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创新指数研究进展_绩效目标论文

欧盟创新指数研究进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究进展论文,欧盟论文,指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90年代初,欧盟国家开始意识到欧洲企业缺乏竞争力的根本原因在于缺少创新能力。由此开始,欧盟及其成员国积极制定各项创新战略与政策,推动欧盟成员国创新能力发展。1995年欧盟通过了《创新绿皮书》,1996年欧盟发布了《欧洲创新的第一个行动计划》,1999年欧盟提出了“欧洲创新趋势图”(Innovation Trend Chart)计划,旨在收集并分析创新政策信息。2000年3月在里斯本会议上欧盟提出应该提升创新水平以应对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争取在未来的十年成为全球最有竞争力和具有活力的知识经济区域。为达到设定的目标,欧盟从2000年开始颁布欧盟创新政策的年度报告,定性分析和展望各成员国的创新政策。从2001年开始欧盟正式发布欧盟国家创新指数报告(European Innovation Scoreboard,以下简称欧盟创新指数报告),以美国和日本为标杆,利用创新指标体系对欧盟成员国的创新绩效进行定量比较,分析欧盟各国创新优势和劣势。

1 欧盟创新指数的产生与发展

2001年10月,应欧盟里斯本会议的要求,欧盟委员会推出了欧盟创新指数报告2001。欧盟创新指数报告2001从人力资源、知识生产、知识传播与应用以及创新金融、创新产出和创新市场四个方面,运用17个指标(见表1)对统计资料进行了分析。为了定量分析欧盟15国的创新绩效,《欧盟创新指数报告2001》设计了综合创新指数SII(Summary Innovation Index)。SII是一个判定创新绩效的相对指标,它等于超过欧盟平均值20%的指标数与低于欧盟平均值20%的指标数之差。根据SII的计算,报告将欧盟15国分为四类:领跑者(moving ahead)、失势者(losing momentum)、追赶者(catching up)和落后者(falling further behind)。

自2002年开始,欧盟创新指数报告不断修正,其指标体系不断完善(见表2),逐渐将创新活动归类为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方面,同时指标从2001年的18个增加到2007年的25个;其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从2001年的17个国家扩大到2007年的32个国家;研究范围不断拓展,企业相关指标逐渐从制造业过渡到制造业加服务业,再到所有行业;研究内容不断扩展,从综合创新指数逐渐扩展到部门创新指数(Sector Innovation Scoreboard)、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Scoreboard)和区域创新指数(Regional Innovation Scoreboard)。

2 欧盟创新指数所面临的挑战

虽然8年来欧盟不断对欧盟创新指数报告进行修正与完善,但是仍然有很多专家对于目前的评价方法提出了批评意见与建议,总结起来,专家的批评意见主要有以下几点[3]:

(1)缺乏创新模式。有些专家认为欧盟创新指数缺乏一个基本的创新模型,用以证明对创新维度和指标的选择是合适的,同时能反映政策影响各指标的因果关系。

(2)对综合指标的批评。专家们认为,用一个单一的综合指标来评价创新指数可能忽视了一个简单数字后面所隐含的复杂的过程。

(3)对高技术指标的批评。有些专家认为在指标体系中高技术产业评价指标太多,使得那些专注于高技术产业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的国家创新绩效被高估。

(4)多重共线性问题。在指标体系中,很多指标之间是相关的,它们所反映的可能是创新绩效的同一个方面,关于R&D的支出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5)数据缺失与数据及时性问题。在现有的指标体系下,有些指标是获得不了的,同时有些指标的数据不能及时更新,这对于比较不同国家的创新绩效是非常不利的。

(6)高不一定代表强。欧盟创新指数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就是某个指标值高则代表创新绩效强,然而有些指标不见得是这样的,比如企业所获得的创新公共基金,每个国家可能都有自己的最优值,但是这个最优值可能是不同的。

3 欧盟创新指数的改进

在众多的批评意见中,创新模式缺乏考虑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欧盟创新指数的初衷主要在于分析欧盟国家创新现状而不在于分析各指标间的联系,因此之前的报告中对于指标体系中各模块间的具体联系未给与足够重视。在2005-2007年的报告中,指标体系采用5个维度,其中创新主体、知识生产、企业与创新用于分析创新投入,创新应用、知识产权用于分析创新产出,而有些创新过程没有考虑,如非R&D创新、社会经济条件、创新活动金融支持等。

面对专家的批评与建议,欧盟创新指数2008年6月在布鲁塞尔专门召开了一次专家讨论会,讨论如何提升欧盟创新指数研究方法科学性,进一步总结了专家们的意见与建议。以此为基础,欧盟创新指数明确了未来3年评价创新绩效的目标:(1)测量新形式的创新;(2)全方位评估创新绩效;(3)提升国家间、区域间和国际间创新绩效的可比较性;(4)随着时间的推进,测量创新的进步与变化。

本着简单、透明、连续的原则,欧盟委员会对欧盟创新指数从指标体系进行了重大改进,对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进行了调整。

