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婴儿总是喜欢虐待小动物?_动物论文

为什么婴儿总是喜欢虐待小动物?_动物论文

宝宝为何总爱虐待小动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动物论文,总爱论文,宝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宝宝来说,虐待小动物也许仅仅是一种游戏。游戏似乎是不值得大惊小怪的。那么,当宝宝虐待小动物的时候,究竟有没有必要管束呢?

3岁的蕊蕊每天从幼儿园回到家就开始折腾家里的那几只小动物。见到小波斯猫,不是拽它的尾巴,就是掐它的脖子。鱼缸里的小鱼更是受尽蕊蕊的虐待,一缸鱼买回家没几天就已经被她谋杀得寥寥无几。更要命的是,看着自己的杰作,蕊蕊不但没有丝毫的怜悯之心,相反,每次虐待完小动物,她还开心地大叫,“看,我把金鱼尾巴揪掉了”“小猫怕我了,不敢出来了,真好玩!它要敢出来,我打死它!”

蕊蕊的狠话,还有她的“摧动物辣手”简直吓坏了父母。蕊蕊父母常常满心愁绪,满脑子的困惑:孩子这么小,怎么就那么冷酷呢?究竟要不要管束她的这种行为、如果不管,会不会带来什么不良后果?如果管,又该以怎样的方式去管呢?

宝宝虐待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1.宝宝出现虐待行为的心理原因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个体具有攻击和破坏的本能,当遭遇心理压力和挫折境遇时,侵犯动机就可能被重新激发,进而表现出攻击性。当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对侵犯者进行还击时,往往会找一个替罪羊发泄一番。

宝宝虐待小动物的行为也是这样,一方面可能是对自己缺乏自信,所以试图以此显示自己的能耐,获得某种补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生活中经历了某些事情而导致心中郁闷、情绪紧张,想要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发泄。尤其当宝宝有被别人欺负的经历,面对“强权”自己又无能为力的时候,那种来自内心的压力会让他难以用正确的心理状态面对周围的事物,于是就会在这种压力折磨下演变成一种情绪的爆发,以这种不恰当的行为来发泄内心的不满,释放无法承受的内心的压力。

2.虐待行为给宝宝带来的不良后果

幼儿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获得感受爱的能力的敏感期。所以,如果在宝宝幼年时期没有让他充分地感受到爱,或者没有给予他足够多的感受爱的机会,宝宝就有可能失去这种能力,并且如果将来没有机会得到适当的调整的话,随着他的长大,人格偏离的问题就会逐渐显现。

虐待小动物的行为如果不加以疏导,宝宝成人后就容易形成反社会型人格,并因此变得比较冷酷,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容易偏离正常的社会规范。典型表现为——

*对挫折和不公平的遭遇过度敏感;

*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很长时间都耿耿于怀;

*多疑、容易将别人的友好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视;

*对周围环境过分警惕和抱有敌意;

*性格明显内向(孤独、被动、退缩),与家庭和社会疏远,缺少知心朋友;

*表情呆板,情感冷淡,甚至不通人情,不能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关心、体贴及愤怒等情感;

*很容易责怪他人,或喜欢对其与社会相冲突的行为进行无理辩解;

*对挫折的耐受性低,微小刺激便可引起冲动,甚至产生暴力行为;

*喜欢虐待动物或弱小同伴;

*有突发的愤怒和暴力倾向,对各种情绪引发的冲动行为无法自控;

*感到自己无助、无能或缺乏精力;

*经常把责任推给别人来应对自己面临的逆境。

消除虐待行为的养育策略

1.改善引发宝宝虐待行为的环境

3岁前的宝宝模仿能力特别强,又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要身边有虐待小动物的榜样,就会模仿对方的行为,养成这种习惯。因此,父母自己首先要对小动物充满了爱心,给宝宝树立良好的榜样。另外,当发现宝宝身边有这样虐待小动物的人时,尽量让他少靠近,并要及时向宝宝解释,让他明白这种行为不值得模仿。

2.针对宝宝情况缓解他的心理压力

宝宝出现虐待行为,如果不是模仿他人的话,那么很有可能是因为内心有压力。父母要详细了解导致宝宝产生这种行为的真正原因,然后针对宝宝的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尤其要注意平时多关心、陪伴宝宝,给予他足够的温暖,帮助宝宝解除心理压力。一旦压力通过合适的途径得到释放,他也就不会依靠这种虐待行为来缓解自身的心理压力了。

3.提供机会让宝宝和小动物亲密接触

经常带宝宝到动物园、海洋馆、野生动物园等地方玩耍,给他和小动物亲密接触的机会,让他了解小动物,发现小动物的诸多可爱之处,培养他和小动物之间的感情。如果可能,也可以给他养一只、全家人都充满爱心地来对待这只小动物,将它看成一个必不可少的家庭成员,让宝宝也因此感受到这种亲情,进而增进和小动物之间的感情。

4.给予宝宝足够被爱的体验

只有享受到足够的爱,宝宝才会习得释放自己的爱的能力。因此,父母平时要给予宝宝足够的爱,让他充分体验到被爱的愉快感受。如果宝宝在爱的环境围绕下长大,他对这个世界也就会充满了爱心,自然也就不会出现虐待小动物之类的行为了。

5.让宝宝从小养成“服务意识”

从宝宝很小的时候起就要经常鼓励他去照顾家人和家里的小动物,让他从小就养成“服务意识”,并且对宝宝的这种行为表示由衷的感谢,这样就会让他在照顾他人和小动物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被人需要所带来的快乐情绪,同时父母的这种做法也有助于提高他的自信心。

6.挫折教育不要过度

挫折教育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确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一种训练。但是,在给宝宝进行挫折教育时,父母一定要遵循一个原则:不要因为给予宝宝过于强烈、过多数量的挫折而挫败了宝宝的自信心,从而导致他心理失衡,对周围环境的一切充满了仇视。生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的宝宝因为内心受到过分的压抑,也容易出现这种虐待行为。

关键词解读——人格偏离

人格偏离指人格特征偏离正常状态,形成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人格偏离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不能正确地感知和解释周围的人和事物,对自我及他人的态度出现偏差;

2.对周围人物情感反应的范围、强度不合适;

3.控制冲动的能力很差或者过于压抑自己,对个人需要的满足出现偏离。

人格偏离一般都因为后天因素导致,很多异常情绪反应和行为方式,包括一些社会适应不良的行为都在宝宝成长过程中通过观察、模仿而形成,并通过条件反射机理巩固下来。人格偏离很大程度上因为宝宝在童年时期没有感受到爱,或者父母没有给予宝宝加强这种感受的机会,最终失去这种懂得爱与被爱的能力。

标签:;  ;  

为什么婴儿总是喜欢虐待小动物?_动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