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全国商品流通工作的形势与任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品流通论文,形势论文,全国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1997年商品流通工作回顾
1997年1月, 江总书记为商品流通工作题词:“商品流通要坚持为人民生活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根本宗旨。”全国商品流通部门和企业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江总书记的重要题词,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努力实施“531工程”, 做好各项工作,为实现国民经济稳中求进的总体要求作出了贡献。
(一)努力做好重要商品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较快发展、物价涨幅较低”良好态势的形成
1997年国民经济适度快速增长,物价涨幅进一步回落,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 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增长8%,商品零售价格涨幅低于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低于4 %,“九五”计划的良好开局得到巩固和发展。
在我国农业连续三年丰收的情况下,为了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各地粮食部门坚决执行国务院按保护价敞开收购、不降价销售的指示,做到不拒收、不限收、不停收、不打白条。为了解决仓容紧张的矛盾,我们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采取紧急抢运、租库储存和积极组织出口等措施。到10月末,共从东北组织调运粮食226亿斤, 完成玉米和大米出口100亿斤,租用社会库储粮300多亿斤。1997年粮食总库存大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露天存粮数量猛增,而且有大量的高水分粮入库。各地粮食部门精心管理,加班加点,连续奋战,不仅东北地区644 亿斤高水分粮经过烘晒全部达到安全水分,而且露天存放的粮食也都安全度夏度汛,全年没有发生坏粮事故。在1997年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大家尽了最大的努力。
1997年是新一轮“菜篮子”工作的头一年,各地商业部门把主要力量放在调整重要商品储备结构、组织省际间余缺调剂调运、确保节日市场和灾区供应等项工作上。全年商品市场始终保持繁荣局面,没有发生大的波动,物价涨幅持续回落。由于“米袋子”、“菜篮子”商品价格稳中有降,老百姓感到满意,不仅有利于社会稳定,而且为其它各项改革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生产资料市场1997年购销基本正常,物资部门和企业通过指令性计划分配、市场调节、进出口、物资储备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重要生产资料的总量平衡,努力做好国家重点建设、国防军工、农业及救灾用物资的计划分配、产需衔接、订货和调运管理工作。设备成套系统积极推行采购招标和设备监理制度,努力为国家重点工程服务。物资储备系统在部分重要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时,及时利用储备物资吞吐调节,对稳定国内市场起了一定的作用。
市场体系建设取得进展。1997年出台了一些新的市场管理法规,批发市场的运营进一步规范,市场建设的管理部门开始理顺,市场形式和交易方式不断完善,交易规模逐步扩大,对繁荣市场、调节供需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积极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努力开拓城乡市场
根据国务院的指示,我们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调查研究,经过多方努力,已经初步形成了符合粮食改革方向、立足具体国情、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初步方案。与此同时,1997年开始实行国家储备粮购储计划由国家粮食储备局直接下达到库点,费用补贴直拨付到库点,粮库建设也直接监管到库点的新机制,为国家储备粮实行垂直管理积累了经验。
连锁经营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国已有连锁公司1000多个,连锁店近15000个,其中粮食系统有5000多个。 连锁店经营范围已由消费品发展到机电、农机等生产资料,业态形式发展为超市、便利店、仓储式商场、综合商场等多种形式并存,商品管理和配送的自动化程度有所提高。1997年有14个连锁企业被授予进出口经营权、推动连锁经营进一步扩大规模。目前,大中城市连锁店的销售额,已经达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以上,而且销售增长幅度明显超过了传统的零售商店, 成为开拓市场、扩大销售的新的增长点。
代理配送制试点取得重要进展。1997年钢材和汽车代理协议可以完成,代理量分别比去年增长4.1%和15.6%,代理方式逐步规范, 佣金代理已开始进行试点。试点流通企业的代理业务实现盈利。 到1997 年12月,参加钢材和汽车代理试点的企业已经扩大到371家。 一些地方在煤炭、纯碱、轮胎、塑料、玻璃、机电产品经营中,也开始进行代理销售的探索。配送工作1997年重点扶持汽车“四位一体”、钢材剪切加工配送、动力配煤、散装水泥和商品混凝土配送等项目,已建成一批技术先进、受到用户欢迎、经济社会效益良好的配送企业。
在开拓市场方面,各地流通部门和企业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提出了不少新的思路和办法,进行了大量基础性、探索性的工作。我们同国家经贸委等六部门建立了“工商联手,开拓市场”领导小组,共同开展了“名厂名品进名店”、调剂库存商品、 联合举办商品交易会等活动。 1997年的上海、天津、郑州商品交易会,以及农机、糖酒等专业订货会,购销两旺,扩大了商品销售。为了开拓农村市场,各地建成了一批面向农村的交易市场,并在农村建立煤炭、水泥等代销点,为农民提供所需要的商品。旧货交易试点扩大到全国28个省区,拍卖业总成交额超过100亿元,租赁业务和分期付款等信用消费已经开始进行试点。 饮食服务业开拓“大众化”市场,发展早点、快餐、理发、洗染、照相、沐浴业等便民项目。商办工业围绕市场调整结构,1997年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3%,利税增长10%。
