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兴宁市水口中心小学 514500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基本上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如何培养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明确不同目标,实施分层训练
1.加强差生基础朗读的训练。
朗读最基础要求是正确,用普通话读准字音,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字句。在课堂中,教师应关注后进生的帮扶,多给机会,让其练习朗读,反复强化。
2.加强中等生节奏的训练。
中等生在班里占大多数,要想提升朗读水平,就必须做好该层学生的指导,以达到借朗读的力量促进语文成绩的提高。而有节奏地训练朗读,正符合该层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能力,所以,教师应侧重该方面的训练。具体做法是:一个句子,由于重音不同,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如:“我喜欢读书”,把“我”读成重音,就回答了“谁喜欢读书”这个问题;把“喜欢”读成重音,就回答了“你喜欢不喜欢读书”这个问题;把“读书”读成重音,就回答了“你喜欢什么”这个问题。小学生的朗读容易产生一字一顿地读,或者无停顿地连续读,或者自由停顿而读破句等现象。要让学生形成“词”的概念,指导学生掌握句子中重点词的朗读技巧,使学生知道句子之间的句号、叹号、问号一般停顿稍长,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停顿略短一些,句子中的词或词组之间还要有长短不一的语气和语法停顿,从而使学生的朗读做到有节奏的流利。
3.加强优生的感情朗读。
优等生的提升不容忽视,他们是整个班乃至整个年段的引领,为有效朗读训练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所以,我们对其要求是: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有较深刻的理解,把握住文章的基调,找出文章的情感旋律,分析出相似句式在文中的变化,在朗读中自然流露出相应的情感。
4.全班学生进行语调的训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自由练读的时候,要边读边想,声音要轻;集体齐读的时候,声音不要太响;指名读的时候,声音要响亮,但不要直着嗓子喊。
二、采取多变方式,提高朗诵水平
1.示范法:
通过范读,促使学生模仿朗读,这是对中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一种有效方法,让全体学生学有所长。
2.讲授法:
教师或学生先讲高低快慢、断连疏密的朗读技巧,然后再练读,指导读。
3.比较法:
即借助教师或学生不同的朗读方式比较,让学生从中领悟正确与谬误。通过朗读比较,进行情感和语调的对比,辨析细微差异,以提高学生朗读技巧。常用的师生朗读方式可以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有选择地运用。
4.情境法:
即为朗读创设情境,结合恰当的导语,渲染合适的气氛,使学生耳濡目染,自然入境。如用表演或多媒体等形式,对一些情节曲折生动、形象鲜明的课文可组织表演或制成课件,借助手势、表情、动作、道具等,将静态文字转化为动态的画面,以诱发学生读出真情实感。
5.欣赏法:
即组织学生聆听优秀的朗读录音,使他们感受朗读中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以及语言的气韵和美感,以此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就不难实现。
三、选取经典范文,体现吟美诵读
吟美诵读就是对作品进行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课文中的重点段落中,有些词语生动传神,有些句子含义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例如当读到《难忘的一课》中的“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和“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但是想不到还有什么话,比他刚才教给孩子的那句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这些语句时,教师就要先指导学生理解句子中带点的词,然后反复朗读,要求把带点词语读重音,读出感情来,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个礼堂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中国自己的伟人,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谊使作者的眼睛湿润了,也确实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才能表达作者当时的全部感情。
又如《第一场雪》中的第六自然段,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后迷人的景象,突出了雪景的绚丽多姿。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读好其中的儿化韵,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到雪后的自然美,读出作者当时对雪后美景的喜爱之情。教师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
论文作者:伍秋琼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0月总第25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0
标签: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重音论文; 教师论文; 句子论文; 停顿论文; 感情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10月总第25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