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县西河镇中心卫生院 417600
【摘 要】目的:探讨评估中医利水法配合治疗高血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248例高血压患者,征得患者同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24例患者给予传统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124例患者除给予传统西医药物治疗外配合中医利水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30天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55﹪(116/124),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65﹪(100/124),两组比较,P<0.05,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利水法配合治疗高血压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利水法;高血压;临床效果
本文旨在分析评价中医利水法配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的疗效,详细内容见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248例高血压患者,征得患者同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4例。其中观察组中男患者64例,女患者60例。年龄最小的31岁,年龄最大的74岁,平均年龄为46.4±7.6岁。患者的平均病程为1-20年。对照组中男患者63例,女患者61例。年龄最小的32岁,年龄最大的75岁,平均年龄为46.6±6.8岁。平均病程为1-20年。所有入选患者均经明确诊断,符合1999 年WHO/ISH,确诊为高血压。所有入选患者的平均收缩压150.60mmHg,平均舒张压84.76mmHg。本次调查研究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本次调查研究得到院方伦理委员会的评审通过。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数量、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124例患者给予传统西医药物治疗:叮嘱患者戒烟戒酒,适当运动,低钠低脂饮食,保持心理平衡,同时给予对症治疗。同时给予卡托普利,12.5mg/次,3次/日,疗程为4周[1]。
1.2.2察组124例患者除给予传统西医药物治疗外配合中医利水法:叮嘱患者戒烟戒酒,适当运动,低钠低脂饮食,保持心理平衡,同时给予对症治疗。同时给予卡托普利,12.5mg/次,3次/日,疗程为4周;给予疏通气血、水道药物治疗,组方为附子9克,寄生12克,赤小豆15克,杜仲12克,地龙15克,汉防己15克,夏枯草15克,茯苓皮15克,钩藤9克,天麻9克,水煎服,一剂每日,早晚分2次温服,疗程为4周[2]。
1.3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即治疗后患者血压控制良好,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有效,即治疗后患者血压下降明显,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即治疗后患者血压、临床症状未有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有效例/总例数×100﹪[3]。
1.4统计学方法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SPSS 13.0 进行统计学处理,用(﹪)表示计数资料,用(±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2和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观察组和与对照组两组治疗30天后总有效率比较,详见表一
由表一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55﹪(116/124),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65﹪(100/124),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中医将高血压归属为眩晕范畴,资料记载,眩晕有风眩、虚眩之分,风眩即高血压,此分类比既往将高血压统归属为眩晕进步。近年来,高血压中医病机治疗不断改进、提高。现代中医理论认为——脾虚升压,即脾主运化,可将水谷转化成精微,并在周身运输布散,如脾胃功能受损,则气虚无力,血运不畅,气虚血瘀,气血阻滞,导致血压升高。脾虚导致水液不运,内停痰饮,中阻痰浊,浊阴不降,清阳不升,阴阳不均,气血紊乱,导致血压升高。或痰湿化热,中阻痰热,上蒙清窍,阻塞脑络血脉,导致血压升高。近年来,高血压脾胃论治报道有所增加[4]。阴阳失调和津液代谢障碍、气血阴阳失调导致高血压说,即认为高血压为饮食失节,伤及七情,内伤虚损,阴阳失调,肝、肾、心为主要病损脏器。分为阴阳两虚、心阴虚、阴虚阳亢、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等。随着中西医结合高血压研究的深入,相关研究人员意识到,阴阳平衡失调说应进一步完善、并需要结合临床实践论证。中医临床将高血压分为痰浊中阻型、肾精不足型、气血亏虚型、肝阳上亢型、肝火上炎型。应辨型论治,以收到满意效果。
中医理论认为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是阴阳失调。一般的治疗方法多采用滋补方法-滋补肝肾、平肝潜阳或者阴阳双补。在医疗技术进步的佐助下,医疗工作者认识到中医气血津液影响到高血压,治疗原则为调节气血、调节津液代谢。归纳的疏通气血、通调水道两条法则在实践中被充分的证实有效性。经中医诊断高血压疾病病因为津液代谢的,则采用通调水道法则-平肝活血利水、温阳利水及泻下利水。经过水液的代谢避免某些西药(如利尿剂)引起体内脂类代谢及糖类代谢紊乱,调节电解质的平衡。中医利水法治疗早期的高血压总有效率高于传统的单独西药治疗效果。并且中医利水法中所用中药附子、寄生、赤小豆、杜仲、地龙、汉防己、夏枯草、茯苓皮、钩藤、天麻,没有西药引起的低钾及高血脂副作用。中医治疗高血压的特色为研究中医病因、中医病机、中医辨证论治及预后转归,是站在中医角度将高血压的特征、规律等找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高血压病完整病症,结合中医诊疗体系,指导临床治疗实践。中医利水法配合治疗高血压,可达到治本目的,临床疗效显著[5]。本文研究显示,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观察组总有效率93.55﹪(116/124),明显优于给予传统西医治疗高血压的对照组总有效率80.65﹪(100/124),两组比较,P<0.05,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中医利水法配合治疗高血压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鲜中国,陈根.中医利水法配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2014,8(13):81-82.
[2]钱刚.高血压患者应用中医利水法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11(35):514-515.
[3]陆树列.中医利水法治疗高血压的效果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6):64-65.
[4]邓军华.联合用药对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4):108-109.
[5]邓旭光.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的思路与方法[J].中医学杂志,2013,12(12):372-373.
论文作者:刘勤德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7
标签:高血压论文; 患者论文; 中医论文; 治疗高血压论文; 水法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