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元素对幼儿身体运动能力发展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元素论文,幼儿论文,身体论文,能力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幼儿期是人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儿童发展更加强烈的临界跃迁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的身心、认知、社会情感及技能等方面会得到迅速的发展。这种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幼儿园游戏场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游戏场一直是幼儿进行游戏与身体运动的重要场所,幼儿常常在游戏场中去认识和体验自然环境元素与人工环境元素,他们的体能、身体运动能力、认知能力、社会情感与技能等方面都会得到发展。有研究表明,幼儿园室外环境与室内环境相比,前者更有利于幼儿各个方面的发展,如“就感觉刺激而言,室内则显得单调乏味,上课也往往是被动的学习过程,远不如在室外大自然环境中主动地探索与发现更有趣”。也有研究表明,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十分重要,它“使幼儿在更加健康的环境中得到成长”,一些“天然游戏材料为幼儿提供了更多探索机会,有助于幼儿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其中“冒险行为有助于培养幼儿积极的心理品质,并使幼儿自主性得到增强”等。但近年来,随着家长对早期教育关注程度的提高和竞争心态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增设识字、拼音、写字、计算等课程,而不太关注在游戏与探索活动中去引导幼儿锻炼身体、学习知识、学会交往和发展他们的想象力等。 本研究主要调查幼儿在游戏场中的游戏与身体运动,从而确定游戏场中环境元素(自然的和人工的)的功能对幼儿身体运动能力的影响,并为幼儿园游戏场的建筑与布置提供一些参考性理论依据。其中“环境元素”在本研究中被规定为组成幼儿园游戏场的具体微环境,如开放广场、大厅、草坪、道路、沙坑、大型综合运动器械等。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张掖市某一乡村幼儿园三个年龄班的18名幼儿,小班、中班、大班各6名,并随机抽取9名幼儿(各年龄班平均各3名幼儿)来接受访谈。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综合的研究方法,包括参与式观察法、访谈法和绘画映射法。首先,笔者参与幼儿的室外游戏,与在园10名教师共同观察并记录18名幼儿在游戏场中的身体行动,以研究和描述游戏场中不同环境元素(自然的或人工的)对幼儿身体运动方式与能力的影响。其次,对抽取的9名幼儿进行非结构化访谈,从幼儿园游戏场中环境元素的现状和期望两个方面来了解幼儿对游戏场中环境元素的认识与体验。再次,让随机抽取的9名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游戏场,从而用绘画映射法推测他们对游戏场中的环境元素的真实想法、体验与期望。 三、研究结果 (一)研究地点 研究地点是张掖市某乡村幼儿园。在幼儿园游戏场中,有混凝土和砖块铺筑的开放活动区、草坪、沙坑、树木、花丛、长条凳、大型综合运动器械、木马等游戏设备和玩具,还有长着杂草、灌木和沙石散乱的自然游戏场。这种活动空间的布局为幼儿游戏的多样化提供了较大的可能性。在研究中,幼儿可以在自由活动中进入自己最喜欢的活动场地,并自由自主地去游戏,教师的作用只是在一定的距离内关注他们。 (二)游戏场(图1) 幼儿园内种植幼儿喜欢的十来棵遮荫大树,大树有高有矮。在大树下安装几张长条凳,长条凳之间横跨一条横木板,以便幼儿去玩探索性游戏、运动性游戏和社会性游戏等。在游戏场,这种多种多样的环境元素(自然的和人工的)能够让幼儿选择多种或特殊的游戏。例如,幼儿玩一些运动性游戏,如爬上长条凳或横木板上,或在上面跳跃、观察或跳下;要么玩象征性游戏,如把长条凳和横木板当战壕等;要么玩社会性游戏,如“过独木桥”游戏等;能够遮荫的几棵大树成了幼儿逃避和躲藏的玩处,也是幼儿玩建构游戏的场所,如用长条凳和横木板围成城堡等;一些较矮的树,其枝干粗壮、柔韧,它适合于幼儿玩攀爬游戏。 大树周围种植有几块草坪,幼儿在草坪上能玩运动性游戏,如猫捉老鼠等;能玩社会性游戏,如“城门城门几丈高”的游戏等;也能玩科学游戏,如在折草捡树叶中去认识它们,并进行分类,还能种植花草等。