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 山东 烟台 264100
阳春三月,需要用心去慢慢感受,这是一个属于心思、充满希望的时节……在万物复苏的春天立下誓言,如果付出努力好好践行,那么等到灿烂的秋天,一定能给无怨辛劳的人,一个最好的报答。 《王阳明家训》中说:凡做人,在心地。这句话践行真意是:做人,关键在于疏松、涵养、修正自己的心地,使之干净、光明、富于营养,然后种什么长什么。
我们教育学生的同时也正是在教育自己,教育的全部秘籍,在于把学生的心能够升起来,把他们带到一个更明亮、更开阔的空间里。林格先生告诉我们,在学校教育层面开展的教学实验和研究主要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高度尊重人的生命发展规律,引导学生自主培养不断自我更新的习惯,把学生从低级的学习行为习惯中解放出来,从而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最终实现教育“不教而教”的目的。
二是从孕育良好的品质与道德行为入手,分年级、分学期进行训练与自我训练,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协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建立健全的人格,培养平和稳定的成功心理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从本源上,教育就是用心灵去感应、孕育、温暖另外一颗心灵,让孩子的心灵充满温暖与阳光。这不正是我们教育的真实写照吗?!这个感应、孕育、温暖的过程就是一个人被培养和被教育的过程。我们培养的人才就应该像教育家林格先生所说应具备“三个维度”,即长、宽、高。“长”是擅长,人有一技之长,并能不断学习,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宽”是指能与人相处和合作。因为我们是一个社会的人,我们的人才必须善于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更要有包容之心。“高”是指一个人人格的构建,“高”决定这个器的容量。这是关键,因为教育的最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人格能有大的格局。
学校教育层面,要落实四个具体任务:
一是尊重人的发展规律,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与健康的自我概念;
二是全面依靠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心里有他人;
三是用心灵温暖孩子的心灵,激发其潜能;
四是从培养孩子的习惯着手,健全其人格;
时下人们总是会反复地问自己:“我如何能成功,如何能更成功”,孩子们在求学的过程中也不断地问:“我怎么才能考好,如何才能考得更好”,也许就是在这上面想的太多,而在“我到底能干点啥?我到底对社会有什么用”上面想的太少,这就造成了一中“心太低”的“重利轻德”的追求。可是教育是追求达道,追求使命,而非逐利逐名。其实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意义以及人性的规律,早已经存在。讲教育,新的理念要学,旧的东西更要不断把玩,才会生出奕奕光彩。有时候想想把“旧教育”做好也是一种修行,因为大道至简。
修道,无非是修心地,心地好了,种上喜悦就会时时长出喜悦,种上美,美就会在春天绽放,种上希望,必定春华秋实……
论文作者:何冉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5月总第2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8
标签:的人论文; 心地论文; 人格论文; 学生论文; 温暖论文; 目的论文; 一是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5月总第2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