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外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的优势(论文文献综述)
孙卓[1](2021)在《小学少先队开展校外主题活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党和人民对少先队员的身心素质发展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少先队活动育人的独特优势和功能逐渐显现,成为了广大少年儿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主题活动作为少先队活动最重要的活动形式,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少先队员各方面的发展需求,是目前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最有力的“法宝”。素质教育下的学生观认为,学校应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帮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在创新中提高实践能力。2017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印发的《少先队改革方案》强调要鼓励和推动少先队组织开展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各类校外实践活动。校外是少先队员生活学习的另一重要空间,是少先队开展主题活动的主要场所。开展校外活动不仅是对校内活动的延伸与补充,也是少先队员接触社会、适应社会的主要途径。因此,新时期下,开展好少先队校外主题活动,充分发挥主题活动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对提升少先队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少先队员身心素质发展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虽然少先队校外主题活动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已广泛开展,但目前小学少先队主题活动在校外的开展情况并不乐观,存在着发展瓶颈和阻碍发展的诸多因素。因此,关注现阶段小学少先队校外主题活动的开展现状,推动少先队组织开展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各类主题活动成为当前少先队工作的主要任务。基于此,本文在前期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问卷和访谈提纲,分别选择了杭州市和余姚市三所小学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发现,当前小学少先队开展校外主题活动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也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主要体现在活动安排落实不到位、指导队伍专业性不强、资源整合利用不够充分、活动方式方法不够多样、开展过程不够规范这五个方面。剖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发现家长的教育水平及对活动认知水平的差异、学校对主题活动的态度及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国家缺少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正确引导是制约少先队校外主题活动开展顺利与否的根本因素。为解决以上问题,研究以系统论和活动理论为依托,提出以下建议:第一,聚焦方向,树立科学先进的育人理念;第二,瞄准定位,打造专兼结合的指导队伍;第三,整合资源,生成特色鲜明的活动内容;第四,立足主题,选择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最后,提供保障,构建规范合理的制度体系。
王佳美[2](2021)在《西安市市区级少年宫建筑更新策略研究》文中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特有的校外教育机构——少年宫,为青少年儿童提供了校外教育活动场所,由于其开放性、公众性及特有的文化性,是每个城市建设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成立至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青少年儿童的素质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少年宫内涵的变化与拓展。与以往的少年宫相比,如今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青少年儿童活动、娱乐、交往、休闲、学习的多功能场所。从设计上来说,已不再是单纯的少年宫建筑,而是与青少年生活、城市文化相结合的综合体。随着教育成为第三产业后,校外培训机构兴起,少年宫的经营受到市场冲击,曾受到家长和学生追捧,为社会输送大量人才的少年宫也变得落寞。加之部分少年宫建筑由于建成时间较早,已经出现明显老化现象,不再满足当代青少年儿童的活动需求,无法适应新时期少年宫的发展要求。因此在少年宫未来的发展中,多样性的改建、扩建、重建的更新模式将会成为趋势。本文共五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包括: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研究对象以及相关概念界定、研究的方法与框架。第二部分(第二章):系统地梳理了我国少年宫建筑的发展历程,我国少年宫体系的职能演变、政策演变。明确了少年宫建筑的基本文化属性和建筑特性。第三部分(第三章):现状调研与问题总结,对西安市市区级少年宫建筑的选址与总体布局、馆舍规模、功能配置、空间构成、改扩建情况等内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总结了当前建筑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的更新需求。第四部分(第四、五章):通过对少年宫建筑改扩建案例的研究,并结合当前其他地区城市少年宫的典型案例研究,提出规模大型化综合化、功能复合化、空间开放化的发展趋势。结合第三章西安市市区级少年宫的现状调研情况,提出了更新的原则以及更新的模式。最终提出区域协调性更新、功能复合性更新、空间开放性更新的建筑更新策略。最后选取其中最典型的西安市青少年宫为例,从建筑场所营造、功能空间重塑等方面作了优化改造设计,从而验证更新策略的可行性与实践性。
闫佳伟[3](2021)在《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研究 ——以F中学为个案》文中提出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立德树人的重要价值意义在该意见中得到了明确规定,并将其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也是实现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要求。21世纪以来,课程改革不断推动着教育体系的深化,使我国的教育既满足时代性又具有规律性。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有力推动着育人方式的不断变革,使我国在提高育人水平的同时也能提升国民素质,对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教育发展的前瞻性与人才培养时代性具有重大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贯穿教育各领域。中学阶段处于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在学校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与长远意义。因此中学的教育需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旗帜,在政治方向和价值观念上严格遵循党的教育大政方针,秉持学校的立校文化与育人目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本研究充分认识到当前中学阶段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重要性,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索。