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社会主义信仰的理论基础_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论科学社会主义信仰的理论基础_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论科学社会主义信念的理论基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基础论文,信念论文,科学社会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1世纪末叶,世界局势发生了变化。国际资本主义势力利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离心 力量,施行“遏制战略”、“超遏制战略”、和平演变战略,导致苏东剧变、前苏联解 体,给科学社会主义运动投下巨大阴影;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助于当代科技革命 的最新成果,加剧在全球范围掠夺资源和国际剥削,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和经济泡沫 ,造成了资本主义虚假繁荣的景观。由于这种种原因,一些人对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 义的理想、信念产生了怀疑、动摇,甚至接受了一些西方政要、学者抛出的所谓“历史 已经终结”、“社会主义是一个错误”、“共产主义是20世纪最大的空想”、“唯物史 观已经过时”的论点,而对其中包藏的政治企图却不加分辨。与此紧密相关的另一种倾 向是,仅把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权宜之计,将之实用主义化;或者将之书斋化,变成脱离 社会实践的抽象的政治口号。因此,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坚定科学社会主义 信念,就不仅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而且更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在这种背景下, 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认识当代人类世界的基本矛 盾和发展趋势,坚定科学社会主义的信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坚定理想和信念,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真正的现实的力量,这 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0多年来的实践所证明的一条真理。邓小平同志指出:“为什么我们 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 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0页)

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马克 思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的,中国社会主义的曲折历程最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而目前产 生、甚至流行的对于社会主义的怀疑和动摇,从哲学历史观上看,是与对唯物史观的简 单化理解分不开的。因此,要结合历史经验和新的历史条件,重新学习和领会唯物史观 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原则。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使观察问题的根本坐标系发生转换,即从观念解释实践 的坐标系转变为从实践解释观念形成的坐标系,以此为前提,实现了历史时空坐标系和 价值坐标系的转换。这就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在社会历史领域将真理观和价值观有机统一 起来的世界观基础,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实现这种统一的具体方法和崭新的视角(参见刘 奔)。正是通过这种方法和视角的转换,使马克思能够透过资本主义纷繁复杂的现象和 矛盾(包括经济的、政治的、意识形态的)认清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揭示社会主义必然 代替资本主义这一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理想价值追求自觉地 建立在对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真理性的认识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变成 影响20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群众性的伟大事业和实践,也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成为批 判的、革命的、实践的、“改造世界”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所实现的根本变革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观察和理解社会生活时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是在每 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 ,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92页)。 因此,坚持和贯彻唯物史观就要坚持从物质实践出发的原则,坚持对客观实践矛盾发展 过程进行分析的原则。历史证明,无视实践的观念决定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势必导致对 正确路线的偏离。

其次,唯物史观的创立克服了民族的、地域性的狭隘眼界,而代之以世界历史的宏大 视角,即从世界普遍交往的观点考察各民族及其相互关系,为我们提供了在各个民族的 相互作用和相互比较中发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对于正处于各 个民族与国家联系和交往日益密切的全球化时代的我们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坚持 和贯彻唯物史观还意味着必须坚持以全球的、世界普遍交往的视野来观察和理解社会历 史生活。没有这个宏大的视角,单纯从中国论中国,就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中国的具体 国情和规律性。

再次,唯物史观不仅把人类社会生活理解为在空间上相互作用的整体,而且还揭示了 人类社会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序列中,在理想和现实、过程和结果的矛盾中不断 展开和发展的客观过程;揭示了指向未来的理想、价值追求产生和存在的客观根源,那 就是对现实的理解、批判和超越。因此,理想和价值目标的实现必须借助于对现实的否 定(革命的实践的否定)。也就是说,指向未来的理想价值追求只有建立在对历史客观规 律的真理性认识基础上,才能真正作为现实的否定性环节而实现对现实的改造,才能使 人类按照自己的理想、愿望改造世界的历史主体性得到真正的、充分的、现实的发挥。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改造世界的哲学的奥秘所在,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并最 终演化为群众性的伟大实践的奥秘所在。因此,坚持和贯彻唯物史观就是要避免无视历 史主体性的机械决定论,坚持真理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原则,坚持革命的、改造世界的 实践的原则。

