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产业的发展新思路——以山西煤炭产业发展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山西论文,为例论文,产业发展论文,新思路论文,煤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35(2003)01-0021-07
山西煤炭资源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煤炭产业也发展了几十年,煤炭产品既有市场需求,又有市场份额,可是山西却没有成为经济强省。难道仅仅由于煤炭产业是传统产业吗?考察OECD国家和地区近几十年的发展道路,我们发现,不论是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还是传统的资源型产业,凡是获得巨大成功的,大多是走上了产业群之路。借鉴产业群理论、规律、方法来审视山西煤炭产业,不难发现山西煤炭经济的主要问题所在及与产业群的距离。为此,我们认为山西煤炭产业要获得新发展,必须具有竞争优势,而要拥有竞争优势,应该走煤炭产业群之路。
一 山西煤炭产业发展的新思路——煤炭产业群的提出
产业群(industrial cluster)作为现代区域经济的一种主要现象,近十几年来引起了各国政府官员、学者、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广泛关注。不仅一些学者从理论上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与剖析,而且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机构把它提升至战略高度加以提倡和推广。在我国,一些区域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群雏形,比如北京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群、河北清河羊绒产业群,武汉“光谷”等,而且也引起了或正在引起各级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等群体的关注,有些省域甚至已提升到了战略层次。作为欠发达的山西,在煤炭产业等领域也具有了一些产业群的基本结点。
众所周知,山西煤炭占有全国煤炭市场份额的70%。而且长期以来,煤炭作为山西的支柱产业,在山西具有特殊的地位,其利税、产值、吸纳的就业人数均举足轻重。受经济发展惯性力的影响,山西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煤炭等能源工业将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其次,煤作为一种常规能源,在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中储量最多,占90%左右,在我国,目前工业生产所需能源的70%依靠煤提供,2010年仍会占60%左右,到2050年占50%以上。也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煤仍将是我国的一种主要能源。煤炭工业发展潜力仍然很大。[1]但多年来, 对煤的采掘、利用很不合理,技术落后,煤炭企业经济效益低下,不仅没有促使山西的经济起飞,而且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和资源的大量浪费。若继续以传统方式发展煤炭工业,那么一定是不可持续的和微竞争力的。于是,提出煤炭产业的发展新思路,即煤炭产业群之路。
另一方面,山西煤炭产业也具有了形成煤炭产业群的可能性。首先,全省118个县级行政区94个县地下有煤,91个县有煤矿。煤炭专门化指数已达3.5以上,[2]是我国煤炭行业专门化指数最高的省区;其次,从全省范围讲已形成两大支柱产业,即煤炭开采和加工业以及以煤炭为能源和主要原材料的电力和化学工业。第三,经过多年的发展,山西在煤炭科研、教育、地勘、设计、生产、销售、加工转化、多种经营、管理服务等方面聚集了各类人才,积累了许多经验与成果,拥有较强的科研开发能力和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特别是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煤炭科研院所(如中国科学院煤炭化学研究所、煤炭科学总院太原分院、阳泉煤校等)相对集聚优势。也就是说,以产业群的视觉分析,山西煤炭产业虽然没有形成产业群,但产业群的基本结点十分明显,也即具备了成长为煤炭产业群的初始条件——结点。
二 山西煤炭产业群的构成
1.煤炭产业群界定