首先,本研究从正本清源的角度,对立德树人进行历史溯源与理论研究,基于传统文化及近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立德树人的发展研究,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教育方针与育人导向的分析,深入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时代责任、具体内涵与价值意义。其次,基于现实审视的角度,对本研究中的个案F中学立德树人实践进行研究,并将实践工作与《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进行对标分析,从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协同六个维度,将该校德育工作进行归类梳理。从立德树人的顶层设计、实践落地、管理效能三个角度对个案进行研究,总结该校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方面的有益经验与成功做法。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聚焦于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中的目标、内容和协同机制三方面,反思出当前该校主要面临的德育目标体系建构不清、大中小幼德育体系衔接不畅、德育课程体系建构不全、德育综合实践创新力度不大、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程度不高等亟需进一步提升的问题。在反思的基础上,从《指南》指要求的六个维度出发重构该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实施路径。最后,本研究继续聚焦于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诸多要素中核心的三方面内容,即指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机制、服务于育人目标的内容机制以及落实“三全育人”的协同机制,给出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完善建议。
朱勇[4](2020)在《教育竞争过度现象的伦理审视》文中认为当前我国社会上存在着严重的教育竞争过度现象,尤其是高中及其以下阶段的学生和儿童身上因教育竞争过度而产生的负担越来越重。当下的教育竞争过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升学竞争过度;二是参加校外教育方面的竞争过度。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家长、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和儿童在学习时间、学习负担、学习年龄、学习内容等方面提出了过高的要求,从而导致学生和儿童的学习时间过度、学习负担过度、学习年龄过小、学习内容过多等问题。教育竞争过度引发了许多伦理问题,需要学界认真研究。一方面它不得不促使全社会反思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当家长、学校和教师普遍地对学生和儿童提出过高要求,从而使各种学习和补课变成沉重的负担,使学习变成对学生和儿童的身心压迫和摧残,不利于他们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我们应该反思:如此教育的伦理正当性和合理性何在?如何让教育回归到其本来应然的目的——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以及让学习成为一种幸福和快乐的过程——上去。当然,导致教育竞争过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个人方面的原因,也有家长方面的原因,还有学校方面的原因以及社会方面的原因。面对教育竞争过度给学生和儿童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全社会都应该一起努力,共同推动教育回到应然的轨道上来。从学生个人层面来说,必须学会量力而行、理性对待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压力”,应该善于向家长、学校和教师传达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有多大,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承受能力极限在哪里,明白理性地“抵制”不合理的过高要求,是学生的权利。从家庭层面来说,家长应该合理并及时地研判孩子的潜力、优势和弱项,必须实事求是地对孩子提出要求,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和发展目标,理性地助推孩子成长,要杜绝拔苗助长,不切实际地“严格要求”。从学校层面来说,管理者和教师都应该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注重育人过程,加强素质教育实践。从社会层面来说,社会对人才的评价要全面,这种全面性一是人才范围的全面性,二是对人才评价的内容具有全面性。在对人才评价的内容上,人才评价的全面性不仅要结合学历情况,还要看人的品质、能力等等多方面的情况,以更好地全面评价人才。同时,还要重视和加强对家长、学生的竞争教育。竞争教育主要是要使相关的竞争主体树立和践行正确的竞争观。
徐梦瑶[5](2020)在《我国民办非学历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今,我国大力提倡美育素质教育,旨在增强人的艺术修养。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之一,更是美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此普及舞蹈教育变得尤为重要。在当下的校园教育中,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和提升,教育手段及内容较为丰富,但对于舞蹈教育方面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因此促使了民办非学历舞蹈教育的蓬勃发展,舞蹈培训机构成为了普及舞蹈教育及推进舞蹈美育建设的主力军。作为我国艺术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非学历舞蹈教育,既把握着发展的新机遇,又面对着不可忽视的瓶颈期。如:教学内容杂乱、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相互无序竞争,监管缺失等等都是我国民办非学历舞蹈教育不得不面对、不得不解决的一系列问题。本文从民办非学历舞蹈教育机构科学建设为着眼点,在发现民办非学历舞蹈教育的实际问题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现实性的理论研究,为使我国民办非学历舞蹈教育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和更高的品质,促进我国美育素质教育的优质发展,提供对策方案为落脚点。本文以沈阳五大城区民办非学历舞蹈教育现状调研为基础,对其进行分析与探究,找出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此确定论题,像是论据,丰富论证,本文将从以下四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概述了民办非学历舞蹈教育的概念、特征及功能;第二部分: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课堂观察的方式,从教师与学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机构办学与管理三个方面,对沈阳市舞蹈培训机构进行数据分析,深入了解调查;第三部分:从社会需求、政府监管效能及教育观念三个方面,探究当下我国民办非学历舞蹈教育的现状;第四部分:针对我国民办非学历舞蹈教育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在市场秩序、政府监管、教育理念等方面提供可行性建议,以实现舞蹈产业多元化发展,为我国民办非学历舞蹈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可借鉴的理论研究。