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工挖孔桩在现代房建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以其承载能力强、施工质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本文中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人工挖孔桩的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施工流程及各环节的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以促进人工挖孔桩技术的发展,提高房建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房建工程;挖孔桩施工;技术应用
1.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概述
1.1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特点
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有这些特点:(1)施工技术操作较简单,且施工灵活,对大型机械设备的依赖性极低。(2)各桩的承受力较强,在施工过程中能对桩体的外形有直观的了解,对尺寸与持力层情况能进行实时的调整,受力结构较好,能满足一定程度的抗震需求。(3)在施工时能够使用多组施工人员同时开展工作,保证施工的速度,完成施工成本的降低。(4)施工人员面对的环境较为恶劣,体力劳动量较大,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需要进行一定的保障,且工程质量与施工人员的技术有一定的关联。
1.2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的适用范围
通常情况下,当孔直径在0.8米以上时才会使用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人员在挖掘工作进行过程中动作的灵活性。还需要注意,想要使用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需要确保地表下不能有大量的地下水存在,土质需要为黏土、粉质黏土、含有较少的砂、砂卵石或者姜结石的黏土,黄土层也能使用这种方式。采用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的工程孔的深度一般会在20米左右,在公共建筑以及高层建筑中均可使用。若该地区地下水流量较大、且地表下有含水量较高的淤泥或者该地区有流沙,则不能使用此种方法。
人工挖孔中对地质具体情况的检测判断较为简单,可以确定挖孔深度,挖孔时桩基底部的渣土岩石可以人工清理且较为简单彻底,这样可以使底部岩石与桩基底部更好的结合;鉴于人工挖孔后,挖孔内部的积水水质较好且内部没有泥浆浑浊,则出现断桩的情况会较少发生。一旦孔内发生管道堵塞、不翻浆的情况致使灌注无法继续的情况,只需拔出导入管道后建议处理则可重新放入进行灌注;井下作业中环境差、施工条件恶劣,人工挖孔施工更加能够保证施工安全、质量可靠[1]。
2.分析房建工程中应用挖孔桩施工技术的施工流程
本工程的具体的施工程序如下:将施工现场整理干净平整;施工放样;先行准备具体施工所要用到的各种施工设备;挖掘桩孔;桩孔清理工作;检测桩孔各项尺寸(直径、长度、垂直度)是否符合标准;孔内护壁混凝土施工;二次挖掘桩孔;彻底清理桩孔底部;孔内装钢筋笼;隐蔽工程验收合格;混凝土灌注桩芯[2]。
3.房建工程中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的应用探析
3.1实际施工前的准备
勘探地质,在进行施工前,首先勘探地质情况,对地质水分进行分析,准确勘验出不同地质部位的性质、含水量、厚度,进而设计出与地质相符的成孔和护壁措施。提前检测施工周围的安全隐患并及时清除,必须在施工入口及周围安放危险警示标识。另外还应检测相关设备的安全系数,一般情况下安全系数应当超过3。同时还要配备相应物资、施工人员和设备。清理现场,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平整工作,准确设计桩孔直径与厚度,标出准确位置。在对第一节护壁进行浇筑前,应保证井盖高出地面30厘米,之后将桩位的中心线控制在井圈上,检查对角拉线,使桩位的稳定得到控制。将中心线与图纸设计的误差应控制在2厘米内。进行井圈的加高处理,可有效的杜绝地表的液体进行井内。
3.2挖掘桩孔
对于桩孔的挖掘顺序应结合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以及桩孔的具体分布进行处理,若桩孔间距低于3米,则应采取间隔式进行挖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进行挖掘的施工间距应在4米以上,预留土方的运输道路,并应尽量将挖掘土方运输到远离施工场地的地方进行倒泄。
在进行挖掘时,相关技术人员应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的转变进行密切的关注,并定期的进行地质勘测图的对照,若在施工中发现异常,应立即中止施工。
对于桩孔底部存在岩层需要进行爆破作业时,则应及时制定进行爆破方案的制定,并合理的对药量进行控制,将爆破桩孔进行强化支护,避免对周边结构造成影响。在挖掘至设计规定的深度时,应将孔底的土方进行清理,应保持桩孔底部无杂物、底面平整。并尽量控制灌注的时间,在进行灌注导管拆除时应尽量加快,通常不宜超过15分钟。在进行灌注时,相关技术人员应对灌注混凝土的高度进行监督,在满足规定要求后及时停止灌注,并将埋设深度进行保持。
3.3安装桩身钢筋笼
在成孔检测合格后,则应将桩身钢筋笼进行安装。钢筋笼应严格根据设计图纸的具体要求进行加工制作,之后运至施工现场,准备施工。首先在小台阶上放置单独箍筋,并将纵向钢筋稳定的绑扎牢固,将固定钢筋进行安装及进行平箍的焊接。之后,将护壁焊接在小台阶位置,并将三角钢筋在护壁外部进行固定,严禁其出现位移。最后,在将钢筋笼进行绑扎结束后,应及时通知质检部门进行检验,特别是将工程中的隐蔽工作进行验收记录。
3.4桩身混凝土的浇筑
首先,应将桩孔底部遗留的杂物进行清理,严格保证孔底的清洁与干燥;其次,将下料漏斗上焊接两根钢筋管,将其固定在桩孔位置,之后再将导管进行合理安装;最后将混凝土从下料漏斗倒入,顺着先前安装的导管将混凝土倒入井底。在浇筑时应注意的是,混凝土的浇筑每层高度应控制在1米左右,并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振捣。将桩顶的混凝土进行抹平处理,进而杜绝各类裂缝的生成,若在表层出现一定的浮浆,则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5施工技术的管理措施分析
房建工程中挖孔桩施工技术管理应注意一下几点:一是采取较短钢筋进行定桩位的控制。在桩位上合理的固定两条线并交叉,将交叉点控制在桩位中心,在进行后续施工时,可提高桩位的准确性;二是严格保证施工现场的搅拌质量。应严格根据设计配合比进行混凝土的配置,对于碎石、细沙的搅拌时间应大于3分钟;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若孔内存在一定积水应向将配合好的混凝土干料倒入,在控制水分后进行灌注;在桩孔挖掘结束后应进行必要的检查,应采取静载试验进行单桩坚向承载力进行检测,并以合理的动力试验进行辅助。对于成桩质量的检查可结合钻孔取芯的动测方式进行处理。使用平板载荷试验进行桩端持力层的承载力的检查;有效的保护桩头。在桩体混凝土凝固后,应在桩顶培上一定的土石,以免桩头受到外界的破坏[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工程中人工挖孔桩技术是工程的基础性的工作,房屋建筑施工单位在进行人工挖孔桩时,要对房屋的地形进行考察,应根据周围的实际环境情况勘测地形,包括施工条件、天气条件等,根据考察的情况制定施工方案,施工方案要对每道工序作出要求,满足施工的规范,按照国家行业标准来组织施工,这样才能确保施工质量,保证建筑工程的工期,人工挖孔桩技术在民建工程中得以广泛的应用,这种技术成本低、速度快、无公害、更有利于对环境的保护,特别是对于施工复杂的地形来说,人工挖孔桩技术就显得更有优势。但这种施工作业耗用劳动力较多,作业人员强度大,因此,这种作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关键是对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的过程控制。
参考文献
[1]岳永青.人工挖孔桩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J].甘肃科技.2005.
[2]周伟基.试述人工挖孔桩产生流砂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05.
[3]张晓平,周涛.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及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
论文作者:陈震方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6
标签:挖孔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地质论文; 作业论文; 建工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