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供求原理看中国股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股市论文,原理论文,供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良好,股市行情也随之看好。但是,上证指数由96年1月2日的550点涨到12月12日的1248点,涨幅为127%,深证指数由96年1月2日的987点涨到12月10日的4504点,涨幅为356%,这在国际证券市场上是罕见的。种种迹象表明,96年下半年的暴涨是不正常的和非理性的。
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在中国,对股市的分析主要有两种流派:以基本经济指标为分析基础的基本面派和纯粹以行情数据、依赖技术分析指标的技术派。技术派对客观经济形势的状况不怎么关心,只是根据对各项技术指标的分析对股市行情作出判断。说股市的非理性暴涨常常是通过将股市行情同宏观经济形势作比较,从基本面出发而得出的一种判断。许多投资者相信技术分析。如果根据行情数据,对市场进行技术分析,对96年证券市场的暴涨会作出怎样的判断呢?
非常有趣的是,股市的非理性同技术分析指标的统计结果中反映出的市场超买现象是一致的。本文根据每天公布的上证指数和深证指数有关数据,计算投资者常用的技术分析指标威廉指数R%、相对强弱指数RSI以及随机指标KDJ,然后作出统计分析。在一般的技术分析书籍中,威廉指数R%小于20,相对强弱指数RSI大于80,随机指标KD值大于80,J值大于100为超买现象。表1给出这三组技术指标从1991年到1996年每年出现超买现象的频率(100乘以每年出现超买现象天数除以每年的交易日)。考虑到中国股市经常存在着过度投机,计算时将威廉指数R%小于10,相对强弱指数RSI大于85,随机指标KD值大于75,J值大于100计为超买现象。如表所示,上证1991和1992两年的威廉指数、相对强弱指数、随机指标KD值以及深证1996年的随机指标KD值的超买频率都大于30%,也就是说所统计的年份有30%以上的交易日处于超买状态。上证1993和1996两年、深证1992年的威廉指数、随机指标KD值的超买频率都在20%左右,超买现象也较严重,这同当年的股市过度投机情况是一致的。
去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发表了《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一文,指明了股市中的反常现象。文章发表之后,过度投机情况一度有所收敛。可是,时隔不久上海和深圳两股市指数又一路攀升。根据《中国证券报》提供的数据,采用以上计算随机指标KD值超买频率的方法对上海和深圳两股市在97年3月份的行情进行分析。在3月份的21个交易日中,上证指数的KD值超买天数分别为18天和19天,深证指数的KD值超买天数分别为18天和21天,都达到了90%左右。无论是上证或是深证,3月份的指数均为明显上涨。这样,3月份的技术指标几乎每天告诉投资者,在短期内,大盘已经涨到头了,做短线的可以考虑卖掉手中的一些股票。可是,股指仍然天天再攀新高,买进仍然有利可图。常常听到人们在说,技术指标在中国股市不灵,这就是典型的情况。
尽管技术指标已不能作为一个很好的投资顾问,表1各种技术指标的统计结果却又非常一致和清楚地反映了中国股市自成立以来各年的过热程度。尽管政府和全社会似乎都认识到目前股市的过热状况,股市本身却很难迅速自动降温。因此,有必要从经济学原理对这种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价格的根据是价值。如果将表示某个证券市场的证券价值定义为市场中全部证券的平均价值,市场的证券指数则表示此市场的证券价格。在市场中,价格总是同价值相偏离的。市场的平均市盈率的大小反映了市场中价格和价值的偏离程度。由于在运行中,价格并不直接同价值相联系,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以下将从商品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开始,全面对证券市场中的供求关系进行分析。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商品的价格是由市场调节决定的。市场由买方和卖方两方组成。供求理论通常将买方和卖方描述为需求和供给。在市场上,对于某种正常的商品,商品的数量越多,价格也就越低。图1给出了这种具有负斜率的商品需求关系线dd’。关系线dd’是对需求一方的,或者说,是对买方的。另一方面,市场上对某种商品给出的价格越高,供给一方或者是卖方就愿提供更多的商品。图1的ss’线给出了具有正斜率的商品供给线。
需求和供给关系线
图1
一般意义上的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然而,股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商品。股票具有交换价值却没有使用价值。尽管这样,股票交易市场也有类似商品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在一定的市场规模下,大量的新股发行常常会导致常股票指数的下滑,许多股票价格也随着下落。这就是为什么在熊市时,股民不愿意有新股发行。这一现象是股市需求一方的一种反映。在供给一方,上市公司总希望本公司的股票能卖出个好价钱。这可以说明在牛市或者是市场看好时,也是送股、配股、发行新股票的好时机。