为能够更科学地了解民办非学历舞蹈教育,实现预定的探究目的,本文在探究过程中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参照分析我国民办非学历舞蹈教育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为本文撰写工作提供了可贵的理论依据。此外,对沈阳市舞蹈培训机构进行了实地调研、访谈与问卷调查,获得了真实有效的第一手资料,也为本文研究提供了详实依据。最后,通过收集大量的资料和数据,经过整理统计,结合逻辑分析法,最终为实现民办非学历舞蹈教育更好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教育部[6](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季榕哲[7](2020)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进学生素质教育问题研究 ——以庄河市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提出、实施和推进,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了教育发展必然趋势,素质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教育发展方向对政府以及教育部门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学校教育方式、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及社会的教育资源开放提出了新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评价不能再以单纯的成绩作为依据,学校的教育方式也要更加多元,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更科学,社会的教育资源要更均衡。如今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义务教育的根本,现在的教育发展方向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但是在实际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却存在不少问题,而且都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论文就以庄河市为例,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式进行探讨。在论文的论述中,文章的重点是对庄河市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进一步研究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存在问题提供了参考依据。论文针对庄河市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的教育方式单一化、教师的评价标准片面化、校内教育与社会实践不能有机结合、教师人才资源不合理、教师对学生个性发展缺乏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缺乏配合等问题从学校管理、家庭教育以及教师队伍三个角度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论文通过建立素质教育在庄河市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的顶层设计,构建以人为本,提升专业价值;培养目标多元化,提高综合素质;互动交流,促进师生共同成才的顶层设计理念。在顶层设计体系中顶层设计目标为“以人为本,实现完整的自我”,二级系统包括学校管理、教学评价、家长配合以及课程设置;三级系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学校以及课程专家等施工主体。最后论文根据顶层设计的系统体系提出相关的实施建议。论文对庄河市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庄河市的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建议,同样可以为其他研究义务教育的类似问题提供借鉴。
冯文轩[8](2020)在《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小学校响应国家政策,不断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却给校外培训机构带来了商机。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缩短,校外活动时间变长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家长不愿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纷纷利用校外活动的时间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家长的狂热加上校外培训机构的大力宣传,致使校外培训机构发展迅速。然而,政府相关部门缺乏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监督,加上行业利益的诱惑,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逐渐偏离教育的本质,变得越来越功利化。当下的校外培训机构形形色色、鱼龙混杂。很多校外培训机构存在无牌无证违规办学,办学场所安全隐患突出,教学内容超前超纲,学生学业负担重等问题。校外培训机构的问题在社会引起了极大反响。校外培训机构的问题成为素质教育改革过程中的重大障碍。因此,为了给素质教育改革扫平障碍,为了给中小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外学习环境,校外培训机构市场急需规范治理。文章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逻辑顺序的发展脉络,依据“问题的政策理论探讨-问题是什么-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将研究主要分成以下四个部分:政策和理论探讨、典型问题、问题的原因分析、健康发展的对策。克雷明提出教育生态学理论,为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克雷明认为人们获取教育的途径,不只来源学校,还来自各种各样的教育机构,学校教育与教育机构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者要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国家教育的发展。叶澜教授提出生命·实践教育理论,为校外培训机构提供价值定位。叶澜教授认为,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多方面能力,校外教育才能实现其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国家政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定位也在不断演变,从建国初期规定校外培训机构是学校教育的补充者,到改革开放初期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与学校教育并举发展,再到21世纪初期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与学校教育协同发展,最后到2018年国家开始大力整治校外培训机构,支持以培养中小学生兴趣爱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校外培训。当前校外培训机构存在很多典型的问题,与教育理论和国家政策要求相悖。首先,政府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问题突出。政府对校外培训机构设置的准入门槛低,政府的监督管理不到位。然后,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教学问题严重。教学内容超前超纲,与民办学校违规招生,教学以应试为目的,学生学业负担重。再次,校外培训机构办学条件问题。校外培训机构办学场所拥挤,安全隐患突出,严重威胁了学生的人身安全。最后,校外培训机构的师资条件问题。校外培训机构的上课老师普遍没有教师资格证,任课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教师薪资水平低,教师流动性大。究其原因,有政府和校外培训机构两个方面。