最后,唯物史观把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归宿,并揭示了实现这一 目标的现实可能性、途径和道路,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活动的主体和价值归宿。这 决定了坚持唯物史观就必须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坚持人民群众的利益高 于一切的原则,从而自觉地把个人主体性的发挥和群众主体性的发挥统一起来,把个人 利益的实现和群众利益的实现统一起来。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维护最广大人民群 众的利益,这是唯物史观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原则,也是最难贯彻的,特别是在当前这个 利益分化的时代。而不能坚持这一原则恰恰是导致价值观和真理观分裂,甚至使社会主 义实践背离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而使社会主义事业丧失群众基础而遭受挫折、 失败的根源所在。

综上所述,坚持和贯彻唯物史观就是要坚持从物质实践出发的原则,坚持真理观和价 值观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群众主体性的原则,坚持实践唯物主义的革命的、改造世界的 原则。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是历史的深刻总结,生动体现了唯物史观的这些原则。为此,我们必须克服只顾眼前 、急功近利的狭隘眼界,克服狭隘的民族、地域眼界以及狭隘的个人眼界而代之以宏大 的历史视野、全球视野、群众视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透过当代纷繁复杂的历史表象, 重新认识和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重新把对社会主义的理想价值追 求自觉地建立在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真理性的认识基础上,重新树立对科学社 会主义的信念。

坚持唯物史观意味着我们必须坚定科学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坚持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 展道路,绝不能因为一些来自西方的对社会主义的攻击而丧失对社会主义的信念。

某些人对社会主义产生怀疑、动摇的最直接的现实根源,来自于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 发展中的新情况和社会主义前进中所遭遇的挫折失败。这种简单、直观、肤浅的对比, 加之一些带有强烈资产阶级价值倾向的西方学者、政要在舆论上的推波助澜,对社会主 义的攻击,的确很容易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未来发展前途产生怀疑。然而,从 唯物史观的立场看,这两种现象和结果都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如果把资本主义所谓的 发展繁荣和诸多发展中国家的日益贫困化联系起来,把前苏联社会主义的解体和资本主 义的重重包围特别是资本主义凭借经济、政治优势不断向外施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演变 联系起来,我们不难认清我们所处时代的本质。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资本增殖的需要, 资本主义必然要不断向外扩张,不断对落后国家进行掠夺,不断制造新的危机和矛盾。 当代全球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本质上不过是资本主义利用金融投机、经济泡沫加速 对全球进行掠夺的更加放大了的形式和结果。随着这种经济掠夺乃至政治、意识形态扩 张的不断加剧,必然造成且事实上已经造成贫者更贫、富者更富的极端不平等的世界范 围内的贫富两极分化局面,并会最终使资本主义本身所固有的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 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发展到极限,使资本主义转移危机、缓解危机、摆脱危机 的能力发展到极限,最后形成世界性的反抗资本主义的力量。全球化导致一个跨国资本 家阶级的形成,但与此相应,跨国工人阶级也正在形成。从这个意义上说,全球化既是 加速资本扩张的过程,同时也是资本主义自我否定因素继续增长的过程。资本主义本身 所固有的矛盾决定了它不可能是永恒的社会制度,只能作为人类通往更高的发展阶段— —共产主义的一个环节。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 必然趋势。当代资本主义全球化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种种危机和矛盾,西方资本主义社 会内部出现的社会主义因素、社会主义思潮,前苏联、东欧国家复兴社会主义的运动, 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这一切都表明,这种趋势不但没有改变,而且更 加明显地表现了出来。

