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依据,注重能力,反思创新--2003年高考科学综合能力考试化学试题分析及启示_高考论文

考察基础,重视能力,体现创新——2003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浅析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能力测试论文,启示论文,重视论文,理科综合论文,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3年高考化学试题注重对化学思维方法、能力和学生素质的考查,试题设计增加应用性和能力型试题,并在创新意识的考查上做了有益的尝试。试卷保持了稳定性和连续性,Ⅰ卷和Ⅱ卷都增加了难度但不极端化,Ⅱ卷突出试题的坡度,分析推理较去年更为复杂。试题的总的变化使考生得到更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时间,有利于在科学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上对考生进行全面的考查。本文对化学试题做一评价并谈几点启示。

2003年高考化学试题还重视化学用语的考查。Ⅱ卷要求学生写有机物结构简式5个、官能团3个、化学方程式(包括无机和有机)3个,这些变化不大,但是无机物化学式或分子式由2002年的2个增加到10个。

一、2003年高考化学试卷特点

(一)重视考查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003年高考化学试题依据高考化学科考试说明对中学化学教与学的主体内容进行了全面并突出重点的考查,化学学科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总计95分,占化学试题总分的79.17%。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及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体现了化学学科内在的联系与基本规律,尤其在知识的结合点进行综合考查,体现了化学学科内的综合。详见表1。

表1 2003年高考化学双向细目表

(二)测试目标与题型比例相对稳定,主观题权重增大

2003年高考化学试题的题型比例符合2003年高考化学科考试说明的规定。化学试题主观题、客观题分值比例没有发生变化,这样有助于考生较为深入地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深化对思维过程、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详见表2。

表2 2003年高考化学试题题型比例

(三)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化学是一门与科技、生活、生产、社会紧密联系的自然科学,这一点在高考化学试题中有所体现。特别是体现“将化学信息(含实际事物、实验现象、数据和各种信息、提示、暗示)按题设情景进行归纳、逻辑地统摄成规律,进行推理(收敛和发散)的创造能力”。在两道有机题中并不是简单运用课本知识,而是结合具体题意进行推理归纳,才能答出正确答案。这对中学化学教与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情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实践意识及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四)突出化学学科特点,加大对实验能力的考查

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并非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而是依托于化学知识贯穿于化学的各个领域。2003年化学试题对化学实验进行了重点考查。

如第33题:用下列两种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

方法一: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不含O[,2]的蒸馏水配置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1)用硫酸亚铁晶体配置上述FeSO[,4]溶液时还需加入_______。

(2)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的方法。

(3)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_________。

方法二:在如图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O[,2]等试剂制备。

(1)在试管Ⅰ里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

(2)在试管Ⅱ里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

(3)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试管Ⅰ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

(4)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________。

方法一考查考生制备氢氧化亚铁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解答起来比较简单。但是若再问一下(1)中加入试剂的作用,恐怕许多考生将得不到满分,这是因为稀H[,2]SO[,4]的作用应该有三个:一是抑制Fe[2+]水解,二是与铁屑反应产生氢气使外界空气不易进入,三是酸性条件下Fe[2+]比在碱性条件下难于被氧化,所以加入硫酸还有抑制氧化Fe[2+]的作用。

方法二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过的基础知识,根据已有的仪器和试剂,设计并完成实验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从整体上看,这是源于化学教材中的一个演示实验,反应原理和操作并不复杂,学生答题时不会有陌生感,但是已经经过了巧妙的改进。这也是一道相对开放的试题,学生往往关注实验原理和现象,却忽略了实验过程以及由实验过程引起的思考,所以高考不但考查学生由实验现象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体现综合与创新,不拘泥于教学大纲

2003年高考化学试题命题范围不拘泥于教学大纲,不过分强调知识的覆盖面(详见表3),充分体现于应用性、综合性很强的信息迁移题中。第9、11、30、31、32等题充分体现了命题改革的新思路,既有利于考生发挥,体现化学学科内的综合,又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表3 2003年高考化学试题涉及知识点在中学教材的分布

(注:有的试题涉及几部分内容,考虑知识点在中学教材的分布时便将分值分散在相应章节中。)

