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内科介入病人心理护理的研究论文_孙亚明

浅谈心内科介入病人心理护理的研究论文_孙亚明

孙亚明

绥化市第一医院 152053

摘要:介入性治疗是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主要指通过外周血管,将特殊的导管及装置,沿血管插入到达所需治疗的部位,进行药物治疗或替代外科手术治疗。通过介入治疗,可以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介入治疗前的护理工作,了解患者病情,开展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和家属的思想顾虑,鼓励患者愉快地接受介入治疗和心理护理[1]。介绍了心内科介入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并给出了内科介入病人护理的创新性研究----有效沟通和人性化护理。

关键词:心内科介入病人心理护理创新性研究

1.介入治疗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原则

1心理问题

1.1.1焦虑

发生冠状动脉狭窄后,出现心肌缺血、心绞痛、高血压等症状,因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所有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再加上有些患者初次接受介入治疗,对介入治疗的方法和疗效不解,感到陌生紧张、心存疑惑。

护理原则:解释一支持一放松训练。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消除焦虑。

1.1.2羞涩心理

有的病人进行股动脉穿刺时,需要进行备皮。病人要暴露隐私区域,很多病人对此有很强的羞涩心理,表现为不合作,不配合,不利于穿刺皮肤的准备,加大了感染机率。股动脉穿刺术后的病人,由于体型肥胖,腹部膨隆,腹部脂肪将穿刺处覆盖,而病人由于思想保守,不愿意将腹部赘肉托起暴露会阴区域,导致穿刺处透气性差,伤口溃烂,不利于伤口愈合。

护理原则:体谅-尊重-保护病人隐私。针对病人的害羞心理,给予保护。备皮时,要用屏风遮盖病人,瞩病人家属尽量离开,以消除病人的害羞感。操作中要尽量迅速,减少暴露时间,减轻病人的紧张害羞感。尽量对病人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羞涩情绪。可选择病人觉得合适的时间托扶病人的腹部,暴露会阴区域,以利于病人伤口的愈合。

1.1.3悲观消极

对自己的病情及介入治疗后的预期效果没有信心。觉得自己的疾病不会有很好的愈后。

1护理原则:关心一支持一鼓励。病人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病人,使病人认识到亲人们爱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在精神上要首先战胜自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病人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应该指出的是,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1.1.4恐惧紧张

对这类病人要给以更多的同情,护理要更加细心,服务周到,言行要谨慎,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同时向病人进行必要的健康指导可以减轻恐惧心理。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介入治疗的相关医学知识,了解手术的原理。讲解需要执行的治疗措施和辅助检查的配合,术后的注意事项等。如经右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术后,拔出鞘管,右下肢制动12小时,沙袋加压六小时,尽量多饮水,以利于造影剂排出。保持情绪稳定、乐观,避免紧张、恐惧心理,合理安排生活,增强体质,应戒酒戒烟。

1.1.5疑病

过度关心自己的病情及介入治疗后的效果,对其估计得与实际情况不符。

护理原则:有充分依据的适度保证一疏导一解释。此类患者因担心患病、旧病复发或加重而产生恐惧感,有疑病倾向。一是担心托累子女、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二是对生命的渴望,担心病情发展而惴惴不安,患者总觉得自己病得很重。尤其是农村文化程度偏低的患者,基本医学常识薄弱,对心绞痛的症状认识不清,往往认为是胃疼,致此延误治疗。了解心绞痛发病症状后,心理压力又大。临床治疗上较为注意医护人员的眼神、言语举止,有时甚至怀疑家属对自己隐瞒了什么病情。对此,患者心情沮丧、思想负担重,不愿做肢体活动或户外运动,看一会儿电视心也烦,情感淡漠,情绪低沉,有一种失落感。护理要点:

1.1.5.1原则上采取超前性心理治疗,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家属的“三心”疗法(即孝心、爱心、耐心),患者家庭成员作为病人生活的照顾者和心理支持者,要做好对患者的排解和安慰;二是护士的“五心”疗法(即热心、细心、耐心、贴心、爱心),对患者要微笑服务,态度和蔼可亲,遵循人际沟通原则,让患者对冠心病有个正确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解除顾虑,配合治疗。

1.1.5.2采取事例疗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患者感受目睹治愈成功案例的启示教育,或联系过去治愈的患者进行电话沟通交流。通过交流、学会倾听,注重“第一印象”,使患者增强信心,消除恐惧多疑心理,保持良好积极健康的心态。

2.有效沟通和人性化护理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2.1有效沟通的意义及其应用

介入治疗患者常常需要更多的与护士进行合作。根据患者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层次的心理特点,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的沟通,可使护患双方增进了解和认识利于介入治疗的进行和患者的痊愈。护士只有对自已的角色有全面充分的认识,很好地承担自已的角色责任,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进行有效沟通。

2.2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

2.2.1非语言交流;通过眼神、动作、表情、姿势等将信息传递给对方,是无声的,它有辅助表义、强化感情的作用。护士举止端庄大方,操作技术娴熟,才能给患者留下美好印象,消除不良情绪,产生亲切感、依赖感、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2.2用关注的目光;微笑的表情稳定患者情绪,减轻患者的恐惧与焦虑心理,护士接诊时应以热情、主动、微笑的面容,平静的目光注视患者,倾听叙述表示同情、关心、使之产生温暖安全亲切感,平静地接受治疗。

2.2.3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护患关系是帮助与被帮助关系,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如介入手术前的病人,常表现为焦虑抑郁,对护士的工作不理解,不配合。经过护士的耐心细致与病人进行交流、耐心倾听、给予安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之积极配合治疗。

2.2.4鼓励病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减少下肢血栓。鼓励病人增强自信心,克服困难。

2.3人性化护理的意义及其应用

人类的护理经历了很大的演变。这种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以病人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过度到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护理,进而演变到以人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在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中,护理关注的重点是疾病;功能制护理则以完成各项医嘱和常规的基础护理为主,注重发挥护理的职能;责任制护理以病人为中心,其特点是一个护士自始至终负责几个患者并按护理程序和方法进行全面的护理,注重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及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护理理念;现阶段的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是基于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对心血管患者的全面、整体的关怀和照顾[2]。

对于介入病人实施人性化护理,以病人为中心,更能将病人的心理状态调试到最佳状态,利于病人的康复。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沟通技巧,更注重以人为本的整体化护理。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对心血管介入患者实施人性化服务。对介入患者实行人性化服务,要尽量满足患者身心的需要。护士必须做到言行一致,对病人的隐私要注意语言的保密性,还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护理人员必须要能够被患者所信赖[3];要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基本技能做好心血管患者的生活护理。要善解人意,充分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做好介入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之,心内科介入病人面临的心理问题比较多,心理护理方面不可忽视,根据病人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运用有效沟通的技巧,和人性化护理的原则,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利于介入治疗的成功和病人的康复。

参考文献:

[1]高润霖.介入治疗的现状.中国医学论坛报,1998,6.

[2]李遵清,李传平,岳淑英,等.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6,21(1):12-13.

[3]许志伟.中国当前的医疗危机与医护人员的专业责任和使命。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9):2.

论文作者:孙亚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9

标签:;  ;  ;  ;  ;  ;  ;  ;  

浅谈心内科介入病人心理护理的研究论文_孙亚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