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理攻击的内涵、影响因素以及研究前景
程珂炜
摘 要 :心理攻击主要包括忽视、拒绝、威胁儿童和否认他们的心理需求;强迫、控制行为涉及父母侵犯儿童权利,干涉儿童事务,对儿童进行无理惩罚,缺乏理性指导,过度反应以及控制儿童。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和社会适应性造成负面影响。心理攻击的表现形式、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和预防已成为父母养育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
关键词 :教养方式;心理攻击;粗暴养育
一 、心理攻击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心理攻击,作为父母教养方式的一种形式,是指父母通过言语或象征性攻击行为对儿童实施的心理上或情感上的拒绝,或称其为情绪虐待、心理虐待等。然而,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父母的心理攻击逐渐被视为一种特定的管教形式。一些研究人员甚至认为这是最常见、最具破坏性的管教形式。但往往向儿童传递的信息是“你是无用的、不被爱的、多余的、只是满足他人需要的”,使儿童感受到来自父母心理暴力的恐吓。总体来说,心理攻击的定义具有多样性。
根据定义,心理攻击的形式是隐藏的。主要包括忽视、拒绝、威胁儿童和否认他们的心理需求。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心理攻击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包括外内化问题、学业失败和情绪障碍。除了父母对儿童青少年一系列的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以外,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攻击和强迫控制也十分常见。因此,心理攻击对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适应性造成的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心理攻击的表现形式、影响因素和预防性干预等问题已成为教养方式领域的热门话题。再者,一个和谐且拥有良好教养方式的家庭能够让儿童体验到幸福和温馨,这有利于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增加他们对社会的信任。
二 、心理攻击的影响因素
父母和子女的个人因素以及各种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心理攻击的发生。由于父母是心理攻击的行为主体,儿童是承担行为的客体,我们将从主客体两个方面来说明这些因素对心理攻击的影响。
(一) 父母的人格特质
父母的人格特质是养育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Simons等人发现,具有敌意性人格特质的父母更有可能采用严厉管教的教养方式,并进一步采取心理攻击行为。相对而言,情绪起伏的父母对孩子的敏感度较低,且暴力程度更高。他还发现,五大人格中的高神经质和高外向性与父母过度干预、高度控制密切相关。也有研究发现,高宜人性和高外向性的父母往往对儿童有更高的温暖水平和养育胜任感以及更低的过度反应性。因此具有此类人格特质的父母可能较少对儿童进行心理攻击。
以美国为例,虽然目前并没有体育教师教育与培训的课程标准,但美国各个大学是在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指导下,将专业标准渗透在整个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择、实习等过程,在此基础上构建课程体系,调整人才培养策略,提升培养质量。美国大学培养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师的教育知识的掌握与实践有着较高的要求,主要包括掌握宽广的基础文理知识 ,精通至少1门专业课程的知识 ,拥有扎实的教育专业知识并且通过严格的教育实习。其中教育专业课程包括:教育基础、教育导论、教育史、中等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评价与测量、教材教法和视听教育以及教育实践活动[16]。
(二) 父母的性别因素
心理攻击可能会受到父母性别的影响。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父亲和母亲一般都对孩子进行心理攻击;母亲对儿童的心理攻击频率高于父亲。在我国,78.9%的小学生遭受过父亲心理攻击,84.2%的小学生遭受过母亲心理攻击。原因可能是中国父母普遍认同“打是亲,骂是爱”的教育理念;宏观而言,父母心理攻击的发生会受到社会文化背景和即时的亲子互动背景的影响。
(三) 父母的年龄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研究表明,哺乳动物如大鼠和恒河猴的摄食行为具有代际连续性,部分由基因共享决定。父母的养育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作为父母的养育方式,即养育方式是代际的。心理攻击可能通过基因共享或模仿学习传播,因此一代人的心理攻击可能会影响后代的成长。而且,这种影响是相互影响的,不仅会造成后代的许多内外化问题,而且会使养育者感受到对教养的挫折和不满。
(四) 父母的被养经历
除父母性别外,父母年龄也是影响父母心理攻击的重要因素。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父母心理攻击的频率呈下降趋势。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父母心理攻击的影响也不一致。如,有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低的父母对儿童进行心理攻击的可能性大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父母,虽然差异并不是特别显著。但研究还发现,具有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父母比社会经济地位低的父母更容易对儿童进行心理攻击。
(五) 儿童的年龄
根据发展互动模型,儿童的行为表现影响父母的养育行为。儿童的气质和父母的自主权之间存在双向互动。这可能会导致父母对孩子使用心理攻击。Patterson的强迫假设也指出,儿童的烦躁和挑衅性气质与父母的粗鲁和控制性的管教方式有关。也可以看出,养育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气质。
(六) 儿童的气质
儿童的年龄影响父母心理攻击的普遍程度。有研究表明,43%的父母对婴儿使用心理攻击,当孩子达到7岁的高峰时,98%的父母使用心理攻击,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下降。但仍有90%的父母对17岁青少年使用心理攻击。就总体的趋势而言,父母心理攻击的频繁性会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在一定的年龄段达到顶峰,随后缓慢降低。
㉗David M.Esposito,The Legacy of Woodrow Wilson,American War Aims in World War I,Westport,CT and London,1996,p.64.
总而言之,心理攻击是家庭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已成为当前养育方式的热点。对其表现形式、作用机制和预防干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述集合中的空集、子集、交并集、补集等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的形式理解。在学生画出图1中的几种主要的图形关系之后,引导学生用课上教授的不同集合的相关集合语言去对自己画出的图形关系进行表述。找出集合A与集合B重合为图(4),做出图(1)中集合A与集合 B不含有相同的元素这样的数学表达。数形结合思维在教授数学概念的同一时刻对学生进行讲解,有利于学生习惯在概念的理解和表达中应用数形结合思维,使之在学生的脑海中与数学概念本身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
[1]刘蓓,魏志民,邢晓沛,王美芳.父母严厉管教与初中生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6):842-845.
[2]Straus MA, Field CJ. Psychological Aggression by American Parents: National Data on Prevalence, Chronicity, and Severity.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2003,65(4):795-808.
作者简介 :
程珂炜,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