在草坪周围有几处沙坑,它给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游戏机会,如挖掘沙子、堆积沙子、捏沙球、建构沙子城堡及玩社会性游戏等。 另外,在教学楼前,用混凝土和砖块铺筑的开放活动区和遮蓬开放大厅是连接在一起的。这种环境布局更有利于幼儿玩奔跑游戏或互相追逐的游戏,也有利于互相观察。同时,在开放活动区安装大型综合运动器械、木马、平衡木、雕塑等,幼儿能玩出以走、跑、跳、攀、爬、钻、藏等身体运动方式为主的游戏。 在自然游戏场,长有杂草、野花、灌木、玉米、蔬菜,并散落着沙石,有较陡的小土堆,并有许多昆虫。幼儿在这里能自由地玩耍运动性游戏,如捉迷藏;能玩表演游戏,如“少林寺”游戏;能玩科学游戏,捉昆虫,认识昆虫等。 (三)幼儿身体运动 在研究中把环境元素的功能规定为7种,包括表面平整、表面平滑或粗糙、能靠着、能抓和扔、能攀爬、可塑性、能躲藏。并在幼儿园找出具有每种功能的环境元素,规定游戏中的身体运动方式有9种,包括走、跑、跳、攀登、抓和扔、拉、滑动、躲藏和坐等。观察的时间为连续5天,每天各2小时,上午和下午各1小时。

在观察中发现,在游戏场游戏中具有不同功能的环境元素(自然的和人工的)对幼儿不同方式的身体运动有不同的影响,并在促进幼儿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方面存在程度上的差异。在表1(见下页)中可以看出: 第一,在“表面比较平整”的环境元素中,如通道、草坪、开放运动区、开放大厅等,幼儿在游戏中的走、跑、跳、攀爬、抓、扔、拦、滑、坐和躲藏等身体运动方式都有。相对于具有其他功能的环境元素,在这种环境元素中的身体运动次数较多,其中走、跑、跳、攀爬和滑的次数最多,总次数达201次,而抓、扔、拉、坐的次数较少,只有24次。因而具有这种功能的环境在总体上有利于幼儿身体运动能力全面的发展,但更有利于幼儿大肌肉运动能力的发展。 第二,在自然游戏场中有丰富的环境元素,如树木、花草、石头、沙子、灌木、小土堆等,相应环境元素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但幼儿在游戏中的身体运动次数在不同方式上差异较大,其中“抓和扔”的身体运动方式有58次,远远超过其他方式。而且“抓和扔”的身体运动时间长,非常活跃。因而自然游戏场对幼儿“抓和扔”的身体运动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在“表面平滑或粗糙”的环境元素中,如土堆斜坡、水泥路等,幼儿在游戏中的身体运动总次数不多,有75次。其中走、跑和跳与其他运动方式相比,次数较多,有54次。因而它对幼儿的走、跑、跳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 第四,在“能靠着”的环境元素中,如墙、护柱等,幼儿在游戏中的身体运动总次数最少,有21次。没有走、跑、滑和拉的记录,其中跳和坐的次数较多,有12次。因而它对幼儿身体运动能力的整体促进作用不明显。 第五,在“能抓和扔”的环境元素中,如蝴蝶、昆虫等、灌木、花草等,幼儿在游戏中除了“抓和扔”的身体运动方式之外,其他身体运动方式的总次数较少。总次数为89,抓和扔占58次,其中在9种方式的身体运动中有3种的次数为0。因而它对幼儿身体运动能力的整体促进作用不明显,但对“抓和扔”的身体运动能力的提高有突出的促进作用。 第六,在“能攀爬”的环境元素中,如横木板、大型综合运动器械、平衡木、木马、雕塑等,与“表面平整”的环境元素相比,幼儿在游戏中的身体运动总次数次之,总次数为191次。其中走、跳、攀爬、滑、坐的次数突出,占158次,跑和躲藏的次数为0,这说明它对幼儿的走、跳、攀爬和滑的能力的促进作用很明显。 第七,在“能躲藏”的环境元素中,如遮蓬开放大厅、土堆、树木、花丛等,幼儿在游戏中的走、跑、跳的身体运动次数较多,有102次,但抓、扔、拉、躲藏的身体运动次数为0。“躲藏”次数为0说明这种环境元素对幼儿“躲藏”能力的促进作用与“环境功能”相悖。 第八,在“可塑性”的环境元素中,如沙子、碎屑等,幼儿在游戏中的身体运动总次数不高,有73次,而且差异最大,其中跑、跳、攀爬、滑、拉、躲藏次数为0,走、抓、扔、坐占有了全部次数。因而它对幼儿身体运动能力的整体促进作用最不明显,但对走、抓、扔和坐具有一定的特殊的促进作用。 第九,所有身体运动方式的次数从大到小排列为走、抓和扔、跳和滑、跑和攀爬、坐、拉、躲藏(177>108>105>74>71>34>19),这说明游戏场中的环境元素对幼儿的“拉”和“躲藏”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而走、抓、扔、跳和滑的次数最多,相应促进作用较为明显。