首先是政府方面,国家教育评价体制不健全;政府对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部门职责不明确,互相推卸责任;监管人员行为失犯,以权谋私;然后是校外培训机构方面,校外培训机构师资流失严重;校外培训机构缺乏有效的自我监督与管理;校外培训机构以应试为主的教育理念等。要想促进校外培训机构健康发展,首先政府要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提高校外培训机构准入标准;建立校外培训机构综合评价体系;建立职责清晰的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机制。然后,校外培训机构要转变教育理念;教学内容要满足学生选择性学习需求;校外培训机构要加强内部管理。最后,要加强校外培训机构与学校教育的融合,中小学校要扩大对校外培训机构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校外培训机构要根据学校教学大纲开展教学内容等。以此来促进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为中小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外学习环境,为我国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扫平障碍。
王涵[9](2020)在《小学高年级学生校外补习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对石家庄市Z小学的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的作用。而现今人才的选拔主要依靠阶段性的等级考试制度,从而导致学生过于注重考试成绩,承受越来越重的学业负担以及学习压力。学校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尚不能满足受教育者提高自身素质以跻身人才行列的个性化需求,家长又希望子女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好地生存条件,这些现有情况给校外补习学校的发展带来了空间。校外补习现象在近几十年时间内出现并迅速发展,而针对这一社会现象的调查研究却未完全深入,针对特定阶段的校外补习效果的调查研究更是鲜有涉及。为了解目前小学生校外补习情况及效果,将以石家庄市Z小学的高年级学生及家长和教师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进行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充分的统计分析,从而了解石家庄市小学高年级学生校外补习的效果,探究小学生校外补习效果的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探寻学生校外补习效果优化的策略。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研究包括绪论和四个章节。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对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梳理;第一章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并介绍了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章从实践角度出发,对石家庄市小学高年级学生校外补习情况做调查及分析,对其校外补习效果从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三个角度进行深入探究,并结合对学生及学生家长、学校一线教师和校外补习学校教师以及教学管理人员的访谈,全面地了解该小学高年级学生校外补习效果现状。第三章在调查的基础上,探究小学高年级学生校外补习效果的影响因素,发现存在学生补习意愿与动机、家长补习教育观念、学校及教师补习态度、补习学校课程与教学特征以及补习教师教学方法与能力等影响因素;第四章基于理论视角,为提升学生校外补习的效果,本研究从家长、学校、补习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四个层面提出了小学生校外补习效果优化的策略,以期对小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闫雪[10](2020)在《初中生家庭校外教育投资问题研究 ——基于黑龙江省H市三所学校的调研》文中指出中国家长自古就有“望子成龙”的传统观念,十分热衷于为子女进行教育投资。近几年来,受学校教育现状、社会因素等的影响,家长们将教育投资的目标锁定在了校外培训机构。随着“校外教育投资热”的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出来,对学生个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避免这些负面影响继续恶化,加快引导家庭科学合理地为子女进行教育投资迫在眉睫。笔者通过对黑龙江省H市三所初中的家长和学生采取调查研究,在对所收集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权威数据,通过展现当前初中生家庭校外教育投资的现状,揭示初中生家庭在进行校外教育投资的过程中所存在和引发的问题,并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为保障家庭更科学合理地进行教育投资提供建议,从而提高家庭校外教育投资的效益,使教育资源能物尽其用。
二、校外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的优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校外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的优势(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少先队开展校外主题活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一)党中央十分重视少年儿童教育和少先队工作 |
(二)主题活动是少先队开展工作的重要议题 |
(三)校外是少先队开展主题活动的另一重要空间 |
(四)对少先队校外主题活动现状的反思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小学少先队校外主题活动的理论阐释 |
一、概念界定 |
(一)少先队 |
(二)主题活动 |
(三)少先队校外主题活动 |
二、小学少先队校外主题活动的本质属性 |
(一)小学少先队校外主题活动的类型及特征 |
(二)小学少先队开展校外主题活动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
三、小学少先队校外主题活动的理论基础 |
(一)系统论 |
(二)活动理论 |
第三章 小学少先队开展校外主题活动的现状分析 |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设计 |
(二)抽样及调查实施 |
二、小学少先队开展校外主题活动的经验总结 |
(一)正确认识校外主题活动的重要价值 |
(二)着力夯实主题活动的校外阵地建设 |
(三)结合区域优势打造特色校外主题活动 |
(四)不断丰富校外主题活动的形式与内容 |
(五)主动争取社会各界力量的理解与支持 |
三、小学少先队开展校外主题活动的问题剖析 |
(一)活动安排落实不到位 |
(二)指导队伍专业性不强 |
(三)资源整合利用不够充分 |
(四)活动方式方法不够多样 |
(五)开展过程缺乏规范 |
四、小学少先队开展校外主题活动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家庭层面:家长教育水平及活动认知水平有差异 |
(二)学校层面:学校重视不足以及辅导员素质的欠缺 |
(三)国家层面:没有给予相应文件支持和正确的引导 |
第四章 小学少先队开展校外主题活动的改革建议 |
一、聚焦方向,树立科学先进的育人理念 |
(一)树立儿童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 |
(二)树立德育为先,体验为魂的理念 |
(三)树立队为主体,协同共育的理念 |
二、瞄准定位,打造专兼结合的指导队伍 |
(一)提升少先队辅导员的专业地位 |
(二)发展学校少先队辅导员的专业素养 |
(三)培养学校少先队辅导员的专业情感 |
三、整合资源,生成特色鲜明的活动内容 |
(一)充分了解校外资源,提炼蕴含的教育价值 |
(二)选取适宜的活动资源,融进预设的活动内容 |
(三)深挖特色活动资源,形成独特的内容体系 |
四、立足主题,选择灵活多样的活动方法 |
(一)引入角色体验 |