产业群由“industry cluster”翻译而来,不同学者对它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多数学者认可的、基本一致的描述是:为了获取新的和互补的技术、从互补资产和知识利用的结合中获得收益、加快学习过程、降低交易成本、克服(或制造)市场中的进入壁垒、取得协同经济效果、分散创新所带来的风险,关联性很强的企业(包括专业供应商)、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工程公司)、中介机构和顾客通过一个附加值生产链相互联系形成了网络,这种网络就是产业群[3]。 其成员企业通常包括上游的零部件、机械和服务等专门投入的供应商,下游的客商,向侧面延伸则互补产品的制造商,或由于共同投入培训技能和技术而相联系的公司,以及专门基础设施的供应者。
据此,我们认为,煤炭产业群是指以煤炭产业及关联性很强的企业为中心,由政府引导并搭建平台,联结中介机构和相关的知识生产与持有机构,在金融体系介入和支持下,受市场机制推动而自发生成或人为建构的产业网络。其中,煤炭产业是以煤炭采选业为基础,包括与之相关的作为专业供应商的矿山机械、矿山服务、煤焦化等一系列前、后向关联的产业。不仅仅是对煤炭资源进行开采、洗选和转卖,生产的产品不仅有原煤、洗中煤、洗精煤,而且还有煤焦化工产品、矿山机械产品等等。而煤炭采选业仅指以开挖和洗选煤炭资源为生产过程的产业。生产的产品包括原煤、洗中煤、洗精煤等。以生产矿井、洗选厂为依托进行生产和加工处理,位于煤炭产业群中生产企业的开端位置。具有几大明显的特点:
(1)是一个虚拟的、柔性组织。
(2 )本地的知识生产与持有机构是本地经济活动网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3)与煤炭产业相比,生产链条多而复杂, 而且产业链上的每个结点内部都有密切关联。
(4)生产的产品具备专业化特点。
(5)群中的各个结点之间有着频繁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接触,交流活跃,有着网络式的互动和合作。
(6)与当地自然资源有密切联系,属于供应商支配型产业群。
2.山西煤炭产业群的构成
现实是未来发展的逻辑起点。根据山西的实际,可把山西煤炭产业群的产业构成划分为煤与炼焦、煤化、焦与焦化、煤与清洁能源(型煤、煤基合成油、气化、煤层气等)、煤炭外运、煤炭洗选、火力发电及相关矿山机械设备等,具体见图1所示。
图1 山西煤炭产业群的构成
三 山西煤炭产业群已具备的基本结点和简单网络
1.省域内分布有关联性较强的诸多生产企业
(1)煤炭企业
煤炭生产企业数量多而又相对分布集中。至2000年末,山西域内聚集有5551家煤炭生产企业,形成了大同、宁武、西山、霍西、河东、沁水、垣曲、平陆、浑源、五台10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吸纳了90余万人就业。另据统计,1999年山西省生产原煤为24894万吨, 其中外调量为19892万吨,占到生产总量的79.91%,而且其外调量占到各省际外调总量的70%,供应煤炭出口达1700万吨,出口量占全国的70%,可以说具有了专业化分工特色。
(2)焦炭生产企业
至1999年,有“山西焦煤集团公司”等1500余家焦炭生产企业聚集山西境内,相对集中分布于全省的11个地市中。生产焦炭量4956万吨,占到了全国总产量的44.5%。其中外调量14841.51万吨,省内消费14222.31万吨,外调与本省消费之比为37.16∶24.66。
(3)煤焦化产品生产企业
目前,形成了以焦化系列产品为主的山西焦化集团,以复合肥为主的无机煤化工集团等,其中山西焦化集团属于全国化工100强企业, 拥有一定竞争力。
(4)电力工业企业
山西电力在山西省和国家直接配置资本的扶持下,已建成投产一批发电厂,比如太原第一热电厂、第二热电厂、大同热电厂、长治漳泽电厂、神头一、二电厂、 永济电厂及跨省区远距离输电的阳城电厂等。 1999年电力生产规模达569.87亿千瓦小时,外输110.91亿千瓦小时,外输率达到了19.46%。
(5)洗选加工
至2000年,全省分布有46处洗选煤厂。原煤洗选能力为10039 万吨,洗选率为30%。
(6)专业供应商
矿山机械等专用设备制造业呈一定规模。目前,山西煤机大行业有110个企业,可生产23大类170多个品种,300多个规格的煤机产品, 能装备日产万吨级大型各类矿井。比如太原矿山机器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主要有:采煤设备、冶金设备、润液设备、提升设备等,而且在全国同行业中居优势地位。另外,型煤机械、洗选设备等煤炭深加工设备的生产也形成了一定能力。
(7)运输服务
目前已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路网体系,煤炭年外运能力可达2.5亿吨以上,销往全国26个省、市、区和23个国家和地区。
2.形成了以物质关联为主的简单直接的本地网络
