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态化建筑的产生与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人类进步的象征。长期以来人类已经习惯了对自然的索取,而未曾想到对自然的回报,从而导致了对自身生存环境的破坏。在人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建筑设计开始考虑其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态化建筑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生态化建筑是根据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和建筑学的基本原理,以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合理安排建筑设计,使建筑与环境之间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使建筑物有益健康、使建筑材料有利环保,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从而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并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之间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本文针对我国在城乡建设规划中对生态建筑的设计来进行研究,并就其对我国城乡建设上的重要意义进行探讨。
关键词:城乡规划;生态建筑;设计
1 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1.1 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尽量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
尊重自然是生态建筑最基本的内涵,必须摆脱“人类中心论”的桎梏,充分体察到人是自然的一分子,对自然界含有一份感恩的情怀,建立新的生态伦理道德观念,变破坏为尊重,变掠夺索取为珍惜共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对建筑场地的充分考虑。它包括建筑物的朝向、定位、布局,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场地气候条件的影响,对植被的考虑以及空中、地面、地下的有机结合等。第二,对节省能源的考虑。建筑能耗是建筑物对自然界造成的主要间接危害之一,因此如何尽可能多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生态建筑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第三,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利用可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第四,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第五,尽可能使用无污染、易溶解、可再生的环境材料。
1.2 关心使用者,创造高品质的室内环境。
人的一生有70%的时间在室内度过,室内环境同人们息息相关,良好的室内环境意味着生活标准的提高。室内环境因子包括所呼吸的空气、室内的光照、音质以及电器设备产生的电磁场等,所有这些都在影响人们的健康、舒适以及家庭归属感。生态建筑利用适当的建筑材料和适于气候的设计,使居室维持舒适宜人的温度、湿度、光照、空气流速和负离子平衡;通过严格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为入住者提供一片无污染的净土;基地位置远离有害的磁场及辐射源,防止电器及线路产生的电磁污染;通过专业的吸声、隔声设计,消除噪声污染;通过先进的通风和供水系统,提供超洁净化的水和空气。
1.3 建筑本土化。
建筑与城市设计必须充分结合地域气候特征、地形地貌特征,延续地方文化和风俗,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并从中探索现代高新技术与地方适用技术的结合。
1.4 给未来发展留有足够的弹性。可持续的概念是一种动态的思想,体现在生态建筑中,就是建筑应具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总之,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必须充分体现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2 研究城乡规划设计中生态建筑的意义
2.1 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极大。如果在建筑工程落成以后,在其使用过程中仍然对自然环境继续进行破坏和污染的话,只会让人们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化。因此,在生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对自然环境的利用,这不仅可以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同时还对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利用太阳光,减少对照明设备的使用;利用水池、喷水系统等降低室内温度,减少对制冷设备的使用:在设计中留下适当的通风口.促讲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循环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降低能源消耗
节能是生态建筑设计的主要理念之一。生态建筑设计要求在确保建筑使用功能正常发挥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能源的使用和浪费,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同时,生态建筑要求在设计时避免设计无用于建筑功能的结构,不得过于追求奢华、气魄。要加强对建筑物周边自然资源的利用,比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以此减少对矿物质能源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3 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材料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工程的节能、环保工作。在此观念的推动下,各种与环保、节能相关的新技术、新材料相继涌现,这对生态建筑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推动意义。因此,在生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对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进而降低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2.4 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的环境
生态建筑的另一要点就是确保使用者的健康以及舒适度,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增强建筑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首先,生态建筑的使用功能必须要完善,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工作的各种需求。其次,必须要做好生态建筑的采光设计、通风设计、温度和湿度控制等,为用户提供高质、舒适、清洁的居住、工作环境。
3 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提升措施
3.1 城乡规划与生态建筑的进一步融合
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积极的应用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进行提高和改善,从而保证能够在城乡规划中合理的运用和发展生态建筑设计。在改革和创新制度的过程中,需要将建筑需求以及地理环境等具体情况充分的纳入考虑范围,保证建筑能够充分地体现人文关怀和生态理念,从而实现空间利用率提高的目的,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将环境效益充分的发挥出来。
3.2 创新生态建筑设计的观念和方法
在城乡规划中生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创新设计观念和设计方法,将生态建筑设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给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其它工程优秀的建筑设计理论和实践经验给有效的吸收过来,然后依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修改,进行全面立体系统的构建,将建筑和环境之间的最佳关系给充分地发挥出来,对原来传统的建筑设计方式进行改变,有效地融合多种设计思路,将生态建筑设计的新思维给严格的落实下去,满足因地制宜的需求,对生态建筑设计不断地完善。
3.3 增加生态平衡的调节作用
建筑物的一个非常重要作用就是有效地连接居住者和自然环境,对建筑建造、使用以及维修的全部过程进行不断地调整,对生态环境的自我平衡调节能力进行增强,对建筑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让城市居民更加舒适的生活,保证建筑可以有效的沟通生态环境,提高建筑内部的自然采光能力,增强建筑的抵御能力,即使出现了地质灾害,也能够保证建筑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建筑内部,可以多设置一些绿色植物,这样既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又可以对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实现屋面的绿化,外部环境也可以不会受到建筑那么大程度的影响,建筑的自我生态平衡调节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增强。
结束语
总的来说,要想处理好目前面对的生态问题,就要站在生态观的层次之中,开展建筑和环境的全面规划。目前的生态事项是一项非常综合化的内容,要靠着多个领域不断的综合探索才可以处理好,生态建筑理论是处理生态环境问题的最为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马珂.基于我国现行城市规划管理体制问题的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1(29).
[2]王茂洪,朱荣强.加强透明化城乡规划制度探讨[J].江西建材,2011(02).
[3]余聪.城市规划中生态规划设计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3(5)
论文作者:黄斌斌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建筑论文; 生态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自然环境论文; 环境论文; 过程中论文; 自然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