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西南丝绸之路的西南旅游开发[1]_南方丝绸之路论文

以西南丝绸之路为依托,发展西南旅游业[1],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丝绸之路论文,旅游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化旅游是当代世界旅游业的新潮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促进了对丝路文化旅游研究、开发的深入。但与北方丝绸之路旅游的发展相比,对西南丝绸之路的研究、开发则显得相对薄弱,1996年9月22日《中国旅游报》刊载“’97中国旅游年推出了35个王牌景点和16条旅游专线”,其中第六条专线“丝绸之路游”则仅限于北方丝路沿途的西安、西宁、固原、敦煌、吐鲁番、乌鲁木齐、库车、喀什诸景点。显然,加快开拓南方丝绸之路旅游业已迫在眉睫。如何利用南方丝路文化这一整体优势,建立以此为主题的西南地区区域旅游体系,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1 西南丝路文化旅游圈的形成和分布

南方丝绸之路至迟在公元前四世纪即已开通,较之于公元前二世纪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北方丝绸之路,早了两个世纪。公元前112年,张骞回到长安,向汉武帝报告说:他在大夏(今阿富汗北部)见到了许多蜀地的布匹和邛竹杖。这些商品便是商人们从蜀地经身毒(今印度)转运到大夏的。汉武帝当即派四路使臣下西南,探明这条道路的具体走向,并延凿成官道。从远古辗转相通的“蜀——身毒道”,经秦汉的经营,始成为郡县相连、驿路相接的西南丝绸之路。其间虽不乏支道复线,但2000年间的官驿及现代公路、铁路无不沿着三条古道的干线行进。

南道:是最先辟筑的西南丝路东干道。分为岷江道、五尺道。岷江道由成都沿岷江而至宜宾,其陆路乃李冰烧崖所筑。因宜宾为汉僰道县所在,故又称为“僰道”。五尺道为秦将常頞所筑。是由宜宾渡江,溯关河至云南盐津县,再至昭通,复至黔西北威宁,转向西入云南曲靖(汉味县)。此线经滇中平原至滇池(昆明),复西至普驿与西干线汇合至下关,因此线险隘,驿道不可能遵秦常制,仅宽五尺(合今三尺),故名“五尺道”。唐代复筑此道时,因途中石门关(今盐津县豆沙关)特险,故又名“石门道”。朱提部北上入蜀之道,应是循古代杜宇部入蜀之道所筑。昭通为汉朱提郡,因此这一段又被称为“朱提道”。此道在威宁分道经夜郎腹地至两广,再前往南越。故其前段又名“夜郎道”,后段为“番禺道”。

西道:为司马相如沿古牦牛羌部南下道所辟筑,故又称“牦牛道”。途中灵关天险为历代设守所在,又称“灵关道”。至唐重开此道时,重兵屯于清溪峡中的险关,故又称“清溪道”。此道由蜀都南下汉代铁都临邛(今邛崃),复南至雅安、荥经(汉严道县),越邛崃大山(今泥巴山)至汉源(汉牦牛道),出清溪峡至甘洛、越西、喜德诸县。途经汉灵关复临孙水(泸沽崃),进入安宁河流域的串珠状盆地,至西昌(汉越西郡)再沿河南下至拉酢,渡金沙江至云南大姚县,西向至普朋驿合东干道,过云南驿至下关。自下关至保山一段,因保山为汉永昌郡,故又被称为“永昌道”,是经营西南的最前哨,其辖地广阔,曾直接与身毒相接。

中道:为唐代所开,称为“邕州道”。明清之后迅速发展,途经昆明、晋宁、江川、通海、建水、开远、硕山、广南,东接广西,南接越南,与南方海上丝绸之路联系起来。

2 西南丝路文化旅游圈的特点

2.1 共同性

在大西南民族文化中,丝路文化是影响时间最久的文化,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价值。而佛教文化又是南方丝路文化的主要载体。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西南地区流传了所有的佛教支派和类型,如大乘佛教、小乘佛教等。它们一度成为该区域的民族宗教,如流传云南傣、布朗、崩龙、佤、阿昌等族的小乘佛教,或者渗透于当地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文化中,如大乘佛教之于云南白族的观音会,贵州苗、侗、彝、水的傩文化。在这些地区都有着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名胜景区,如四川有普贤菩萨的道场峨嵋山,有名扬天下的乐山大佛,贵州有佛教圣地梵净山和黔灵山,云南有禅宗始祖摩珂加叶的道场鸡足山,有佛教名山灵鹫山(点苍山),有风格独具而又久负盛名的大理三塔,还有闻名遐迩的昆明筇竹寺。众多的佛教文化遗迹沿古老的丝路分布全区,构成了西南丝路文化旅游圈的显著特色。