形成了以物质关联为主的“煤—电、煤—钢、煤—电—钢—专用设备、煤—焦、煤—化、煤—焦—化”等简单直接的本地网络。例如,1999年本地消费煤炭量为1222.31万吨,其中投入发电及供热用的为3144.28万吨,炼焦投入3783.06万吨,制气投入55.96万吨,洗选投入5816.58万吨,而且洗选产出的洗精煤的2664.76万吨投入用于炼焦,还有部分用于合成氨和其他生产建设消费。
3.拥有煤炭科研及教育方面的一些知识生产机构
(1)独立的相关研究院所
至1999年,全省已拥有煤炭科研设计机构20多所,其中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煤炭科学研究院太原分院等在全国同类研究中拥有一定优势。专业人员3000余人;还有煤基合成油、煤化工系列技术领域的两个国家级重点试验室。
(2)相关高校的有关研究院所
由于专业特色局限,可为煤炭产业群提供直接服务的主要有太原理工大学。目前设置的相关院所有煤化所、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煤化工所、精细化工所、应用力学所、采煤工艺所、机械电子所等相关科研机构。近年来,在煤化工研究领域、材料科学研究领域、资源开发研究领域等领域均形成了明显的研究趋势,并取得了多项重大研究成果。
(3)煤炭企业内部及其他相关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机构
至1998年,大同矿务局、西山矿务局、阳泉矿务局、潞安矿务局等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煤炭采选业技术开发机构14个。另还有太原晋辉煤田资源技术研究所、山西煤炭进出口公司远洋设备所、晋中开明科技开发公司小型选煤焦化研究所、山西省冶金研究所、中国煤炭博物馆四方技术开发公司,等等。
(4 )与煤炭产业群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机构
目前,相关的教育机构主要有太原理工大学、阳泉煤专、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大同云中大学煤化工专业学校,以及中央煤炭部主办的大同煤矿工业学校、山西省地方煤管局所属的山西省地方煤炭工业学校、晋东南地区煤矿学校、雁北地区煤矿学校4 所中等技术教育学校和技工教育学校8所。此外,相关的还有华北工学院、山西大学、 太原重型机械学院等。
4.相关联的煤炭销售已有所发展
1993年,正式成立了太原煤炭交易市场;1998年9月, 成立了山西煤炭销售联合办公室;2001年,在山东烟台煤炭定货会上宣布成立了国内煤炭行业最大的电子商务中心——中国煤炭数字交易市场,八大矿务局、省煤炭运销总公司、省乡镇煤炭运销总公司、省煤炭进出口总公司等50家大型主导企业和省内4000家煤焦行业企业实现了网上交易。
四 山西煤炭产业现状与煤炭产业群的距离
如前所述,山西煤炭产业成长为煤炭产业群的硬环境已初步具备,但与成型的成功产业群相比,差距也很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见表1)。
表1 山西煤炭产业与煤炭产业群对比
1.竞争与合作表现混乱
竞争与合作共存是产业群特色之一,正由于群中各结点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从而才能获得较大的竞争优势。而竞争还是合作,在山西煤炭产业之间表现混乱,比如在煤炭生产企业间合作不够,存在着低水平的恶性竞争,企业间大搞价格战,压低煤价,最终是“全员受损”,正常利益不能保证;在煤焦化等领域产品单一,各企业间竞争、合作都较差。
2.对合格劳动力的需求不能满足
具备良好资格的劳动力对于产业群的成功非常重要(劳动力指所有劳动人员,而非局限于管理层和工程师)[4], 密集的专业人员也是产业群从人为建构走向拥有群的本质特征——生成性的基础条件,然而山西可以说是煤炭资源大省,但煤炭经营专业人才仅有5500人,仅占煤炭业从业人员的0.61%,而高级人才仅有200多人。 不仅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及管理人才匮乏,而且一般劳动力素质较其他行业为低。各煤炭企业呈现出专业人才缺乏、流出大于流入的状况。
大同煤矿集团是山西历史悠久、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集团。从大同煤业的人才结构现状中可看出山西煤炭采选业人才的一般情况(见表2)。
表2 大同煤炭企业的人才结构现状(注:据中国煤炭报(2001年12月10日)调查统计数据整理而成。)
而且据调查,大同煤炭企业近五年来流入企业的高级人才为0人,而流出的有131人[5]。全省煤炭企业的人才状况不理想。
3.知识生产机构与生产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缺乏