3.1 指标体系的变化

为了更好的理解创新过程,更好地包容不同创新过程的差异性,同时为了保持研究的连续性,欧盟创新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维度增加到7个,分为创新推动、企业创新行为和创新产出3个模块,指标数目增加到30个(见表3)。创新推动主要捕捉企业创新的外部推动力量,包含人力资源和金融支持2个维度,企业创新行为主要分析企业对创新重要性的识别和创新努力方面的信息,包含企业投资、联系与创业、生产率3个维度,创新产出主要通过可获得的指标定量分析企业的创新活动产出。

与2007年指标体系相比,30个指标中,只沿用了2007年13个指标,对9个指标进行了修正,新增了8个指标,是历年来评价指标体系变动最大的一次。指标1.1.1和1.1.2除了包含原有的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外,同时考虑了人文社科相关专业,因为在创新活动中,人文社科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同样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指标1.2.2拓展了原有的早期风险投资,将风险投资分为早期、扩展与补偿两阶段,两阶段的资本都反映了社会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支持;指标1.2.4将原有的百人宽带接入率调整为企业宽带接入率,因为企业宽带接入为企业从事电子商务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能更好反映创新的基础条件;指标2.1.2由ICT消费调整为IT消费,通信部分消费不再考虑,因为通信消费大部分与创新是无关的;指标2.1.3由原有的创新支出调整为非R&D创新支出,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共线性的问题;指标3.1.2将非技术创新从组织扩展到了组织和市场,因为市场创新也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指标3.2.2调整为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劳动力比例,拓展了原有的高技术与中高技术企业;指标3.2.3由原来的高技术出口拓展到中高技术出口,因为二者都能够反映某个国家的技术竞争力,从而反映其创新水平。

在新增的8个指标中1.2.3反映了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于私人信贷的支持程度;指标2.2.3只包含雇员超过5人,而且分类在NACE中为C、D、E、G51、I、J和K的企业,反映了企业整体的活动程度;指标2.2.4只包含在Web of science中出版的研究文献,反映了某个国家在创新研究方面研究的能力;指标2.3.4为企业在技术方面的投资及收益,从资金的角度反映了企业在技术方面投入和产出强度;指标3.1.1包含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流程创新,反映了某个国家企业整体从事技术创新的强度;指标3.1.3a和3.1.3b从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和能源成分反映了企业创新活动在成本减少方面的产出;指标3.2.4反映了某个国家知识密集型服务的技术竞争力,从侧面反映了其创新能力。

3.2 研究内容与方法的变化

在未来3年的研究报告中,欧盟创新指数将从7个维度分别评价各国的创新绩效,然后从3个模块再进行综合,进行3个维度的评价,最后,所有的指标将进行综合,计算欧盟各国与标杆国家的综合创新指数。

(1)取消相对得分。在已往的评价报告中,在计算各国创新指数时,都采用了相对于欧盟水平的相对值。考虑到专家的意见与建议,同时为了能够对进行各国创新绩效进行纵向比较,未来3年欧盟创新指数不再使用相对于欧盟平均的得分。

(2)异常值得判别与缺失值的处理。未来的报告将超过欧盟平均值正负3个标准差的值为异常值,在计算综合创新指数时不考虑这些值。对缺失值采用最近年份的值来代替,当数据获得时再用实值来代替。

(3)对创新变化的深度剖析。未来的报告中,由于在评价各创新指数时不再采用相对值,因此,每年的报告都可以选取基准年来评价创新绩效的变化,同时找出创新绩效变化的真正驱动因素。

4 结语

欧盟创新指数能够定量反映欧盟创新现状,分析欧盟整体创新水平与美国、日本的差距,分析欧盟内部成员国之间创新现状的差异,对于欧盟创新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欧盟创新指数报告2007评价结果显示,欧盟与美国和日本之间整体创新水平差距在逐渐缩小,但是在R&D和IT消费以及其他各种创新支出方面欧盟还明显落后于美国;从欧盟内部来看,除了丹麦处于停滞状态外,其余成员国五年来创新绩效均有明显提升,但在提升速度方面有明显差异。评价结果验证了里斯本战略和欧盟全面创新战略的作用,欧盟创新政策的核心还是放在执行里斯本战略,继续执行2006年欧盟全面创新战略所规定的9个优先事项。

创新绩效的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源于对创新过程的认识。随着对创新过程认识的不断深化,欧盟不断变换其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维度逐渐从4个拓展到7个,评价指标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创新过程与区域创新系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不同区域的创新可能有不同的创新模型,我们可以看到,在欧盟创新指数评价指标体系中,中小企业相关指标一直占据较大比重,2008年以后的指标中,相关指标达到5个,充分显示了欧盟中小企业在创新系统中的地位。我们国家与欧盟各国在创新基础、创新系统结构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在评价我国创新绩效时不能直接照搬欧盟模式,需要充分考虑我国国情,设计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

标签:;  ;  ;  

欧盟创新指数研究进展_绩效目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