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中国企业文化的根源_文化论文

孝道:中国企业文化的根源_文化论文

孝,中国企业文化的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文化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文化研究兴起于西方,通过对波音、惠普等企业文化的研究表明,这些企业所在地普遍都有宗教信仰背景,基于共同宗教信仰的员工所秉持的价值信念,成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源头活水。相对而言,我国企业的员工大都没有宗教信仰背景,企业文化建设存在源头缺失现象。这就使得中国企业在学习和借鉴西方企业文化时,难免会出现“异体移植”的问题,也就是仅仅从制度和形式上来建设企业文化,就好比一棵树“移栽”到异地时没有带着根,必然难以落地和持续生长。因此,探寻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源头十分必要和迫切。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儒家文化对于中国人的思想、精神、性格、行为等的塑造形成了深远的影响。钱穆先生曾说,中国的儒家教育,虽不被视为宗教,却有极深厚的宗教情感与宗教精神,可以代替宗教的功能。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曾说:“管理越是能够运用一个社会的传统、价值观和信念,越能取得成功。”因此,从儒家文化中发掘核心价值与理念,应该能够找到适合于中国人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源泉。

在儒家文化中,政治思想与教育思想是合一的,政治的主要功能在于对人民施行教化,其主旨在于教人如何为人,而做人的根本就是孝道。

《说文解字》中对“孝”字的解释为:“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的内涵,首先可以从这个字的结构上来看,孝是一个会意字,上面是一个“老”字(上半部),下面是一个“子”字,意思是子承父,代表上一代和下一代是一体的,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代沟”的观念,而且“老”在上、“子”在下,代表下对上要尊敬、恭敬,这是体现子之德。若推演开来,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过去无始;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未来无终,无始无终是一体。当一个人具备了与一切人的“一体感”,自然就能以仁爱之心与一切人相处,因此,孝是一个人仁爱之心的原点。孟子说:“仁之实,事亲是也。”《论语》中说:“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儒家讲孝的内容非常丰富,《孝经》中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指出了孝的三个层次,即事亲、事君和立身。事亲就是奉养自己的父母、保障父母的衣食住行;事君在古代指忠诚地对待君王和自己的职位,在现代可理解为忠诚地对待自己所在的组织和领导,忠实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立身是指在社会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荣耀欣慰,这是孝的高级目标。可见,孝是融贯了服务于家庭、服务于组织、服务于社会各个层面的协调一致的理念与心态,能够使三者完美统一。

关于子女如何尽孝,《论语》等典籍中从多方面进行了具体论述,包括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和养父母之志等内容,强调对父母的态度要亲爱、恭敬、和顺。“养父母之身”是指照顾父母的衣食等基本生活,但为人子女仅仅做到这些是不够的,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事奉父母,重要的是子女从内心发出对父母真诚的尊敬之情,令父母在精神上得到欣慰,使他们心情愉悦,否则,与养牲畜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孔子说:“色难。”意思是,事奉父母时保持和颜悦色是最难的。对父母和颜悦色,尤其要表现在当父母有过失的时候不应发怒和埋怨。《论语》中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意思是说,子女侍奉父母,如果他们有不对的地方,要轻微委婉地劝说,若父母不能听从,还当照常恭敬、不要违逆,且看机会再劝谏,虽操心忧劳而没有怨言。可见,儒家的孝道把尊敬父母视为比赡养更高层次的行为。孟子也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这些都是属于“养父母之心”。作为孝子,进而还应该养父母之志,就是应当努力实现父母善良的心愿、达成父母的高远志向。《礼记·中庸》中讲道:“夫孝也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总之,孝的内涵是十分深广的,孝是出于人的本性,是人的天性的展现与升华,主要体现了对父母长辈感恩、恭顺和礼敬等心态,是人从小在家庭的人伦关系中自然培养起来的德行,其对象还应进一步扩展到家庭之外,把敬老尊长的观念推广到社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孝经·广至德章》中说:“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一个人如果具备孝德的基础,扩而充之就能做到对一切人、事、物都尊重、感恩和礼敬,所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孝”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而备受推崇,体现着中华民族感恩仁爱、重情重义的基本精神。《孝经·三才章》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意思是,孝道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天经地义,乃是人类最为根本首要的品行。在《孝经·圣治章》中,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意思是,天地万物之中,以人类最为尊贵。人类的行为,没有比孝道更为重大的了。《孝经·开宗明义章》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是,孝顺父母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切的圣贤教育、道德教育,都要从孝开始教起。这就是说,劝人为善应该以培养人的孝心作为起点。