(三)加大企业“三改一加强”的力度,扭亏增盈做了大量工作
各地内贸部门普遍加强对国有企业“三改一加强”工作的领导。通过联合、兼并、股权置换等多种产权重组形式,一批年销售额100 亿元以上的大型流通集团开始形成,上海华联、浙江物产和部属中谷集团等6个内贸企业,被列为国家企业集团试点单位。 中小流通企业的改制工作在全国逐步实施,各地因地制宜,从本地本行业本企业的实际出发,采取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出售、兼并等多种形式,有效地增强了企业活力。
为了促进国有流通企业发展, 我们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1997年得到的支持政策主要有:对粮食企业的超合理库存进行补贴,对“菜篮子”流通实行优惠政策,对汽车报废和发展散装水泥进行扶持,“两棉”赊销款挂帐停息,逐步解决国有食品企业的历史挂帐,“九五”期间对民族贸易企业继续进行扶持等等。此外,对旧货试点企业增值税按小额纳税人标准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即将颁布执行;代理制试点流通企业的政策性亏损,近期将研究解决办法。各地政府也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了不少支持和促进国有流通企业发展的政策。
在进行企业改革、改制、改组工作的同时,各地加强了以“促质量、压费用、降成本、上服务”为重点的全面管理工作。各地流通部门和企业,1997年都把扭亏作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层层建立扭亏目标责任制,加强投资和经营决策管理,严格控制各项费用开支,并采取分流人员、减人增效、开展多种经营等多项措施,取得一定成效。内贸审计部门也把扭亏作为中心任务,审计项目比去年有较大幅度增加。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尽管1997年全国内贸系统仍有较大亏损,但大家为扭转亏损付出的巨大努力是有目共睹的,扭亏工作也是有进展、有成绩的。特别是一些扭亏幅度很大的省市,以及持续保持盈利的省市,值得整个内贸系统学习。
(四)加强对全社会商品流通的行业管理,精神文明建设取得进展
1997年我们在管理全社会商品流通方面,重点围绕加强流通法规建设、加大市场建设的规划和管理力度、配合有关部门整顿市场流通秩序等内容,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一定进展。《拍卖法》已从1997 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授权商品流通部门主管全社会的拍卖行业。 国务院最近又通过了《生猪屠宰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各级商品流通部门负责全社会生猪屠宰的行业管理,并且赋予相应的执法监督权和处罚权。各地人大和政府,1997年也分别通过了一批统管全社会商品流通的法规。我部同国家人事部建立了拍卖师执业资格制度,与劳动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推销员职业资格鉴定的通知》,对全社会的拍卖师和推销员实行统一考试,确定执业资格。我部起草并申报的国家标准,1997年有14个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发布。餐饮、旅馆、美容美发、照相等七个行业的开业标准,已于1997年7月实施。1997年我们还重点对不同地区、 不同所有制流通企业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抽查,加强了对社会商品流通的监督。
内贸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成绩。在广泛开展的“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中,“百城万店无假货”、“让老百姓吃放心肉”等活动向纵深发展,全国60个大中型商场开展了联合服务活动;树立了内贸系统十大文明示范单位,表彰“青年文明号”、岗位能手、技术能手和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等先进集体和个人。部属和各地流通部门所属的院校,坚持教育体制改革,在出成果、出人才方面也作出很大成绩。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内贸系统的职工素质和精神文明水平。
1997年以来,内贸系统认真贯彻中央纪委全会和国务院反腐败会议精神,坚持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狠抓落实。流通部门和企业领导干部,绝大部分能够自觉接受监督,严格自律,做廉洁奉公的表率;各地重视大案要案查处工作,一批腐败分子受到惩处;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工作同开展社会承诺制结合,取得新的进展。由于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内贸系统的反腐败斗争和廉政建设都取得新的成绩。
在1997年中,在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商品流通部门和企业紧密团结,艰苦奋斗,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商品流通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粮食流通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亏损挂帐包袱越来越重,财政不堪重负,改革势在必行;国有流通企业改革进展不大,仍然没有摆脱销售下降、效益下滑的困境;市场分割,监管不严,流通秩序还比较混乱;流通主管部门职能转变滞后,管理全社会商品流通的力度还需要加强;等等。我们必须重视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二、1998年商品流通工作的主要任务
