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华文明智慧论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华文明智慧论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华文明智慧

刘建武

[摘 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中华文明智慧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形成的重要文化基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创造性地把当代实践与历史传统、中国进步同世界发展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不断发掘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和丰富知识,更好地开创人类社会发展的美好未来。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文明智慧;相互关系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体现了历史传统与当代实践的有机统一

在中华民族漫长而悠远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而又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它作为一种历史积淀,已深深地刻印在民族心理之中,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人们的选择,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是唯物主义者,从来不割断历史,充分地继承、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得以胜利前进的重要保障。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都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1]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始终把一切优秀文化传统看成是和我们民族血肉相连的东西。他说:“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创造和传承下来丰富的优秀文化传统。一方面,随着实践发展和社会进步,我们要创造更为先进的文化。另一方面,在历史进程中凝聚下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决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成落后的东西。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2]“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3]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

中国在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是,并没有留下任何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载,中国人的血脉中始终流淌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因子。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贡献和聪明智慧就在于,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创造性地把历史传统与当代实践、中国进步同世界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我们从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4]我们的内外政策、奋斗目标与发展道路,既是在顺应世界潮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既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又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

实现校地共建可以使“周恩来研究专题数据库”在经费和资源建设上获得突破,特别是本土特色资源收集渠道的扩展将使“周恩来研究专题数据库”的价值得到快速提升。这一方面有助于其远期目标的实现,从而带动提升淮阴师范学院在全国周恩来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共享数据库可以有效满足淮安市社会各界对周恩来相关资源的需求,并且可以通过数据库平台将淮安市周恩来相关的本土特色资源向外推介,提升以周恩来总理为核心的旅游资源品牌,吸引游客来访,促进淮安市旅游经济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宣传展示淮安市以周恩来精神建市的城市形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爱好和平在儒家思想中也有很深的渊源。中国人自古就推崇‘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远亲不如近邻’‘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国虽大,好战必亡’等和平思想。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4]可以说,传统文化中“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四海之内皆兄弟”“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国虽大,好战必亡”“自强不息”“与人为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天下为公”的观念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和追求。这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思想,历久弥新,仍然是今天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武器。

五是中华传统文化所提倡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与今天我们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遵循的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理念是完全吻合的。中国人向来尊重自然、敬畏天地,形成了“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的思想,告诫人们要“敬天畏天”“顺应自然”“食不毁器,荫不折枝”,认为只有“取之有度”才能“用而不匮”。 人类能够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终归是自然的一部分。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保护、只顾利用不顾建设。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都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教训是极其深刻的。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应当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实行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走人类永续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融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5]89“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4]中国立足自身国情和实践,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博采东西方各家之长,坚守但不僵化,借鉴但不照搬,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事实证明,当代实践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这是当代中国发展的一个鲜明特点,也是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

当前,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格局仍然是基于少数发达国家利益考量的产物,更多的是服务于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诉求,少数国家恣意挑起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倾向不断增强。因此,建构更加开放、包容、和谐、共享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格局,成为时代提出的重大议题。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与他对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深刻把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所提出的“亲、诚、惠、容”“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共商、共建、共享”等理念,既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又渗透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把中国的进步同人类的进步、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既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时代潮流,又具有中华民族自己的智慧和特色;既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又符合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与中华文明智慧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一是中华传统文化所提倡的“亲仁善邻”“由己及人”思想与今天我们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倡导的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主张是一脉相通的。中国的先贤们从“和为贵”和“天下归仁”的原则出发, 向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四海之内若一家”和“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的理想社会,提倡不分彼此、崇德尚义、平等相待的处世理念。当今时代,亲仁善邻、互商互谅、协商对话仍然是现代国际治理的根本方法。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大国对小国都要平等相待,不能搞唯我独尊、强买强卖的霸道。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反对以大压小、以强凌弱、以富欺贫那一套。国家和,则世界安;国家斗,则世界乱。各国之间有矛盾、有分歧、有争端是难免的,要倡导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并由此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基于弹性板壳理论,将钢丝绳缠绕在卷筒上所形成的绳圈简化为质地均匀的圆环,每个圆环对筒壳的径向压力是均布的。由于卷筒结构的均匀对称性,在对薄壳圆筒进行受力分析时,可以截取任一单位长度的筒壳,并把它看作单元梁来进行研究,整个筒壳可视为由很多单元梁构成。钢丝绳在缠入或绕出卷筒时,钢丝绳对卷筒的作用面积是随时间而变化的,而钢丝绳的张力也是随时间变化的,所以钢丝绳对卷筒的径向压力也在不断变化。如图6所示,截取任意时刻、任一单位长度的筒壳进行研究,卷筒受到钢丝绳对它的径向作用力是均匀的且不承受钢丝绳对它的轴向作用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从根本上来说,充分发挥了中华文明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伟大智慧,是运用中国智慧求解人类发展过程中普遍性问题的鲜明代表。

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时代,经济全球化进入阶段性调整期,“逆全球化”思潮有所抬头。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解决这些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今天发现和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运用人类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和力量。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4]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弘扬中华文明智慧结合起来,在汲取五千年中华文明智慧的基础上,谱写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新篇章。

四是中华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和而不同”“兼收并蓄”思想与今天我们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强调的不同文明之间开放包容、交流互鉴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关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强调“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价值,都值得尊重和珍惜,文明因交流互鉴而精彩。文明的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文明之间需要的是相互对话而不是排斥,是相互交流而不是取代。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和而不同是处理不同文明关系的根本精神,仇恨和偏见是影响文明交流的最大障碍。

