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卡介苗是一种用来预防患者结核病的预防接种疫苗,是我国计划免疫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接种卡介苗,能使机体获得对结核菌的特异性免疫力,已得到世界性公认,但是卡介苗在接种后,容易引发不良反应。本文就几种常见的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并探讨具体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卡介苗接种;不良反应;处理措施
肺结核在我国是一种高发疾病,每年有15万人死于结核病,结核病也是现阶段下农村因病致贫的主要诱因,鉴于此,卫生部将结核病列为重点防控疾病。我国计划免疫部门要求,新生儿在出生后的24h,必须接种卡介苗。如果存在禁忌症无法接种,可以适当调整,3月龄以下儿童,确认无禁忌症后,可以直接补种,3月龄~3岁儿童,需要进行PPD试验,阴性者可以补种;4岁以上儿童,不予补种。接种卡介苗后,可以提升机体对于结核菌的免疫力,已经在世界各个国家中得到了推广,但是与其他疫苗相比,卡介苗不良反应较高,不仅影响了接种效果,也增加了患儿的痛苦。现将卡介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及处理结果总结如下:
1 卡介苗接种后的正常反应
在接种卡介苗后,会出现局部脓疱、溃烂等,这是正常反应,不需要擦药,但是要保证局部的清洁,衣服不能过紧,如果流出脓液,可以采用棉花或者无菌纱布擦拭,避免挤压,伤口位置会自然结痂、结皮,自然脱落即可。如果局部反应较重,要及时入院就诊[1]。如果淋巴结轻微肿大,不需要特别处理,2个月左右会自然消退,若肿大较为严重,可以热敷。在婴儿接种后的2d内,可能出现啼哭次数增加、轻微烦躁的问题,这属于正常反应,可以利用安抚增加婴儿的安全感。
2 卡介苗接种后强反应的处理
如果卡介苗接种后,溃疡与脓疱直径超过10mm,愈合时间超过3个月,那么就称之为强反应。在预防接种技术的发展下,卡介苗接种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由于接种引起的淋巴结化脓反应显著减少,调查显示,强反应的发生与注射技术、注射剂量、疫苗活力、继发感染、接种部位显著相关。在接种后,卡介苗是通过淋巴结到达全身各个部位,因此,淋巴结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组织反应,多为轻微的红肿,对于淋巴结肿大明显者,可以采用异烟肼联合利多卡因的用药方式,减轻淋巴结压力,一般通过2~3次的治疗后,即可痊愈。但是,如果脓肿出现破溃问题,需要待脓汁排出后,涂抹复方红霉素软膏,经过1-2 周才结痂,愈合后可留有圆形瘢痕。如果脓肿较深,或者形成瘘管,可以放置利福平药捻,在2~3d后把药,对于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予以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
此外,在临床接种过程中,要把握好卡介苗强反应与普通疖肿之间的鉴别方式,卡介苗强反应常常伴随冷性脓肿,一般不会发热,而普通疖肿属于典型的炎性反应,临床反应以热、红、肿、疼为主,在临床中要做到密切观察,尤其对于1岁以内的婴儿,如果发现出现疖肿,要注意鉴别是否为卡介苗接种强反应,避免出现误诊、漏诊的问题[2]。
此外,各个医院还要加强宣传教育,让更多的公众知晓结核病的危害与防控措施,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到结核病的防治工作中,提高全民防治意识,坚持全民健康教育,针对性的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其他异常反应的处理
极少部分人在接种之后,可能会出现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紫癜、无菌性化脓、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异常反应,主要由于免疫功能缺陷引起,这种异常反应的后果非常严重,一旦出现,需要及时送医救治,避免加重病情。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卡介苗其他异常反应的发生与体质、年龄也有密切的关系,异常反应的发生多集中在1月龄以内的幼儿,为了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要做到合理保存和应用,在注射前,了解患儿有无花粉过敏史、哮喘史、食物过敏史与药物过敏史。对于存在免疫功能缺陷的患儿,严禁接种[3]。若是患儿出现了轻微的腹泻症状,操作人员暂时不用特殊护理,可以让患儿多饮水,及时为其更换尿不湿等,让患儿注意休息。若是患儿的腹泻症状进一步加重,护理人员需要遵医嘱让其服药等。若是患儿在接种卡介苗后出现了休克,护理人员需要立即让患儿平躺,适当放低患儿的头部,并且为其注射药物。
4 结语
卡介苗接种虽然容易引起一些并发症,但是发生率并不高,卡介苗属于减毒活性疫苗,其不良反应属于退行性反应,接种是安全有效的,是现阶段下预防患者结核性脑膜炎与原发性肺结核的有效措施。临床数据显示,接种过深、量过大、接种对象的自身因素,都会影响卡介苗接种效果,因此,接种人员的技术水平对于接种效果有重要的影响[4]。目前,我国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主要由非结构专业机构来负责,接种人员往往同时承担多种接种任务,很容易产生混淆。为了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各个卫生防疫站、结核病防治所要做好卡介苗接种安全工作,做好菌苗供应、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异常反应、资料汇总工作,对于卡介苗接种人员,实施定期培训制度,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与接种水平。在接种操作时,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对于冻干卡介苗的注射,要遵循“冷”、“精”、“浅”、“匀”、“准”、“足”、“转”的方针和政策,一人一针一管,作为接种人员,要强化自己的责任心,开启后的卡介苗,使用无菌干棉球进行冷藏处理,在30min内注射完成,如果过期要及时丢弃[5]。严格遵循国家免疫注射流程,在婴儿出生后的24h内,接种1针卡介苗,卡介苗、乙肝疫苗采用不同臂、同时的接种方式,但是与其他疫苗的注射时间,需要间隔1个月以上,在注射前,为监护人普及相关的知识,让其了解卡介苗注射后可能出现的硬结、红肿、结痂反应,洗澡之后禁止揉搓。
预防接种是控制相关传染病最经济、最科学、最有效的手段。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妇幼、卫生防疫及医院等卫生医疗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明确分工,共同协作,紧密配合,努力搞好卡介苗接种工作。为减少接种后反应的发生,应加强卡介苗接种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工作责任心的培养,熟练掌握卡介苗的接种方法,避免卡介苗注射过量或注入皮下。如果发现异常反应,要及时采用有效的治疗措施,缩短疗程,以便减轻患儿的痛苦,确保患儿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孙晓雪. 北京市西城区卡介苗接种质量评价[J]. 北京医学. 2013(12)
[2] 杨立杰. 婴幼儿卡介苗接种工作中值得注意的事项[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02)
[3] 徐娟. 预防接种卡介苗的护理体会[J]. 吉林医学. 2013(29)
[4] 何玲. 卡介苗传入中国研究[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0(02)
[5] 刘明涛. 接种卡介苗引起淋巴结炎1例报告[J]. 预防医学论坛. 2010(08)
论文作者:莫燕 苏鹏 滕彬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5
标签:卡介苗论文; 患儿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结核病论文; 淋巴结论文; 异常论文; 疫苗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