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_金运华

浅谈小学生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_金运华

金运华 湖北省当阳市慈化小学 444100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07-065-01

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它是通过对事物的感知、表象进行分析、概括、归纳而获得事物本质的能力。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强弱,不仅与知识理论、水平有关,而且与思维方式有关。在众多思维方式中,发散思维是开放性思维,是最具有想象力的思维,思维的过程中,既有求同又有求异,因而最具有转化为创造力的潜能,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差,加强训练和培养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训练,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发散思维的能力。

1、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的非常重要。

通俗的讲,发散思维是对同一事物、同一主体产生的众多各种各样的思考,进而形成不同的处理方式和途径。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就是培养小学生对同一道题目做出多种思考,应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达到熟练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体系的目的,并从中体会和找到最优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非常重要,它是小学生能力培养的内在需求。小学生具有发散思维的天性,想象丰富,天马行空,不受禁锢,喜欢表达与众不同的思想。有一个著名的社会调研“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调研人员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问画的是什么,公务员、大学生甚至包括高中生都哑口无言以对,而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小学生却表现的异常踊跃,说画的是太阳、月亮、铁环、圆饼、气球……众说纷纭。如果把小学生这种发散思维的天性,正确引导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会让小学生早日发现数学的奥秘,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收获高于他人的成就。实践证明,发散思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创新思维的源泉。社会要发展离不开创新思维,而发散思维正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单一的思维不能提供足够的动力。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应当受到保护、引导和培养,并让发散思维成为其一生的固定特质,就有可能成长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如果教学中只注重单一思维的简单快捷,就将导致学生思想逐渐僵化,发散思维和想象力慢慢丧失,社会也将没有创新人才可用。

2、小学数学教学与发散思维培养的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

纵观小学数学教学与发散思维培养的现状,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商榷,一是教材内容及编排形式较为单一。由于受教材篇幅限制,大部分内容都只着重一种解题思路的展示,教学中以教材为准绳,全面围绕教材活动,以本为本,没有顾及和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有许多学生“吃不饱”,不能展示自己的不同思维,觉得学而意犹未尽。二是教师力求简单快捷的教学方式和效果,没有多角度挖掘和补充数学问题多思路、多方式的解答方法,对学生自创的与教材、老师不同的解答思路、方法,予以批评,甚至否定,认为没有必要,觉得学生是爱出风头、不听指挥,树立了教材与老师的权威,忽视学生学习的感受,打击了小学生发散思维的积极性。三是小学生发散思维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小学生发散思维不受约束,有时候显得漫无目的不着边际,教学中既要保护和培养小学生发散思维的天性和能力,又要注重正确引导。过于无序的思考,不仅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也会增加学生的思想负担,于教学无补,于学生无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培养小学生数学发散思维要讲究策略。首先要正确看待和评价小学生的发散思维。小学生的发散思维有时会显得杂乱无章,既可能带有创造性,又可能具有破坏性,对课堂产生不可预设的影响和干扰,不一定都是正面的、有用的和积极的。但老师不能因噎废食,挫伤小学生发散思维的积极性,而应容忍和掌控小学生发散思维的不确定性,引导学生展现积极、有用的发散思维,给与鼓励和肯定,让学生在约束的前提下围绕主题发散思维,树立小学生学习的自信。其次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发散思维的能力和习惯。小学数学课堂是由教师掌控的,教学流程和思维导向都由教师决定。只有教师不照本宣科,勤于思考,做好发散思维的引领和示范,才能接纳学生发散性思维,教出勤于思考的学生,带领学生在发散思维的教学道路上前行。相反,教师的惰性思维、本本思维,势必阻挡学生的发散思维,产生不容忽视的副作用和危害。第三,学校对发散思维的教学给与肯定和支持。发散思维费时费工,没有单一思维简洁明快,在短时期内看不到发散思维的优势,在学业评价阶段也不能体现发散思维的成效。但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学校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肯定和支持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发散思维,让师生在发散思维的教学上多做探讨和研究,为创新思维奠定坚实的基础。

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的案例操作。

例如针对同一道题目,根据已有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用不同的方法解答问题,理清知识脉络,达到融会贯通,并找到自己最适合、最擅长的解题思路,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最有效的办法。下面是教师教学分数应用题一题多解的实例。题目:白兔和黑兔一共有100只,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2/3,求白兔、黑兔各有多少只?分析题目得出两个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式,①白兔+黑兔=100只,②白兔=黑兔×2/3。这道题最常规解答方法,在数量关系式②中,黑兔是单位“1”的量,设黑兔有X只,得到白兔有X×2/3只,代入数量关系式①中,得到X×2/3+X=100,解方程得黑兔X=60只,代入X×2/3中,得白兔=X×2/3=60×2/3=40只。教学中有学生问,设黑兔有X只,能否先由数量关系式①入手解答呢?当然可以。在数量关系式①中,设黑兔有X只,则白兔+X=100,推出白兔=100-X只。代入数量关系式②中,得100-X=X×2/3,解方程得黑兔X=60只,代入100-X中,得白兔=100-X=100-60=40只。这两种解法中,先求出了黑兔60只,再求白兔的只数这一步本身也有多种解法,学生可以分别进一步探索。如果学生再问,能否不设黑兔,而设白兔有X只,进行解答呢?答案也是肯定的。设白兔有X只,在数量关系式①中,有X+黑兔=100,则黑兔=100-X只,代入数量关系式②中,得到X=(100-X)×2/3,解方程求出白兔X=40只,代入100-X,得黑兔=100-X=100-40=60只。同样,设白兔有X只,在数量关系式②中,有X=黑兔×2/3,推出黑兔=X×3/2只,代入数量关系式①中,得到X+X×3/2=100,解方程得白兔X=40只,代入X×3/2中,得黑兔=X×3/2=40×3/2=60只。之后又有学生问,这道题能否用份数法解答呢?把分数应用题转化为份数应用题同样深受许多学生喜爱。在数量关系式②白兔=黑兔×2/3中,把黑兔看做单位“1”,即1份,那么白兔就是2/3份,总共(1+2/3)份,用总只数除以总份数,即100÷(1+2/3)=60,求出1份即黑兔的只数60只,再求出白兔的只数。在学生用份数法解答时,在数量关系式②白兔=黑兔×2/3中,把黑兔看做3份,那么白兔就是2份,总共(3+2)=5份,用总只数除以总份数,求出1份表示的只数,即100÷(3+2)=20只,白兔有2份,即20×2=40只,黑兔有3份,即20×3=60只。以上两种方法都是份数法,思路相同,但具体理解和操作策略有较大差异。当然这道题还有其他的思路和解法,如按比例分配的方法也可以解答这道题。虽然一道题目的多种解法并不要求学生全部掌握,但让学生体会到发散思维的奥妙和神奇,从而形成对解题的独特理解更为重要。

论文作者:金运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7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生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_金运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