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中心医院中医科 四川 达州 635000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周期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黄褐斑患者以丹栀逍遥散为基础方,按照妇女月经周期加味治疗,疗程2个月。结果:42例黄褐斑患者经中药同期治疗后,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5%。结论:中药周期治疗黄褐斑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周期治疗 黄褐斑 丹栀逍遥散
黄褐斑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主要限于两颊和前额部位的黄褐色素沉着斑,皮损为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片,两颊对称出现,呈蝶形,易见于额、眉、颧、鼻及口周等处,边界清楚,无自觉症状,日晒后皮损颜色加深,有些女患者月经前偶有颜色加深[1]。目前西医对本病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近几年来,我科采用中药周期治疗黄褐斑42例,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42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病例,性别均为女性,年龄23-45岁,病程2月-3年,主要症状:两颊和前额部位可见淡褐色斑片,伴月经不调者30例,伴失眠、烦躁易怒者12例。
2治疗方法:
以丹栀逍遥散为基础方:当归20g、白芍20g、茯苓20g、白术20g、柴胡12g、丹皮12g、栀子15g、甘草5g、薄荷10g、生姜三片。按照妇女月经周期加味治疗:卵泡期健脾滋肾填精,上方加:枸杞20g、女贞子15g、制首乌15g、砂仁18g;排卵期行气活血补肾促排卵,健脾和胃,上方加:川牛膝12g、红花10g、莬丝子20g、香附20g、砂仁18g;黄体期温补肾阳,健脾和胃,上方加:淫羊藿20g、巴戟天15g、砂仁18g;月经期,停药。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两煎,每煎300ml,早中晚分服,20天为1个疗程,治疗观察3个疗程。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自拟):显效,颜面色斑完全消失,月经恢复正常,睡眠及心烦易怒明显好转;有效:颜面色斑大部分消失,月经大致正常,睡眠及心烦易怒稍有好转;无效:色斑完全未褪,月经不调及失眠、心烦易怒未得到改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结果: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5%。
4讨论:
黄褐斑,中医称“黧斑”、“肝斑”[2]。《内经》的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足阳明脉起于瞳孔正下边,往下走至口角再从腮沿着面颊往上走,直至额头,这条经络就是“足阳明胃经”。它基本上覆盖了我们整张脸,所以如果胃的功能衰弱了,那么脸色和脸的形态就会出现变化。手阳明大肠经则从上嘴唇交叉而过,止于鼻子的两侧。头面部为诸阳之会,阳经皆上于面部,尤其是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行于整个面部,面部主要靠三阳经的气血以滋养[3]。因此面部美容就要从三阳经,尤其是足阳明胃经入手。若三阳经的气血不足,则会出现面色萎黄,长黄褐斑等症状。因此黄褐斑的主要病机是肝郁脾肾虚,治疗以疏肝解郁,滋肾填精为主,健脾和胃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的始终。肝失调达,郁久化热,灼伤阴血,柴胡疏肝解郁,又有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当归之芳香可以行气,味甘可以缓急,又是肝郁血虚之要药,白术、茯苓健脾袪湿,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制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生姜温胃和中,薄荷少许助柴胡散肝郁,丹皮泻血中伏火,栀子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全方共奏疏肝健脾、清热养血之功。卵泡期加枸杞、女贞子、制首乌以滋肾填精,砂仁醒脾开胃;排卵期加川牛膝、红花、莬丝子、香附行气活血补肾,砂仁醒脾开胃;黄体期加淫羊藿、巴戟天温补肾阳,砂仁醒脾开胃。上述诸药合用,共同达到调补肝肾、健脾和胃、益气养血,调节卵巢功能的疗效,黄褐斑也由此而褪去。
参考文献:
[1]许玮珅.养血活血兼以补肾按月经周期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v.25 07:623-624.
[2]冒士军,章振江,李全宏.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伴黄褐斑32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美容,2014,v.4;No.22 06:171+177.
[3]李振洁,林春生,邓景航,李燕红,叶兴东,朱慧兰.中药周期性阶段疗法治疗肝肾阴虚型黄褐斑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1,v.20;No.130 03:477-478.
论文作者:刘咏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黄褐斑论文; 砂仁论文; 疗效论文; 健脾论文; 周期论文; 易怒论文; 中药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上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