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价值感与自考者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_主观幸福感论文

自考生自我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及其关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观论文,自考生论文,幸福感论文,自我价值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考生是具有较高比例的成人学习者群体,影响他们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很多,而作为人格特质的自我价值感能否有效预测主观幸福感,自我价值感各纬度是否与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以及学业成绩是否成为影响自我价值感和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等,均为本研究的中心问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广州某大学专科、本科的成人自考生为调查对象,包括行政管理、英语教育等专业。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8份,其中11份问卷无效,故共得到287份有效数据。其中男生107人(37.3%),女生180人(62.7%)。

根据ED Diener等人编制的《国际大学生调查》量表中的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量表(PANAS),以及总体主观幸福感、总体生活满意度、具体生活满意度量表。《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为9点量表,选项从1(非常不快乐)过渡到9(非常快乐),分数越高,幸福感越高。本次测量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9;《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为7点自评式量表,从1(强烈反对)过渡到7(极力赞成),得分越高则生活满意度越高。本次测量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5;《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量表》是9点自评式量表,从“根本没有”到“所有的时间”分为9个水平级,让被试判断选择自身一个星期里的情绪出现频率。本次测量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0.78;《具体生活满意度量表》为9点量表,选项从“一点也不满意”过渡到“完全满意”,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量表包括20个条目,从家庭、学校、自我、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考察了大学生的具体的生活满意度。本次测量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0。自我价值感测试量表采取黄希庭等人编制的具有良好信效度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SWS),由总体自我价值感、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三个分量表共56个题项构成(特殊自我价值感又有社会和个人取向两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均含有5个方面的量表,分别涉及到人际、心理、道德、生理和家庭方面的自我价值感),整个量表包含13个维度。量表为自评量表,从“不符合”至“完全符合”分别评定为1-5分。该量表本次测量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

问卷采用团体施测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1.5 for window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主观幸福感得分的性别比较

以性别为自变量,幸福感得分为因变量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和具体生活满意度得分中女性高于男性,消极情感得分中男性高于女性。被试的得分基本上都在理想平均得分附近变化。

(二)不同家庭所在地被试主观幸福感得分比较

以家庭所在地为自变量,幸福感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积极情感、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三个量表得分存在差异。进一步多重比较(LSD)分析表明:家庭所在地为城市的被试的总体幸福感得分、生活满意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城镇被试以及农村被试;家庭所在地为城市的被试的积极情感得分显著高于城镇被试。

(三)自我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把自我价值感各分量表与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多数纬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四)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索自我价值感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考察自我价值感各因子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结果如下:

由表4可以看到,个人一般、社会人际、总体自我、社会道德、个人人际价值感五个因素能有效正向预测积极情感,它们可解释总变异的36%,以上五种价值感越高则个体体验到的积极情感越多;总体自我、个人家庭、社会生理、个人生理、个人一般自我价值感五个因素能有效预测消极情感,它们能解释总变异的18%,其中社会生理价值感可正向预测消极情感,其余四个因素可反向预测消极情感;个人人际、个人一般、个人生理价值感三个因素能有效预测总体主观幸福感,它们能解释总变异的27%,以上三种价值感越高则个体体验的主观幸福感越多;个人一般、社会生理、总体自我、个人人际价值感四个因素能够有效预测具体生活满意度,它们能解释总变异的36%,以上四种价值感越高个体的具体生活满意度越高;个人一般价值感能够有效预测生活满意度,它能够解释总变异的19%,个人一般价值感越高则个体的生活满意度越高。

三、讨论与分析

(一)主观幸福感与自我价值感的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中,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和具体生活满意度得分女性显著高于男性,消极情感得分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可见女性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男性。不过被试的得分基本上都在平均得分附近变化,说明被试的主观幸福感基本上处于平均水平。关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有些研究有性别差异,如徐维东等的研究表明男性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女性,他认为女性更多的强调的是一种人际定向,男性强调的是一种成就定向的原因所致;有些研究则没有。因此,性别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可能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本次数据中,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F=4.01,p<0.05)和道德自我价值感(F=3.89,p<0.05)两个量表中存在性别差异,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其它分量表均不存在性别差异,即本次研究中总体自我价值感不存在性别差异,该结果与杨雄、黄希庭的研究一致。女生在一般自我和社会道德自我价值感上高于男生,这可能是因为女生在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上相对好于男生,因此女生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网络,得到他人的肯定和关注,从而强化了自我价值感。

(二)学业成绩影响主观幸福感和自我价值感

为研究学生学业成绩对主观幸福感和自我价值感的影响,把学业成绩划分为五种水平:优秀:“获得奖学金,没有补考或挂科”;较好:“有补考或挂科,但因参与活动表现突出获得奖学金”;普通:“没获得奖学金也没有补考或挂科”;较差:“补考或挂科1~3门”;很差:“补考或挂科3门以上”。以学业成绩为自变量,主观幸福感、自我价值感为因变量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和具体生活度三个量表存在差异;除个人道德、个人生理自我价值感纬度没有统计差异外,其余11个分量表有统计差异。并且总体上看,无论是自我价值感还是主观幸福感,最高得分者是学业成绩较好者,而学业成绩优秀和普通者次之,并且这三者的得分显著高于学业成绩较差和很差者。究其原因,在自我价值感方面,学业成绩始终代表了自考生的学习所得,也反映着其学习能力和自控力,因此学业好者自我价值感高,差者自我价值感低;主观幸福感方面,由于学业成绩代表了自考生在学习中的回报和收获,肯定了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因此学业好者主观幸福感高,差者主观幸福感低。而之所以自我价值感和主观幸福感得分最高者并非为学业成绩优秀者,是因为学业成绩优秀者对自己在学习方面的投入很大,相应地期望得到的回报也很高,然而实际得到的学业成绩虽然相对优秀,但是依然难以满足自身要求,因此相对而言他们所获得的自我价值感和主观幸福感反而没有学业成绩较好者。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由于调查问卷中对成绩较好的说明是“有补考或挂科,但是因为参与活动表现突出获得奖学金”,由此可见,自考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以及公共文艺表演等活动能对自考生的自我价值感和主观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这个结果与一些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由此推论,在校成人自考生因参与高校或社会性团队活动,会对其自我价值感和主观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

(三)自我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自我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自我价值感各个纬度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相互关系——与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具体生活满意度以及总体主观幸福感均有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这意味着,自我价值感越高,则其体验到的主观幸福感越多,并且出现消极情感的机会越少。

相关分析显示,个人取向道德价值感与积极情感、具体生活满意度、总体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均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而社会取向道德价值感与五个幸福感纬度均相关显著。该结果与黄希庭等的研究结果一致。本文认为,个体取向道德价值感更加倾向于反映个体是否拥有自己的道德判断观点以及其坚定程度,因此,一般而言,该纬度得分越高则说明个体越不容易受到外界的观点的影响,进而可推断该纬度与幸福感的关系相对较低。而社会取向道德价值观反映的是个体希望从社会和他人身上获得肯定。因此个体的社会关系容易影响到个体的幸福感体验,由此可推知该纬度与幸福感关系很密切。前人的研究也证实了亲人与朋友对待自己的方式以及他人的尊重等会影响个体的自我价值感。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方程最多的因素是个人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它进入了全部五个幸福感的预测方程。其次依次是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人际自我价值感等因素。由此可见这三个因素能稳定有效地预测主观幸福感。综合这三个因素,本文认为,个体在拥有较高较稳定的自我价值感的情况下,通过主动的人际交往常常能够获得较高的主观幸福感。

标签:;  ;  ;  

自我价值感与自考者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_主观幸福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