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文集》中的语文观运用于小学语文教育的研究论文_刘波

《陶行知教育文集》中的语文观运用于小学语文教育的研究论文_刘波

(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钻井小学,138000)

摘要:《陶行知教育文集》中的语文观是《陶行知教育文集》中的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将快乐教学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他的语文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思想成长和良好发展为根本目标,体现学校语文的人文关怀,这对目前小学语文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文集》中的;语文观;生活教育

1.《陶行知教育文集》中的语文观概述

1.1主张语文是诸育之本

陶先生在青少年时代,历经内忧外患的民族危机,亲见贫病交加的民族苦难,曾因此立下发奋图强,振兴中华的宏图大志。当他就读金陵小学时,即主张发展教育以唤醒国人,并提出教育必须“三育并重”,他说“有学识道德而无健全之身,则筋骨不能劳,体肤不能饿,咸施夸毗之病夫,又何能运起学识道德,以树不临之业,而为人类莫大之福哉。二十年代末期,他在南京创办晓庄师范,提倡“生活教育”理论,又明确指出“思想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足教育的出发点”。

普及教育是陶行知一生的奋斗目标。他说:“我心中只有一个中心问题,这问题便是如何使教育普及,如何使没有机会受教育的人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教育。”因此,他积极从事以普及识字教育为主的平民教育。

20世纪20年代初兴起的平民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平民读书”,即“用最短的时间,很少的银钱,去教一般人民读好书,做好人”。陶行知认为,这“今日之平民教育就是将来普及教育的先声”。平民教育,以识字为主,“就是在四个月里面,每天用一点钟便能教人认识一千二百个字,会读四本《平民千字课》,对于平常信札文件都领略,并能明白些做人做国民的道理”。30年代,陶行知致力于乡村教育,提出实施军事、生产、科学、识字、民权、生活五个方面的训练,其主要训练内容,还是普及识字教育。普及识字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以普及四个月一千个字的教育为满足”,而是“随着国民经济能力之改进,将他们所应受之教育继续增高到能使成健全人格时,才能安心”。所以,普及识字教育,“除文盲”只是基本目标,“做新民”才是终极目的。

1.2提倡语文与科学相结合

1923年,陶行知在给胡适的信中说:“想在十月之内使十二岁以上、二十五岁以下一万万不识字之人民,受一千基础字代表之共和国民的基础教育,此刻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编辑相当之教科书。”为此,他组织编写了《平民千字课》。该书一千字是根据陈鹤琴《语体文应用字汇》选择的,“全书九十六课,用九十六天,每天一个钟点就可以学完。我们的方针是求其易懂而有趣味,使他们读了每课就想读第二课,用他们自然的兴存,来维持他们的恒心和努力。”这套识字课本,当时被广泛采用,仅九个月,已推行到二十省区,读会《千字课》的人达五万之多。该书规定,教学本书的目的为:“(一)培养人生与共和国民必不可少之精神和态度。(二)训练处理家常信札、帐目和别的应用文件的能力。(三)培养继续读书看报和领略优良教育之基本能力。”这三项目的,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即工具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陶行知的普及识字教育,对语文学科特点,体现更为显明。他打破儿童教育与成人教育的界限,编写了《老少通千字课》。《老少通千字课》生字注有注音符号,要求学生掌握注音符号,以发挥注意功能,让学生自查字典,独立认新字,求新知。而且“每七课之中有一温习课,运用以前六课之生字造句写文”。

1.3确认语文必须面向社会

陶行知倡导大众语文运动的目的,在于普及工农大众教育,唤醒工农大众觉悟,实现救国理想。但当时的白话文被少数人垄断,远远脱离工农大众生活实际,只是把文言文的“之乎者也”换成“的吗啊呀”,又夹杂些外国文法和一些少爷、小姐、新士大夫的意识造成的,白话文不与大众合一,写起来大众看不懂,读起来大众听不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白话在小众的嘴巴上,说得正确些,白话已经从小众的嘴巴跳到小众的笔头上去。近年来的白话诗和白话文,嘴巴念起来,连小众也听不懂。”这是普及大众语文的严重障碍,必须尽快把这种白话文改变成“大众易于了解”,“高兴说、高兴听、高兴写、高兴看的语言文字”。陶行知十分重视识字教育的方法。他从适应学习者心理需要出发,提出了兴趣与意义合一的原则。“教民众一定要把趣味与意义揉一片”,“用教材只要有趣、有意义,生字多几个也不妨碍。”陶行知根据当时学校教学读书认字的弊端,提出,“教小学生读书认字的方法要一句一句的教,不要一个字一个字的教”;“用报纸写字块,意思很好,倘若把字块灵活的联成扣式各样的短句教更好”。他认为,“单单教人识字,一定要令人望而生畏,引不起民众自动读书的兴趣。若先教民众学生把课文读一遍,他耳朵听懂了整课的意义,觉得有趣,再把一个个生字分开来教他,他就高兴了。最后再把课文教他读几遍,是文也会读了,字也会认了。再教他写,教他用,等到会用这些字,才算真的认识这些字了。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陶行知教育文集》中的语文方面的教育理论及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理论,组织我校语文教师深入学习其理论,通过搜集、整理、归纳、分析,借鉴科学的研究方法与理念寻找理论依据,提炼实践素材。

2.2观察法

组织人员实地考察实践的效果,并通过研讨研究进一步修正实践方案和实验步骤,以便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

2.3实验法

根据《陶行知教育文集》中的语文方面的教育理论,通过具体实践达到预期目标。

3.研究结果与讨论

新型语文评价体系应用语文教学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学生有32%对语文课的兴趣不浓,不喜欢语文课,他们参加语文课只是为了应付老师,不是为了锻炼身体,掌握语文技能。而实验组学生经过一个阶段实验后及新型语文成绩评价体系,85%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很浓,非常喜欢语文课。在课外参与上,有两组学生差异不大,原因是课外没有成绩和项目限制,是学生自愿参加各种语文讨论。在对语文的认识上,实验组学生明显优于对照组,有68%实验组学生对语文课有了重新认识,自愿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思想知识,参加语文锻炼,增强体质。对照组有41%同学对旧的语文成绩评价体系不满意,而实验组学生有85%对新型的语文成绩评价系统是满意的。可以看出,许多平时上课积极、学习认真的学生,只因先天素质不好,非常刻苦的锻炼,最后成绩还是不高;相反,有的学生基本素质好不练也能得到高分。这些因素都影响他们参加语文锻炼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要转变教育观念,突出语文生活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是一个创新与动态的过程,要求我们每位语文教师摒弃那束缚学校语文发展的思想和观念,不断更新观念,把“以人为本”“思想第一”作为指导思想,突出语文的生活化,以提高学生身心思想发展为中心目标。

4.结论

《陶行知教育文集》中的先生的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思想第一”,“身心两健,缺一不可”等教育理念,对于我们今天的小学学校语文改革,语文评价体系的改革都具有借鉴价值和理论价值。因此,我们语文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和继承《陶行知教育文集》中的的语文思想,坚持从国情、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条有助于提高学生思想水平的学校语文道路。

参考文献

[1]人文语文观的建构:语文学的人文性和科学性——与布特博士的讨论提纲[J].袁旦.天津语文学院学报.2015(01)

[2]试论清末学生语文观的转变[J].刘建兵,张永汀.牡丹江小学学报.2015(01).

论文作者:刘波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陶行知教育文集》中的语文观运用于小学语文教育的研究论文_刘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