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康复医院 415000
【摘 要】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精神科封闭病房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某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精神科封闭病房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将某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精神科封闭病房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精神科封闭病房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并成立风险管理小组、风险防范知识培训、心理护理、危险物品管理、安全管理、发生护理风险的处理等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护理风险评估率、护理风险发生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率。结果 实施后风险管理后精神科封闭病房入院风险评估率达100%,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分别是86.43 ‰、15.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0.626,P=0.0000)。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降低精神科封闭病房护理风险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精神科封闭病房;自伤自杀;伤人毁物
当前随着群众对医疗知识认知的提高,自我保证意识的增强,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所要承担的责任以及风险越来越大[1-2]。《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规定: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有伤害自身或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危险的,需要对患者实施非自愿住院治疗。因患者自知力缺乏,拒绝住院,且由于精神病症状的影响或严重的精神刺激等原因出现自伤自杀行为、暴力事件、出走行为等,不仅影响患者自身健康和安全,也会威胁他人的安全和社会秩序。因此,怎样使用护理手段发现并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隐患,是当前护理人员需探讨的问题。为研究风险管理在精神科封闭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本院于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在精神科封闭病房实施风险管理,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本院精神科封闭病房住院的3772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030 例,女性1742例,年龄在9岁~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93±12.07)岁。观察组为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在本院精神科封闭病房住院的4458例患者,其中男性2610例,女性1848例,年龄在7岁~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91±12.6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诊断等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3]的诊断标准。
2方法
2.1对照组 为风险管理实施前组,给予精神科封闭病房常规护理管理、基础护理、保证医嘱执行、危机状态的防范、特殊治疗的护理等。
2.2观察组 为风险管理实施组,予精神科封闭病房常规护理管理外,具体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如下:
2.2.1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落实岗位责任制,护士长为科室护理风险管理责任人,负责科室护理风险管理,科室成立由“护士长—责任组长—护士”组成的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收集现存的或潜在风险隐患,根据PDCA循环,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2.2.2加强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及精神科急危状态防范知识培训。在国外,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培养已经比较深入,而国内在此方面的培训才刚刚起步,并未完全达到保障患者安全的目标[4]。护士长对病区护理人员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分层次对护士进行理论、操作及沟通能力的培训及考核,分别制定不同层次的培训计划、急危状态防范预案。培养护士分析观察解决问题能力,注重急救技术及精神专科培训,利用晨交班、护理病历讨论、护理查房等形式培训精神专科业务知识,学习《精神卫生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自己的权利及义务。
2.2.3评估识别新入院患者护理风险。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的连续的归类[5]。自制重性精神病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单,新入院患者24小时内完成护理评估,评估现存的、潜在的自伤自杀、伤人毁物、出走、噎食等行为、及跌倒的高危患者,并在护理记事栏上标明,每班交接班。
2.2.4做好心理护理,倡导人文关怀,创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与患者及家属建立信赖的护患关系,了解其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危险征兆。并向其介绍疾病相关知识,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家庭成员定期定期探视,给患者以情感支持。家庭成员所给患者的情感支持会帮助支持者重新认识和评价现状,从而减轻应激反应,能更有效的帮助患者应对来自疾病及治疗的不良反应[6]。对有严重自伤自杀、伤人毁物等极高危风险的患者,必要时留家人专人守护。
2.2.5管理好危险物品,清除安全隐患。精神科危险物品是指可能为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特殊症状行为如逃跑、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等提供便利和支持的一切物品,如绳子、刀片、玻璃、钉子等[7]。重性精神病患者受精神病状的影响,将危险物品用作自伤、自杀、伤人、毁物及出走的工具。而且家属会夹带危险物品,增加意外事件的发生。因此加强危险物品的管理是防范精神科意外事件发生的前提。向新入院患者家属、探视家属、亲友、同事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科危险物品知识宣教,强调加强危险物品管理的原因和重要性,取得其配合;定期对床单位、病人身上进行安全检查,清除危险物品;病室环境定期检查维修,清除安全隐患。