1998年是全面落实十五大提出的各项任务的第一年,也是“九五”计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当前总的形势很好,全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经济适度快速增长,物价涨幅进一步回落,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主要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买方市场初步形成,结构调整出现新的积极变化,国际收支状况良好。同时,在国民经济运行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一些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下岗待业人员增加,金融风险因素不可忽视,农业基础脆弱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等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正确分析形势的基础上,确定1998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继续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安排好群众生活,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并且提出, 1998年的经济工作要继续贯彻稳中求进的方针。根据这一总体要求,中央确定1998年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增长速度8%, 商品零售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5%左右。
部党组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五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认为1998年的商品流通工作将充满机遇和挑战。良好的政治和经济形势,为商品流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但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吃“计划饭”、“差价饭”、“垄断饭”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1998年以至今后几年流通工作的主题,就是要学会如何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做好商品流通工作。如果我们能够勇敢地面对挑战,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机遇。根据流通工作面临的形势,1998年商品流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两个服务”的根本宗旨,继续实施“531工程”,适应买方市场的新形势, 商品流通体制改革要有新的举措,国有流通企业改革要有新的突破,重要商品宏观调控要有新的思路,开拓市场扩大销售要有新的发展,管理社会商品流通要有新的作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新的面貌。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商品流通体制改革要有新的举措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我们要继续抓好粮食流通改革、连锁经营和代理配送,并要结合形势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举措。
粮食流通体制经过几次大的改革,取得很大进展。但是,以往的改革没有彻底打破“大锅饭”的体制,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粮食流通方面的责任也不够明确,结果不仅造成粮食系统冗员过多,亏损越来越重,国家财政难以承受,而且有时部分企业还出现逆向操作的问题。这种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既不利于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给国家和粮食企业也造成很大负担,难以为继,改革势在必行。中央决定,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1998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四分开一完善”,即实行政企分开,储备与经营分开,中央与地方责任分开,新老粮食财务挂帐分开,完善粮食价格机制。通过深化改革,尽快建立起有利于粮食产销协调发展的新的流通体制和价格形成机制。具体任务是:政府对粮食的行政管理职能与粮食企业的经营分开,使粮食企业成为真正的经济实体;明确中央和地方的粮食事权,全面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粮食的宏观调控,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妥善解决粮食财务挂帐,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粮食收购资金管理办法;积极培育粮食市场,坚持粮食销售渠道“一主多辅”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政府调控下的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保护粮食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目前,国务院正在确定改革方案,我们要积极做好调查研究、制定配套方案和实施细则等各项准备工作,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加强领导,坚决按照国务院的部署执行。
连锁经营要继续重点推进“规模化”和“规范化”。要通过资产运营、联合兼并、特许加盟等多种形式,扩大连锁企业中的店铺数量,实现连锁企业的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发展。部里最近下发了《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要把发展特许连锁摆上重要日程,通过特许加盟扩大连锁企业的店铺数量。要重视并加快配送中心的建设,但要统一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尽量利用原有设施,同时要注意发展社会化的配送。在规范化方面,要继续贯彻《连锁店经营管理规范意见》,在各个环节上努力提高规范化程度,并依靠科技手段加快规范化的进程,通过规范的管理和服务提高效率和效益。要重点发展连锁经营的便民店,注意在居民小区、高等院校内发展连锁店,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
