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韬
摘要: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面临着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的素质教育的转变,若能把情绪智力理论运用于我们的日常物理教育教学中,在积极发展学生的智商、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的同时,贯穿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兴趣、情绪、情感、意志等培养和发展,则对完善学生的素质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启示,它将不仅对学生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对学生将来的人生发展都大有裨益。针对于此,本文仅从教师角度出发对该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发展做一些初浅的探讨。
关键词:情绪智力理论;中学教学;应用发展
情绪智力理论主要概括为三方面的能力:准确地识别、评价和表达自己的情绪能力;适应性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力;将情绪运用于驱动、计划和追求成功等动机和意志过程的能力。主要反映的是认识过程对情感过程的引导作用以及情感过程对认识过程的促进作用,该理论是对传统智力理论的重大补充和发展,本质是情绪过程与认知过程和谐统一。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面临着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的素质教育的转变,若能把这种理论运用于我们的日常物理教育教学中,在积极发展学生的智商、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的同时,贯穿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兴趣、情绪、情感、意志等培养和发展,则对完善学生的素质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启示,它将不仅对学生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对学生将来人生发展都大有裨益。正因此,本文仅从教师角度出发对该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发展做一些初浅的探讨。
一、提高教师情绪智力的必要性思考
1.教师良好的情绪智力有利于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实现
教育目标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情感本身也是教育应达到的目标之一。“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是对教育基本目的一个广义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特别是要摒弃“应试教育”下所形成的“智育第一”的观念,不应再向学生施以偏知、偏智的片面教育,应全面地解读“素质教育”的内涵,树立起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贯彻知情并重的全面教育。在教学当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还应重视情感方面品质的培养,努力做到在教育中将认知性与情感性结合起来,把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统一起来。
2.教师良好的情绪智力有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并影响学生的人格形成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由于其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具有感情的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因此教师工作带有更多的责任感,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要不断面对各种情境和多方压力,很容易产生诸如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这种负性情绪,不仅影响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在健全人格的塑造中,离不开对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只有具备识别、监控和运用情感的能力,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才能正确处理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因此,如何去提高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这一任务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需要有掌握情绪、情感知识、具有高情绪智力的教师去主动塑造和培养。
3.教师良好的情绪智力有利于推动创新教育的发展
创新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一般人认为,一个人智力水平高,创造力就高。其实,这一观点是不完全正确的,创新固然创造者需要一定的智力水平,但特别高的智商并不是创造力的先决条件。高创造力水平还取决于其他一些非智力因素,其中情绪和情感的作用是巨大的,从情感和智力对创造力发展与发挥的影响上看,很多情况下,情感的力量远比智力强大。创造过程即是激烈的智力活动过程,但也是强烈的情感活动过程。从创造动机的产生到创造过程的持续,再到创造结果的验证,各环节都蕴含着创造者的情感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教师良好的情绪智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到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获取知识的心理准备以及对信息接受性的选择,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情绪智力水平,如果教师自身的情绪智力表现很差,即使动用权势,强迫学生接受教育者的指导,学生们也不会口服心服,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也是在情绪智力培养中,强调教育者言传身教的原因之一。另外,学生情绪状态的调节及通过情绪引导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也需要通过教师的教育加以引导和培养,这一过程同样取决于教师的情绪智力水平。
5.教师良好的情绪智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首先,积极、愉快的情绪状态可以对教师起到以下的积极作用:备课时思路开阔,记忆敏捷,能够深入掌握教材内容,并采取有效的方法;上课时注意力集中,精力充沛,反应动作敏捷,能够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能以积极的心理气氛感染学生,使其受到无形的激励;在困难与挫折面前能够调动内部潜力,克服内外障碍,保持坚定的毅力。
其次,教师良好的情绪智力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之间的交往是学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师生关系表现为交往双方心理与行为的相容和和谐互动,态度上相互接纳,彼此肯定和喜欢,师生关系不仅仅是教育学生的背景,它本身就是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具有教育性,并对教育活动、教学效果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许多调查表明,一个人际关系良好的教师往往是学生爱戴和尊敬的教师,教师良好的情绪智力正是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恰如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教师情绪智力培养的基本内容思考
1.情绪情感认知力
教师必须具备正确感知和客观反映自身情绪情感体验和特点的情绪情感认知力,其重要性在于:情绪情感认知力是教师情绪智力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核心能力,只有具备情绪情感认知力,才能发展和提高其它形式的情绪智力。情绪情感认知力体现在教师善于察言观色、明察秋毫,通过学生言语表情和行为活动等外部表现形态客观认识和正确理解学生情绪情感变化发展特点和个别差异,从而能有效地调控学生不良情绪情感体验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情感状态,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心理素质奠定基础。同时教师只有客观认知和正确理解自身情绪情感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也才能调控自身不良情绪情感体验,保持良好情绪情感状态和进行恰当情绪情感表达,所以,教师必须具有正确感知和客观反映自身情绪情感体验和特点的情绪情感认知力。
2.情绪情感调控力
教师具备调控自身不良情绪情感体验的能力也非常重要,因为它是教师调控学生和自身不良情绪情感体验和反应,引导学生产生美好情绪情感体验和使自己保持积极情绪情感状态的一种能力。学生有时受不良需要和错误动机驱动,在外界有害环境诱因影响下易产生压抑、孤独、忧郁、浮躁等消极情绪情感体验,从而相应导致退缩、孤僻、顶撞、攻击等消极甚至有害情绪情感反应,教师必须有能力采取针对性措施调控学生的不良情绪情感体验和消除学生消极有害的情绪情感反应,使学生保持心境平和、心理平衡和反应适度。在此前提下,引导学生培养欢乐、自信、乐观、责任感、荣誉感等美好情绪情感体验,另外,教师在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教学中也可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和困难,从而产生沮丧、烦恼、焦虑、愤怒、失望等消极情绪情感体验,如果教师不能调控这些消极情绪情感体验,会导致教师教育态度草率、粗暴、专断,从而造成紧张压抑的课堂气氛,最终阻碍学生学习效率和心理健康成长。
3.情绪情感表达力
情绪情感表达力指教师运用表情、行为和言语等表达方式恰当表达情绪情感体验的能力。在学校,不管学生思想品德和学习表现如何,教师都必须关爱学生,而且要善于对学生表示关爱,这是教师作为教育者高尚道德品质的具体体现,又是一种特殊教育手段,对学生能产生巨大教育作用。教师情绪情感表达力主要表现在教师如何对学生表达关爱之情,当学生学习进步或品行表现良好时,教师能把自己的喜悦和欣慰用恰当的情绪情感表达形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因教师的情绪情感感染而受到鼓舞和激励,从而能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当学生学习退步或品行不良时,教师在有效调控自己因此产生的消极情绪情感体验的同时,能运用恰当的情绪情感表达方式对学生表示关爱和期望,使学生不致因表现不佳而感到被忽视或排斥,从而能痛改前非,并力求进步,正如前苏联教育学家赞科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目前,情绪智力的培养在我国中学教学中的应用更多体现在理论上探讨,在实践中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深入研究,随着我国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我们相信情绪智力教学一定会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基础教育特色的方向并能深入发展下去。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中学 341000 )
论文作者:何,韬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5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3
标签:情绪论文; 情感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智力论文; 过程论文; 能力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5月上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