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呼兰区红十字医院 150500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内镜下大隐静脉切除术与大隐静脉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方法:将14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接受大隐静脉剥脱术,观察组接受内镜下大隐静脉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切口数目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大隐静脉切除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确切,术中切口少、出血量少,手术创伤,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关键词:内镜;大隐静脉切除术;大隐静脉剥脱术;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属于下肢静脉病变疾病,是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患者常伴行走困难、下肢疼痛等症状,若疾病早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随着病情的进展将发展为浅静脉血栓及淤积性皮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正常工作[1]。下肢静脉曲张手术传统术式包括: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大隐静脉剥脱术、交通静脉结扎术等;微创手术术式包括:大隐静脉激光灼烧术、大隐静脉射频治疗术、曲张静脉团透光旋切术等。本文对该病患者分别采用内镜下大隐静脉切除术与大隐静脉剥脱术两种手术方式,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男43例,女27例,年龄31-62岁,平均(46.51±8.32)岁;病程 2~15 年,平均(6.84±1.76)年。对照组:男41例,女29例,年龄31-64岁,平均(46.38±8.70)岁;病程 2~15 年,平均(6.53±1.9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内镜下大隐静脉切除术治疗,具体如下:膝关节内侧行横行切口、长约2.0 cm,游离大隐静脉,并绕以血管阻断带控制。在大隐静脉主干(GSV)周围形成皮下隧道,游离GSV周边脂肪组织,逐步显露GSV主干及其各属支。以“C”型环套住GSV主干,于距主干约1.0cm处以双极电凝灼烧静脉各属支并离断。在腹股沟下方3.0 cm切一长约1.0 cm纵行切口,将GSV主干以蚊式钳牵出并切断,结扎后放回隧道内,随后将GSV经膝关节内侧切口牵出体外。游离小腿部大隐静脉、直至踝部,以“C”型静脉分离器套住大隐静脉主干,以双极电凝灼烧各属支。最后于内踝部行长约1.0 cm横切口,切断、结扎大隐静脉远心端,将大隐静脉小腿段经膝关节内侧切口取出。对照组行大隐静脉剥脱术组:在腹股沟韧带下约1.5 cm、股动脉内侧的卵圆窝处,行约2.0 cm的斜行小切口,在距股深静脉约1.0cm处切断大隐静脉,置入剥脱器导丝(BRAUN),显露大隐静脉,剪断后拉出剥脱器,再向远端静脉管腔置入,直至内踝部。经皮探知剥脱器导丝头端位置,于内踝部行约1.0 cm横行切口、显露大隐静脉起始部并切断,远心端予以结扎。将剥脱器导丝自近心端引出,自上而下完整剥脱大隐静脉,边剥脱边向大隐静脉血管床加压推注麻痹肿胀液。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数目、住院时间、术后发生并发症例数及随访期复发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切口数目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3讨论
临床上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分为传统方式与微创方式,传统方式包括剥脱术与结扎术,而微创方式包括激光烧灼术、射频治疗术及透光旋切术。传统的手术方式具有治疗彻底、技术成熟及设备低廉等明显优势,但是其手术创伤较大、术后较多后遗症也成为患者及家属诟病的主要原因。因此手术的实施受到一定限制,且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接受度不佳[2]。微创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但是该手术对于设备及操刀者的技术具有一定的要求。本研究中使用的剥脱术疗效明显、操作简单、快捷,但是其带来的术后反应通常令患者较难接受。内镜下大隐静脉切除术是一种应用内窥镜血管采集系统进行手术的微创手术方式,手术步骤相对于剥脱术而言较为繁琐,对手术室的硬件及操刀者的实际能力要求也较高。此外透光旋切术并不适用于患者皮肤溃疡周围存在曲张静脉者,因下肢静脉溃疡多是由交通经脉功能不全与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共同作用导致,此时若强行实施透光旋切术,极易导致局部皮肤增厚、皮下组织严重粘连、刨削头无法植入等情况发生,影响手术的进行,同时严重影响实施透光旋切手术效果[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切口数目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之,内镜下大隐静脉切除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确切,术中切口少、出血量少,手术创伤,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保卫.内镜下大隐静脉切除术与大隐静脉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7):107-109.
[2]钱松屹,刘鹏,甄雅楠,等.内镜下大隐静脉切除术与大隐静脉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近期疗效比较[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5,(30):4.
[3]谢婷.内窥镜下大隐静脉切除联合透光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暗张的临床疗效观察[J].健康周刊,2017(21):7-8.
论文作者:孙浩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静脉论文; 大隐论文; 下肢论文; 手术论文; 切口论文; 静脉曲张论文; 剥脱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