(二)加强社会服务 |
(三)尝试探究实践 |
五、提供保障,构建规范合理的制度体系 |
(一)确立常态化的开展制度 |
(二)制定以队为主的队、家、社合作制度 |
(三)建立权责明确的安全保障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2)西安市市区级少年宫建筑更新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课题背景 |
1.1.1.国内背景 |
1.1.2.国外背景 |
1.2.研究意义 |
1.2.1.现实意义 |
1.2.2.学术意义 |
1.2.3.实践意义 |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国内研究概况 |
1.3.2.国外研究概况 |
1.4.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界定 |
1.4.1.研究对象 |
1.4.2.研究范围 |
1.5.研究内容 |
1.5.1.演变历程及相关特性 |
1.5.2.现状调研及问题分析 |
1.5.3.发展趋势与更新模式 |
1.5.4.更新策略 |
1.6.研究方法与框架 |
1.6.1.研究方法 |
1.6.2.研究框架 |
2.我国少年宫建筑演变历程及相关特性 |
2.1.我国少年宫建筑演变历程 |
2.2.少年宫的职能演变与相关政策 |
2.2.1.少年宫的职能演变 |
2.2.2.少年宫场所建设的相关政策 |
2.3.少年宫的文化特性 |
2.3.1.少年宫是社会主义国家特有的文化建筑 |
2.3.2.少年宫是专门面对广大少年儿童的文化建筑 |
2.3.3.少年宫在提高城市文化形象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2.4.少年宫的建筑特性 |
2.4.1.少年宫建筑的功能组织 |
2.4.2.少年宫建筑的空间构成 |
2.5.本章小结 |
3.西安市市区级少年宫建筑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西安市市区级少年宫建筑现状 |
3.1.1.西安市青少年宫 |
3.1.2.碑林区少年宫 |
3.1.3.新城区少年宫 |
3.1.4.莲湖区少年宫 |
3.1.5.灞桥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
3.1.6.未央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
3.1.7.长安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
3.2.少年宫建筑存在的问题分析 |
3.2.1.选址与总体布局分析 |
3.2.2.馆舍规模分析 |
3.2.3.功能配置分析 |
3.2.4.空间构成分析 |
3.3.本章小结 |
4.少年宫建筑的发展趋势与更新模式 |
4.1.少年宫建筑的更新案例分析 |
4.2.少年宫建筑的发展趋势 |
4.2.1.规模大型化综合化 |
4.2.2.功能复合化 |
4.2.3.空间开放化 |
4.3.少年宫建筑的更新原则 |
4.3.1.尊重本体原则 |
4.3.2.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
4.3.3.文化保护利用原则 |
4.4.少年宫建筑的更新模式 |
4.4.1.改建模式 |
4.4.2.扩建模式 |
4.4.3.重建模式 |
4.5.本章小结 |
5.西安市市区级少年宫建筑更新策略 |
5.1.区域协调性更新 |
5.1.1.选址与总体布局 |
5.1.2.规模配置计划 |
5.1.3.资源整合模式 |
5.2.功能复合性更新 |
5.2.1.功能配置计划 |
5.2.2.功能复合性构成要素分析 |
5.2.3.功能要素空间复合化 |
5.2.4.辅助功能要素空间复合化 |
5.3.空间开放性更新 |
5.3.1.宜人的建筑界面 |
5.3.2.共享的外部空间 |
5.3.3.适度开放的内部空间 |
5.3.4.自由的空间氛围营造 |
5.4.市青少年宫的优化改造设计 |
5.4.1.价值特色分析 |
5.4.2.建筑场所营造 |
5.4.3.功能空间重塑 |
5.5.本章小结 |
6.结论 |
6.1.研究结论 |
6.1.1.西安市市区级少年宫建筑发展的局限性 |
6.1.2.未来发展趋势与多样化的更新模式 |
6.1.3.更新策略与应用的可行性 |
6.2.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表录 |
附录2 图录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得成果 |
致谢 |
(3)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研究 ——以F中学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以“立德树人”回应青少年成长时代挑战 |
(二)用“落实机制”破解立德树人关键问题 |
二、文献综述 |
(一)关于立德树人 |
(二)关于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
(三)关于中学德育工作 |
(四)关于中学德育工作的国际比较 |
三、研究问题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一)立德树人 |
(二)落实机制 |
五、研究设计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六、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一章 正本清源:关于立德树人的历史溯源与发展探寻 |
一、关于立德树人的历史溯源 |
二、党的教育方针与立德树人的发展探寻 |
(一)党的历史实践赋予立德树人的使命与责任 |
(二)关于新时代立德树人重要论述的研究 |
第二章 现实审视:F中学立德树人工作落实的实践梳理 |
一、个案F中学的基本情况 |
(一)F中学办学发展历程与区域影响 |
(二)F中学建校以来课程与教学改革历史梳理 |
二、F中学立德树人工作实践研究样例 |
(一)以“1247”工作模式为载体的共青团、少先队工作 |
(二)以贯通式架构为依托的思政一体化课程实施 |
(三)以在体验中提升为追求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
(四)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
(五)以共同促进学生成长为目标的家校合作工作 |
三、依据《指南》分类梳理F中学工作实践 |
(一)基于课程育人维度 |
(二)基于文化育人维度 |
(三)基于活动育人维度 |
(四)基于实践育人维度 |
(五)基于管理育人维度 |
(六)基于协同育人维度 |
第三章 积极支撑: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有益经验 |
一、基于顶层设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一)关注国家教育政策的解读 |
(二)坚持学校改革规划的设计 |
(三)统筹学校改革资源的协调 |
二、以管理效能服务立德树人工作实施 |
(一)强化制度建设 |
(二)强化师资培育 |
三、以实践落地保障立德树人工作效果 |
(一)以五育并举为导向的全学科融合 |
(二)家校社会的全过程协同 |
(三)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全方位评价 |
第四章 内视反听: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问题反思 |
一、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实证分析 |
(一)教师层面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
(二)学生层面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
(三)面向师生家长及居民的访谈与分析 |
(四)基于实证研究的问题小结 |
二、立德树人工作落实的目标机制问题 |
(一)立德树人系统化实施有待加强 |
(二)应重视立德树人诸多要素的良性互动 |
(三)需强化全面响应育人方式变革意识 |
三、立德树人工作落实的内容机制问题 |
(一)顶层设计与底层实施的双线融合契合度不够 |
(二)“五育并举”培养体系中德育路径创新还需拓宽 |
(三)需深化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课程、活动的深度融合 |
(四)应更注重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宽视野 |
(五)需强化破“五唯”背景下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
