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农区粮食生产潜力分析_耕地面积论文

九农区粮食生产潜力分析_耕地面积论文

九大农区粮食生产潜力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九大论文,粮食生产论文,潜力论文,农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按照农业区划原则确定的九大农区是:东北区、内蒙及长城沿线区、黄淮海区、黄土高原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华南区、甘新区、青藏区。改革开放以来,各大农区的粮食生产格局和潜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从我国九大农区资源情况、粮食生产的现状分析入手,研究各大农区粮食生产潜力,从中寻找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的有效途径。

一、九大农区基本情况

东北区 1994年末耕地面积达16710千公顷,人均耕地面积2.52 亩。本区中部拥有30万平方公里的松辽平原,土层深厚,土地肥沃。玉米和大豆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3%、50%。

内蒙及长城沿线区 耕地面积达7722千公顷,人均耕地面积3.21亩。水热条件(尤其水分条件)不够充足而草原辽阔,牧业条件优于种植业。粮食生产以旱杂粮为主,基本上一年一熟。

黄淮海区 耕地面积达21064千公顷,人均耕地1.22亩。 地势平旷,土层深厚,光热条件好,可以两年三熟到一年二熟。小麦、玉米和大豆产量分别占全国53%、34%、23%。

黄土高原区 耕地面积达9170千公顷,人均耕地1.67亩。本区大部分地区属于海拔高度1000—1500米的黄土高原,地面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迅速减退,产量低而不稳。

长江中下游区 耕地面积达17868千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82亩。 全区属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光热水条件好,农作物可一年二熟至三熟。稻谷产量占全国57%。

西南区 耕地面积达12168千公顷,人均耕地0.75亩。 水热条件较好而光照条件较差。冬季温暖,农作物生长季节长,一年可以种植稻麦两熟。

华南区 耕地面积达5225千公顷,人均耕地0.72亩。光热水资源丰富,为全国之冠,粮食作物一年可三熟。

甘新区 耕地面积达3345千公顷,人均耕地2.1亩,全区95 %以上的国土属于干旱荒漠,耕地面积不足2%。 广大的山麓平原和土质戈壁只要有水灌溉即可成为良好的耕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增产潜力都很大。

青藏区 耕地面积达720千公顷,人均耕地0.83亩。全区148个县市中,有101个县为牧区、半牧区县。 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南部河谷地区。

二、九大农区粮食生产现状

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后,九大农区粮食生产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全国粮食生产的重心开始北移、西移。东北区、黄淮海区、甘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中甘新区目前粮食产量只占全国的2.3%,但粮食生产的前景十分广阔。长江中下游区长期以来作为我国粮食的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已发生变化,粮食生产转向基本自给有余,黄土高原区、西南区、华南区人均占有粮食不足300公斤, 成为缺粮区。

表1 九大农区粮食生产变动情况单位:万吨

1985年 1990年 1994年 1985—1994年 1990—1994年

增减量 增长% 增减量 增长%

东北区 358860496356 2768

77.1

307

5.1

内蒙长城沿线区 965 13641505 540

56.0

141

10.3

黄淮海区

888310602

112182335

26.3616 5.8

黄土高原区 2028 25452431 403

19.9

-114 -4.5

长江中下游区

12541

13687

13028 487

3.9-659 -4.8

西南区 5997 68707126 1129 18.8256

3.7

华南区 2684 32422987 303

11.3

-255 -7.9

甘新区 722

9561051 329

45.6929.6

青藏区 131

146152 2116.0 64.1

东北区、甘新区经过多年的开垦,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粮食生产的集约化水平大幅度提高,1994年农机总动力比1985年分别增加654万瓦特、441万瓦特,增长30%和70%。黄淮海区经过十多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和治理工作,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这三个区的粮食单产水平增长幅度均高于其他农区。