2.2 区域性

南方丝路文化旅游圈不仅有中国一流的丝路文化旅游资源,而且自然风光各有特色。拥有高原特色文化旅游带;云贵高原有迷人的高山湖泊,神奇的喀斯特地貌,有亚洲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有国内最大的溶洞——打鸡洞,有山明水秀的西山滇池,景色神奇的路南石林和“东方瑞士”的大理景区。此外,民族风情亦各有特色,云南是历史上民族迁徙、分化、融汇最大的地区,民族种类最多,文化封闭性最强,所蕴藏的民族美学价值也最丰富,极有发掘潜力。如云南剑川石钟山景区石窟共16窟,内容十分丰富,是白族先民创造的石刻艺术宝库,也是研究南诏史的重要文物,具有奇特的感染力。

2.3 互补性

尽管同是西南丝路,但各丝路之风格、周围之景物不同,给人的感觉也不相同,而且它们所处环境的差异恰恰反映出西南地区自然和人文风貌。加上各自的神奇传说和历代诗文的赞誉,更使它们富有吸引力。同时西南地区还是我国民族最多的多民族区域和世界上不可多得的人类文化博物馆,全国56个民族中就有40个多个生活在大西南中。如此众多的民族构成了千姿百态的多民族文化,而民族传统节日又是这里民族文化的典型表现,民族节日之多,为世界罕见(见表1),真是丰富多彩、令人叹为观止。

表1 南方丝路沿线主要少数民族节日庆典统计表

资料来源:高占祥主编,中国民族节日大全,知识出版社,1993年。

3 建立西南丝路文化旅游体系的条件

3.1 可行性

以客源集中的著名风景旅游点为依托的区域旅游体系,由于它具有旅游内容丰富、地方特色鲜明、时间安排灵活等特点,因此区域旅游体系不仅有利于综合利用旅游设施,扩大影响、开拓客源,吸引更多旅游者,而且还能使旅游者延长旅游时间,参与更多的旅游活动,保证旅游业的稳定发展,以致成为现代旅游业的主要方向。在西南地区建立和发展以丝路文化为主题的区域旅游体系是完全可行的。近年来,西南地区及日本、台湾、香港等地的有关学者,对这条古道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察和研究。特别是自1996年5月24日滇越铁路第一列国际联运货物列车开行,中断了17年之久的滇越铁路国际联运再次开通。大西南与东南亚经贸合作迅速加强,刚刚降下帷幕的’96昆明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在来自海外61个国家和地区的4600余名客商中,东南亚客商就达1800多人,成交的出口经贸业务3.77亿美元总额中,与东南亚地区出口成交就达1.66亿多美元,显示出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国家日益密切的经贸往来。这就使以西南大陆桥为优势,重新建构丝路文化旅游体系,联合开拓国际旅游市场成为可能。而西南丝路的重建及配套设施的完善,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昆明市把发展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并确定为振兴昆明经济的战略决策之一。滇越铁路的重新开通,给云南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滇缅道路的重建也为云南旅游资源锦上添花。随着中越铁路重新开通,西南大陆桥终于全部开通。这不仅为我国广大地区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而且为东南亚地区同日本、东欧、西欧各国间的旅游往来开辟了新的交通捷径。早在秦汉之时,这一地带便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通道,当时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的交通贸易便十分密切,这条联系南亚、东南亚经济、文化交流的丝路曾使中国、印度的伟大文明得以交相辉映,而今全球范围的“丝绸之路热”的兴起,更为这条丝路文化旅游的开拓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建立西南丝路文化旅游体系是可行的。

