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析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我院接收的妇产科手术患者90例,按照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效果的实践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7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产科手术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可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妇产科手术;常规护理;应用对比
人性化护理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其是在综合性考虑患者心理健康、疾病状况、社会属性等方面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合理化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护理期间身心上获得舒适感的一种护理模式[1]。当前,随着医疗模式的革新,以及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护理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妇产科,重症患者较多,护理工作质量显得更加重要。为此,本文以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我院接收的妇产科手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分组探讨了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的实践效果,过程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我院接收的妇产科手术患者90例,将其分为2个研究小组。观察组患者45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1.6±3.7)岁,其中子宫肌瘤剔除术12例,子宫切除术15例,剖宫产15例,其他3例;对照组患者45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42.5±3.9)岁,其中子宫肌瘤剔除术14例,子宫切除术13例,剖宫产14例,其他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类型等资料上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内容如下。
1.2.1 术前人性化交流
实施妇产科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应当按照人性化护理的原则要求,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密切注意患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对于存在焦虑、紧张、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的患者[2],护理人员应当尽可能的加强指导,注意态度和蔼亲切,操作耐心细致,使患者能够解除心理压力,乐观的看待手术过程,既不过分悲观,也不盲目乐观,保持平稳的情绪状态。术前人性化交流有利于建立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信任感,进一步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手术前做好相关准备,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的相关内容,如操作时间、术后恢复效果、并发症发生几率等,使患者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1.2.2 术中人性化操作
进入手术室后,大部分患者会表现出紧张、恐惧的情绪,护理人员应当使用简单的语言,来安慰和支持患者,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介绍手术室的各类器械和设备,说明用途,简单讲述手术的流程以及优越性等,选择轻松地话题,提高患者的信心。麻醉时,协助患者维持正确体位,对非手术部位进行保暖,尽可能放松患者身心。手术中,护理人员的职责在于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的指标水平变化,按照手术的原则要求操作,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若术中出现紧急情况,应避免大呼小叫,应冷静沉着,这样可以避免给患者增加负担。
1.2.3 术后人性化操作
首先,在病房环境上,为了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应加强环境建设,使用多元化的色彩装饰房间,适当摆放一些摆件,使房间更加温馨,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减少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其次,在饮食上,注意结合患者的口味特点以及营养搭配比例要求,提供高营养、高维生素的饮食,根据手术类型,提醒患者饮食上的注意事项[3],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第三,加强健康教育,预防并发症发生,家属和亲人在探视患者时,应严格遵循相应的规章制度,不可携带外来食物。最后,对于术后疼痛的患者,可通过读书、广播、音乐等方式,来转移注意力,帮助患者缓解疼痛程度,必要时使用吗啡、哌替啶等镇痛药物处理。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表(SAS)及抑郁自评表(SDS)对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采用医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评价护理满意度,总分共100分,85分以上为满意,70—85分为基本满意,70分之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人数×100%[4]。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使用SPSS19.0软件来处理,计数资料以χ?进行检验,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以x±s表示,当P<0.05时,所得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AS、SDS评分
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分别为(48.2±2.6)、(50.1±2.7);对照组的SAS、SDS评分分别为(56.2±3.0)、(58.5±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7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n/%)
3 讨论
妇产科是医院众多科室中最为特殊的一个科室,患者均为女性,心理承受能力相对欠佳,术前容易因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影响手术效果。同时,手术中需要考虑到患者的隐私,对护理细节的要求比较高,且部分妇产科疾病较为严重,死亡率较高,产生的医疗纠纷比较多,因此,提高护理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常规护理内容简单,缺乏细致性,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需要,且在具体的操作中,由于内容不连贯、不系统,由此所产生的问题相对较多,这无疑增加了患者的负担。人性化护理以患者为核心,旨在提供舒适、安全的护理服务,稳定患者情绪,使其感受到来自医院的关怀,从根本上改善护患关系,确保治疗工作及各项护理措施的有序开展。另外,人性化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正确认知,有利于预防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从实践效果来看,人性化护理更加符合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需求,操作的可行性较高,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同时,术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可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起到较好的恢复效果。
本次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分别为(48.2±2.6)、(50.1±2.7);对照组的SAS、SDS评分分别为(56.2±3.0)、(58.5±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7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数据表明,对妇产科手术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谢巧芳,王宝君,朱运添.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06):90-91.
[2]蒋兆楠.人性化护理措施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06):95-97.
[3]吕新玲.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0):211-212.
[4]肖斌艳.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7):110-111.
论文作者:何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1
标签:患者论文; 妇产科论文; 手术论文; 满意度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