表2 九大农区粮食亩产变动情况单位:公斤

1985年1994年亩产增加

东北区

179.5 294.8 115.3

内蒙长城沿线区

125.3 180.5 55.2

黄淮海区 230.9 291.5 60.6

黄土高原区

157.2 179.1 21.9

长江中下游区 306.3 340.0 33.7

西南区

232.7 253.2 20.5

华南区

238.4 278.9 40.5

甘新区

208.0 321.8 113.8

青藏区

165.0 192.5 27.5

进入“八五”以来,九大农区粮食生产出现有增有减的局面。首先,长江中下游区、华南区、黄土高原区粮食生产萎缩。其主要原因是:①长江中下游区、华南区近年来乡镇企业等非农产业迅速发展,耕地资源锐减。1994年与1990年相比,长江中下游区减少466.1千公顷, 华南区减少271.9千公顷。同期,两区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分别减少2370 千公顷、762千公顷。②黄土高原区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 粮食生产很不稳定,1994年粮食单产比1990年减少7.1公斤。

其次,东北区、黄淮海区、甘新区粮食产量的增长步幅放慢,这主要是作物布局调整所致。 东北区根据市场需求增加了大豆播种面积948千公顷,而大豆单产远远低于水稻和玉米;黄淮海区和甘新区扩大了棉花、油料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分别下降921 千公顷和219千公顷。

三、影响九大农区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

长期以来,人们对我国粮食生产的中低产田划分缺乏一套切实可行的标准,只是笼统地把粮田的1/3划分为高产田,2/3划分为中低产田。高、中、低产田的确定与一定时期内的自然条件、投入水平、物质技术装备、品种结构等因素密不可分。结合本世纪末粮食产量达到50000 万吨的目标和当前的粮食生产水平,我们把达到50000 万吨目标的粮食单产水平定为高产线,低于1994年全国平均水平的粮食单产的定为低产线,两者之间为中产线。

表3 粮食亩产高中低产线单位:公斤

粮食 其中

稻谷 小麦 玉米

高产线>305 >434 >257 >352

中产线 305~281 434~404 257~237 352~334

低产线<281 <404 <237 <334

考虑到我国南方许多地区种植双季稻,将这些地区稻谷单产的高产线定为360公斤/亩。由此推出目前九大农区中低产田粮食播种面积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为58.2%。

表4 1994年九大农区粮食中低产面积分布情况

单位:千公顷

粮食播种面积 中低产田播种面积 中低产田面积比重%

东北区143738329 57.9

内蒙长城沿线区 55615004 90.0

黄淮海区 25656

14460 56.4

黄土高原区 90499046 100.0

长江中下游区 255436855 26.9

西南区18760

12902 68.8

华南区 71425226 73.2

甘新区 2175 980 45.0

青藏区 527 494 93.7

九大农区中低产田形成的基本原因是:东北区小麦单产水平低,兴安岭区和辽宁平原丘陵区的玉米单产与区内平均水平差距较大。内蒙及长城沿线区、黄土高原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农业生态环境差,广种薄收。黄淮海区主要是黄淮平原受旱涝碱灾害影响。长江中下游区主要是小麦和玉米的单产水平低。西南区灌溉能力差,旱涝保收面积少。华南区主要是洪涝灾害与旱灾频繁交替发生,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低。甘新区主要是北疆小麦单产水平在区内最低。青藏区农业生产水平比较低,农田基本条件较差。

四、“九五”时期各大农区粮食生产方向和对策

总的看,国家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稳住面积,增加投入,改善条件,提高水平。具体而言,各农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东北区主要目标是:①合理调整粮食作物种植布局,逐步增加旱改水面积,达到增加全区水稻种植面积的目的。②争取选育一批耐冷早熟的小麦品种推广种植,使全区的小麦生产水平上一个新台阶。③努力提高辽宁平原丘陵区玉米单产水平。④适当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力争在2000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4874千公顷,比1994年增加500千公顷,相当于1985—1994年新增粮食播种面积的一半。

内蒙及长城沿线区主要目标是:稳定农区耕地,着力提高单产。在本区南部若干水土条件比较好的平原和盆地,应大搞农业基本建设,提高科学种田水平,用几年的时间建成区内稳产、高产粮田。所有的牧区、半牧区耕地及丘陵坡地,应广泛实行粮草轮作,把轮歇制变为粮草轮作制,并逐步把陡坡和沙化耕地退耕种草,改变目前广种薄收、粗放经营的局面。

