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品管圈提高儿童输液室护士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研究论文_郭岚 黄璐 谭茜 韩玉梅 陈柔玉

郭岚 黄璐 谭茜 韩玉梅 陈柔玉

(柳州市人民医院儿童输液室 广西 柳州 545006)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等质量管理工具,改善儿童输液室护士静脉穿刺成效,提高穿刺一次性成功率。方法:我科成立以“提高护士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现状调查与原因分析,按照80/20 法则进行真因确认,通过头脑风暴法制定重点改进对策:加强护理人员技术及心理素质的培训;改进小儿静脉输液固定材料;改善穿刺血管条件;提高患儿配合程度。结果:通过对比品管圈前后护士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得到有效的结果,即成功率在活动前、中、后分别从89.59%、91.25%提高到95.78%。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护士的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还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团队意识、自我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深化了专科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是临床持续质量改进实用性较强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品管圈;儿童输液室;穿刺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0-0310-02

儿童输液室患儿以婴幼儿居多,患儿血管细小,尤其是腹泻脱水、肥胖的患儿,给小儿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同时小儿在穿刺时哭闹、躁动,且家长期望值过高等,都是影响护士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的主要因素。加之我科目前护士队伍年轻化,技术及服务水平急需进一步提高。为了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丰富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因此我科2015年3月~2015 年6 月将“提高护士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列为品管圈活动改善主题,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家大型三甲综合医院,我科儿童输液室为专门为小儿提供输液治疗的场所,共设164张输液座椅,输液量在日均326人次。护士43名,其中主管护师4名,护师12名,护士27名,是一支年轻化的护士队伍。

2.品管圈的组成

我科于2015 年3 月成立品管圈,命名为“效笑圈” ,共有10名圈员。由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对整个品管圈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由圈员投票选出圈长,全面负责组织圈内活动,对活动进度进行统一管理和统筹安排。科室搭建“效笑圈”微信群沟通平台,圈内定期开展品管圈活动。

3.品管圈活动

3.1 主题选定

小组成员运用头脑风暴法,列出5个主题,全体圈员根据上级方针、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方面采用矩阵评分方式评分,将分数最高者“提高护士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为本次品管圈活动主题。

3.2 活动计划拟订

本次圈主题活动周期定为2015年3月~6月3个月时间,利用甘特图进行人员分工及时间分配,制定出活动进度表。

3.3 把握现状

通过分析工作流程图,找到影响穿刺成功率的关键环节,传统的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流程为:查对→ 输液排气→ 两名助手徒手协助固定患儿→选择血管→消毒皮肤→穿刺。2015年3月由圈员担任调查员,利用自制“影响患儿静脉穿刺成功因素调查表”,对输液患儿的穿刺成功率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到一周内平均每日穿刺治疗人数332.1人,平均每日穿刺失败人数34.57人,统计出平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89.59%。通过绘制柏拉图(见图1),采用80/20法则[1],将改善护士穿刺技能、提高护士心理素质、改进输液固定材料、改善患儿血管因素和患儿配合程度列为本次圈活动改善主要项目。

3.4 目标设定

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根据公式计算出穿刺失败人数目标值=34.57-(34.57×82.23﹪×64﹪)=16.38例/日,穿刺成功率目标值=(332.1—16.38)÷332.1×100%=95.06%,即将护士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至95.06% 。

3.5 要因分析

全体圈员对改善重点项目展开头脑风暴法,通过绘制鱼骨图,从人、环、物、法四个方面等进行要因分析,共分析出7个要因(见图2) 。圈员通过冰山图、因果关联图进行要因分析,并进行真因验证。最后确定影响穿刺成功率的真因为:低年资护士多技术力量较弱,临床经验和自信心不足;输液固定夹板种类少,不能满足不同年龄段患儿需要;患儿血管病生理特点,如肥胖者脂肪层厚,脱水、长期输液导致血管萎陷、血管弹性差、脆性大,环境温度低使血管收缩。患儿怕打针喜哭闹好动、缺少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时的有效约束用具。

