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景书 杨起 李海娟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 广西 南宁 530021)
【摘要】创伤性休克为外伤后严重症状,急诊救护时必须迅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治,快速改善休克症状,及时扩充血容量,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交通意外频发,导致创伤性休克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人类致死的主要原因。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赢取足够的抢救时间,正确时间内实施急救护理,对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创伤性休克的急诊救治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创伤;休克;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7-0282-02
创伤是指机械性损伤,是由多种致伤因子造成的人体结构连续性损害。严重创伤常涉及心、脑、肺、肝、肾等重要器官而危及生命,或因肢体毁损而致残。多发伤具有伤情重、变化快、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等特点,对而遵循急诊救治流程,先救命后救伤,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患者在伤后的“黄金1h”内,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而主动及时、规范有效的急救护理对抢救工作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均符合卫生行业标准中关于创伤性休克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 32例,挤压伤22 例,高空坠落伤 12例,重物砸伤5例,钝器伤3例,其他原因6例。入院后经急诊积极救治护理,转入手术室手术及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
2.院前急救
2.1 现场处理
快速反应是抢救成功关键的,影响因素为院前急救的反应速度。急诊值班医护人员需 24h待命状态出诊时间限制在5分钟内[1]。
2.2 初步评估
伤情评估采取ABCDE法。方法:A 气道有无梗阻;B 呼吸频率;C 脉率、血压、末梢循环;D 神经系统;E 暴露检查;肢体活动、有无畸形[2]。ABCDE 检查前提是避免颈椎的进一步损伤,对患者气道、呼吸和循环状态进行评估,同时要检查受伤的患者是否有神经功能障碍,最后要脱去衣服,避免加重进一步损伤,可剪开患者的衣服,以充分暴露可能受伤的部位,但注意要给患者保暖,防止体温过低。
2.3 对伤势准确评估
准确判断病情,快速评估,以确定处理的优先顺序,急诊科医护人员应该对受伤情况进行询问,确定伤者的受伤时间、经过、部位等,观察患者气道是否通畅,呼吸的频率和节律,是否自主呼吸;观察脉搏、血压、面色、末梢循环,有无低血容量性休克;有无胸腹联合伤等,迅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紧急问题,严重创伤者启动绿色通道流程,给予畅通无阻的救护,以最快时间最快速度赢得最佳救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急救复苏
多发伤病人初期的现场急救十分重要,应重视伤后1h的黄金抢救,10分钟的白金抢救,使病人尽可能短时间内获得最确切的救治。最好将救命的外科处理延伸到事故现场。现场抢救原则是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先抢后救,抢中有救,尽可能使重病人在伤后10分钟得到救治,尽快脱离事故现场,减少病人在现场停留时间,同时还应消除病人的精神创伤。在医疗救护中, 能体现“立体救护、快速反应”的救治原则。
3.院内救护
3.1 复苏
紧急复苏原则主要为:快速识别患者高危险创伤引发的凝血功能紊乱,从而预测患者输血量。快速控制患者出血,也可以采取外科方案止血。有效预防酸中毒、低体温、低血钙情况,及减少晶体液应用,避免出现血液稀释。早期输注血浆、红细胞与血小板,1:1:1水平输入,必要时可使用新鲜全血输入。适当应用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产品,提高治疗安全性。
3.2 止血、止痛
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关键为快速控制出血。可用敷料加压包扎,厚度为0.5~3.0cm若患者为活动性出血则用血管钳结扎止血或将出血点住;若止血无效则应用止血带,每间隔 15min松解1次,防止肢体坏死,累积应用止血带时间应在4h内。
3.3 合理供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检查,将其呼吸道内分泌物、痰液、呕吐物、血液迅速清理;若患者出现气管断裂、喉头水肿等情况,护士要配合医师现场做气管切开;昏迷患者可基于其血气分析结果和呼吸情况来对给氧时间和氧浓度予以适当调节,严重者要及时进行气管插管。
3.4 术前准备工作
积极的手术配合,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的严密观察和密切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为严重创伤手术预留一个专用手术间,保持通讯畅通,值班人员接到绿色通道紧急电话时,立即询问专业相关情况并启动科内绿色通道方案。按照分工展开术前和麻醉前准备,做好急救准备,最大限度的节省时间,确保生命救护绿色通道的开放。
4.病情观察要点
4.1 生命体征监测
采用多参数监护仪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呼吸、指脉氧、体温,同时监测患者意识状态、尿量、肾功能、凝血功能、胃黏膜 pH、电解质等,以作为复苏效果的评价指标,以调整补液速度、呼吸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深度,呼吸节律。快速输液时要尽量避免出现肺水肿,抗休克过程中,应及时机械通气,避免出现休克肺,要将分泌物及时清除,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氧气流量,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实施其他护理措施,密切监护患者的情况,一旦发现患者有再出血的征象,及时进行处理。
4.2 血流动力学监测
对患者的中心静脉压、有创血压、平均动脉压、心排血量、动脉血气进行监测,并进行分析,对患者的循环血量、心功能状况、组织灌注及酸碱平衡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
5.转运护理
创伤患者经急诊抢救,生命体征平稳后方可转送,在转运途中,若患者病情不稳定需应用初级创伤救治原则重新对病情进行评估,病情严重者急需检查、急诊手术、抢救的提前与专科医生、手术室取得联系,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检查、入院或手术治疗。
6.结语
创伤性休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危急综合征,在创伤性休克抢救过程中,时间 就是生命,快速正确评估病情,快速止血、抗休克,尽快进行手术治疗,可明显降低休克患者的死亡率,提高生存率,对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晓卫.院前急救中创伤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8):272-273.
[2]汪秀年,孙明寅,等.720例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与护理[J].安微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3):67-68.
论文作者:莫景书,杨起,李海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患者论文; 创伤论文; 急诊论文; 性休克论文; 呼吸论文; 生命论文; 病情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