3.2 必然性

西南丝绸古道长达4000余km,沿途古郡重镇、关隘烽燧、古堡要塞、旧城遗址、石窟艺术、古葬墓群、民族风光等等构成了奇丽壮观的历史画卷,特色别具的大理三塔,剑川石窟等更富于传奇色彩。丝绸古道灿烂的艺术,浓郁的风情民俗,丰富的自然风光是大西南的优势所在。但是仅仅考虑各自的旅游发展建设尚且不够,还应该看到南方三条丝路,在现代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可以吸引国内外更多的游客,安排更多的旅游活动,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无庸置疑,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各地旅游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但三条丝路所通过的城市的旅游业发展水平与其拥有的有利条件相差较大,优势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各城市旅游业发展的潜力很大,呼声很高。如云南正向旅游大省迈进,1994年接待海外旅游者超过40万人次,国内游客1147万人次。去年云南又建立2亿元的旅游发展基金,同时积极引进外资,开发建设昆明滇池、阳宗海、大理等7个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重点旅游项目。昆明市计划在2000年设想接待海外游客100万人次,使旅游业收入超出目前排在第一的烟草业,这就需要经过艰苦的努力。其中不乏创造性的工作,包括建立以“西南丝路文化”为主题的西南地区旅游体系,进一步提高丝路知名度,增强吸引力,以振兴西南地区旅游业发展。这是西南地区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也是建立该地区旅游体系的一个重要条件。此外,建立西南丝路文化旅游体系也是扩大就业机会,走内涵式发展旅游路子,增加旅游收入,实现西南地区共同繁荣的良好措施。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向区域集团化,区域旅游进一步扩大,欧共体的“欧洲旅游委员会”本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受益的原则,鼓励欧共体范围内的区域旅游制定区域共同繁荣的规划。拉美旅游组织也通过实行旅游一体化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面对旅游发展新形势,西南地区旅游部门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展整体优势,扩大区域合作。按丝路划片、连线发展旅游业,形成西南地区旅游的大产业、大规模,提高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竞争能力,实现西南地区的共同发展。现在,我国正值第二次改革开放浪潮中,西南地区地处内陆,远离大海,如果同沿海各省相比,并不占优势。应该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四川为基地,翼带云贵,重开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在古老南方丝绸之路上架设一条现代化铁路、公路交通线,大力发展与东南亚及南亚地区的旅游协作,与东南亚形成一个国际旅游经济循环区,以此作为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这样,无疑会加快西南旅游建设的速度。

4 建立西南丝路文化旅游体系的措施

4.1 成立“南方丝路文化旅游圈”协作机构

迄今为止,大西南的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从深层次看,大西南丝路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最有潜力。因此,深入发掘大西南的旅游资源,要围绕“西南丝路文化旅游圈”这一整体形象,进行合理分工、优势互补,中、南、西协调发展,联合开拓国际旅游市场。早在90年代初期,云南、贵州、四川、广西、西藏5省就已经建立了旅游协作网络组织。这一组织在探讨体制、交流信息、开发资源、互传客源等方面积累了一定成功经验。因此,南方各丝路旅游部门完全可以凭借这一基础,走向联合,走向协作。目前,西道乃旅游热线,中道为旅游冷线,南道属旅游温线。因此,必须加强区域协作,注意冷线新景点的开发,将西道、中道、南道连在一起,拴在一块,以热线带温线,以冷线促热线,构成西南丝路多方位的协作体系。

4.2 设立“西南丝路文化旅游开发基金会”

任何旅游资源的开发,都必须注重经济效益,讲求投资效果。根据西南三条丝路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和经济基础,西南丝路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实行先易后难、分期开发的战略。目前,国家财力有限,而西南经济又比较落后,都不可能拿出大量的资金用于西南旅游业的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成立一个“开发基金会”或“西南丝路文化资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向企业、个人、内地、沿海诸省,甚至国外集资,统一负责西南丝路文化区域旅游内的开发和管理工作,合理安排旅游交通线路。旅游线路的组织,不仅牵涉到风景点、旅游交通,还涉及到具体的旅游价格、行程安排以及旅行社、旅游饭店等。因此,旅游线路的组织必须在市场调查基础上,合理安排各景点、各旅游企业,在整体效益基础上进行统一组织。