2.2.6强化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精神疾病护理中最重要的环节。护士要有高度安全意识,强化工作责任心,培养慎独精神,随时警惕不安全因素,谨防意外。在工作中要加强重点环节的管理,如重点班次(中班、晚夜班、节假日班)、重点场所(厕所、文娱室、餐厅)、重点患者(有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出走、年老体弱行走不稳、压疮等高危患者)、重点护士(新护士、责任心不强的护士)的管理,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加强护士工作责任心,培养慎独精神,加强重点护士的教育与培训。对高危患者在护理记事栏中予以醒目标识,必要时留家属照顾,参予管理;向家属告知及签订安全告知及护理风险告知书;将高危患者安置于护士站对面的监护病房,时刻不离护理人员视线范围;地面保持干燥,无积水,必要时铺防滑垫,文娱室随时有工作人员看护;积极落实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核心制度。对有噎食的高危患者,给予专人守护进食或喂食;如因药物反应致吞咽反射迟钝,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带骨带刺饮食。
2.2.7发生护理风险后的处理 一旦发生护理风险,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护士长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调查风险发生的经过,及时联系告知患者家属,取得家属理解与配合。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科内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讨论风险发生的原因,并制定今后的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发生。根据我院《护管理细则》给相关责任人以相应处理,并与个人年度绩效考核挂钩。
2.3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风险评估率,护理风险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以此对风险管理在精神科封闭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护理风险评估率(%)=评估例数/单位时间住院患者总数×100%。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出走、噎食、错服药、跌倒、坠床、压疮、烫伤、发生率(‰)=单位时间住院患者发生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出走、噎食、错服药、跌倒、坠床、压疮、烫伤病人数/单位时间住院患者总数×1000‰。满意度以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统计得分≥90%
3.结果
3.1两组护理风险评估率表
住院患者入院护理风险评估率 表一
3.2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对比
护理风险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对比 表二
4讨论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再加上精神疾病症状的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导致住院重性精神病患者发生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等危险行为的预见性非常局限。因此,为防止精神科封闭病房患者发生伤人毁物、自伤自杀等危险行为,管理者应创造安全的文化氛围,提高护士风险识别及防范措施,并在整个防护过程中加以督导[ 8 ]。
4.1 入院评估率逐步达标 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前,护士对入院患者评估意识不强,没有规范的护理风险评估单。首先从培训护士开始,提高他们对护理风险能力的认识,让护士认识到对患者进行入院评估及再评估的重要性。其次利用PDCA循环开展工作,优化评估流程,减轻护士工作量。最后通过对于评估不及时、不正确的原因进行分析整改[ 9 ]。从图 1 可以看出,自2014年1月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以来,入院评估率呈直线上升,这也是预防精神科封闭式病房护理意外事件的基础。只有对每一位入院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风险评估,才能针对每一位入院患者制定有效防范措施。
4.2 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降低精神科封闭式病房护理风险事件发生,使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管理处于受控状态,提高护理质量,保障住院患者安全,减少医患纠纷,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恋.人物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4,6(2):174-176
[2]付兴娟.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4,15(36):3420
[3]范肖冬,汪向东,于欣.世界卫生组织.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90-104
[4]吴琼,李秋洁,洪素.等护理人员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培养现状[J] .中国护理管理,2014,14(8):855
[5]姜惠芬,郑云仙.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5):67-68
[6]吴航洲,李峥,金维佳.乳腺癌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103
[7]赵春海,苏晓光,蔡红霞.精细化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3):94-95
[8]林冬梅,护理行为干预对降低65岁以上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效果研究[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1,11:185-187
[9]王辉,郭丽君,庄利梅等.住院患者跌倒临床风险管理[J] .护理学杂志,2013,28(18):69—70
论文作者:陈艳君,李兆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6
标签:患者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病房论文; 精神科论文; 风险论文; 护士论文; 危险物品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