此外,通过直接访谈和绘画映射法,发现幼儿对游戏场中不同的环境元素有不同的认识与体验,并反映出幼儿对游戏场中的环境元素的期望。具体研究结果如下:①在幼儿的图画中,发现幼儿喜欢面积较大的、较平的游戏场,尤其是小班幼儿。女孩更喜欢草坪,而且画的面积很大。女孩都画了虫子和蝴蝶,而且有几个游戏伙伴在一起游戏。男孩画的大型综合运动器械很高,并且只有一个小孩在玩。所有幼儿都没有画墙和沙子。对这些图画所映射的真实心理进行推测时发现,幼儿对环境元素的关注程度受其经验、年龄与性别的影响。同时,从访谈中得知,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喜欢走和跑,女孩则认为虫子和蝴蝶长得“漂亮”等。这也在对图画所映射的真实心理进行推测时发现,环境元素的功能与幼儿游戏兴趣的匹配性较强。②男孩喜欢具有冒险性的环境元素,如小土堆、横木板、大型综合运动器械、平衡木、木马、雕塑等,尤其是中、大班男孩,如问“你们喜欢到哪里玩?为什么?”他们会说这些“有意思”、“我们敢”等。在男孩和女孩的图画中,在这几种设备里,男孩都画了两三种,女孩画的较少或没有。这说明图画所映射出的真实心理是:男孩更喜欢或期望在冒险的环境元素中表现出冒险的行为,而女孩则较少。③能抓、扔、靠、躲藏和可塑的环境元素中,幼儿的身体运动次数较少,从访谈中了解到的原因很具体,如虫子少、抓不住蝴蝶、爬不上墙、没地方躲、沙子很硬等。 四、分析与讨论 通过对调查数据和材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看出:幼儿园游戏场中的环境元素、环境元素的功能及幼儿身体运动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第一,幼儿园游戏场中环境元素的多样性能够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相应能够激发幼儿参与各种游戏的兴趣。幼儿园游戏场的布局由不同特征的活动环境元素及面积较广的各种开放空间组成,幼儿在这里可以参与多种多样的游戏,如象征性游戏、社会性游戏和建构游戏等,因而身体运动的方式较为丰富,次数也多,这有利于幼儿身体运动能力及环境适应能力的发展。 第二,环境元素的功能由三个方面来规定:①由环境元素的物质外形特征与结构来规定,如木马的外形特征让幼儿知道爬,大型综合运动器械中滑梯的外形特征让幼儿知道滑,幼儿知道在操场上爬行和滑动,知道在长椅和横木板上攀爬和跳跃;②由设计者、笔者和教师来规定,如在幼儿园活动记录中,把土堆和遮蓬开放大厅规定为能够玩捉迷藏的地方,但幼儿在自由游戏中没有发生这样的行为;③由幼儿来规定。虽然表1中环境元素的功能是由笔者与幼儿园教师共同规定的,但幼儿对环境元素功能的理解有一定的灵活性,往往与他们的经验和游戏有关,如走、跑动作在多种功能的环境元素中发生,而游戏场中能够真正躲藏的环境元素较少,所以躲藏较少。因此,幼儿园游戏场的布置,应该了解幼儿对环境元素的认识、体验和期望,并鼓励幼儿参与其中,同时要随时灵活地调整环境布局。 第三,自然游戏场中环境元素的多样性有利于幼儿多元化的学习,也有利于幼儿参与多样性的游戏,并能促进幼儿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有研究表明,幼儿在游戏场中,他们在“学习运动”,并“通过运动来学习”。在观察在自然游戏场中的游戏时,笔者、幼儿园教师和幼儿进行了交流和探索,幼儿不仅对多种环境元素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对环境的结构与功能有了一定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运用多种身体运动方式,并促进幼儿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 第四,所有幼儿喜欢接触物理环境元素。物理环境元素的特征包括材料、形状、结构、重力和气味等。幼儿在与物理环境元素的交互作用中,乐于发现、探索和实验,相应探索性游戏和身体运动较多,促进了他们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幼儿喜欢自然游戏场和自然的环境元素,所以,在幼儿园游戏场的建筑与布置中,应充分保留幼儿园的自然环境元素,并合理地就近使用园外的自然环境元素。 第五,在访谈与绘画映射中,幼儿能回答的或所画的都与现有游戏场的经验有关。因为它是一所乡村幼儿园,园内游戏场的设施与布局简单,而且幼儿园获取信息的途径较少,因而导致幼儿对游戏场的经验较少。但幼儿的想象力丰富,他们画出了自己期望的幼儿园游戏场及环境元素,这反映了他们对室外活动元素的真实想法——对现有环境元素的认识和体验,对环境元素的期望。因此,幼儿园应尽力搜集较多的环境信息,并合理科学地使用周围的物质资源,为幼儿创设更加多样的游戏场和环境元素,以促进他们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
标签:幼儿园论文; 运动论文; 幼儿园设备论文; 幼儿心理论文; 幼儿园教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