二、几点启示

2003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由知识立意为主向能力立意为主转化,注重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应用,这就要求在教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实验和能力培养,抓好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对中学化学教与学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许多学生认为化学是一门基础已很好、起点已很高的学科,没有什么发展前途,所以学习化学也就没有什么兴趣。事实上并非如此,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先生提出了21世纪化学的四大难题:化学反应理论(化学的第一根本规律)——建立精确有效而又普遍适用的化学反应的含时多体量子理论和统计理论;结构和性能的定量关系(化学的第二根本规律);生命现象的化学机理——生命化学难题;纳米尺度难题。因此,教师可结合化学在21世纪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保护世界中的重大作用,让广大学生认识到化学发展的美好前景和自己所肩负的光荣使命。

另外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比如将3DS MAX用于化学教学,可以以动画形式表现原子构成、分子的形成过程、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它也可以模拟实验,将微观的东西宏观化,将瞬间的变化缓慢化,将缓慢的变化快速化,不可见的东西可视化,将一次性的变化重复化。使学生充分了解化学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激发其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使他们自觉地拿起书本向更深的知识领域扩展。

(二)转变教育观念,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就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和组织,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去发现和扶植学生的思维,既科学又艺术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中阻碍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观点,必须改变长期以来听着学科学、坐着学科学、被动消极、冷漠无奈地学科学,教师过分依赖系统讲授和题海训练的教学方式,学生过分依赖死记硬背和信息的简单接受的学习方式的现状,大力开发和使用包括集体讲授、讨论分析、建构与学习循环、小组合作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实验室、网络和CM技术辅助的各种各样的适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与学的方式和手段,强调贴近学生生活、在真实情景中、问题解决活动中以及多样生动的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体验科学、应用科学。这是具体实施和落实科学素养培养目标,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关键所在。

(三)结合结构化开放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考已不能仅凭传统的记忆—重复式学习就可以取得好成绩,高考命题已由考查知识转变为以知识为载体考查能力,是对思维的变通性、完整性、连贯性、敏锐性、精确性的全面测试。

结构化开放式教学的基本含义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基本知识结构,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和技能,引导、形成新的知识结构,进而发展能力、个性品质和创造力,促进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最终达到教学相长。所谓结构化是指要根据课程内容并依据科学性、基础性、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等原则勾画出体现发展能力的课程基本结构。教师不仅要注重教的脉络,更要渗透学的方法,通过教来指导学生在思考或讨论的基础上寻求方法解决问题,所以开放式教学要引其疑,启其思,激其情,奋其志。开放式教学的精髓就在于将教学与启发统一并辩证地操作,从而赋予它们以新的内涵:教学相长,启发互促,教法促进学法,共同实现价值。同时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回忆与困惑、思考与深化、接受与发展、独立与合作、交流与竞争、传递与反馈,训练了学生的直觉想象思维、分析批判思维、多向交叉思维,发展创造思维,使学生能纵览全局,沿着纵深衍变和横向对比的知识脉络去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在教学中注重基础,淡化热点

教师一定要抓住基础,按照教学规律搞好基础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搞好分类推进,不能“一刀切”。虽然教无定法,但是教学有规律可循。要摆脱题海战术,重视学法指导,开展探究性教学,注意学生化学素养的形成、学科能力的培养和心理素质的塑造。

高中化学的基础性体现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为学好高中化学打好基础。为搞好基础教学,应该按照教学规律,根据中学化学教与学教学大纲对各年级的教学要求制定出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扎扎实实搞好目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肃的科学态度,注重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加强实验教学,重视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

在实验中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培养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建议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多做实验,让学生自选课题、设计实验、改进或创新实验,并对实验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真正明白每一个实验的目的、原理,使学生的实验能力进一步提高并教给学生正确表达的方法。学生的实验探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以下四个方面:(1)通过探究满足学生求知欲;(2)通过探究获得关于模糊的理解;(3)通过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锻炼问题解决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初步习得科学方法;(4)逐步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及科学本质的理解(科学探究是人类与宇宙之间的对话,科学是人类对宇宙的解读)并按照中学化学教与学实验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五环节(问题表征,问题解析,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检验、反思与调整),切实提高学生化学实验的问题解决能力。

标签:;  ;  ;  ;  

调查依据,注重能力,反思创新--2003年高考科学综合能力考试化学试题分析及启示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