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资给”条释义商榷*
王 诚
《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汉大》)“资给”条列有四个义项:① 天资聪敏,言语便捷;② 资助,供给;③ 货财富足;④ 资财给养。其中义项①释义不确,需要商榷。义项①的书证为:
华觉明:可以这样认为。这说明,制定政策的时候考虑得不完善。比如甲胄制作工艺已经失传了,因为在辛亥革命以前人们就不用铠甲了。在古代,铠甲制作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行业,一年生产几万套,后来军事装备改变了,就不需要铠甲了。现在白荣金先生根据文物复原了甲胄制作工艺,那么这肯定是传统工艺,而且是很重要的传统工艺。所以我认为,传统工艺是技术史领域的重要内容。
汉刘向《说苑·敬慎》:“高上尊贤,无以骄人;聪明圣智,无以穷人;资给疾速,无以先人;刚毅勇猛,无以胜人。”三国魏刘劭《人物志·流业》:“辨不入道,而应对资给,是谓口辨,乐毅、曹邱生是也。”
河道清淤是一项基础且关键的河道管理工作,但是对于农村而言,由于存在缺乏建设资金及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使得河道经常出现淤泥堵塞等问题,影响河道的顺畅性,降低了抗洪能力。因此,如何有效地清理农村河道的淤泥值得进行深入探讨。
《说苑》的这段话有所本,《荀子·非十二子》:“高上尊贵,不以骄人;聪明圣知,不以穷人;齐给速通,不争先人;刚毅勇敢,不以伤人。”通过比照可知,《说苑》的“资给”正对应于《荀子》的“齐给”。王念孙在《广雅疏证·释诂》“齐,疾也”条下早就指出:“《说苑·敬慎篇》‘资给疾速’,资与齐通。”“资”为精纽脂部,“齐”为从纽脂部,古书中“资”通“齐”的例子较为多见,如《礼记·昏义》“为后服资衰”,郑玄注:“资,当为齐,声之误也。”《周礼·考工记序》“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郑注:“故书资作齐。”《荀子·礼论》“资粗、衰绖、菲繐、菅屦”,杨倞注:“齐与同,即齐衰也。”《哀公》“资衰苴杖者不听乐”,杨倞注:“资与齐同。”《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处如资,言如盟,出则敬,毋施当,昭如有光。”整理小组把“资”读为“斋”。其实,“资”与“齐”通,而“齐”读为“斋”。
“齐”有疾义。《尔雅·释诂上》:“齐,疾也。”郝懿行《义疏》:“(齐)通作齌。”《说文·火部》:“齌,炊餔疾也。”段注:“餔,日加申时食也。晚饭恐迟,炊之疾速,故字从火。引申为凡疾之用。《离骚》曰:‘反信谗而齌怒。’王注云:‘疾怒。’”又,《诗·大雅·板》“丧乱蔑资”,马瑞辰《传笺通释》:“资、齐古同声通用。《易》‘丧其资斧’,《子夏传》及众家并作齐。应劭曰:‘齐,利也。’”《说文·金部》:“,利也。读若齐。”马瑞辰认为“资”“齐”皆当为“”之假借。其实,锋利义和疾速义相通。“利”本有锋利义,如《易·系辞上》:“其利断金。”《荀子·劝学》:“金就砺则利。”后有疾、迅猛之义,如《淮南子·地形》:“轻土多利,重土多迟。”《晋书·王浚传》:“风利,不得泊也。”而“快”则由迅速、敏捷引申指刀的锋利。因此,我们认为清人以“齌”“”为本字盖由尊崇《说文》之故,其实“齐”训疾、训利皆本于其声,而“齌”“”很可能是后出本字。
“齐”“给”皆可指敏捷、捷疾,故为同义并列,《荀子》中多见,除上所引之外,还有如《修身》:“勇胆猛戾,则辅之以道顺;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杨倞注:“齐、给、便、利,皆捷速也。”《非十二子》:“辩说譬谕,齐给便利,而不顺礼义,谓之奸说。”杨倞注:“齐,疾也。给,急也。便利亦谓言辞敏捷也。”《臣道》:“应卒遇变,齐给如响。”杨倞注:“齐,疾也;给,供给也。应事而至谓之给。夫卒变人所迟疑,今圣臣应之疾速,如响之应声。”此外,后代也有用例,如《尚书大传》卷五:“多闻而齐给。”《韩诗外传》卷二:“齐给便捷,则安之以静退。”《文选·左思〈魏都赋〉》:“安得齐给守其小辩也哉?”吕向曰:“齐给,辩说也。”
因此,“齐给(资给)”常指言辞辩说的迅疾,也泛指反应的迅疾。《汉大》“资给”条义项①未能说明“资”为“齐”之假借,而把“资”解释为“天资”,显然有误。按照《汉大》的体例,这个义项应该另立为一个词条,并解释为:“敏捷。资通‘齐’。参见‘齐4给’。”“齐给”作“资给”,除了《汉大》所引两例,另外还有两例,《邓析子》:“尊贵无以高人,聪明无以宠人,资给无以先人,刚勇无以胜人。”《人物志·材理》:“聪睿资给,不以先人。”盖亦本于《荀子》,而与《说苑》也相近似。
参考文献
1.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汉语大词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1994.
2.郝懿行.尔雅义疏.北京:中华书局,2017.
3.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北京:中华书局,1989.
4.睡虎地秦墓竹简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5.王念孙.广雅疏证.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6.王先谦.荀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8.
* 本文受到“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8QN082)。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汉语史研究中心 杭州 310028)
(责任编辑 马 沙)
标签:《汉语大词典》论文; 《说苑》论文;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论文; 汉语史研究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