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能够使学习者在现有的基础上积累经验、拓展视野、孕育创新。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教师应在实验教学中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实验 创新 探索
一、以教师的创新教育观和创新素养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观念、能力、素养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实施,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实效。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创新素养。新课程标准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尤其重视科学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现行教材中的“探究”、“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等,具体实验步骤、方法文字表达较少,甚至只有一幅漫画或插图,看似实验内容少了、要求低了,而实质是为我们的创新留足了空间,这有利于拓展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因此教师不能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做实验,也不要仅仅局限于物理教科书中的实验,更不应在黑板上讲实验,让学生看实验、背实验,而要积极创造实验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多体验,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并解决问题。当然,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外;可以使用现有实验室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甚至可以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应有“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意识。教师对物理实验这种满腔热忱的态度和在实验中表现出的创新精神,必然会潜移默化地调动学生的创新情感。
二、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从我国物理课程教改与世界发展总趋向来看,演示实验要精练、要典型化,它所占的庞大比例要逐渐让位于学生实验,因为学生实验比演示实验能更好地为学生手脑并用创造必要条件,使学生在充分动手、动眼、动脑的过程中深刻理解知识、获得知识和提高创造能力。例如“平面镜成像”、“测量浮力的大小”、“研究电流强度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等实验,教学中可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亲自动手操作,检验猜想、生活经验是否正确,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实验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在实验过程中,我除了要求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做好实验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这是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认真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正确理解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认真设计实验步骤,详细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特别是一些实验出现了误差后,要求学生认真讨论、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感受自己的失败与错误,通过纠正错误,逐步走向正确,形成了一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三、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以往“实验——结论”的实验教学方法存在着致命的弊端,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束缚了学生的手脚,使学生失去了创造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新的物理课改中,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注重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循循善诱,想方设法强化学生实验,增加学生动手机会,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焦耳定律”一节时,在学生认识到电流在通过导体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后,教师不急于按照文本内容立即演示,而是把实验结论交给学生,提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可能会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围绕着电流强度有关的量,提出了电流、电压、电阻、通电时间等。教师再帮助学生从中提取出相互独立的有关量后再提问:这几个物理量与电热应该是怎样的关系?让学生猜想、讨论,在形成了比较一致的意见后,再演示验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自觉主动的地位,在错误和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认识、取得成功,这种成功不是老师启发的结果,而是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的结果,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建立新的实验评价机制,在评价中鼓励创新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发展性”评价体系。发展性评价侧重过程的评价,学生在活动中对实验方案的设计、操作、讨论和合作交流中的表现都应作为评价的依据,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活动全过程的重要性。发展性评价还应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评价来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氛围,给学生以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可以激发他们的各种创新动机,启迪他们的创新精神。
总之,创新教育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增加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而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也会给我们培养大量的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提供一个可行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何月新 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初探[J].甘肃教育,2004,(3)。
[2]胡亚平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固原师专学报, 2003,(3)。
[3]陈孝强 初中物理课程改革与物理课堂教学[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6)。
论文作者:刘文健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2月总第9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1
标签:学生论文; 物理论文; 教师论文; 评价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演示论文; 教学中论文; 《教育学》2016年2月总第9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