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的生命科学解释模式反思论文_沈孝兵

目的论视角的生命科学解释模式反思论文_沈孝兵

摘要:目前,我国的教育在不断的完善,生命科学的教学在不断的完善,生命科学中的许多科学说明诉诸目的论解释,对此,主流的观点趋向于一种历史性探讨,即寻找造成功能差异的演化机制以及控制这些程序逐代变化的规律。然而,这种途径受到自然化目的论研究路径的诘问。重新考查终极因,剖析目的阐释的逻辑困惑,得到如下理解:“目的”概念是指逻辑上的优先性而非时间上的优先,它并不为存在提供必然性的原因,而是探求如何可能,强调有关可能事态的模态,并考察某一状态产生某结果的倾向是否强化了机体再生产的趋势;目的反映了“未来实现的事”对“既有事件”的约束。目的概念与因果说明之间具有不可还原的异质性,二者构成了不同视角的科学说明。目的的不可替代性体现出生物学在多大程度上具有其自身的科学基础,因而不能被其他已有学科的科学哲学所支配。

关键词:目的;生命;科学解释;因果

引言

科研和教学是高校的两大职能。不管大学组织结构和功能发生多少重大变革,通过教育教学实现知识传播,通过科学研究推进新知识创造和产生,始终是大学的两个核心功能。而大学的科学研究有别于研究院所的科学研究,其归根结底是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大学中的各项工作都应围绕着人才培养来进行。因此,科研与教学不应该是对立面,而应该是统一体。各门学科,尤其像生命科学这种实验型学科,很容易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如何实现科教融合,如何利用科研反哺教学,是国内外各所大学一直在探讨的话题。

1多种管理方式相结合,有效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

针对平台设备较多、实验技术力量不足的现状,平台有针对性地采用了三种管理方式:平台专管、协助管理和委托管理。具备技术能力且通用性强的仪器设备由平台专管;具备技术能力但通用性相对较低的设备由使用需求较大的课题组协助管理,参与协助管理的课题组负责提供技术培训,并进行实验方法创新研究,而设备的故障申报维修、耗材购置等日常管理仍由平台负责;对于暂时不具备技术能力的大型仪器设备采用委托管理,由需求最大的课题组全权负责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并保证仪器的开放共享。三种管理模式的结合,有效缓解了人员不足的矛盾,实现了每台大型仪器设备的专人管理及操作,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便利,用户可根据需要随时使用,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此外,平台对专管的设备建立了分级管理制度。对于操作简便的中小型设备,如荧光显微镜、PCR仪等,实行专管共用,由用户自主上机;对于操作复杂且对操作经验有要求的大型仪器设备,如串联质谱仪、生物透射电镜等,实行专管专用,由平台指导用户或代其进行上机测试。

2目的论“合法性”的质疑与辩驳

对于以目的性语言描述生物现象的做法,一些学者进行了反驳:目标导向特征可以用动态平衡的伺服机制或系统的负回馈机制来说明,而负回馈则并非生命所专属的现象,这样生物学可以被还原到更为一般的物理学,②例如,人体体温总是保持在36.5℃左右,这里涉及的是自动修正外在干扰,如果反馈使得系统能保持一个给定的温度,那么保持此温度就是系统的目标。这一疑问其实并没有构成真正的困难,因为目的性行为不同于负反馈,前者是由行为主体自主实行的活动,后者是行为体受外在刺激推动而做出的反应。它们的差异在于:若外界条件不变,对非自主行为体来说,同样的刺激会产生同样的反应;对自主行为体来说,则同一刺激会带来不同的反应,而且这些反应难以被预测。从中也可以看出,反馈机制仅仅是程序转译过程中的执行机制,而目的行为的真正特点在于引发追求目标行为的机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相比而言,较为棘手的问题来自那些被称为自然化目的论的攻击:当前生物学的核心观念是结合了基因概念的综合进化论,根据该理论,生物之所以具有这样或那样的特征并由某个祖先物种演变成新物种,是由于随机突变以及所处环境中的自然选择机制所产生的结果,这样,所谓的目的,可以被还原到随机的突变和生存环境的自然选择。③在他们看来,终极因解释并没有构成与因果说明不同类型的自然律,既然如此,就没有必要使用目的性概念。尼安德(Karen Neander)把目的论看作一种“省略的(elliptical)因果解释”。④麦克谢拉(Daniel W.McShea)指出,所有看似目标导向的系统共享一个共同的组织,具体地说,它们都包括了在一个更大的结构内移动的实体,该实体以一般方式指导其行为,而不精确地确定其行为,因此目的论属于组成等级理论的范畴。①特普菲尔(Georg Toepfer)强调,作为稳定平衡的动态系统,机体保持不变的是它们的组织,即“各部件之间的相互依赖的因果模式,而每个部件的某些效果与该系统是相关的”。罗森堡(Alex Rosenberg)等人则认为,目的说明模型中的“为了”是在病因学意义上而言的。根据这样的分析,目的论模式似乎只是因果模式的变种或可以替换为等价的因果形式。

3生命科学教学科学美与启发式教学

在生命科学教学中,可以用一些实例来进行启发式教学以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如达尔文进化论历经157年仍然被推崇和宣传,它不仅解释了生命现象,而且也将让人们的思想从“神创论”中解放出来。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推广可以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基因治疗可以解决人们的疑难杂症,生命科学的教学时时处处都体现了美。如让学生学习“科技日报”2017年11月30日第5版共享科学记者陆成宽的题为《我科学家确认迄今最早的携卵行为早寒武世节肢动物已有“母爱”》的对新乡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段艳红博士的报道,去体现动物“母爱”的美和伟大所在。

4建立“科教融合”的理念

科教融合的理念应当先于其实际行动,在大学中得到支持。科研和教学不应被看成是两个不同的事物,而应该看成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研究型大学不能仅以科研为主要任务,而要将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融入育人中,构建新型研究性课程体系,科研内容应侧重于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一起参与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体现在培养学生拥有创造性的思维和科学精神,培养各种高级研究型人才。教学型大学的主要任务也并不仅仅指机械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内容除了要注重基础性,还应具有实践性和前瞻性,构建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成果体现在培养学生拥有正确的知识价值观和开阔的视野,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高校的科研和教学都应该围绕着人才培养这一核心来开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科研和教学谁更重要的争论中跳出来,才能使科研和教学互相促进,更好地完成学校人才培养的使命。

结语

生命科学研究共享平台基于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涵盖的生命科学多个领域的学科方向,在“双一流”建设项目的大力支持下,预计未来的资产总值和仪器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加。为切实发挥大型仪器设备的作用,不仅要加大平台的开放共享程度,而且要强化平台实验技术队伍的服务能力,从而紧密围绕“双一流”建设的整体布局,合理配置资源,服务于人才培养、地方经济建设及原创成果产出,使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双一流”建设作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弘钧,宗士增,庄众.高水平科研试验平台反哺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15(1):106-109.

[2]李斐.论我国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演变与协调发展[J].高校教育管理,2015,9(1):1-5.

论文作者:沈孝兵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  ;  ;  ;  ;  ;  ;  ;  

目的论视角的生命科学解释模式反思论文_沈孝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