一般而言,有技术开发能力的大型企业与学术水平相对一流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是全面合作的首选对象。然而对山西而言,科学界学术研究水平相对一般,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力量又相对较弱,全面合作存在很大障碍。就煤炭产业及其相关研发机构而言,虽太化集团、山焦集团等大型集团公司成立了企业技术中心,但一方面由于技术中心自行开发新产品、吸纳并转化新技术的能力有限,企业对技术开发和创新产品的需求不旺,致使企业主动寻找与科学界合作搞共同开发或委托开发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两者的合作交流;另一方面,相关研发机构针对山西煤炭产业的技术问题的研究不太深入或科研成果、技术成果的可操作性、可转换性较差,限制了与企业的深入交流与合作。比如以理工见长的太原理工大学从1997年~2000年间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约34项,其中与本地煤炭产业群相关的有11项,占32.35%; 获国家科技奖和国家教委奖的有12项,与煤炭产业群相关的获奖项目仅2项,占获奖率的16.67%;可转化项目为20项,其中有7项与煤炭产业相关,转化率为35%,低于全国煤炭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五个百分点。[2]
4.煤炭产业创新性差
煤炭产品主要受性能、用途影响,产品差异性小,竞争力是强是弱不很明显,但在煤炭化工及洁净能源方面,产品竞争的弱小表现明显。
(1)在煤焦化工方面,除可生产几种化肥、 合成氨等极少种类的产品外,煤化工的深层次加工极其薄弱,与德国鲁尔区能生产1 万余种煤化工产品[6]相比,可谓天壤之别。
(2)矿山机械等专用设备制造方面, 大多机械产品为“几十年一贯制”,创新产品极少,使多数大型、重型机械企业亏损,比如大同矿山机械厂正处于停产整顿状态,太矿集团也正开始实施被西山煤电集团兼并方案。
(3)清洁能源产品生产能力更是微弱, 当国家在“十五”计划期间大力推行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使用时,山西却拿不出几个相对成熟的洁净煤技术产品项目,与煤炭资源大省的身份极不相称。
5.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且功能残缺不全
近年来,山西省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和第三产业发展的扶持,也促进了一批中介机构的形成,发展势头令人欣喜。但除部分律师事务所、人才市场、审计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外,大多数中介机构是由行政机构或行政事业性单位分流形成的,行政色彩还很浓厚。能帮助企业、政府、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一种协作关系的技术转化中介几乎没有。而且能使不同行业的相关企业间建立合作与交流网络的行业联系中介也严重短缺或形同虚设。
6.缺少有能力的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
金融机构的支持是产业群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在山西却存在这样一种怪现象:一方面是企业资金缺乏,一方面是资金流向了外省市,比如至2001年10月流向外省市的资金就达到了15.21亿元。 虽然有银行对山西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还贷能力有怀疑的缘由,但更多的是企业的市场意识差,缺资金、上项目时首先想到的是政府而非金融机构。
7.与其他产业群沟通不足
一个成功的产业群也需要与其他的产业环境和能力进行沟通。山西煤炭产业工人的服装、服务需求也很大,但却没能形成一种有效的定向服务;在北京等地一些大型企业大搞节日旅游,而山西的大型煤炭企业或企业集团却没有与旅游产业群相联系。
五 山西煤炭产业成长为煤炭产业群的对策思考
1.重点支持和发展有“山西专长”的知识生产机构,加强其创新的能力
山西近年来对科技的投入渐长,科技投入在全国排第14位,虽低于发达国家所占GDP的投入量,但微薄的投入带来的产出更少, 科技产出在全国仅排第26位,科技对经济社会的促进仅排第29位(1999 年)[2]。从对R&D的投入产出看,山西可能存在投入不准确, 项目没选准的问题。今后政府不仅仅是投资支持力度的加大,更重要的是要面对山西现实基础,对有“山西专长”的适宜技术创新源进行适当倾斜,使知识生产机构能产生更多更成熟的适宜技术成果。特别是煤化工产品及清洁能源产品的成果产生。
