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检测途径分析论文_许瑞坤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检测途径分析论文_许瑞坤

太和县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室 安徽省阜阳市 236600

摘要: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结果关乎工程项目质量安全,操作人员在样本检测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应工作原则,提高检测精确度。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必须以国家法律规定内容为参考依据,保障检测方法符合国家标准。虽然建筑企业各项检测管理部门非常重视主体结构检测工作,但在执行操作过程中依然会发生各种突发问题,从而影响到最终检测结果。因此,建筑企业管理人员在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加强检测过程管理控制。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问题及应用

1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方法

1.1外观检测法

在结构质量检测中,外观检测法是较为普遍也是非常适用的一种检测方法。检测人员以施工设计图为参考,通过观察建筑的外观和结构,对主体结构的质量进行初步检测。外观检测包括以下几点内容:一是细致观察整个建筑的外观是否有破损、裂缝等,一旦发现问题应做如实记录,并根据预定方案加以补修;二是针对结构的尺寸标准,查看与图纸是否有不符的地方,切实把握质量技术要求;三是检验建筑材料的安装与稳定性,材料的质量对建筑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应着重检查核对。在运用外观检测法进行主体结构的检测时,要严格按照质量要求和标准,需要检测人员具备高水准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同时也要有细心和耐心,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1.2仪器检测法

外观检测时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第一步,完成这道工序后,还应利用仪器针对建筑主体进行补充检测。换句话说,就是所谓的仪器检测法。在此,仪器的性能和精度影响着检测结果。仪器检测时主体结构检测的辅助检测法,可以对比前后的检测数据,根据标准数据的差异性完成质量检测工作。仪器检测法包括无损检测和有损检测两种方式,前者是以建筑的结构特点,使用相关仪器进行全面检测,包括内部结构、材料强度、混凝土强度等,但不包含建筑物的内部构造检测。如X光技术和电磁便是主要的检测工具。后者则是运用标准化的检测方式,对主体结构采用部分加压的方式,用相关仪器做好各部位加压后的承载力变化和受损情况。

1.3建筑主体质量检测法

当前建筑工程所采用的结构体系大多为钢筋混凝土,而钢筋是主要的受力构件,对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了确保建筑质量,应对混凝土中的钢筋进行强度检测,包括钢筋的数量、配筋方式、所在截面位置等。钢筋保护层的检测方式有破损法和非破损法两种。前者需要对混凝土块式样进行开槽处理,除去钢筋最外层的保护层,再进行检测。后者则直接用仪器检测,不需要取样开槽。建筑主体结构也需要做强度检测,主要判断结构的抗压强度,有动态检测和静态检测两种方式。前者运用脉动和起振器的双重作用,记录振压频次,再运用识别系统对钢筋的强度加以判定。后者和动态检测有较大差异,运用了雷达法和回弹法,测量结果更加准确,但并不适用于大型结构体系。

回弹法又被分为超声回弹综合法和普通回弹法,前者与后者相比,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减少含水率和时间的影响。在使用回弹法的过程中,混凝土会产生一定的声速值,声速者受混凝土的冷凝期、骨料的切合度、含水率等影响。如含水率大泽产生的声速增长速度变小;混凝土的碳化程度高会使得回弹值身高。因此,利用超声回弹法可以有效减少其他因素的干扰。第二,提高测试精准度。超声回弹综合法能避免外界影响,准确反映主体结构的质量和强度。

2当前质量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需要进行质量检测,以在检测的过程中看其质量是否符合使用标准,在建筑工程质量监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检测的过程中予以纠正,以确保能对其质量进行合理的检测,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未能及时更新和完善法律法规

在质量检测过程中,检测方法未能结合实际检测情况进行评估,这就导致在检测过程中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检测标准不同,从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够精确,缺乏合理的判断标准容易导致质量监测的结果不精准。另外,随着建筑工程的建设,在使用中的一些新材料、新技术等,这也就导致了与原来的检测方法不同,这就要求质量监测方法也要及时更新,以判断其质量是否合格。相关部门在检测过程中,检测方法和法律法规等还不够完善,相关政策未能及时更新,有时也会导致检测方法落后,因此,需要及时更新的完善。

2.2分不清检测工作的侧重点

相关单位对检测的内容未能进行明确的划分,这也就容易导致出现各种问题,特别是监管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分不清哪些部分需要重点检测,哪些部分不需要检测等,有时甚至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这也为质量检测留下了安全隐患,因此更不利于检测工作的进行。

2.3质量监管人员专业水平不一

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会影响到检测质量,如果检测人员经验不丰富,那么在检测过程中也会出现问题,从而导致检测效率的降低,甚至还会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从而导致安全隐患。另外,检测人员的责任心也至关重要,在检测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要予以及时上报。在检测过程中未能按照检测标准执行等这些都会影响质量监测工作。

3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的应用

3.1建筑工程准备阶段的检测

对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的质量进行检测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因为在对该项工程项目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需要有效的管理施工技术以及建筑工程的材料,因此,进行主体结构的检测工作,应该选择合理的检测方法。一般情况下,在开始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时,就应该做好施工资质的审查工作,确保施工单位具备相应的施工能力。同时,还应该审查施工设备以及施工技术等,保证施工设备的完整性,保障施工人员满足技术要求。除此之外,还应该做好施工方案的检测工作,通过使用先进的BIM技术,需要做好三维模型的检验工作。通过反复的撞击试验建筑施工结构,从而迅速查找存在于施工方案中的问题,之后对其进行及时的解决,来保障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方案的有效性。

3.2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检测

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入到施工阶段之后,需要做好严格的主体结构的检测工作,确保整个检测工作的有效性。同时,在开展检测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细节问题加以关注,以免出现任何漏洞,从而保障整个工程项目的检测质量。在此过程中,还应该检测主体结构的施工材料质量、施工规范性以及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沉降问题等。就沉降率的检测工作而言,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沉降现象,导致这种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建筑工程项目主体结构的质量比较大,但是,普通的沉降所导致的后果不会很严重。因建筑工程所处的地质不同,因此沉降结果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这种现象的存在会威胁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需要及时做好沉降问题的检测工作。首先需要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不同位置处布置检测点,同时,完成对建筑工程项目主体结构的第一轮检测,将记录的所有基点的数据作为参考依据,通过对数值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如果结构在正常的沉降范围之内,说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处于安全状态;反之,则需要对其加以调整,避免故障的产生。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只有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有关参数进行详细检测,对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考虑和有效结合,选用有效的检测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有效提高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结果的正确性,才能降低工程预算费用。

参考文献:

[1]廖晓东.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及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7(10):265-266.

[2]桑志华.建筑主体结构检测的常用方法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12):207.

[3]韩斌,祝文允.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检测途径分析[J].河南科技,2018(14).

论文作者:许瑞坤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0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检测途径分析论文_许瑞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