代理配送制的改革,1998年要在规范化、规模化、专业化、合理化方面有较大的进展。代理规模要扩大,钢材和汽车代理量力争分别达到800万吨和30万辆。要按照平均利润率原则, 建立代理双方的利益共同体,有条件的可以通过股份制等形式,建立资产纽带关系。要从实际出发,逐步规范代理形式,保证合同履约率,扩大佣金代理的试点范围。要进一步做好代理配送设施的技术改造工作,搞好项目评估,扩大配送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各地流通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完善法规,落实各项扶持政策。
(二)国有流通企业改革要有新的突破
党的十五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1998年要打好国有企业改革的攻坚战。国有流通企业是国有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流通主管部门和企业,要按照中央关于用三年时间使大部分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走出困境的战略部署,认真做好规划,力争1998年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有新的突破,实现企业改革、管理、扭亏的全面进展。
一是加大放开放活中小企业的力度。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商品流通在总体上已成为竞争性的行业。今后,应把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提高流通领域国有资产的总体质量作为工作重点,放开放活中小国有流通企业的步伐要更大一些。中小企业改制形式要多种多样,除了发展股份合作制以外,也可以采用承包经营、抽资租赁、出售等其它形式,有的变成集体企业,有的成为个体或私营企业。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各种形式都可以试验,但要注意从实际出发,不要盲目刮风,在改制形式和完成时间上搞一刀切。放开中小企业并不是推出去不管,改制的目的是为了搞活,更好地发挥中小流通企业在方便群众、活跃市场、扩大就业方面的作用。
二是加快实施大集团、大公司战略,建立流通领域的“航空母舰”。现有的国有大型流通企业多为国有独资公司的形式,今后除极少数外都应大力吸收社会资金,发展多元投资主体。符合条件的股份公司,争取逐步上市。不少地方已经组建了一些流通企业集团,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逐步加以规范。各地流通部门要积极向有关部门汇报情况,力争进入国家鼓励兼并的优惠政策盘子。除了以资本纽带组建母子公司体制的集团外,也可以结合流通企业特点,以商品联结形式组建集团或联合体。要特别鼓励部属企业同地方流通企业实行紧密或松散联合,全国华联集团、中谷集团和华星、华通集团,在联合地方企业发展集约化经营上要加快步伐,争取1998年有实质性的进展。
三是把企业改制同转变经营机制、加强管理结合起来。国有流通企业无论进行何种形式的改制,都应该积极转变经营机制,加强企业管理,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发展新型营销方式。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新型营销方式和经营机制,覆盖各种所有制形式,所有的流通企业都适用。要通过改制和加强管理、转变机制,结合引进新的营销形式,并按照《质量振兴纲要》的要求提高服务质量,从多方面推进企业扭亏工作,力争1998年能在1997年基础上继续有所前进,进一步减少亏损。
四是国有流通企业也要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实施再就业工程。流通企业人浮于事、费用增加、效益低下的问题比较严重,特别是粮食企业的矛盾更加突出。推进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工作,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既要坚决果断,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减下来的人员要纳入各地的再就业工程,加强技术和技能培训工作,广泛开辟新的就业门路。这项工作,1998年一定要有较大的进展。
(三)重要商品市场调控要有新的思路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重要商品的供需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我们既要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要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但在调控方式上必须要有新的思路。
在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上,过去几年进行调控的立足点是解决重要商品的短缺状况,防止市场物价涨幅过高。而在买方市场初步形成的条件下,供需总量平衡或供大于求,但结构性矛盾突出。流通部门调控工作的重点,一是开拓市场,扩大商品销售,做到货畅其流,推动社会再生产的扩大,促进经济正常发展;二是搞好重要商品总量平衡、市场预测和监控,用消费政策和信息引导生产和需求。
在重要商品的经营中,过去一直是由国有流通企业处于主体地位。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商品流通虽然属于竞争性行业,但其中关系国计民生重要商品的经营,仍应属于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国有经济要在主要粮食品种的流通中发挥主渠道作用,增强控制力,由国有粮食企业承担粮食收购和市场供应的主要责任,特别是粮食的收购不得随意放开;“菜篮子”商品和部分重要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要在市场流通中掌握一定的数量,以便能对市场供求平衡和价格稳定起到影响作用,至于这些公有制企业的具体形式,可以是国有、集体企业,也可以是公有经济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但都必须转变机制,面向市场,提高企业的经营活力和竞争力。
