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河湖长制信息化系统建设实践论文_苗红梅

智慧河湖长制信息化系统建设实践论文_苗红梅

荣成市崂山街道办事处 山东威海 264200

摘要:由于气候原因和水质污染,无锡市发生了大面积的蓝藻事件。2007年8月,无锡市在中国率先实行河长制,加强污染物源头治理,负责督办河道水质改善工作。河长制实施后,效果明显,太湖水质也显著改善。但还有部分地方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还有非法排污、设障、捕捞、养殖、采砂、采矿、围垦、侵占水域岸线等情况未得到有效治理。面对严峻的水污染形势,河湖长制应运而生。河湖长制是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湖长,负责辖区内河湖的污染治理,是从河湖水质改善、领导督办制和环保问责制所衍生出来的水污染治理制度。河湖长制的实施,有效地落实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这一基本法律制度,为区域和流域水环境治理开辟了一条新路。

关键词:河湖长制;智慧水利;水利信息化;物联网

引言

全面推行河长、湖长制,是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解决中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河湖长制工作的推进,同样必须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开展信息平台建设,实现河湖管护的高效性、便捷性、长效性和实时性。河湖长制信息化建设和智慧水利是紧密联系的,打造智慧化河湖长制信息化系统对于推动河湖长制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推行河湖长制的必要性

2013年,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对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红线和生态补偿等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2016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对全面推行河长制作出总体部署,这是我国水治理体制和生态环境制度的重要创新,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2017年11月20日,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核通过了《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将严格湖泊水域空间管控,强化湖泊岸线管理保护,加强湖泊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开展湖泊生态治理与修复,健全湖泊执法监管机制。“湖长制”是“河长制”基础上及时和必要的补充。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党中央加强河湖管理,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治本之策。

2河湖长制信息化建设实践

2.1河湖长制信息化建设原则

2.1.1要紧密围绕河湖长制的核心任务

在应用层设计中,应紧密围绕河湖长制的六大任务,打造以“一站式服务”为特征的河湖长制信息化平台。

2.1.2要无缝对接现有各种信息化平台

要在已有的各种信息化系统建设基础上进行规模扩充与内容完善,按资源共享的原则建设和应用,保证现有各种监测和IT资源的充分整合、共享利用,发挥最大效能。

2.1.3要充分体现互联网思维

充分体现互联网思维的“共享性、开放性、网络化、便操作”等特征,建立流域与区域之间、地区之间、行业领域之间的业务处置支撑与议事协调机制,以及河道、湖泊信息公开机制等,打造“互联网+”河湖长制信息化平台。

2.1.4要积极利用人工智能相关成果

利用智能信息感知、大数据挖掘、智能决策等理论技术,实现水质自动评价,水污染趋势预测预警,岸线动态变化智能分析等,打造智慧化河湖长制信息平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河湖长制信息化建设理念

2.2.1信息采集模块

信息采集模块主要实现相关数据的汇聚和整编,具体包括各种视频、气象、工情、水质、舆情、位置等数据,还包括各业务系统产生的业务数据等。

2.2.2数据整合模块

数据整合模块主要采用问题和数据2种驱动模式,在数据资源目录体系下,负责对信息采集模块得到的入库数据进行数据清洗、规范及关联等工作,最终形成水利、环保、规划等专题信息。

2.2.3业务处理模块

业务处理模块主要根据业务需求和流程,按照一定的处理逻辑对各类输入数据进行处理,并输出结果给各业务应用系统。

2.2.4数据分析模块

数据分析模块是河湖长制信息化平台的神经中枢,负责对各类复杂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构建各类数据模型,从而为复杂应用提供决策支持等智能化功能。

2.2.5成果展示模块

成果展示模块是河湖长制信息化平台的门面,也是信息化系统对外的接口和窗口,主要采用面向数据和决策2种策略,实现各类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和视频的实时播放等功能。

3关于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几点建议

3.1压实责任,严格履职

坚持“一把手”抓和抓“一把手”,把责任和压力一级一级传递下去。各级河湖长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当好“巡河、治河、管河、护河”第一责任人,确保河湖长全覆盖、无死角,切实扛起管水、治水责任,建立完善基层河长履职向上反映问题制度机制。建立河长巡河常态化机制,突出问题导向,强化问责,有效推进河湖问题有效解决。

3.2完善配套制度,形成联动格局

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高效运转的制度体系。相关部门在各级河湖长统一领导下,密切协调配合,逐步建立相邻地区和相关部门联合共治、联合防治、综合执法等一整套机制体系。切实发挥各级河湖长带头作用,统筹协调各部门结合职能协同推进河湖长制工作。

3.3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公众参与

加大河长制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公众河湖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促进河湖长制的有序开展。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的水环境问题,打好碧水保卫战,让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快河湖管理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加强信息化应用,及时通过信息监管平台和主要媒体向社会公布监督举报渠道,接受群众监督举报,对群众反映问题制定落实解决办法。

3.4从河湖长制到河湖长治

河湖长制是由各地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湖长,并通过职权来制约和统筹涉及河湖治理的各地区和各部门以实现河湖协调治理的一种模式。水污染现象表现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权治的开端最终还是要靠德治的支持。只有群众自发地避免污染环境,主动保护生态才能使得河湖得到长期有效的保护和根治。

结语

河湖长制是对现有管理制度的创新,智慧水利与河湖长制工作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水”问题。针对河湖长制信息化平台建设问题,给出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提出具体的河湖长制信息化建设架构。实践结果表明,智慧水利对构建智慧化河湖长制信息化平台具有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加强智慧河湖建设,提升河湖长制信息化水平,用新科技手段畅通公众参与和监督渠道,方便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美丽河湖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卫光.全面推行湖长制谱写治水新篇章[J].中国水利,2018(4):8-9.

[2]刘聚涛,万怡国,许小华,等.江西省河长制实施现状及其建[J].中国水利,2016(18):51-53.

[3]倪建军,汤敏,詹万林,等.水联网与水利信息化理论探讨及应用实[J].水利信息化,2016(4):32-35.

[4]赵金河.生态堤防与湖北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J].中国水利,2017(4):12-14.

论文作者:苗红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  ;  ;  ;  ;  ;  ;  ;  

智慧河湖长制信息化系统建设实践论文_苗红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