与德国鲁尔区相比,鲁尔区有众多研究所,比如有德国最大的煤炭研究机构——位于埃森市的煤炭研究中心;有位于米尔海姆市的马克斯—普朗克煤炭研究所等等,还有位于多特蒙德的明斯特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等,这些研究单位对鲁尔区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作用巨大,其煤化工产品达上万种,而且能使鲁尔区紧随科技发展潮流。对山西而言,省内也已拥有煤科院、煤化所、太原理工大学等众多的研究院所和高校,但煤化工产品仅有几百种,煤炭经济是低效运行,因此在继续加大对知识生产机构的支持同时,在项目立项方面要给以引导。
2.利用法规和产业政策推动相关知识生产机构为本地生产网络服务
从数量上看,山西境内也拥有许多的相关研究机构,但多年来受产业界与科技界两张皮的影响,相关的科研机构对山西煤炭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政府在促进群形成初期,应采取一些切实措施来使本地知识生产机构能为构建本地产业群服务。
(1)从提供科研资金前期或立项初期就给予明确导向和限制,若不能服务于本地生产网络,那么资金支持取消或减少。
(2)从地方性法规的高度, 规定相关科研及开发机构每年度应为本地生产网络开发研究的项目数量和质量。比如引导大力开展煤化工深层次加工产品项目和清洁能源产品项目的研究,并最终能转化为拥有竞争力的生产项目。
3.加强建设一批能培养特殊的智力资源或特殊的劳动力群体的培训机构和职业技术学院
各具特色的智力资源可导致有相应人才需求的企业在当地自然地集聚。山西要走成功的煤炭产业群之路,就必须培训一批合格的特殊劳动力群体。在培训机构或学校方面,鲁尔区可以说是可借鉴的区域。在鲁尔区,几乎每座城市都有一所高等学校,中专、技校则更为普遍,仅煤炭技校就有30多所,对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从政策导向上,引导私人投资兴办或合办煤炭技术学校。
(2)允许现有相关院校,比如大同职业技术学院、阳泉煤专、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学院等开展对职工多种形式的培训,岗前培训、短期岗中培训等。
(3)鼓励大中型企业自办各种培训班,激励有经验、 有技术专长的对其他人员进行培训。
4.大力发展中介机构
中介机构的存在是群中各个结点间实现网络式的互动和合作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人为规划的产业群能具有自组织力、自生成力的基本条件。如前所述,山西的中介机构尚待大力发展。
(1)建立公共中介服务体系,发展民营中介服务组织。 只有公共中介和民营中介都发展了,才能形成中介之间的竞争,也才能为本地网络提供良好服务和及时、准确的信息。
(2)促进中介机构企业化。中介服务应以追求赢利为目的, 只有中介方的利益维系于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共同收益中,才能促进中介机构注意自身提供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和服务功能的多样化。
5.争取金融机构的支持
金融机构支持是产业群发展过程中很重要的因素。若能得到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同时,能得到金融机构对创新的风险和收益的合情合理的鉴别,对群中生产企业、知识生产机构、政府等结点间的互动交流和各结点的成长作用非同一般。宽松的、利于创新的环境和企业等各结点间频繁的创思的出现,是吸引风险资金进入的关键,因此,政府要搭建一座良好平台,争取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很重要。
6.运用产业政策与市场机制进行双重引导
煤炭产业群是一个有自组织功能的综合体,建构之初,就要注意运用产业政策与市场机制的双重引导。
(1)通过对注重技术创新企业的扶持等手段, 激励更多的企业关注技术创新与扩散,去市场上寻找所需的技术成果或信息。
(2)通过示范使企业、科研机构习惯于从中介机构获得信息、 技术,逐渐使市场发挥应有的作用。
7.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煤炭资源型产业群是跨部门、跨地区而又相对分布集中的产业聚集体,所以若市场机制不健全,有关企业和产业的各类法规不完善,产业群战略就无法制定和实施。因此,要求政府首先深化自身改革,把代行的中介、社会等机构的职能还给相应的机构。
标签:煤炭论文; 山西煤炭论文; 煤炭污染论文; 山西经济论文; 煤炭能源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能源论文; 文化山西论文; 煤化工论文; 新思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