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兰
(广西凤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47600)
【摘要】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在中心门诊预接种的4324例儿童为研究对象,按来接种的时间顺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各2162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副反应发生率和家长满意度。结果 全程护理干预组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X2=4.8248(P<0.05),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X2=137.871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有效的减少和杜绝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有效地促进免疫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预防接种 全程护理 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4-0052-02
预防接种是以预防疾病发生和流行为目的的医疗干预行为[1],是法律赋予每个儿童的权利,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制度[2],是一种投资少、效果好、保证儿童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的免疫规划策略是对学龄前儿童免费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腮疹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等9种疫苗预防12种严重传染病。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有较差的顺应性,往往容易发生焦虑和恐惧心理,加上幼儿上臂三角肌尚未充分发育,一些疫苗不容易吸收及操作过程中处理不当等原因,造成注射局部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硬结,产生肿胀疼痛或其他一些副反应,给小儿造成很大的痛苦,给家长带来很多困扰。我中心从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在预防接种门诊进行儿童预防接种全程护理干预研究,规范接种护理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促进计免工作的顺利进行。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常住本县内,已在本中心办理预防接种证的足月健康婴儿,无任何禁忌证、过敏史,近2周无任何不适,年龄≤6岁于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疫苗的4324例儿童为研究对象,按来接种的时间顺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各2162例。实验组男1080名,女1082名;年龄≤1岁的423名,≤2岁的458名,≤3岁的536名,3-6岁的745名。对照组男1102名,女1060名;年龄≤1岁的402名,≤2岁的454名,≤3岁的542名,3-6岁的764名。两组幼儿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对符合研究的对象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幼儿姓名、年龄、体重、针次、父母姓名、年龄、职业、住址、家庭电话和母亲的手机联系电话。幼儿来本中心接种疫苗时进行健康询问,询问有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或过敏性疾病,是否近期患有急性传染性、感染性疾病,有无严重心、肝、肾疾病等,认真向家长询问婴幼儿的身体状况,确定是否适合接种,并向家长详细说明原因,规避症状加重。认真检查疫苗的批号、效期、有无变色变质等,对拟接种儿童的姓名、年龄、接种系统与接种证的内容进行一一核对,严格执行“三查七对”。选择合适的注射器,注射部位为双上臂三角肌,嘱托在接种30 min无异常后方可离开,告知注意事项和本中心的随访电话,可随时电话咨询。
1.2.2实验组进行全程护理干预。在上述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护理措施进行研究。
1.2.2.1接种前的护理
如实告诉儿童家长接种疫苗的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同时嘱家长在给儿童接种前禁止喂食,以免发生应激反应,造成恶心、呕吐、误吸等并发症。对于无接种禁忌证的儿童,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给予适度的关爱和鼓励。具体包括用谈话的方法与儿童家长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同时给予年纪小的儿童小礼物、拥抱等方法,使儿童对接种护士产生信任感。对于年纪大一点的要鼓励和表扬儿童,适当给予拥抱和抚摸,缓解其恐惧情绪[3]。利用身边配合较好的小朋友为儿童树立榜样,称赞其勇敢等方法,消除儿童对预防接种的心理恐惧。
1.2.2.2接种中的护理
接种时给予宣教,进行有效的沟通,取得家长的配合,并告知有关注意事项。在注射前,认真检查儿童的注射部位有无瘢痕、炎症、硬结,并用手抚摸儿童,消除其陌生感和恐惧感。在注射时,可以首先许诺儿童不会疼痛,以取得配合。儿童取斜卧位或环抱坐位,以减轻儿童疼痛[4],注射动作快速、轻柔。接种中,护士与家属配合,年龄小的儿童接种时,护士或家属可以利用图画书、糖果、玩具等,转移儿童的注意力,减轻对接种注射针具的畏惧心理;对于年龄稍大的儿童,接种护士可与儿童谈论一些其感兴趣的话题,有意识地转移其注意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3 接种后的护理
在儿童接种后,立刻表扬不哭的儿童,并可以向其他儿童介绍“这个宝宝很坚强哦,都没有哭,大家要向他学习”。以满足儿童的虚荣心。给不哭闹的小孩可爱图片、糖果等作为奖励,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勇敢是有意义的。疫苗接种完毕后,嘱儿童静坐休息30min,观察有无反应,待确认无反应后再让其离开,并向家长讲明疫苗接种后应注意的事项:①让儿童注意休息,不要带其逛街、过度玩耍等剧烈运动;②接种后2d内避免注射部位用水浸泡,保持接种部位皮肤清洁干燥,有瘙痒时,不要用手抓以免诱发感染;③要合理安排儿童的饮食,不要吃过辣、过热等刺激性较强或容易导致过敏的食物,母乳喂养孩子的母亲也不要吃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儿童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④儿童接种后出现轻微、短暂的局部或全身反应,绝大多数情况是正常接种后反应,不用做特殊处理。如发生低热的儿童,应多喝水,并保证足够的休息。若体温超过38.5℃,应到医院诊治。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副反应
