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细节管理在学校的德育中至关重要,教师的细节行为关系到德育的成败。细节管理要落到实处,只有教师严加管理、不断努力,才能使学生通过德育培养出优良的品质,提升学校的整体德育水平。
关键词:德育 细节管理
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细节在其中起到了决定的作用。只有抓住细节,才能在整体上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一、德育的根基是细节管理
良好的习惯会成为人一生的根基和走向成功的资本。著名的“蝴蝶效应”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事物发展的结果,对于初始条件具有极大的依赖性,起初小小的偏差将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因此在做其他事情上也要做到防微杜渐,重视微小的诱因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尤其是像教育这样长远、重要的工作,更应该考虑到“蝴蝶效应”的应用,同时重视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不要掉以轻心。
对于学校德育来说,衡量其是否做好的评价标准就是:在注重学生在校细节表现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在校外的细节表现。学生表现出来的细节行为,直接体现了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否到位,也将影响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学生好的细节表现,将给学校带来良好的声誉。德育工作以学生的细节行为为基础,抓好细节,德育将会有一个牢固的基石;反之,则其他工作做得再好也是徒劳无功。
二、日常规范中重视细节管理
每个学校都在进行着日常管理,但是为什么所得到的收效却截然不同呢?究其原因,还是细节决定成败。一所学校校风校貌的好坏,完全是通过学生做的小事和细节展现出来的。在一次迎接市行为规范达标学校验收中,审查小组就是通过学生上课期间进教室是否会喊报告、升旗仪式时是否会唱国歌等细节行为来判定学校学生的行为规范水平的。
德育的成功与否,在于日常行为规范是否抓得到位。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要注重每一个细节行为,从上课纪律、日常行为、礼仪规范、学习态度等多个方面入手严格进行细致的道德教育,不要让德育输在细节当中。
学校的工作,拆分来看就是一个个细节工作,如果能够在日常规范的细节管理上抓实、抓严、抓好,做到细处见精,则会给学校的精神风貌带来很大的改观,得到意想不到的成效。长此以往,学校的校风校纪肯定会越来越好。
三、教师是细节管理的实施者
教师是灵魂的塑造者,在对学生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个高素质的教师,会在日常的细节当中感染学生,让学生不自觉地向老师学习。但我们不要仅仅把目光放在不自觉的影响上,教师还要通过有意的引导,使学生重视细节之处的道德规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需要教师们共同努力,齐抓共管。
1.实抓严管,严格要求。教师要重视细节管理,发现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要对其及时纠正,把不良行为的苗头遏制住,不能任其发展,因为每一个小小的不良行为都可能导致大的错误发生。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杜绝浪费的习惯、坚守信用的习惯、维护秩序的习惯、尊老爱幼的习惯、勤奋刻苦的习惯、珍惜时间的习惯、关爱父母的习惯、尊师重道的习惯、严于律己的习惯。如:卫生工作没有做好的班级,教师要在上课之前进行巡视,当发现问题之后进行限期整改;在纪律方面做得不好的班级,要不惜时间和精力严抓纪律,做到临上课前教室保持安静,课堂之中尽量避免违纪现象发生。不要因为只是小的问题就放任不管,这样会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教师的威信难以树立,课堂纪律最终将很难治理。
2.为人师表,以身示范。有人认为教师是高尚的职业,有着得体的形象、文明的言行、优雅的礼仪、脱俗的风度、高贵的气质、华丽的语言、正规的着装、和谐的动作表情、工整的字体 、温和的性格 、和善的心态等等。这不仅是家长、学生、社会对老师的印象,也是他们对老师的要求。所以身为教师就更应该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同时,大部分学生都把教师想象得非常完美,将其作为学习的榜样,老师做什么,学生便跟着学什么,久而久之,就会从学生身上找到老师的影子。学生的这种盲目崇拜虽然很片面,但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约束自身的同时,给学生起到表率作用,让学生学习到教师身上的优良品质。学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强,教师做什么事情,很快就能从学生身上有所体现。这就决定了教师的言行举止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因此,教师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学生面前保持一个知识丰富又有极高道德品质的形象。传递给学生更多的正能量。
四、坚持做好细节管理
德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就要求教师们要有打持久战的决心和毅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对学生施以正面的压力,推动其向好的方面发展。细节是道德教育成败的关键,学校德育工作要以每一个细节为落脚点,真抓实干,通过教师们的共同努力,培养出一批批品学兼优的学生。
参考文献
[1]童学敏 名校行政管理的细节力[M].九洲出版社,2006。
[2]杨军 王振 学校德育工作者德行的“木桶效应”与“蝴蝶效应”.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
论文作者:邵灵静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7月总第18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7
标签:细节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学校论文; 德育论文; 习惯论文; 道德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2015年7月总第18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