在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方面,要有足够数量的中央和地方两级储备和及时反应的调控机制,并把储备商品的轮换、吞吐和进出口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在供需出现波动时,及时进行收购或抛售,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国家储备必须同商业经营分开,实行封闭运行。一些内贸企业承担着执行国家调控任务的职能,一定要充分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一切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不搞逆向操作。
在生产资料流通计划体制方面,国家已经决定从1998年起取消钢材、木材、水泥、铜、铝的指令性分配计划,改为国家产需衔接或国家订货。要研究在新形势下搞好调控的措施,重点搞好煤炭、钢材、木材、水泥、铜、铝、汽车、橡胶等重要商品的总量平衡,落实好国家订货计划和产需衔接工作。
(四)开拓市场扩大销售要有新的发展
开拓市场、扩大销售,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央领导同志交给我们内贸系统的任务,1998年要在这方面迈出新的步伐。
要加快市场体系建设,通过上档次、上规模、提高科技含量,扩大市场销售。我国商品市场体系的发展,要由重建设转为重管理,由数量的扩张转为质量的提高。要继续以批发市场为重点,明确主管部门,加强统一规划,加大科技投入,健全组织形式,完善交易形式,扩大交易规模。特别是要开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商品集散、调节供求、形成价格、提供信息等功能,健全服务功能,增加流通规模,提高流通效率,扩大辐射范围。旧货市场、租赁市场、拍卖市场和其它市场,都要加强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并逐步走向规范。通过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发展各类市场,达到扩大销售、开辟新的增长点的目的。
要推进工商、农商、银商联手,共同开拓市场。开拓市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靠流通部门独家是做不好的,要发展商业和其它产业的联合,共同开拓。工商联手活动要认真总结经验,向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例如,可以在工商双方共同促进商品销售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共同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工商双方要发展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如总经销、总代理等,还可以互相投资参股,建立资产纽带联系。农商联合的重点是改善对农业的服务,把分散的小生产通过大市场、大流通连结起来,把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同发展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向社会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流通企业还要积极争取银行的支持,实现流通、生产、金融企业之间的共同发展。郑州百货文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在建设银行的大力协作下,买断了四川长虹电子集团部分产品的专营权,开创了商业同工业、金融企业合作的新模式。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探索其它利用信用形式开拓市场、促进消费的方式。
要继续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开拓市场对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流通部门一方面要及时向生产厂家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指导名特优新产品的生产和开发,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沿海同内陆、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的消费梯次差别,为商品寻找市场。目前多数农村居民住房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对中高档工业消费品特别是家电产品的需求正处于上升期,有着很大的需求潜力,因此要加大开拓农村市场的工作力度。开拓市场,要在发展服务业方面下功夫,这样不仅可以满足群众生活需求,扩大销售,而且为吸纳就业人口和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除开拓国内市场以外,还要向国际市场拓展。中国商品在国际上有很强的竞争力,国家支持有条件的内贸企业走出国门,到俄罗斯、中亚、非洲和拉美地区去开拓市场。
大型商场多年来一直是商品销售的“主力军”,为繁荣市场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近年来缺乏规划,盲目发展,经营雷同,最近一两年开始出现问题。据部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151家大型百货商场1997年1—10月经营情况的统计,45.7%的商场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58.9%的商场利润下降,其中14.6%的商场亏损。这种情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各地流通部门要积极向当地政府反映情况,参与城建规划的制定和审批,同时,要用更大的力量引导现已开业的大型商场调整结构。在业态结构上,要改变单一的大型豪华百货商场形式,发展大型仓储式购物商场、大型专卖店、多功能购物中心等新的业态形式。在经营结构上,与其大而全没有特色,不如大而专突出特点。在商品结构上,除少数定位于高档精品的百货商店外,众多的大型零售企业,特别是仓储式商店,应该逐步实行多品种、少品牌、大批量的商品战略,增加每种商品的销售数量,以大批量采购获取较低的进货价格。在组织结构上,要大力推进连锁化、集团化改造,努力提高大型零售企业的组织化程度。通过结构调整,我国的大型商场一定能够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
