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水利工程的水环境定量评价论文_朱文辉

城市环境水利工程的水环境定量评价论文_朱文辉

朱文辉

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青海西宁

摘要:城市防洪水利工程和水环境水利工程本身都没有直接的工程效益,都是公益性水利工程。城市水环境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它以良好的市容环境,改善城市市民的公共生活质量,提高旅游业的吸引力,使当地房地产增值,改善投资环境,有利于城市对外的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因此,水环境水利工程将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环境;水利工程;水环境定量评价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越来越快,急剧的人口压力和对于生活质量的迫切追求,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多。地球上的水资源十分有限,为了能够更加充分的利用它们,大量的水利工程开始兴建。然而这些大型工程都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众多的监测资料里我们发现,生活废水里氮和磷化物的含量较高,而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以及合成有机化合物。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了水质。由于农业灌溉和肥料的使用,很多水体有着硝酸盐含量的显著提高。我国水环境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部分地区水资源供应大量短缺,周围环境急剧恶化。于是人们开始大力倡导进行环境水利建设,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

1水环境的评价方法

目前工程水利正逐步转为资源水利,水利工程将更加重视对环境的影响,更加重视环境效能、效益。水利工程的环境效能、效益评价,特别是定量评价,是工程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水环境水利工程的目的是改善水质,治理水环境,提高水环境容量。一般来说,城市水环境水利工程的水库库容有限,不具备调节能力,其入库流量等于泄水流量,主要是利用水库容积,使污水自然修复(降解),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影响水环境的因素包括水库运用方式、天然来水过程、水库(河道)的流态等。由于天然来水情况是随机的,有其不确定性,影响着对此类水环境水利工程的评价。因此,对城区河段水环境影响的评价必须针对整个运行过程。水环境水利工程对城区河流水环境改善的评价带有随机性,应以统计量来表示,即用水质(污染物浓度)的保证率来评价。在多年运行期间,河流(段)水质不低于Ⅰ(Ⅱ、Ⅲ)类水质的几率,称为Ⅰ(Ⅱ、Ⅲ)类水质保证率。用符号PⅠ(Ⅱ、Ⅲ)表示。在多年的运行期间,河流(段)水体中某污染物的浓度低于Cp的几率,称为该污染物浓度Cp的保证率。用符号Pc表示。根据天然来水资料特点,河流水质的保证率一般以月(旬)为单位逐时段计算,由长系列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水质保证率。由于城市水环境水利工程的库容有限、水域范围小,而且评价是从整体平均情况来考察,因此,河流水质分析的水利计算采用零维河流(均匀混合水体)水质稳态计算基本方程。

2城市环境水利工程的水环境定量评价措施

2.1水功能区划和水质选择

在建设城市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必须有一定的技术标准作为参照。水利工程在建设的时候第一原则是不能提高市区河段汛期的水位,不影响城市的开发和规划,在此基础上改善和美化市区的环境。最好能够进一步减少已建防洪工程的冲刷,提高堤身的稳定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水利枢纽工程作为一项大型的工程建设项目,设计起来较为复杂,随着城市的发展,用水量在急剧加大,因此城市的排污功能要很强。

在设计和确立标准时,设计者应当对本地区的水环境进行现场实地的探测和取样以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对水资源的发展趋势进行一个预测和判断,考察和收集市政排污的各种实际情况和数据加以处理,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其所属位置的水功能。在完成对流域水体现状进行调研和对整个流域系统的分析之后,对各水域水体进行合理地划分的功能叫做水功能区划。为了确定流域的重点保护目标,我们必须开展水功能区划。参照以前的水域保护功能目标,对水域能够允许的纳污量进行一个评估,然后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确定。设计好排污口,并对这些排污口进行优化管理,做到合理分配,以实现综合的整合与治理。这样就完成了科学规划水域水资源保护的投资和实施计划的第一步。

首先要确定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方案,然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协调和统一,这是进行水功能区划的首要原则。做到有的放矢,逐一管理,对待高功能水域要进行高标准保护,而面对低功能水域则需要相应的采取低标准保护措施,这样配合管理下来才能够做到有效的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我们还会针对水质的不同对它们相应的管理标准进行划分,原则上我们一般把它们分为保留区、开发利用区、保护区和缓冲区。

之所以制定水质控制标准,就是为了改善城区内部江河的水质,设计人员制定了水质控制标准,在对流域水功能进行划分时,所采取的一般步骤首先是调查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地表水功能,根据设计及的标准和规划的预期以及社会发展的步伐来对未来地表水功能的需求三个因素来进行综合考虑,对工程的目标进行一个合理的预估分析,设计一个恰当的规划,最后按照地表水功能区划的指标体系来确定水质保护目标。

2.2确定水利工程的规模

水库平时的正常水位决定着城市水利工程的具体规模。改善水环境是确定城市环境水利工程规模的第一目标,同时还要做到提高城市防洪的标准,促进城市防洪工程的建设步伐,最终目标就是提高市民的公共生活质量。

人工湖是使地产增值的一个重要手段,工程人员可以通过闸坝蓄水来建造人工湖,这样就可以大大减缓土地投资压力,吸引更多的用户,在此同时,还有一些重要指标必须加以确定和核实,如水环境水利工程的正常水位、库容等。在建造过程中要以环境控制、改善城市河道水质为原则,提高城市河流的水环境容量。为了改善水环境,城市环境水利工程规模在确定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实地因素和设计条件。在对工程对水环境的改善进行评价分析时,要定量进行,用数据和事实来说话。具体操作时我们建议采用水质预测理论来进行分析计算。工程人员一般都选取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计算水库下游河道水质达标的保证率,具体的操作办法是计算长久以来水资料的列表数据,找出达标的变量,进行统计计算和核实,把所有达标的时段数都找出,计算出保证率(也就是达标的概率)。在选取样本时,首先要对水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其中的三个典型代表年份作为样本进行列表计算,并找出达标的时段,再一次计算保证率。最终确定出设计年份,进行来水水质分析和预估,尤其是要计算出枯水时段的水质,并按照最终计算的结果和设计的要求数据来对比,以此确定出这是否满足保证率要求。

2.3评价分值计算方式

参照各评价指标的赋分标准,根据评价水体代表值,计算评价水体各评价指标赋分值;根据准则层赋分体系规定的指标赋分权重,计算评价水体准则层赋分;根据目标层赋分体系规定的准则层赋分权重,计算评价水体目标层赋分。

结束语

水利工程水环境效益评价方法要遵循水环境效益量化原则,即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相对完备性原则、相对独立性原则、主成分原则、针对性原则和灵活性原则。在环境经济评价中,强调的是要反映个人的经济偏好。依据市场规律,紧密结合水利项目水环境特性,科学地分析水利项目一环境一资源一经济相互作用的过程,评价环境改善所带来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阳大兵.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大学,2012,5.

[2]武建,高峰,朱庆利.大数据技术在我国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及前景展望[J].中国水利,2015,09.

[3]钱正英,张光斗.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及各专题报告[J].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论文作者:朱文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  ;  ;  ;  ;  ;  ;  ;  

城市环境水利工程的水环境定量评价论文_朱文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