中国的股票市场是在1990年年底和1991年年初形成的。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共上市证券总数为30个,1996年底上升为368个。深圳证券所1991年上市证券总数为7个,1996年底上升为299个。上证综合指数从1990年底的100点涨至目前的1300点左右。深证成指从1991年4月的1000点左右涨至目前的4500点左右。证券的总数在逐年增加,证券的价格也在上扬。需求理论中的商品数量增多价格下滑的现象似乎不成立了。然而,以上描述的商品供求关系线在给定的经济规模约束条件下成立。1991年上证深证两家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总成交金额为81亿元人民币,1996年这两家交易所的总成交金额为41610亿元人民币。证券交易规模增加了330倍以上。图2(a)揭示了这种在证券交易规模增长情况下证券交易供求关系线的变化。如图所示,证券交易规模的增长将需求关系线d0d0’向右平移至d1d1’。证券交易规模的增长同样也造成了供给关系线的向右平移。图2(b)给出了s0s0’到s1s1’的这样一种右移。把这两者叠加在一起,可获得关系线d0d0’同s0s0’以及关系线d1d1’同s1s1’的两个交点。如果证券交易从规模1发展到规模n(>2),把证券需求和供给线画在一张图上,可获得n个交点。把这n个交点连成线,就形成了证券价位发展曲线。这里所指的是证券市场的系统价位发展曲线,或者称宏观价位发展趋势曲线。各种突发性事件、消息以及各种微观因素造成的价位变化都应沿此趋势曲线上下波动。
图2(a)需求关系线右移
图2(b)供给关系线右移
有了对证券需求和供给关系的正确理解,就容易对证券价位的上涨和下跌趋势有清醒的认识。证券市场的系统价位的上涨和下滑完全取决于在证券交易规模发展过程中证券需求和供给各自的发展速度。如图3(a)所示,如果证券需求发展速度大于证券供给发展速度(即,需求线d0d0’到d1d1’、d1d1’到d2d2’之间的距离大于供给线s0s0’到s1s1’、s1s1’到s2s2’之间的距离),证券市场的系统价位就向上涨。反之,如图3(b)所示,如果证券供给发展速度大于证券需求发展速度,证券市场的系统价位就向下滑。如果证券需求发展速度等同于证券供给发展速度,尽管证券交易规模在扩大,系统价位将保持不变。
图3(a)需求大于供给
图3(b)供给大于需求
证券市场中的需求规模的发展、扩大主要反映在投资者投资资金的增多。供给规模的发展、扩大体现在上市证券总数的增加。1996年沪深两市新增上市公司总数分别为105家和102家;流通股本分别达到186.59亿元和158.76亿元,比1995年增长了43.7%和51.2%。然而,两市证券交易总成交金额为41610亿元人民币,剔除国债期货成交额相当于1995年的6.15倍。证券投资着从1995年末的1200万增长到2000万以上,净增800多万人。这些数据说明,尽管证券市场的供给规模和需求规模都在迅速发展,需求规模发展的速度远远大于供给规模发展的速度。这是自1996年以来中国证券市场持续过热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需求线向右移动快于供给线的向右移动(见图3a)。
中国证券市场规模增长如此迅速显然是因为:一、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健康;二、中国证券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三、中国证券市场的现有规模同中国经济整体规模相比仍然过小。
微观经济学将市场分为产品和要素市场。自从1978年改革以来,粮食、蔬菜、水果和部分副食品的市场化起到完善农产品市场的作用。这一产品市场完善化过程改变了中国农村的面貌,改善了中国城市的生活水平。
改革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不仅缺乏完善的产品市场,也没有一个完善的要素市场。要素市场一般指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开拓和发展资本市场的作用,使迅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对新的巨额资本的需求提供了新的途径。这一新的途径不仅仅解决了迅速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也促进了使用资金的效率,改善了经营管理。由于上市公司的业绩影响着公司证券在股市上的价格,公司和公司法人实际上在市场上体现了他们的价值。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为企业和企业家推向市场作了准备。近年来,一系列的公司购并和重组进一步体现和发挥了证券市场的市场作用,为许多前途不十分明朗的国营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从而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从经济学角度看,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完善的产品市场和完善的要素市场在中国基本形成之时,经济改革也就获得了成功。
综上所说,证券市场的需求规模发展的速度远远大于供给规模发展的速度,供给规模的发展体现在上市证券总数的增加。证券市场又能为国营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有计划地迅速扩大上市公司的数量和上市证券总数是目前解决中国证券市场持续过热的有效良策。1996年,由于需求远远大于供给,少数“垃圾股”的价格也被炒得很高。这是市场过热以及过度投机的一种表现。如果有计划地多组织一些优秀公司上市,市场会自然地打压“垃圾股”。
证券市场在中国已有7年的历史。然而,就规模而言,中国证券市场只能算是个未成年的儿童。作为市场经济总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证券市场在中国有着巨大的扩容空间和发展前途。1996年,纽约华尔街股市日成交量基本保持在4亿到5亿股左右徘徊(供给规模的发展接近于饱和状态)。同年,上证深证两市日成交量从年初的不到1亿股上升到年底的超过10亿股,股指上涨速率也远远高于道琼斯指数。可以说,中国证券市场正处在迅速发展和扩充阶段,潜力大于华尔街股市。
标签:证券交易论文; 供求关系论文; 供给和需求论文; 股票论文; 供求理论论文; 股市论文; 投资论文; 美股论文; 证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