一般反应:注射后局部红肿、疼痛、发痒或有底热,T<38.5℃,一般无需处理,48h后症状自行消退。②中度反应:局部硬结,直径超过3~5cm压痛、哭闹、烦躁。③重度反应:局部溃疡、无菌性化脓及其他全身反应等。儿童每次接种疫苗后1个月内监测副反应情况,并做好记录。
1.3.2满意度评价
家长满意度采用我中心自制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儿童每次接种疫苗后即对家长进行满意度调查,以了解对护理干预工作的满意情况,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接种护理技术、对咨询解答与说明是否满意。调查分满意≥90分,基本满意80—90分,不满意<80分。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数据专人负责登记,接种后1个月统计资料。数据请单位统计员统计,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副反应监测结果
对照组发生副反应43例,率1.99%;全程护理干预组发生副反应24例, 率1.11%。全程护理干预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经检验X2=4.82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变态反应和感染,见表1。
表1副反应监测结果
组别观察数一般反应中度反应 严重反应小计率(%)
实验组21621581241.11
对照组216226134431.99
合计432441215671.55
2.2满意度调查结果
满意度调查结果为实验组满意2075例,率95.96%,不意满意3例,率0.14%;对照组满意1472例,率68.09%,不满意142例,率6.57%,见表2。实验组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X2=137.8716(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满意度调查情况
组别调查例数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实验组2162 2075 95.96 84 3.89 3 0.14
对照组2162 1472 68.09 548 25.35 142 6.57
合计4324 3547 82.03 632 14.62 145 3.35
3 论讨
3.1提高家长对预防接种重要性的认识
预防接种是预防疾病最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措施,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但接种的不良反应常常造成儿童家长较大的心理压力,易引起医患纠纷。如果处理地不当,可能会损害公众接种疫苗的信心,大大降低免疫接种的覆盖率,进而影响免疫规划工作的正常进行。运用全程护理方法干预儿童的疫苗接种,可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质量、减少副反应发生、提高儿童和家长的满意度。通过接种前后的护理干预,到我中心接种门诊接种过疫苗的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及疫苗都有了正确的认识,并积极主动地带儿童参加预防接种,保障了儿童的权利,有效地控制了相应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3.2 提高了预防接种的安全性
通过接种前、接种中、接种后的护理干预,儿童、家长有良好的心态配合预防接种,可避免断针、晕针和心因性反应,并筛选出了有疫苗禁忌证和需延后接种的儿童,大大提高了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减少和杜绝了预防接种异常良反应的发生。
3.3完善了护理操作规程
接种前建立完善的儿童健康档案,对辖区内的每个新生儿及学龄前儿童建立免疫规划档案,掌握每个儿童的健康状况和预防接种情况。同时加强免疫规划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及操作技术学习,掌握每种疫苗的性质、储存条件、接种对象、部位、剂量及禁忌症等。接种中熟练掌握各种疫苗的接种操作技术和注意事项,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熟知各种疫苗接种的间隔时间,对使用过的接种器材及废弃物品安全回收并销毁。做好疫苗接种后的护理,嘱咐家长除口服疫苗外,接种其他疫苗当日多给儿童喝水、2日内不洗澡、并密切观察儿童体温及局部反应,一般反应不需要特殊处理,若体温>38.5℃,症状不缓解或加重时应与接种医生联系,及时就医,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总之,通过对儿童预防接种全程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的减少和杜绝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有效地促进了免疫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了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晓峰,张亚平、闵云等,预防接种服务的的认识和接种规范流程的探索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9(7):593-594.
[2]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5,3 :24.
[3] 褚晓茹,卢岳青,宋梅,等.防止或减少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接种反应的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综合版),2010(8):41-42.
[4] 杨晓春,辛少芳,陈谦,等.婴儿预防接种注射体位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2B):27-28.
论文作者:罗永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4年第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5-5
标签:儿童论文; 疫苗论文; 预防接种论文; 实验组论文; 家长论文; 对照组论文; 满意度论文; 《医药前沿》2014年第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