四、立德树人工作落实的协同机制问题 |
(一)需加速提升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建设 |
(二)德育一体化纵向衔接与横向融合还需提升 |
(三)需建立教师专业发展与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
(四)家校社三方协同育人发展不均衡 |
第五章 完善之路: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重新建构 |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论指导与内在逻辑 |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体系 |
(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二、基于《指南》六个维度重构F中学立德树人实施路径 |
(一)课程育人:中小学一体化课程体系 |
(二)文化育人:学校德育文化传承与创新 |
(三)活动育人:主体性德育活动体系 |
(四)实践育人:依托团·队学生工作体系开展综合实践 |
(五)管理育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
(六)协同育人:多要素协同育人体系 |
三、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重构建议 |
(一)指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机制 |
(二)服务于育人目标的内容机制 |
(三)落实“三全育人”的协同机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F中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 |
二、F中学家校委员会工作制度 |
三、F中学教育综合改革自评报告 |
四、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调查问卷报告 |
五、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访谈提纲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4)教育竞争过度现象的伦理审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现有研究评述 |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五、论文结构 |
六、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教育竞争及其伦理属性 |
第一节 教育竞争的概念 |
一、竞争 |
二、教育竞争 |
三、教育竞争与竞争教育的概念区分 |
四、本文所指的教育竞争概念 |
第二节 教育竞争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
一、教育竞争的必然性 |
二、教育竞争的必要性 |
第三节 教育竞争的伦理属性 |
一、教育竞争为什么具有伦理属性 |
二、教育竞争伦理属性的主要维度 |
三、研究教育竞争伦理属性的必要性 |
第二章 教育竞争过度现象的主要成因 |
第一节 学生:默认教育压力的伦理偏差 |
一、片面的学习观 |
二、过于看重超越他人 |
第二节 家庭:父母期待的伦理偏差 |
一、揠“苗”助长 |
二、分数至上 |
三、父母期待不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 |
四、片面的家庭幸福观 |
五、家长之间的攀比 |
六、“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竞争理念 |
七、片面的成才观 |
第三节 学校:转移校际竞争压力的伦理偏差 |
一、过于看重升学率 |
二、存在应试教育的情况 |
三、减负成为口号 |
四、教师期待的分数指向 |
第四节 社会:评价的伦理偏差 |
一、对人才评价的片面性 |
二、对学校评价的片面性 |
第三章 教育竞争的限度及过度与适度 |
第一节 教育竞争的限度及适度标准 |
一、教育竞争的限度 |
二、教育竞争适度的标准 |
第二节 教育竞争过度现象及其发展趋势 |
一、教育竞争过度及其特点 |
二、教育竞争过度的主要类型 |
三、教育竞争过度的发展趋势 |
第三节 教育竞争过度现象的伦理后果 |
一、不利于孩子与自身及与家长伦理关系的和谐 |
二、不利于学生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
三、有损教育公平 |
第四节 教育竞争过度现象不合伦理的理论分析 |
一、降低劳动幸福理论中的劳动幸福感 |
二、违背马克思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 |
第五节 教育竞争适度及其意义 |
一、教育竞争适度 |
二、教育竞争适度的意义 |
第四章 对教育竞争过度的伦理修正 |
第一节 学以成人:学生个人层面的伦理修正 |
一、匡正学习动机:从“独尊分数”到“学以成人” |
二、匡正出人头地:从“超越他人”到“超越自我” |
第二节 合理期待:家庭层面的伦理修正 |
一、匡正家庭教育功能:从揠苗助长到遵循成才规律 |
二、匡正成才目标:从应试教育到全面发展 |
三、匡正父母期待:从成龙成凤到实事求是 |
四、匡正家庭幸福观念:从物质主义到精神与物质同步追求 |
五、匡正同伴比较:从恶性攀比到合理对照 |
六、匡正社会教育观念:从盲目跟风到理性选择 |
七、匡正助推观念:从注重外部施压到内部动力激发 |
第三节 立德树人:学校层面的伦理修正 |
一、匡正育人理念:从注重考试成绩到注重全过程育人 |
二、匡正教育方式:从书本主义到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
三、匡正课业观念:从单科无限课业到全科整体控制 |
四、匡正教师期待:从生生全优到因材施教 |
第四节 公正评价:社会层面的伦理修正 |
一、匡正人才评价观:从考试结果评价评价到动态全过程评价 |
二、匡正优质学校观念:从唯升学率到综合核心素养教育 |
第五节 竞争教育:伦理修正的有效路径 |
一、回归适度教育竞争离不开竞争教育 |
二、竞争教育的意义 |
三、进行适度竞争教育的策略优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我国民办非学历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一、对国内民办非学历舞蹈教育的相关研究 |
二、对国外舞蹈教育的相关研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途径 |
第一章 我国民办非学历舞蹈教育的概述 |
第一节 民办非学历舞蹈教育的概念 |
一、舞蹈教育 |
二、民办非学历舞蹈教育 |
第二节 民办非学历舞蹈教育的特征 |
一、普遍性 |
二、多样性 |
三、灵活性 |
四、终身性 |
第三节 民办非学历舞蹈教育的功能 |
一、以感应的方式认识世界,提升人的情智 |
二、以律动的方式锻炼体魄,增强人的体能 |
三、以审美的方式解放心灵,发掘人的潜能 |
四、以身心合一训练身体,塑造完美的人格 |
第二章 我国民办非学历舞蹈教育的现状调查 |
第一节 现状调查设计 |
一、调查地区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方法 |
第二节 现状调查过程实施 |
一、问卷的发放与收回 |
二、个案访谈的实施 |
三、课堂观察的实施 |
第三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教师与学生方面 |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法方面 |
三、机构办学与管理方面 |
第三章 我国民办非学历舞蹈教育的现状解析 |
第一节 广泛的社会需求 |
一、素质教育的市场需求 |
二、受教育者的多样需求 |
三、毕业学生的就业需求 |
第二节 政府监管效能问题 |
一、法律政策不够完善 |
二、审批主体多元 |
三、缺乏有效的奖惩手段 |
第三节 新旧教育观念的交织 |
一、机构举办者办学理念的利益与公益 |
二、教师教学初衷的愿景与现实 |
三、家长教育观念的期盼与偏颇 |
第四章 我国民办非学历舞蹈教育的对策研究 |
第一节 规范市场秩序 |
一、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 |
二、优化舞蹈课程体系 |
三、提高举办者的职业素养 |
第二节 加强政府监管 |
一、完善相关法律与法规 |
二、规范监管、强化执法力度 |
三、利用协会、发挥行业功能 |
第三节 提高教育观念 |
一、内涵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 |