图1  改善前的柏拉图

图2  护士穿刺成功率要因分析

3.6 对策

3.6.1护士培训和考核 加强护士心理素质、沟通技巧培训,每周安排总带教老师进行专科输液操作流程和关键环节强化培训。实施“一对一”带教制,带教老师认真执行传、帮、带。科室每月开展穿刺经验交流会,分析穿刺失败原因,分享穿刺经验。模拟实景演练进行年轻护士心理素质培养,提高年轻护士同理心,提供情绪管理应对方法,帮助年轻护士提高自信心。培训后定期实施现场真实穿刺考核,考核成绩和个人穿刺成功率纳入专科护士晋级评价量化考核内容。年轻护士独立当班的半年内,高年资护士“一对一”带教护士要对其进行动态的观察及督导。

3.6.2改进输液固定材料 改良原有小儿输液固定用具。针对婴儿、幼儿、学龄前、学龄期不同年龄段儿童肢体长短不同分别制作多种不同类型及型号的固定夹板,使其更人性化,并确保夹板数量,避免固定夹板过大、过小影响穿刺成功。使输液固定材料即符合实际护理工作需要,又使小儿及家长乐于接受。

3.6.3实施血管评级、采取措施改善血管条件 科室成立穿刺能手组,并根据临床观察及工作经验,自行制定“专科血管条件分级初步评价法”,即:1级:普通血管;2级血管:偏小;3级:脱水、肥胖等不明显血管;4级:肉眼不易辨认、穿刺极困难血管。同时制

定“优势穿刺血管选择方法”,如气温低血管收缩不明显患儿采用暖宝宝热敷;脱水患儿提前告知家长遵医嘱给予口服补液盐;血管不充盈者采用双压脉带结扎法提高血管充盈度[2];长期反复输液患儿注意轮换穿刺部位保护穿刺血管,指导家长在输液前帮助患儿在穿刺局部用适当的方法热敷等,以改善血管条件,提高血管充盈度。培训指导护士掌握“专科血管条件分级初步评价法”和“优势穿刺血管选择方法”,科室穿刺能手组护士负责协助指导低年资护士完成3级及以上血管条件患儿的穿刺操作。

3.6.4自制输液约束护理用具,提高患儿输液时肢体制动效果患儿怕打针喜哭闹好动,以往在为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时,为防止患儿哭闹燥动而至穿刺失败,传统做法需多人固定患儿四肢,该方法存在耗费人力、制动困难、易失败等问题,是影响穿刺成功率的因素之一。为改善工作效率,针对这一现状特别自制一种专门的输液约束护理用具:即采用卡通图案纯棉布单,制作长宽为140cm×65cm加厚的专门用于儿童临时约束的床单,仅需一人在输液前用“小儿输液约束床单”对患儿肩部至膝部躯干及四肢进行临时约束,即能有效减少患儿躁动,又省时省人力,达到良好的制动效果。

4.结果

4.1 有形成果

对2015 年6月输液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进行现场调查,结果护士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从89.59%提高到95.78%;“小儿输液约束床单”正在申报护理实用专利;“专科血管条件分级初步评价法”和“优势穿刺血管选择方法”可用于培训多层级护理人员。

4.2 无形成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每名圈员就品管方法运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活动信心、责任荣誉感五个方面采用五级评分法进行评分,所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4.3 标准化

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重新修订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流程:查对→ 输液排气→ 使用自制的“小儿输液约束床单”→选择血管→消毒皮肤→穿刺。

5.讨论

此次开展“儿童输液室护士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品管圈活动,通过创新思维,优化输液流程,提高整体护士专科操作技能,从而达到减轻患儿的痛苦、减少输液等候时间,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的目的。同时还提高了护士的自信心和工作积极性、改善科室工作效率、提高社会效益,达到“多赢”的效果。圈员通过圈活动,其沟通协调、分析解决问题、学习动手能力、品管手法实用等能力方面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临床品管圈活动的常态化开展,是促进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深入促进专科特色优质护理服务内涵的有效方法。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席淑新.眼耳鼻咽喉口腔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93-177

[2]白凤芝.双止血带结扎法在婴幼儿踝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医学,2007,2(32):171

论文作者:郭岚 黄璐 谭茜 韩玉梅 陈柔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7

标签:;  ;  ;  ;  ;  ;  ;  ;  

应用品管圈提高儿童输液室护士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研究论文_郭岚 黄璐 谭茜 韩玉梅 陈柔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