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个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论文_孟凡艳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个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论文_孟凡艳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护士

摘要:目的:研究小儿肺炎支原体实际受感染的个性化护理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50例患有小儿肺部支原体感染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治疗分析的方法,研究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的实际护理效果。将患儿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其中观察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儿25例,对比两组患儿实际的护理效果,研究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水平。结果: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70%,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3%,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具有统计学标准性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副作用,结果显示观察组为9%,对照组为20%,具有统计学标准性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在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中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降低治疗的副作用发生比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和应用效果。

关键词:小儿;支原体感染;护理

引言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临床上较为普遍的疾病,随着其发病比例的逐年提高,医护工作者在工作中应该重视小儿肺炎支原体病症产生的原因,对支原体肺炎发病的特性理论标准进行判断,详细地分析小儿肺炎支气管感染实际的护理干预价值。本文选取入院治疗患有肺炎支气管感染的患儿50例,将其平均的分为两个组别,分别进行护理研究分析。

一、资料及方法

1、资料

选取入院治疗的50例患有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儿25例,男性患儿12例,女性患儿13例,患儿的平均年龄在5岁至1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11岁左右。观察组患儿25例,其中男性患儿13例,女性患儿12例,患儿年龄分布在6岁至14岁之间,平均年龄在10.5岁左右。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实际的年龄、性别及其他因素,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性问题,具有统计学标准型意义,符合P<0.05,可以进行准确的对比分析。

2、方法

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组的患儿是在基础护理的情况下增加个性化护理干预的管理,护理过程中主要从患儿的心理护理、发热情况护理、疗效治疗情况护理等情况中进行准确分析,确定符合实际护理的护理标准。

(1)心理护理

在治疗过程中,患儿及其家属容易出现严重的恐惧和焦虑情况,这将极大地影响患儿的康复效果。医护人员应积极地与患儿进行护理沟通,及时了解患儿实际的心理状态水平,进而采取有效的护理标准,提高护理实际对策方案。正确指导患儿合理用药,为患儿及时讲解病情,减轻患儿及患儿家属可能产生的各种不良情绪问题,列举符合实际成功标准的案例,让更多的患儿及患者家属提高治疗的信心,这是有利于治疗和护理恢复的重要因素。

(2)发热问题的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儿的体征变化情况,对于患儿体温不稳定的情况,需要对患儿给予2小时的测量;在患儿体温稳定后,需要对患儿6小时一次的护理体温检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患儿存在持续性高烧问题,护理人员需要使用温水对患儿的身体进行擦拭,使用乙醇酒精为患儿沐浴等。如果实际的护理降温效果不够明显,就需要指导患儿口服布洛芬颗粒或布洛芬液进行退热处理。其药性副作用较大,如果不是特殊性情况,尽可能不使用。患儿退热后,会出汗,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为患儿擦拭,保证患儿的皮肤干燥清洁,防止出现皮肤的二次感染。

3、治疗诊断分析

经过两周的治疗后,患儿如果没有明显的临床改善,记录为无效。患儿治疗一周后,治疗效果明显,肺部哮喘啰音、咳嗽症状有明显的减轻,患者体温正常,记录为有效。患儿治疗一周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患儿的肺部喘音减轻,咳嗽消失,体温恢复到正常状态,记为效果显著。综合治疗有效率是有效比例加上显效比例的总和。

4、统计学意义

采用临床统计学软件对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方式采用t检验标准,对比组别之间的检验标准,将检验标准记录,符合P<0.05,具有统计学标准应治疗意义。

二、结果

1、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示,观察组综合治疗有效率为93%,其中明显有效的为13例,占总比例的26%;11例有效,占综合比例的22%;1例无效,占综合比例的2%。对照组中患者的有效率为70%,其中明显显效的有5例,占综合比例的10%;14例有效,占综合比例的28%;无效的6例,占综合比例的12%。对比两组患者实际的治疗效果,显示观察组的患者实际的治疗综合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实际的治疗效果,临床治疗显示具有统计学标准性意义,P<0.05。

2、副作用比例分析

观察组患者实际的副作用发病比例为9%,其中一例出现胃肠反应不适的问题,占综合比例的3%;一例出现静脉刺激性问题,占综合比例的3%;一例出现皮疹问题,占综合比例的3%。对照组中患者实际的副作用发病率达到20%,其中有2例患儿出现胃肠不适的状况,占比达到6%,3例皮疹,占比达到9%。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实际的副作用发病情况显示,观察组患儿实际的副作用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儿副作用发病比例,具有统计学标准性意义,P<0.05。

结论分析

肺炎支原体感染问题是极其常见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年龄在5岁至15岁左右。经过合理的统计分析显示,随着患儿疾病年龄的不断下降,小儿肺炎感染主要表现为临床上的持续性发热和咳嗽。使用抗生素治疗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但对小儿的胃肠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长期服用会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护理过程中,需要根据患儿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的治疗,分析患儿实际的发病状态,对患儿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护理治疗的效果,尽可能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频次。采用优质化个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护理效果,降低受抗生素产生的副作用,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标准性意义,P<0.05。

结语

综上所述,小儿个性化护理干预在临床肺炎支原体感染护理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儿实际的临床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薇,李兵,冯静. 个性化护理在小儿重症肺炎高热惊厥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导刊. 2016(04)

[2] 邱绍环. 骨科糖尿病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在围术期内的应用效果观察[J]. 糖尿病新世界. 2016(07)

作者简介:

孟凡艳 1976.5.19 女 汉族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主管护师,本科,研究方向:儿科护理

论文作者:孟凡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9

标签:;  ;  ;  ;  ;  ;  ;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个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论文_孟凡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