当然,让一个带有强烈资产阶级价值取向的西方学者,或者一个受资产阶级价值观影 响的国内学者自觉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经济的、政治的 和其他的反映同人的眼睛中的反映完全一样,它们都通过聚光透镜,因而都表现为倒立 的影像——头足倒置。只是缺少一个使它们在观念中又正过来的神经器官”。(《马克 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699页)由于每个人都隶属于一定的社会、国家、集团或阶级 ,在社会分工中充当着不同的角色,因此,都会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和需要,有时甚至形 成社会利益关系上的矛盾和对抗。对社会生活的各种反映经过这种利益关系的折射,就 表现为二重的、多重的乃至颠倒的反映。(参见才凤斌)这种颠倒的反映也表现在对资本 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认识上:明明资本主义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环节,却被说成是永 恒的社会制度,宣称“历史已经终结”(福山语);20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明明极大地推 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甚至改变了资本主义的存在形式和实现形式,却被一些西方 学者宣布为“一个错误”,宣布为“20世纪最大的空想”。对于这些颠倒的反映,我们 需要借助于唯物史观这一“神经器官”再把它重新颠倒过来,以便帮助人们重新认清社 会主义最终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我们不该因社会主义面临攻击而悲观、失望,那么是否应该为西方流行的种种社会主 义思潮,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出现的研究社会主义“热”而欢欣鼓舞,甚 至将之作为增强我们自己的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据呢?应当根据唯物史观对这些思潮作具 体分析。我们不否认这些思潮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种种危机和困境的一种折射,丰富了我 们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感性认识;它们针对资本主义社会面临的危机、矛盾和困境所 提出的以实现公平和正义为目标的具体解决方案,对社会主义和市场、社会主义和民主 、社会主义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的探索,对于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也不无启示。但在资产 阶级还作为一个阶级存在、资本主义制度还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社会民主党用以维 持西方“福利政策”的所谓“第三条道路”,用以缓和阶级矛盾、解决人权和世界和平 问题的所谓“超越民族主权国家”论等等“美妙”的设想、方案,是很难找到实现的现 实途径的,必将或沦于空想,或成为资本主义矛盾、危机的缓解剂,不可能最终导向以 变革资本主义制度为目标的科学社会主义方向。

事实上,只有建立在对历史必然性的真理性认识基础上的科学的社会主义信念,才能 够是坚定的,才能经得起各种挫折和失败的考验。而那种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现实感性直 观上的、肤浅的、似是而非的批判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或者是因心血来潮的冲动而 选择的,或者是出于权宜之计,因此都是靠不住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摇摆、动摇, 更不能承担起实现社会主义理想、实现人类解放的宏伟目标。

坚持唯物史观,还意味着我们对科学社会主义自身发展和实践的历史,不能采取历史 虚无主义的态度。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理想和目标,又要承认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 一个具体的历史过程,并在不同的时代表现为不同的实现形式。我们不能不顾历史条件 而要求一个时代完成它不可能完成的目标,解决它不可能解决甚至不可能提出的问题。 我们要历史地、客观地、实事求是地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否则,我 们就会在不断的变革和否定中,将科学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变成一部“不断犯错 误的历史”(参见刘书林)。这种对待社会主义的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对坚定社会主义 的信心、对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不利的。

坚持唯物史观意味着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改造世界的实践功能,并在改造世界的伟 大实践中证明其存在的合理性,而不能将之变为纯学术的研究对象或者抽象的、远离现 实的、空洞的政治口号。也应该强调对如何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转化为现实的可操作 的中介环节的研究,探索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具体途径。这不能不借助于其他具体学科 的研究,特别是经济学的研究。这种研究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为必 要,是使现实的社会主义更有竞争力、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的科学保证。

坚持唯物史观还意味着我们所从事的改造世界的社会主义实践必须以符合并实际地满 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价值标准,只有这样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和拥护,使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推动社会主义事业朝着健康的方向 发展。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且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这必然产生多种利益群体, 出现利益冲突和矛盾,亟须我们从实际出发,努力探索解决现实矛盾和冲突的途径,以 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使社会主义事业得到群众拥护的直接途径。 借口价值多元而否认和回避矛盾,或借口搞市场经济两极分化不可避免而放任自流,都 不是历史唯物主义应采取的积极态度。

恩格斯指出,由于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开资 本主义生产的秘密,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现在首先要做的是对这门科学的一 切细节和联系作进一步的探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40页)唯物史观和 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基石,抽掉其中任何一块基石,都会动摇科学社会 主义信念。而其中,剩余价值学说不过是把唯物史观运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科学分 析的必然逻辑结论。一些人囿于资本主义剥削的某些形式的变化,以为剩余价值学说已 经“过时”,这就必然动摇对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信念。

“实际的社会主义则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各个方面的一种正确的认识。”(同上,第 223页)这就是说,没有对资本主义的本质认识,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什么是社会主义。因 此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最重要的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科学地分析当代世界和中国社会 的基本矛盾,透过复杂迷离的现象,认清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实质,认清当代社会主义 和资本主义矛盾的新的表现形式,并从而认清时代的本质。真正这样做了,科学社会主 义的理想、信念才会有坚实的基础,而不致流于空谈。

标签:;  ;  ;  ;  ;  ;  ;  ;  ;  ;  ;  

论科学社会主义信仰的理论基础_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