黄淮海区主要目标是:①综合治理旱涝碱灾,努力改善农业基本条件。②坚持用养结合,培养地力,确保粮食全面增产和持续增产。③合理调整作物布局,将宜粮地区建设成集中连片的商品粮基地,同时将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5756千公顷。 ④重点改造冀鲁豫低洼平原和黄淮平原中低产田,黄淮平原可望成为黄淮海区未来的粮仓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黄土高原区主要目标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大力建设基本农田,变广种薄收为少种高产多收。目前,应下大力气把条件较好的汾渭谷区建成全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把处在黄土高原地域的约1000千公顷水田、梯田和坝地逐步建成保收、稳产农田,同时促使现有近2000千公顷山坡地的绝大部分逐步退耕、造林、种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在制定“九五”计划时应下决心拿出一定量的返销粮,采取以工代赈等方法推动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

长江中下游区主要目标是:①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九五”期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一定要保持在1994年25543千公顷的水平上。 ②着力提高本区小麦和玉米单产水平。③加强水利建设,根治洪涝渍灾害。

西南区主要目标是:①大力发展灌溉,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②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复种指数。因为本区可开垦的荒地资源有限,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对占耕地面积70—80%坡耕地,实行坡改梯,并退耕陡坡地。随着治水改土的进展和水肥条件的改善,改进耕作制度,适当提高复种指数。

华南区主要目标是:①必须大力改善水肥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②在丘陵地区,着重解决干旱缺水问题,实行旱坡地梯田化,防止水土流失。③应尽可能发掘和利用一切肥源,特别要重视有机肥,把冬种绿肥纳入熟制改革中,大力培肥改土。④在改善水肥条件并提高机械作业水平的前提下,合理提高复种指数,充分挖掘双季稻的增产潜力,并实行旱地两熟及三熟。

甘新区主要目标是:①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水资源,走节水型农业的道路。首先要抓节约用水,耕地平整,渠道防渗,改善灌溉技术,提高水的利用率;同时要积极兴建调蓄水库和调水、输水工程,并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以弥补地表径流在时间与空间上的不平衡;还要大力进行打井配套,并尽快完善排水设施。②加强荒地资源的开垦力度。国家应增加对本区的投入,用于荒地资源的综合开发,争取扩大粮食播种面积200千公顷,达到2400千公顷。甘新区可望建成我国21 世纪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青藏区主要目标是:加强东南部河谷地区农田基本建设,逐步提高耕作、栽培、施肥和田间管理水平。就目前情况看,全区农业生产以牧业为主,但近年来全区人口增长较快。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必须努力改变粮食生产落后的局面,逐步建立自己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总之,从各大农区的自然条件、资源情况和粮食生产潜力看,“九五”时期应重点建设东北区、黄淮海区、甘新区商品粮生产基地,努力提高这三大农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挖掘长江中下游区粮食生产潜力,从粮食总产量看长江中下游区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是第一产粮大区,应确保该区粮食生产自给有余;稳步提高西南区、华南区粮食产量;不断改变内蒙及长城沿线区、黄土高原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的粮食生产;逐步建立青藏区粮食生产基地。

如果“九五”期间粮食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在1.1 亿公顷警戒线水平上,我们以九大农区1980—1994年15年间的粮食单产为基础,按指数平滑法测算2000年的单产, 结合各区粮食生产资源条件综合考察, 预计2000年九大农区粮食生产如表5所示。

表5 预计2000年粮食生产情况

粮食亩产(公斤)粮食总产(万吨)

全国合计303 50022

东北区 330

7363

内蒙长城沿线区 215

1800

黄淮海区325 12556

黄土高原区 200

2475

长江中下游区360 13793

西南区 263

7338

华南区 305

3267

甘新区 350

1260

青藏区 210170

预计粮食产量与1994年相比,东北区增加1007万吨,黄淮海区增加1338万吨,长江中下游区增加765万吨, 这三大农区新增粮食产量占全国新增产量的70%以上。

标签:;  ;  ;  ;  ;  

九农区粮食生产潜力分析_耕地面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