二、加强师德、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
三、提高认知、转变社会教育观念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致谢 |
(7)义务教育阶段推进学生素质教育问题研究 ——以庄河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关于素质教育概念的研究 |
2、关于素质教育特点的研究 |
3、关于素质教育内容的研究 |
(三)研究目标与方法 |
1、研究目标 |
2、研究方法 |
二、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 |
1、义务教育 |
2、素质教育 |
3、顶层设计 |
(二)理论基础 |
1、符号互动的社会化理论 |
2、心理内化理论 |
3、认知发展理论 |
4、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5、人力资本理论 |
三、庄河市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 |
(一)庄河市基本概况 |
(二)庄河市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实施的问卷调查分析 |
1、调查样本选择 |
2、问卷调查结果 |
(三)庄河市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实施的访谈调查分析 |
1、访谈目的 |
2、访谈对象 |
3、访谈内容 |
4、访谈结果 |
(四)庄河市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实施的相关文件分析 |
1、将素质教育放在城市和教育整体发展中进行谋划 |
2、筹划素质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
3、初中阶段素质教育规定及其督导工作 |
(五)庄河市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实施存在的问题 |
1、学校管理方面问题 |
2、家庭教育方面问题 |
3、教师队伍方面问题 |
(六)导致素质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学校管理方面原因 |
2、家庭教育方面原因 |
3、教师队伍方面原因 |
四、庄河市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顶层设计研究 |
(一)庄河市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顶层设计 |
1、理念构建 |
2、体系建构 |
(二)庄河市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
1、学校管理层面 |
2、家庭教育层面 |
3、教师队伍层面 |
(三)庄河市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体制机制保障 |
1、以政府、学校制度作为制度保障 |
(1)政府方面 |
(2)学校方面 |
2、以健全决策、沟通机制作为组织保障 |
3、以建立评估、反馈机制作为质量保障 |
4、以新型师资培训制度作为人才保障 |
五、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由 |
1.校外培训机构迅速发展 |
2.国家出台政策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 |
3.工作经历和个人兴趣的使然 |
(二)研究意义 |
1.有利于校外培训机构的健康发展 |
2.有利于校外培训机构和学校教育关系的定位 |
3.有利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
(三)研究综述 |
1.关于校外培训机构概念的研究 |
2.关于校外培训机构现状的研究 |
3.关于校外培训机构问题的解决对策研究 |
4.关于校外培训机构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研究 |
(四)基本概念界定 |
1.校外教育 |
2.校外教育机构 |
3.校外培训机构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1)文献法 |
(2)问卷调查法 |
(3)访谈法 |
一、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理论和政策探讨 |
(一)教育生态学为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
1.教育生态学中“教育”的内涵 |
2.教育机构的多样性 |
3.用生态学的观点审视公共教育与教育机构 |
(二)生命·实践教育理论中探寻校外培训机构的价值定位 |
1.生命·实践教育学中“教育”的内涵 |
2.校外培训机构与学校教育具有同等的价值意义 |
(三)国家政策对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定位的演变 |
1.建国初期:校外培训机构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 |
2.改革开放初期:校外培训机构与学校教育“并举”发展 |
3.21世纪初期:校外培训机构与学校教育“协同”发展 |
4.国家政策对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新定位 |
二、当前校外培训机构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
(一)政府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问题 |
1.校外培训机构准入门槛低 |
2.政府监管不到位 |
(二)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教学问题 |
1.校外培训机构超前教学 |
2.校外培训机构成为学校招生“代理人” |
3.校外培训机构高举“应试”大旗招生 |
4.校外培训机构加重学生学业负担 |
(三)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问题 |
1.办学场所拥挤 |
2.安全隐患问题 |
(四)师资条件方面的问题 |
三、校外培训机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政府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
1.国家教育评价体制不健全,学生成绩过度依赖校外培训机构 |
2.政府对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
3.监管部门职责不明确,互相推卸责任 |
4.监管人员行为失犯,以权谋私 |
(二)校外培训机构内部问题原因分析 |
1.校外培训机构师资流失严重 |
2.校外培训机构缺乏有效的管理 |
3.校外培训机构以应试为主的教育理念 |
四、校外培训机构健康发展的对策 |
(一)政府要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 |
1.提高校外培训机构准入标准 |
2.建立校外培训机构综合评价体系 |
3.建立职责清晰的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机制 |
(二)校外培训机构实行内部治理 |
1.转变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理念 |
2.校外培训机构要满足学生选择性学习需求 |
3.校外培训机构加强内部管理 |
(三)加强校外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校教育融合 |
1.中小学校要扩大对校外培训机构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
2.校外培训机构要根据学校教学大纲开展教学内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小学高年级学生校外补习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对石家庄市Z小学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五、研究重难点与创新之处 |
(一)研究重难点 |
(二)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小学高年级学生校外补习理论概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 |
