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是令人惊喜的,更加自由化的市场必然催生全面走向国际舞台的货币,人民币在走向国际化的道路越发向前。人民币走向国际舞台是无可逆转的大趋势,本文以中国银行为例,着重探究了海外人民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希望能为中国整体银行业进行海外探索提供帮助与参考。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中国银行海外人民币业务
一、人民币国际化
在建国初期,人民币作为货币甚至连流通媒介的基本功能都不完善,此时的人民币连标准意义上的货币都称不上。直至改革开放,人民币才算得上是完全意义上的货币,其对外职能也逐步显现。直至1993年,人民币才开始正式形成在供求市场上有意义的汇率。在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中,以美元作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的弊端显现,世界货币体系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中国经济发展的飞速跃进,人民币的汇率稳中有进,中国政府为推行人民币的国际化设立了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的试点。时至今日,跨境贸易结算进口使用范围己经扩大到全国范围,人民币已经成为了正常的计价和结算工具,这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在2016年12月1日,IMF正式宣布人民币加入SDR。俄罗斯率先表态其央行准备纳人民币为官方储备。这一事件是人民币国际化历程中里程碑式的飞跃,同样是对我国建国来的经济发展和货币金融体系改革的全面认可。
二、中国银行简介
中国银行成立于1912年,是在孙中山先生的批准下设立的银行体系。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银行曾担当过中央银行化及国际汇兑银行和发挥国际贸易职能的银行角色。在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国银行的角色更被定义成为了外贸外汇专业银行,在国家贸易结算、外汇管理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早在1910年的时候,中国银行就在五个地区设立了涉及外汇业务的分行。并且在1929年就设立了第一家海外分行。在随后的6年里,中国银行的代理行就遍布了43个国家(地区)。直至2017年底,中国银行的境内机构总数有10989家,香港、澳口、台湾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共有644家机构。服务遍布46个国家和地区,共计42个国家(地区)的分行、子公司和代表处。中国银行已然发展成为一家大型的跨国集团。其主营的公司金融、个人金融和金融市场的业务水平在行业内遥遥领先。
三、中行海外人民币业务现状
中行海外人民币业务主要集中在贸易金融业务、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支付清算服务,金融市场业务等方面。在贸易金融业务方面。2018年,集团完成国际结算业务量4.63万亿美元,中国内地机构国际贸易结算市场份额稳居同业首位,跨境担保业务市场份额保持同业领先。公司金融业务方面。本行充分发挥商投行一体化优势,为“走出去”和“引进来”客户、世界500强企业和当地企业客户提供优质、高效、个性化、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个人金融业务方面。本行依托丰富的海外机构网络,为“走出去”个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持续拓展出国金融见证开户服务,覆盖北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的18个国家和地区,打造美国“美好前程”、英国“金色年华”“英伦管家”、加拿大“加国有家”、澳大利亚“留金岁月”、新加坡“扬帆狮城”、澳门“璀璨人生”等留学服务品牌。金融市场业务方面。中国银行充分发挥全球一体化优势,紧跟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在新加坡、韩国、迪拜等地交易所积极开展人民币期货业务,,汇率、利率、大宗商品产品线结构持续优化,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不断提升。电子渠道服务方面。本行进一步拓展海外渠道服务范围,升级发布手机银行国际版,海外手机银行覆盖18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网上银行覆盖46个国家和地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中行海外人民币业务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1问题分析
机构设立过于集中且分布不合理。中国银行海外机构的设立及分布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海外机构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网点分布不够合理,另外,中国银行的海外机构数量较多,甚至超过部分国际大型跨国银行,但是众多的机构却仅仅分布在个别国家和地区还需要进一步扩张,不符合全球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分布情况。
经营业务及服务对象过于单一。目前中国银行在海外发展过程中,采取的经营方式仍然带有一定的本国特色,服务对象基本还是海外华侨及中资企业,这严重限制了海外机构的利润来源。另外,中国银行的海外机构能够提供的金融服务及产品种类仍然局限于国内的传统产品和业务,无法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及需求制定适合当地文化的经营理念。
人员素质及创新能力仍需加强。目前,中国银行海外机构的员工基本都是国内的外派人员。在收入上,外派员工收入相应提高,但是与国内员工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员工收入与当地金融市场存在差距会限制了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同时,中国银行在理念及创新能力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与内地的大型跨国银行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管理制度不完善。中国银行在发展海外业务过程中,既要面对正常的经营风险,还要面对国际市场上的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市场风险等,这也对中国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但是目前中国银行的风险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风险意识和观念还有待提高,仍然没有健全的风险处理机制,中国银行对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策及法律制度不够熟悉。
2对策研究
保持在香港、澳门地区的本土化优势。从区位优势理论可知,稳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以及优惠政策是银行国际化经营选择的目标市场。而香港、澳门就是这样的具备区位优势的地区,并且中国银行在这两个地具有明显的本土化优势。这两个地区的中国银行海外机构应该持续稳固两地金融市场份额,守护好中国银行的港澳阵地,持续发挥两地,特别是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优势,为中银集团海外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稳固国外市场,找准核心点。2004年,我国开始加强与欧美、日本、韩国等贸易伙伴的贸易往来,贸易额实现了快速增长。而且,早期就有部分中国企业开始尝试在美国投资,日本、韩国政府也幵始欢迎中国企业直接投资。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银行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充分利用欧美这个发达的国际金融市场,借助其丰富的金融资源、完善的监管机制、先进的管理水平,加快发展自身的海外业务,全面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
持续加强业务产品创新。首先,中国银行应该优化信贷结构,将贷款投向进行合理的调整,并将出口生产企业、外贸业务作为优先考虑支持的对象,重点将国外的创汇企业级高新技术企业引入中国市场,促进我国发展;其次,中国银行还应多元化发展国际业务,拓展业务范围,将传统的国际业务,如国际结算、外汇买卖等进行巩固和发展,同时加强发展项融资等新型业务;再次,中国银行还应该持续发展人民币存款业务,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展渠道发展外币存款业务,同时在根据国外的金融市场形势,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筹集资金;最后,中国银行在发展海外业务时必须重视与国外商业银行的密切关系,通过建立相互的代办业务,寻找在国际金融市场站稳脚跟的机会
根据市场不同采取差异化经营。目前,中国银行已经在多个国家设立机构,应根据不同国家的市场环境选择适合当地市场的产品与服务,差异化经营是中国银行海外业务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如,在不发达国家,中国银行应选择为其提供传统的银行业务、现金管理及外汇业务,通过这些传统的银行业务促进贷款业务。
论文作者:张佳东 陈诺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中国银行论文; 业务论文; 海外论文; 人民币论文; 机构论文; 国家论文; 地区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