(五)管理社会商品流通要有新的作为
在传统体制下,公有制流通企业在全社会商品流通中占绝对优势,因此流通主管部门的工作重点,很自然地应该放在管理公有流通企业上。改革开放以来,市场逐步放开,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提出要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因此流通主管部门必须转变职能,成为统管全社会商品流通的部门。
管理全社会商品流通,主要是做好宏观政策、宏观管理和宏观协调工作。具体到1998年工作,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立法工作。1998年,我们将着手《商品交易法》、《批发市场法》、《屠宰法》、《粮食储备管理条例》、《煤炭经营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起草和申报工作。很多地方流通部门在立法方面很有成效,希望大家继续努力,能够出台地方法规的就先出台。二是用好执法职能。一些地方流通部门根据地方法规,已经在行使酒类专卖等执法监督权。《生猪屠宰管理条例》1998年实施后,更多的商品流通部门将行使执法监督权和依法处罚权。各地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教育和监督,一定要依法监督,依法处罚。三是研究发展规划。包括业态结构、网点布局、店铺规模的合理构成,以及各种营销形式的可行性、利弊分析等,并依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鼓励什么、允许什么、限制什么,这样才能加强对商品流通的宏观管理。四是发展中介组织。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很多目前由政府承担的职能,将要逐步转由中介组织承担。流通部门要重视这项工作,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中介组织,立足全社会开展工作。五是强化信息工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管理全社会的商品流通,发布市场信息是一项重要内容。各地要把信息作为一个产业来抓,协调不同的信息机构,明确各自分工,更好地发挥市场信息引导流通工作的作用。
(六)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新的面貌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做好商品流通工作的重要保证。各级商品流通部门和企业的负责人,都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一把手亲自抓精神文明建设。
按照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要求,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商品流通部门作为社会的“窗口”行业,从事直接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工作,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教育和文化、业务素质教育,更好地为城乡消费者服务。商品流通部门作为连结生产与消费的纽带,还直接从事为生产者服务的工作。我们要充分发挥流通业的社会职能,为生产建设服好务,尤其要把为广大农民服务摆在突出位置,支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发展。
继续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各级领导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要按照中央的部署,继续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三项任务,加强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坚持标本兼治。内贸系统的纠风工作仍以打击经销假冒伪劣商品为重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执行中央有关规定,做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表率,并带领群众同腐败现象作斗争。
切实加强流通企业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建设。继续贯彻执行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做好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考核建设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文件,把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同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改革和完善企业人事制度,培养跨世纪的企业管理人才和职工队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文化知识培训,努力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企业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
1998年是非常重要而关键的一年,商品流通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统揽全局,精心部署,狠抓落实,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开拓前进,进一步做好1998年的商品流通工作,更好地为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服务。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市场管理论文; 国有经济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国家部门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