(二)校外补习 |
(三)校外补习效果 |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校外补习的理论基础 |
(一)终身学习理论 |
(二)多元智能理论 |
(三)成就动机理论 |
第二章 石家庄市小学高年级学生校外补习效果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一)学校基本情况 |
(二)调查目的 |
(三)调査对象 |
(四)调查方法 |
(五)调查内容 |
二、调查结果 |
(一)班级调查结果 |
(二)小学生参加校外补习的规模与类别 |
(三)小学生参加校外补习的目的与强度 |
(四)小学生参加校外补习的效果 |
(五)对调查情况的总结与反思 |
第三章 小学高年级学生校外补习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一、学生补习意愿与动机 |
二、家长补习教育观念 |
(一)家长教育期望 |
(二)家长教育投资观念 |
三、学校及教师补习态度 |
四、补习学校课程与教学特征 |
(一)课程与教材自主开发 |
(二)教学目标专注于知识掌握 |
(三)教学过程专注于学生兴趣 |
(四)教学组织形式专注于小班教学 |
五、补习教师教学方法及能力 |
第四章 小学高年级学校校外补习效果优化的策略 |
一、更新家长教育观念 |
(一)关注孩子内心成长,调适教育评价方式 |
(二)理性选择校外补习,优化教育投资结构 |
(三)转换合理教育观念,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
二、学校教育弥补自身不足 |
(一)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力求教学多元化 |
(二)转变教育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三)加强家校合作交流,增强任课教师责任心 |
三、补习学校不断优化师资 |
(一)健全补习教师资质考核标准,严把教师“入门关” |
(二)制订补习教师分类管理制度,注重教师职后培训 |
(三)探索补习学校个性化教育服务,优化育人环境 |
四、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监管力度 |
(一)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促进校外补习市场规范透明化 |
(二)加强教育行政监管力度,开展校外补习常态化治理 |
(三)完善中考招生制度,根除民办初中招生乱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10)初中生家庭校外教育投资问题研究 ——基于黑龙江省H市三所学校的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缘起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五、概念界定 |
六、理论基础 |
第一章 初中生家庭校外教育投资问题的调查分析 |
第一节 调查设计及实施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内容 |
四、调查实施 |
五、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情况 |
第二节 调查结果 |
一、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
二、调查数据分析 |
第三节 初中生家庭校外教育投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学生校内课业“减负”校外辅导“增重” |
二、家庭校外教育支出负担过重 |
三、家长缺乏“因人而异”的教育理性 |
四、家长“重智力、轻人格”的投资思路 |
五、校外培训机构办学不规范 |
六、教育公平受到“校外教育投资热”的严重挑战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初中生家庭校外教育投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家庭原因 |
一、“望子成龙”的传统观念 |
二、非理性的教育投资动机 |
三、参差不齐的家庭教育资本水平 |
四、狭隘的教育投资收益观念 |
第二节 学校原因 |
一、学校“唯分是论”现象普遍 |
二、教师“身兼多职”疲于教学 |
三、学校内部缺乏特色教学 |
第三节 政府原因 |
一、政府对学校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 |
二、政府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不够 |
三、政府支持下的公益性校外教育机构发展缓慢 |
四、政府对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不足 |
第四节 社会原因 |
一、社会舆论氛围的负面影响 |
二、社会对人才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 |
三、社会上缺乏家庭教育咨询服务机构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初中生家庭校外教育投资问题的解决对策 |
第一节 家庭方面 |
一、家庭校外教育投资应坚持适度原则 |
二、家庭校外教育投资应坚持因材施教 |
三、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完整人格 |
四、家长应注重自我提升 |
第二节 学校方面 |
一、学校应深化素质教育理念 |
二、学校应大力开展特色办学 |
三、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四、学校应积极倡导家校合作 |
第三节 政府方面 |
一、政府应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
二、政府应创建互联网教育服务平台 |
三、政府应鼓励举办公益性校外教育机构 |
四、政府应加快立法规范校外教育培训市场 |
第四节 社会方面 |
一、社会应营造健康的教育舆论氛围 |
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应不“唯学历是论” |
三、建立多种家庭教育咨询服务平台 |
四、校外培训机构严格自检自查,恪守教育良知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校外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的优势(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少先队开展校外主题活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孙卓.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0)
- [2]西安市市区级少年宫建筑更新策略研究[D]. 王佳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研究 ——以F中学为个案[D]. 闫佳伟.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4]教育竞争过度现象的伦理审视[D]. 朱勇.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2)
- [5]我国民办非学历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徐梦瑶. 沈阳音乐学院, 2020(08)
- [6]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7]义务教育阶段推进学生素质教育问题研究 ——以庄河市为例[D]. 季榕哲.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8]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D]. 冯文轩.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9]小学高年级学生校外补习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对石家庄市Z小学的调查[D]. 王涵.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10]初中生家庭校外教育投资问题研究 ——基于黑龙江省H市三所学校的调研[D]. 闫雪. 黑龙江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