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流行 我怕谁——也谈流行书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怕谁论文,也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流行书风形成之我见 从一九七七年起,我由原来教大学的绘画课,改教书法课。事隔不久,中国书协和全国各省、市书协相继成立。一时间全国各地、县以及各大单位的书协,也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整个书坛出现了振奋人心、一派欣喜繁忙的景象。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全国第一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看,因为该展具有邀请的性质,作品呈现出文质彬彬的气息。两届之后,开始活跃起来,由于大展组委会提出了不切合实际的创新要求,评选时将一些与传统拉开距离,不懂笔法,只强调形式感,歪歪斜斜,粗头乱服的劣作,入了选,获了奖。从而大大激发了识书不深、根基不牢的青年书法爱好者,瞄准获奖作品,拼命仿效,在下一届中青展中,又可展出或得奖。这一“窍门”成了参加展览的捷径。此种做法,在我的学生中,也大有人在,他们多为成绩偏低者,好动脑筋,找窍门的“聪明”学子。有的还将国画中的染纸、上蜡、甩矾、打磨等仿古做旧的特技,用在书法上。应该承认,是有些表面效果,也曾在中青展中展出、获奖。他们还嫌老师太保守,不会找“窍门”。时间一长,同学们对这种小技巧,都能捣鼓两下子。慢慢地聪明学子们,也觉得不是治艺的正道,难免自愧有“投机”之嫌。所谓流行书风,主要是指上述那一部分缺乏功力、缺乏内涵,只注重表面形式,线条粗糙,形体结构歪斜,过于强调制作,而又陈陈相因,摹仿抄袭,骗取荣誉的低劣作品,并非是中青展的大部分,更不是全部作品。
二.有识之士对评选导向的认识 流行书风的发展,确实很快,到了一九九三年全国第五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广西现象”的出现,达到了最高峰。我们从一九九三年《中国书法》第六期,全国第五届中青展《评委座谈会发言纪要》中,可以窥视到“评选导向”的失误,现将发言摘要如下:肖弟:获奖的十件作品几乎全是黄调子,基本上没有一张白纸,我个人感觉好像带有非书法性工艺装饰,这是用来弥补书法的不足,我认为这是遗憾的,是个导向问题。薛夫彬:从获奖作品看,我们比较偏重于形式。青年人看着新奇的作品入选比例大,这样可能会使许多人误入歧途。王澄:每次评选都有许多遗憾,行草很多,错字多,赶时髦的多。现在中青年素质很低,就看评委的导向,咱们能尽量避免,让广大爱好者少走弯路,我们少些遗憾。黄惇:从今天有些作品的墨法到笔法都有些遗憾,图章我仔细看了一下,叫各领风骚两三天。张荣庆:一些作品过多的注重形式,忽略了书法本身的质量。我们评选要解决导向问题。有必要对这次存在的问题加以澄清。是现在,还是展览以后,都可以。从以上发言中不难看出,很多有识之士,在评选工作中提高了认识,也增长了才干。他们注重书法的基本功,书法的线条。如果过多地追求形式感,过分的制作与摹仿就会背离书法的本体和发展方向,必须加以纠正。
三.中青展评委之功过 自中国书协成立以来,每年都有赛事活动。特别是两年一届的全国中青年书展,因为这一年龄层次的人数多且活跃,所以每届投稿都在万件以上。评委们要在短期内完成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经常日以继夜地疲劳战,有的累病也无怨无悔,真是难能可贵啊!一届届的展出都给中青年以振奋,调动了他们最高的热情和最大的积极性;同时增强了文化艺术素养,陶冶了情操。对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使中国书法艺术走向世界,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其所起的作用都是无可估量和无法取代的,因此评委之功不可没。但由于评委们文化水平和书法综合素养的局限,往往以偏概全,为形式感强或制作的表面效果所蒙蔽、受欺骗。所以吴乃光在《发言纪要》中说:“这次评选不尽如人意,这与评委的眼光、兴趣、修养有关。评奖时比较注重效果好,真正功力好的没选上。”书法评选这一工作,是开创性的工作,评委们也需要在评选中经受锻炼,提高认识,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有人说评委的发言合情入理。但是为什么却要对“流行书风”式的作品投上一票呢?这种提问从表面上看,似乎有道理,可是一般局外人又怎能知道评选中的委屈和认识上的发展变化过程呢?比如说,在众多的平庸作品中,出现一两幅与传统拉开距离,比较奇异而扎眼的作品。尽管当时评委也觉得不甚理想,最终也勉强投了它一票。存在同样心理的评委一多,凑在一起,这类作品的票数也就多了。所以评委徐本一同志说:“获奖的十件作品,是属于一类风格,从主观愿望上讲有一张也就够了,但在操作中是这么个结果。”评选工作主要靠评选机制的完善和程序的合理以及评委们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获奖作品就是要树立楷模,必须慎之又慎,不应简单的投票了之。我想应该这样做:先从展品中确定大于获奖数倍的优秀作品,作为备选。集中在小范围内,让评委们反复品评、议论。再按字体和书体风格流派的类型,协商制定各类的获奖比例,最后再投票确认。至于评委导向的失误,除流行书风的泛滥外,就是展出及获奖作品的单一化(行书),过于倾向民间书风,忽视或完全排斥精丽书风等。如果将送展作品按类别按比例展出与获奖,一定会出现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