因为一个人与父母的关系是人生所面临的第一重人际关系,父母对子女的养育恩重如山,子女理应知恩图报,因此孝心是感恩心的起点。“爱人”首先要从爱父母做起,进而爱其兄弟姐妹、爱其族人、爱其长上、爱其组织(团体)、爱其民族、爱其国家,这种推己及人的自然亲情,是符合人的认识与情感发展规律的。孝的教育,注重培养的是人的重道义、恩义的情感,如果一个人道义、恩义的处世原则树立不起来,就会形成一种以利害为取舍的处事原则,这样的人往往就会做出见利忘义或忘恩负义的事情来。反之,当一个人有了孝心,他的善心就能得到开启,德性就能够展开,人生态度就能逐步得到提升,所以说“百善孝为先”。

可见,“孝”是人性之真诚而天然的情感,孝的教育不仅是家庭伦理和谐的天然基础,也是维持良好社会伦理以及政治秩序的根本。如果父子关系处理不好,夫妇、朋友、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等关系就很难和谐。因此,孔子将“孝”称为古圣先王实现天下和顺的“至德要道”,可以达到《孝经》中所说的“民用和睦,上下无怨”,“长幼顺,故上下治”的效果。

孝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儒家思想中,“文化”一词可以理解为“文治教化”的意思,《易经·贲》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也就是顺应天地人文的规律,从人的本性出发进行教化,起到变化人的气质、提升人的觉悟和素质的作用。

如前所述,“孝”之德是出于人的本性,是仁爱之心和道德的根本。“孝”的观念是中国人的基本信念和核心价值,是一种集体化的潜意识的对人性的认同。

《论语》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凡事应从根本着手,才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做法,必然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基于孝道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符合企业文化的生成规律,不仅很容易获得企业全体成员的心理认同和接受,其推行效果也必然会深远而持久。

具体而言,以孝为核心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如下意义和效果:

(一)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与归属感

现代很多企业困扰于人才跳槽和流失问题,慨叹员工忠诚度不高,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招聘、选拔、培训等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古语云:“忠臣出于孝子”。“忠”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含有敬肃和尽心的意思,通常理解为诚心尽力。可见,“忠”的概念涵盖了当今企业强调的“忠诚度”和“敬业度”。从态度而言,忠心与孝心是相通的。《孝经·广扬名章》中说:“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意思是,一位有德行的君子,由于在家中能够以真诚、敬肃之心尽心侍奉父母,因而就可以将这种态度转移到忠诚地对待领导、对待企业,并诚心尽力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可见,忠诚心是以孝心为前提和心理基础的。

(二)有助于培养员工的感恩心

孝敬父母,从根本上说是感恩心的体现,就是感谢父母的生育、养育和培育之恩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父母是对我们付出最多的人,一个人的感恩之心首先是从对父母生起的,只有对父母懂得感恩,才能感恩他人的帮助、感恩老师的教导、感恩领导的关爱提携,进而感恩祖国和人民的护佑、感恩天地的承载化育。

具体到企业中,一位有孝心和感恩心的员工,更能体会到企业和管理者对自己的栽培与成就、体会到同事对自己的支持和帮助、体会到顾客对企业的利润回馈使得自己有稳定的工作与收入等,因而就能怀着感恩之心,尽力去回报他人的付出,努力工作,减少抱怨之情,和谐地与人相处。

另外,一个人有了感恩心,也更能体会到财物等的来之不易而懂得珍惜爱护。正如《朱子治家格言》中所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如果员工都能养成勤俭节约、爱惜物品的习惯,也可以为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三)有助于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执行力

现代企业管理越来越强调责任感和执行力的重要性,因为无论企业领导的决策多么英明、企业的愿景和战略目标多么辉煌,最终都需要员工们齐心协力地去实现。

所谓“责任感”就是一种主动承担责任和义务的态度,较强的责任感表现为主人翁精神。如果具备了孝心的员工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自然就能够升起较强的责任意识,将企业兴衰荣辱与自身的成败得失联系在一起,从而甘愿为企业目标的实现付出努力。

所谓“执行力”,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自觉自愿地、主动积极地完成任务的意愿与能力,不找借口、不拖沓。在《弟子规》的“入则孝”中开篇即说道:“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如果将其中的“父母”换成“领导”,这不就是最好的执行力吗?若一位员工在家里能够落实孝道,对父母的召唤与命令抱持着恭敬的、尽心的、及时去执行的态度,那么在企业中很自然地就能够延续这种态度,积极承担工作,想方设法高效地去完成企业所交付的任务,形成较强的执行力。

可见,唤醒员工的孝心,是企业管理中最根本最有效的激励方法。

(四)有助于培养员工为顾客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理念与精神

现代企业均强调“顾客至上”的理念,顾客是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享用者、是企业收入和利润的直接来源,因而可以看作是企业全体成员的“衣食父母”。《弟子规》中说:“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冬则温,夏则清。”“亲有疾,药先尝。”企业员工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全心全意为父母着想、细致入微地体贴父母需要的习惯,也即具备了较强的换位思考能力,并培养起点点滴滴耐心侍奉父母的亲和态度,转而应用于对待顾客,视顾客为亲人,就能很自然地培养起真诚为顾客服务的态度和行为,会在不论产品开发、设计、生产的过程中,还是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都用心体会和满足顾客的需要,为他们提供满意的优质产品和周到的服务,本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心态,必然不会推出诸如“三鹿奶粉”之类的假冒伪劣产品。

