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有效强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论文_丘莹敏

探究如何有效强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论文_丘莹敏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与“十三五”棚户区和城乡危房的改造,都离不开建筑工程项目。城乡危房的产生于工程质量的管理息息相关。有效强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途径。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与成本控制一直是相互矛盾的,因此建筑工程项目的有效管理就是从项目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目标的实现,其主要包括质量控制、资金管理、合同控制、人力材料管理及设备技术等控制。本文从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完工阶段针对强化建筑工程的有效管理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存在问题;有效管理 ;对策分析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建筑行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其需求也是与日俱增。因此建筑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拥有优先权,就必须提升自己的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而建筑工程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又系统的工程,涉及方面多,囊括部门广[1]。要求项目管理单位对项目管理熟知常见问题,以及运用管理知识、工程经验和技术,以满足和超过项目业主对项目的需求和期望,在工期、投资成本和建筑工程质量三者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以使业主获得最大效益。因此,各建筑企业需要改进并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采用科学合理又经济的手段达到我们所要求的目标。

二、 建筑工程项目有效管理组成部分

2.1 质量管理是关键

质量是任何建筑工程项目的关键,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确保工程的质量,第一,要求施工员熟悉施工图纸,梳理出施工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采取各个击破的手段。第二要对施工目标进行分解,对分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来保证整体工程的质量,确定各分项工程的负责人,采取分配个人责任制度,利用分部工程质量确保单位工程的质量,进而实现预期的质量目标;最后是对施工重点与难点及施工方案进行审核,动态的与施工现场进行对比并优化。建筑工程质量要求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比如自然环境、地质构造与劳动条件、历史价值等,还与使用功能有关,功能不同其设计施工的要求也不同。总的来说,各类建筑物之间的时间与空间特性都对工程质量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与必要性。

2.2 进度管理是前提

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是施工企业根据建筑工程自身的特点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2],包括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与实施、检查、协调的过程,其目的是控制建筑的施工速度,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进度应该与工程的设计、资金流动情况和人员配置相符合,如果施工过快,一些隐藏较深的安全隐患则不能被及时发现,如果施工过慢,则会浪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因此,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施工进度,要将所有的保证措施做到位,做日常备案和定期检查的时间一定要留出来,不能因为工程任务急就放弃这些工作的执行,一旦质量保证不到位,那么建筑施工的成果很有可能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最终还会导致坍塌和造成人员伤亡的严重后果。同时也要严格打击拖沓施工的现象,如果不能按时交工,除了会浪费建筑资料之外,还可能影响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政策实施。

2.3 控制投资是手段

资金投入是建筑工程项目促进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大部分公共建筑工程项目投资特点主要分为两类:政府或者是银行贷款。[3]但是住宅建筑则以自主集资为主,资金是工程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资金充足后续施工才能顺利开展。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加强资金的控制,从设计到预算及变更,决策与审核多个方面着手改善当前资金管理的形势,提高建筑工程有效管理的水平。

三、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存在问题分析

“一带一路”的建设与“十三五”棚户区和城乡危房的改造,将给建筑企业更多地机会。但是许多建筑工程中恶性事故时有发生,工程项目的质量成为了政府监管与关注的焦点。以下是在工程项目中较为突出的一些问题。

3.1 工程质量的保证

城乡危房的产生就是工程质量存在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住房是老百姓耐以生存的保障,百姓首先是“安居”,其后才是“乐业”。因此工程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民生活的幸福感,保证工程的质量是工程建设参与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工程质量的优劣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更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所以要严格遵守“质量第一”的思想。根据以往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经验,总结得出现有项目管理的问题:①项目管理的理论还是老一套,程序文件形式化严重,得不到有效执行。具体体现在:施工的组织设计理念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设计和施工方案不具有针对性。②建筑企业的对现有法律法规认识较浅。在施工中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程序,甚至在工程中偷工减料,严重影响到工程的质量。③缺乏工程项目管理及软件开发的综合性人才,对新技术的开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进而影响到建筑企业的竞争力。

3.2 资金投入的控制

建筑工程建设投资相对来说是较大的,而获取高效益是项目开发与建设的核心目的。建筑项目的成本控制,是指在一个工程项目中对所有的支出进行系统的预测、计划、评估、分析等,从而达到减低成本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成本的控制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收益问题,所以提高成本控制水平是提高企业效益的一种重要手段。存在的问题:①成本管理的责任不明确,管理人员意识不够强。②管理中出现漏洞,出现浪费严重的现象。工程造价中大部分比重都出自材料费,所以材料的浪费会直接导致构建成本的提升,进而使工程出现亏损。③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施工变更行为,导致实际与预估存在较大的差异,很容易出现造价失控问题。

四、 强化建筑工程中有效管理的对策

4.1 准备阶段的有效管理对策

4.1.1 严格控制物资采购

建筑施工的必要物资包括建筑材料、建筑配件和建筑设备,其中建设单位提供一部分体积比较大和价值较为昂贵的机器,剩余的大部分物资都要由施工企业进行采购。一旦施工企业采购的原材料质量不达标,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缩减建筑的使用寿命;物资的采购价格与市场紧密相关,一旦把握不好,会增大建设成本投入和时间投入;配件的选取不当,安全隐患并不会立刻显现出来,但时间长了则会影响房屋的使用。因此,建设企业在施工的准备阶段对于物资的采购,质量与成本要“双管齐下”。既要把握市场动态,又要对材料供应商的资格以及材料的质量进行审查,杜绝残次品进入施工场地。

4.1.2 完善施工组织设计

高质量的建筑施工成果离不开周密而精细的组织计划,而制定施工方案是重中之重,其中包括工程各个阶段的划分及施工任务安排、建筑设备机械与主要工艺选择、施工方法技术。制定施工方案时首先要参考国家的政策规定和行业标准,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建设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施工成本和增加工程收益,做到技术达标、质量过关和组织合理。还要编制应急方案,一旦建设施工出现变动,出现安全事故,启动应急方案,最大程度上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4]。

4.2 施工阶段的有效管理对策

4.2.1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负责具体施工的施工人员是建设工程的直接执行方,虽然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外界环境和工程建设物资相关,但是从根本上说,施工人员是直接决定工程质量。因此,要想对工程的施工阶段进行有效管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主要分为两方面,第一是优化职员的结构配置,即人力资源的投入要有计划,不能盲目地只在劳动性质的岗位投入过多人员,而忽视了管理岗位和监督岗位的人员配置;第二是优化人力资源总量,严厉打击拖沓施工的现象,除去冗员和撤销重复岗位,从而使每一职员能够得到最合理的使用。

4.2.2 建立奖惩机制,加强工程评估

奖惩制度要有一套完备的执行方案,对于在建筑中在岗位表现良好的,或者是及时发现工程中存在安全和质量隐患的职员,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其中应包括物质奖励和升职奖励;对疏忽本职岗位造成影响工程质量的行为,根据后果给予口头批评、行政警告、罚款甚至是开除职位的惩罚。在施工竣工之后,要根据国家相关的行业标准,对工程进行评估,从质量、安全和收益等多个方面对其评价。

五、结语

建筑工程项目的有效管理是影响工程进度、施工安全和质量以及效益的关键,因此对“症”下药增强有效管理的力度,这样才能保证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李冠华,葛召皊. 强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J]. 科技创业家, 2013(15): 19-21.

[2]董积春,孙明菊.浅谈建筑工程中施工管理的创新[J].科技传播,2010,21:3~7.

论文作者:丘莹敏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  ;  ;  ;  ;  ;  ;  ;  

探究如何有效强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论文_丘莹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