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学技术在如今时代背景之下是第一生产力,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想要发展就要跟进时代步伐,增加我国自动化人才,发展科技。自动化技术的高低会影响企业工作效率,同时还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目前还有众多问题没有解决,技术也尚在完善过程中,因此,为了能更好的掌握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就要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朝着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前进。本文基于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现展开论述。
关键词: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引言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也在不断实现优化,这就使得电气控制工程需要更加的智能化。然而,在实际情况当中,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实际发展和应用还有一些问题存在,相应的技术问题也没有体现出相应的作用,在这当中还有很多问题存在,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研究和分析。
1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集成化监控,在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进行使用以及维护的过程中,需要将功能放入处理器当中,进而实现集中管理控制,而对于这种方式,我们称之为集成化控制,现如今,这类方式被各行各业的人员所使用。集成控制这种方式不仅操作简单,同时对于控制站的实际要求也较低,但是其中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比方说,当处理器运载负荷较大时,会对自身的处理速度产生影响。除此之外,如果电缆数量过度,对于主机的空间自由也有一定的所见,还会加大成本的投入。从一定角度上来讲,隔离器中的硬接线对于设备功能扩容也会有一定的障碍。在设备产生巨大故障时,会增加寻找难度,同时,也会让操作失误率提高,因此,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进行保养以及维修是需要巨大的人力以及财力才可以维持
2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
系统主要构成为中央监控设备、现场控制设备等,通过多个子系统功能的编制实现对机电设备的自动控制与监测(包括开启、运行及关闭等),并向管理人员显示设备实时状态,对不同设备运行过程中各参数的数据变化进行自动显示及存储,实现统一集成和汇总系统参数,从而实现系统设备的整体配置,能够自动开启应对方案保证某一设备出现故障时系统能够正常运行,为维修人员提供时间,确保设备运行的稳定安全。系统以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为核心,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功能进行添加,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3PLC技术概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也不断地发展,并且在两者结合下,产生了一种新的控制技术就是PLC技术,这项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作为核心技术支撑的,PLC技术在目前工业生产中有着巨大的作用,并且也存在于多种的方面,随着PLC技术的广泛应用,各个工业的生产过程也得到了巨大的提高,更好的控制整个工程。PLC技术包括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输出刷新等三个阶段,而在采样阶段,PLC技术依次分析数据的读取状态,并以I/O的形式将数据存储在图像单元中。在用户程序的执行阶段,PLC技术从上到下扫描用户级别,对用户梯形数据进行逻辑计算,并在相应的文件中显示处理结果。在输出刷新阶段,PLC技术以原始形式执行数据转换,将数据图像显示到显示区域,并将数据输出到外部。PLC技术的控制中心是CPU技术。CPU的中央控制可以有效处理数据,准确确定系统的运行状态,精准地将系统操作数据输入到传输设备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4.1中央控制室设计
中央控制室的设备需尽量靠近控制负荷中心,距离强电磁设备及其干扰场所大于15米,为避免突发停电状况发生时影响建筑内的正常工作,需设计备用电源备,变配电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监测电气设备状态及故障报警等,建筑包含较多的内变频器、电机等大功能电器设备,在设计电源时需满足系统内的整体用电负荷,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4.2输入电路设计
PLC硬件设备本身也属于电气设备,所以需要进行输入电力设计。设计当中,首先分析PLC硬件设备的供电要求,一般为抗干扰、安全容量,在此前提下,PLC硬件设备的输入电路需要根据硬件实际需求来进行选择,选择范围为AC85~24OV、DC21~24V,同时还要注意交流电、直流电的选择,其中交流电适用于大型PLC硬件系统当中,因为大型系统的线路较多,并且错综复杂,出于安全考虑需要选择交流电,但因为系统规模较大,线程较长,所以在使用交流电时,有必要采用电压保护装置来避免电压过高或者其他异常现象;直流电主要适用于小型PLC硬件系统当中,因为其规模较小,线路分布简单且线程较短,在控制难度上相对较小,所以没有必要使用交流电。此外,在抗干扰、安全容量要求上,针对抗干扰要求可以在PLC周围采用1:1隔离变压等设备来隔绝外部因素对电路的干扰,此类设备在早期研究当中,其应用功能得到了证实,所以可以根据规范直接应用;在安全容量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具体容量不能超过总容量的80%。
4.3布线设计
以智能建筑实际情况为依据,设计系统的电源布线时,要结合使用网络通信设备部署方式实现布线的灵活高效(即综合布线系统PDS),以保证系统高效稳定的运转,信号线在使用电缆布线时需进行严格控制,完成信号传输线路的分槽式设计,对计算机和网络控制器等设备布线过程中,需同其他共用接地干线完成有效连接,以满足电气设备的运行需求,进一步提高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
5PLC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效果
5.1数据准备,
采用仿真模拟实验来进行分析,那么在执行仿真模拟实验之前,需要先进行数据准备工作。首先参考不同自动化工作条件,通过实地勘察获取其中各项指标的真实数据;针对某实例电气单位的传统电气控制系统,从该单位的工作记录中得到该系统的相关参数,其次在仿真系统当中依照勘察得来的数据进行设置,得到仿真场景;依照实例单位传统电气控制系统的参数,仿真模拟出传统电气控制系统,之后再将本文设计系统参数带入其中。
5.2在建筑设计监控系统中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行业也在蓬勃发展,在新形势下,人们高度重视对建筑设备的监控,上世纪计算机技术被相关技术人员引用到建筑设备监控过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完善,当前建筑设备监控功能具体体现在,第一,进一步提升了监控技术可靠性,工作人员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实时监测方式,有效地确保件数设备监控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第二明显改进了建筑设备监控所涉及到的软件工具。从整体上提高了性能。第三,应用了新型控制网络技术,进一步提升了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运行速度,完善或是改进了相关自动化技术。
结束语
随着建筑工程不断的发展,人们对于其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加强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能够结合时代发展特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有效完善建筑电气的服务功能。同时,在该过程当中,能够有效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且能够有效保障建筑物的整体性能。
参考文献
[1]梁华.基于计算机技术应用下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23):79-80.
[2]杨卫星,戚成浩,薛峰.基于PLC技术的电气自动化控制优化系统设计[J].电脑迷,2018(11):236.
[3]李维伟.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及其设计研究[J].居舍,2018(29):171.
[4]曹亮.浅析电气自动化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18):68-69.
[5]易湘涛.建筑设计中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07):78-79.
论文作者:仓杰1 嵇彬2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10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系统论文; 控制系统论文; 技术论文; 设备论文; 数据论文; 电气论文; 电气自动化论文; 《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10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