主要依据初中学生特点及教材的内容,教学进度较慢,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都有较多时间反复强调、答疑解惑;而高中教师在处理高中教材时却没有充裕的时间去反复强调教材内容,对于习惯于初中教师教法的学生进入高中后难以适应高中教师的教法。
3.学习方法方面
初中学生习惯于跟着老师转,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数学问题,缺乏归纳总结能力;进入高中后,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勇于钻研、善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归纳探索规律。
然而高一新生往往沿用初中一套学习方法,不善于抓住学习中自学、阅读、复习、小结等必要环节,对高中学习内容缺乏必要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的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巩固。而到了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课时要求的实行,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所有题型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主要讲通性通法,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但是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的学法,还在“等”“靠”老师总结、老师布置相应的练习,一一对应那些知识点去练,致使学习困难较多,个别同学完成当天作业都比较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要以现行教材为基础,结合衔接教材,由问题引入新课。引入新课的过程中注重以初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为出发点,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或问题的某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新的知识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穿插衔接教学对方案进行合理性、可行性论证或说明。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结合旧知识或方法的复习和运用,使学生能通过探索,给出问题的完整解答;在应用实践过程中,增加部分简单应用的问题,完成初、高中教法和学法的衔接,也能有效调试学生的学习心理;在应用实践的基础上,增加能力提高部分,完成能力的衔接和提升;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回顾和反思,引导学生逐步完成由初中学法向高中学法的过渡,也有利于新知识的复习、巩固。
2.优化组合教材内容,实现教材的过渡衔接。
在对于存在如此多问题的高一新生的启蒙教学中,每个知识的教学更应重新旧联系,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突破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摒弃学生原有的错觉,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高一数学知识大多数是在初中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而要从初中知识衔接点出发,提出新问题,研究新知识。针对相关知识,可适当地编写过渡知识的专题校本教材,为衔接教学所用。
3.加强初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过渡。
可组织初高中对应年级的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有效解决过渡教学的针对性。据了解,对于很多初中的知识,我们作为高中的数学老师上课会觉得比较吃力,对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把握不够。所以我们可以将新高一年级的数学教师和刚教完初三年级的数学老师组织在一起,就相关过渡的知识和教学进行研讨,会更有针对性。
4.加强学法指导。
具体措施有三:一是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这种形式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易被学生接受;二是举办系列讲座,介绍学习方法;三是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5.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初高中良好衔接。
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
论文作者:刘立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4
标签:高中论文; 初中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学法论文; 教材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