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祝县第一中学 733299
“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水平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措施,是因材施教原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它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要求教师在教学任务、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上有所区别,抓差、促中、保优,克服学生心理上的失败定势,产生心理优势,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一种方法。
现将一些具体做法归纳如下:
一、学生分层
把学生按学习能力及效果分成若干层次。一般情况下分成上、中、下三层(或者A、B、C三层)。
A层:兴趣浓厚,基础扎实,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B层: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基础不扎实,能主动学习,但有冷热病。
C层:基础掌握较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当而学习困难。
学生分层采取教师指导和学生自愿相结合的方法,适当放出几个游离于各层中间的“自由民”,避免因分层而带来的负面效应,学生分层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师要适时进行调整。学生分层,四人为一组,一人为组长,负责对该组的作业检查、对话材料准备等工作。
二、教学过程分层
1.备课分层: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以中等学生为界,计划好各层学生应回答的问题、提问方式及课后作业的布置等,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方法上强调立足中等生,鼓励学困生,突出学优生。
2.授课分层:
针对A、B、C级学生的不同水平以及备课情况,在上课过程中灵活机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前提,适当地应用鼓励方式,激发学习兴趣,产生成功欲望,由C级向B级过渡,B级向A级努力。
3.提问分层:
课堂提问要因人而异,学习新知识时,要让学生较好的学生回答,复习检查时,让学困生回答。如:我在课堂提问时借鉴了现场比赛的作法,将提问的内容分为“必答题”(轮流回答)、“共答题”(齐声回答)和“抢答题”(抢着回答)等。这种方法的采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强化了人人参与意识,达到了各层都有收获的效果。
4.练习分层:
根据教学内容,教师要认真设计练习题。练习题要难易兼顾,数量适中,避免因过多过难使学困生产生畏难心理,对学优生、中等生点拨提示,对学困生具体引导,逐步完成。我曾做过一次单词竞赛,学困生(C层)根据汉语写单词,中等生(B层)写出词形变化,学优生(A层)则把单词放在语境中完成,满分均为100分,在奖励面上也有意识地向学困生倾斜。结果许多学困生竟考过了学优生而信心、兴趣大增。例如:invent,inventor,invention三词的用法就可设计为:(C层)写出汉语:发明,发明者,发明物;(B)层:词形变化,invent—名词inventor和invention;(C层):在语境中完成,The great (invent) (invent) many____(invent)in his life.(inventor,has invented,invention)
5.检查分层:
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实行多种检测方式,一是统一性检测,二是灵活性检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学习环境中的表现给予灵活机动的评价和鼓励,使学生能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查缺补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每单元后由学生按四人小组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编写水平各异的考题,给出答案,教师校正之后打乱再发给学生测试。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也缩短了学优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差距,同时,学生在出题过程中,也熟悉了课文知识、考题题型,达到了在不知不觉中识记的效果。
6.作业分层:
对学生作业,在拟定评价标准时,优层次更高、更严,中层次次之,低层次要宽松。这样有利于形成宽松氛围,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习欲望与冲动,使其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中。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家庭作业实行了机动、灵活的布置。即每天作业教师不做具体规定,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消化”能力,自己找题做,题数不定,周末上交批改。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做不同程度的题,解决了“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现象,努力做到了“人人有饭吃,个个有事做”。几年下来,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三、教学目标分层
总之,“教无定法,教有良法。”分层教学是落实因材施教原则的一个探索性的实验模式。英语教学的分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操作中,要注意方式方法,既不能墨守成规,也不可急于求成。同时,分层教学又是一个不断循序渐进的过程,它的深化和完善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既要坚持不懈,又要创新探索。教师只有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差异存在的原因,并能尊重学生的个性,相信和尊重每个学生,给每个学生成功的希望和信心,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论文作者:李焕芝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2月总第24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1
标签:学生论文; 作业论文; 教师论文; 学困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水平论文; 因材施教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12月总第24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