三是中华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博施众利”“互帮互助”思想与今天我们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谋求的包容互惠、共同繁荣目标是高度一致的。中国文化讲的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强调“高树靡阴,独木不林”“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在全球化背景下,没有与世隔绝的孤岛,解决世界上的问题仍然应当弘扬互帮互助的中华传统智慧,而不是搞独善其身、不管他人那一套。大家的事情应当由大家一起商量、共同出力,而不能单方面地一意孤行和唯我独尊。现在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需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明确指出的那样,“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6]

由于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类课程不像食品微生物检验类课程,学生可以在实验室进行大量实验,因此该课程在全国职业院校食品类专业中属于“二类”课程,愿意承担该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很少,同时老教师多年形成自己教授的固定课程,因此该课程大都交给刚刚从本科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承担,而年轻教师缺乏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经验是最大的问题。

可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中华文明智慧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形成的重要文化基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5]89

三、在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弘扬中华文明智慧

二是中华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守望相助”“协和万邦”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提出的公道正义、共建共享主张是深度契合的。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自古以来就推崇“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亲帮亲,邻帮邻”“厚往薄来”“国虽大,好战必亡”的和平思想。当今人类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凭借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的绝对安全,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的动荡不安中收获自身的和谐稳定。世界怎么了,我们应当怎么办?过去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对这个问题感到迷茫,现在许多发达国家对这个问题也开始感到困惑。因为,21世纪经济全球化正以不可逆转的方式、以前所未有的程度将世界紧密联系起来,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成为一个普遍性共识。因而,今天人类社会历史前进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诸多问题,都是具有全球性的普遍性问题,其并不能仅仅通过一个国家或民族一己之力就能够得到解决,而需要许多国家、民族、地区通力协作才能解决。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观念,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实现“是亲必顾,是邻必护”,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共护的安全新路,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应当弘扬“轻关易道”“宽大包容”的中华传统智慧,而不能搞“以邻为壑”“画地为牢”的保护主义。“轻关易道,通商宽农”既是过去突破地理、人为和文化阻隔以实现互通互达的需要,也是当今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应有之义。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仍然脆弱,一些国家政策内顾和封闭排他的倾向加重,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虽然带来了一些问题,但那是支流。重回“以邻为壑”的老路,不仅无法摆脱自身危机和衰退,而且会收窄世界经济共同空间,导致“双输”局面。正确的选择是携手合作,包容互惠,共同发展。

肿瘤转移或复发之前,往往经历较长时间的休眠期,这个阶段的转移灶被称为沉睡的转移灶(肿瘤细胞休眠)。当适宜的转移前微环境形成,循环肿瘤细胞会从休眠状态释放并扩散,从而导致肿瘤转移。将治未病理论合理应用到肿瘤3级预防中,在恶性肿瘤防治策略中运用中医治未病理念和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应当弘扬“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的中华传统智慧,而不能搞你输我赢、损人利己的零和博弈。习近平总书记说:“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也是东方文明的精髓。”[7]中国人信奉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道理。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当真诚相待,既把自己发展好,也让大家共同发展好。现在国际上有一些人把经济全球化的收益看成零和游戏,认为别国的收益就是本国的损失,他国的壮大就是本国的衰落。这一狭隘认识所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放弃合作、否定全球化甚至要筑起一堵与外部世界交流的隔离墙。只有坚持合作共赢,才能跳出零和博弈的旧思维。

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应当弘扬的“群而不党”“周而不比”中华传统智慧,而不能搞亲近远疏、结盟对抗的冷战思维。中国文化讲的是“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提倡“天下一家”和“四海同亲”。在当今世界仍然存在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国家利益的情况下,一些人的身体进入了21世纪,而脑袋却停留在冷战思维的老框框里。现实中对抗性军事联盟、势力范围、代理人、保护国等旧的国际政治模式仍有一定市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既不能搞远近亲疏和排他性安排,也不能以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简单划线。任何人都不应把自己的发展道路定为一尊,更不应该把自己的发展模式强加于人。

纵观人类发展演变的历史,把人们隔离开来的往往不是千山万水和大海深壑,而是人们在观念和认知上形成的隔膜与偏差。面对中国的不断发展壮大,世界上一些人开始担心,也有一些人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认为中国的发展是一种“威胁”。出现这种状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中华文明智慧缺乏了解,其中消除偏见的最好办法是文化的深度交流与相互认同。懂得了中华文明智慧,就会深刻认识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有利、对世界有利,我们想不出有任何理由不坚持这条被实践证明是走得通的道路。”[5]9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21世纪的今天,几千年来人类积累的一切理性知识和实践知识依然是人类创造性前进的重要基础。只有不断发掘和利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和丰富知识,我们才能更好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开创人类社会的未来。”[4]各国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人类战胜困难的手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只要国际社会携起手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一定能够让世界更美好、人民更幸福。

直流电机由于结构简单、调速性能好,在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1]模糊PID控制技术结合了PID控制技术和模糊控制技术两者的优点,可以实时调整PID的控制参数,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应用于直流电机调速系统可以得到满意的控制效果。[2]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2] 习近平. 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33.

[3] 习近平.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4-02-26.

[4] 习近平. 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

[5] 习近平. 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89.

[6] 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07-02.

[7] 习近平. 习近平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讲话选编[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2.

[中图分类号 ]G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8182(2019)05-0001-04

[收稿日期 ]2019-03-28

[基金项目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研究”(2016MZD006)

[作者简介 ]刘建武,男,陕西澄城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湖南省毛泽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湖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会长、中国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邓文斌)

标签:;  ;  ;  ;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华文明智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