4.3 设计西南丝路文化旅游圈的旅游活动和旅游商品

西南旅游开发还应突出与丝路密切相关的三个民族风情旅游区的发展。川西北重点开发藏族、羌族风情;滇西、滇西南重点开发傣、白、纳西、彝族风俗;黔东南、黔西南则以开发苗族、布依族风情系列旅游为主。各项目在具体实施时,就力求提高其文化品位,如路南石林撒尼人的猎虎舞、洗麻舞、大三弦舞都极有地方特色。同样,贵州苗族反排舞被赞誉为“东方迪斯科”;侗族大歌被称颂为“东方音乐之精品”,这些项目的推出,必将大放异彩。旅游商品设计要突出西南旅游区的民族特色,为南方丝路旅游这一整体形象服务。现代旅游者的购物不仅有生理物质的需求,即购买日用消费,而且也有满足其文化心理需求的一面。因此旅游商品应以反映传统的或民间的传统工艺为主体,并与丝路文化相联系,如四川的蜀锦、蜀绣、贵州的腊染、傩舞面具和云南的民族服装和民间工艺品等。西南地区虽有一定量的旅游商品,但存在数量少、花色品种少、地方特色少、高档次少等问题。因此,西南各省、县旅游部门均应有自己的旅游商品厂家,经过协作,统一销售网点,促进旅游商品产销的发展。

4.4成立“南方丝路文化旅游圈”学术研究中心

当前,大西南旅游布局的主要问题是点散、线多、零乱、重复,没有突出特色和树立形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宏观布局应围绕“西南丝路文化旅游圈”进行构思。为此,必须建立一个学术研究中心,一方面是加强对外宣传工作,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开发,进一步提高丝路知名度,扩大影响。因为,思路明确后,就为宣传和促销的问题。以“共同宣传、联合促销”为原则,集中人力、财力,共同编制发行导游图、明信片、录像片等宣传资料,通过联合宣传、促销,可以扩大整体区域和线路的知名度,提高整体效益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是设计出有新意的项目。越是文化性的东西,越具有世界性,越是民族性的东西越具有国际性。当代世界大旅游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文化性和创意性,为了使南方丝路文化旅游圈落到实处,我们还需要一系列的南方丝路文化旅游的创意,对这些颇有新意的旅游项目要特别加大宣传力度。包括:①以成都、峨嵋为中心的川西风景名胜区(主要风景点有峨嵋山、青城山自然胜景和武侯祠、都江堰、乐山大佛等名胜古迹);②以剑阁、南坪为中心的川北风景名胜区(主要以剑阁栈道历史遗迹和松潘藏族民俗);③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东风景名胜区(主要有西山——滇池风光、路南石林、元谋土林、澄江抚仙湖风景名胜);④以大理为中心的滇西北风景名胜民族风情旅游区(主要有苍山——洱海风光、腾冲火山与热泉、白族三月街、宾川鸡足山佛教圣地);⑤以毕节、安顺为中心的黔西风景区(以千姿百态的地上地下岩溶地貌景观为特色);⑥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旅游区(以追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足迹,亲身体验“黔川孔道”娄山关之险峻为主)。

建立以西南丝路文化为主题的西南地区旅游体系,目前还是一个初步构想,付诸实施还需有关方面共同努力。从目前情况看,主客观条件已渐趋成熟,至少可以说“硬件”具备了,现急需要做的工作:一是有关单位共同发起,共同协商,联合行动,在这方面昆明市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旅游城市应起率先作用。二是进行调查研究,着手考虑西南丝路旅游规划工作,并把它纳入整个西南地区旅游体系之中,促进该地区旅游事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与汉族地区和其他民族地区的旅游风格不同,具有西南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区域。

图1 南方丝路沿线旅游景点分布示意图

[1]来稿日期:1996年11月。

标签:;  ;  ;  ;  ;  

基于西南丝绸之路的西南旅游开发[1]_南方丝绸之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