(五)有助于提升员工的满意感和幸福感

对孝心的培育和加强是最好的员工情绪管理之道。《礼记·祭义》中讲道:“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当一位孝子真正发自内心地敬爱和事奉自己的父母时,一定能够在态度上做到心平气和,面部表情也会带有愉悦的神色,这时,孝子的身心必然能舒畅和健康。其实当子女孝顺父母时,不仅父母受到了照顾和恭敬,做子女的内心会有一种由衷的幸福感,在让父母喜悦的同时,自己的内心也必然是喜悦的,而这种天伦之乐是本乎人的天性,是任何其他形式的快乐所难以取代的。因此,若企业加强对员工孝的思想和行为的培育,员工也会发自内心地感恩和恭敬、对待自己的领导和同事,与他们形成亲人般的关系,从而满足其社会交往、尊重等心理需要,在工作中获得由衷的满意感和幸福感,进而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六)有助于增强团队精神和企业凝聚力

“悌”的精神是“孝”的自然延伸,主要是指家庭中兄弟姐妹之间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弟子规》中说:“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悌道的落实有助于培养人们恭敬有礼和谦让的美德,形成尊长爱幼的为人处事态度,这种态度推延到企业当中,就是同事之间要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尊重、互爱互助。《孝经·广扬名章》中说:“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论语》中说道,“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可见,如果企业员工都能如手足一般相待,就能各自发挥自己的专长,彼此承诺为实现企业这个“家”的共同目标努力奉献,企业中德行高的、年长的、资历深或职位较高的人员,就会主动教导和帮助年轻的、资历浅的、职位较低的人员,反过来后者也能对前者做到尊敬、服从他们的领导、遇到问题谦虚地向他们求教,从而形成良好的互教互学、真诚合作的风气,这些都是团队精神的最佳体现,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士气,进而提升企业绩效。

(七)有助于维持组织的秩序与规则

孔子的弟子有子说:“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引申到企业管理中,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在家里能够孝敬父母、恭敬顺从兄长,而在企业却不服从于管理、喜好和上司对抗的人是很少见的。一个能自觉地服从管理的员工,就不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和麻烦。由此可见,如果人人都具备“孝悌”的思想,企业的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人事纷争。

《弟子规》中说:“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孝悌的基本精神是恭敬和谦让,即遵循礼的自然秩序行事。管理者如果把“孝梯”的思想根植于企业员工的心中,大家就会自觉遵守组织的纪律和规章制度,自愿遵循企业流程规范行事,这不仅有助于降低工作中的内耗与摩擦、提高组织运作效率,而且可以维护企业内的管理秩序与规则的权威性,使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八)有助于提升企业道德水平,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道德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而企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又取决于其中每位成员的道德水平。《弟子规》中说:“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德有伤,贻亲羞。”“见人善,即思齐。”等等。可见,孝心的培养有助于提高人们自我反省、自我约束的能力,增强羞耻心,不做有违道德的事,而且会自觉积极地从事有道德的善事。

企业从孝道人手进行道德教育,可以使其成员自觉遵守道德准则,这显然比外在规章制度的作用更加有力,也可以降低企业的监督成本。当企业员工都能具备孝悌仁爱之心,在真诚为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同时,积极奉献社会,履行社会责任,必然能够赢得顾客的满意,有助于在顾客乃至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人们的信赖和口碑,而这是难以用金钱衡量的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有利于增加企业的长远综合效益。

(九)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

企业文化具有辐射功能,会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弟子规》中说:“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当企业中的成员均遵循此规范去广泛践行孝道,就会成为具有感恩心、爱心和责任心的社会公民,并将这份孝心扩展为对待周围人们的仁善态度,这些态度和言行必然会感染亲人、朋友、顾客等身边的人,因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都会自发地起而效法,这样就会逐步扩大仁孝之风的影响力,能够形成人与人之间以仁爱相互对待的友善关系,有助于整个社会风气向良普和谐的方向发展。

从上述分析可知,将孝的思想融入企业文化的建设之中,可以自然地达到企业内外各种关系和谐顺畅、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效果。

企业的根本在于人,人最重要的因素是德行,而德行的根本在于孝。孝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人性之源和伦理道德的基石。企业文化唯有深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以“孝”为根,以“德”为干,才能使企业中的“人”真正生起爱心、感恩心、忠诚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执行力和团队精神,为企业的发展真诚奉献,与企业共同成长,使企业这棵大树枝繁叶茂。基于孝道思想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员工的幸福感,融洽企业人际关系,进而营造和谐的顾客关系及商业伦理,树立有道德的企业形象,使企业与社会实现和谐共荣、持续发展。

总之,以孝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为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扎根与落地问题提供了一条途径,对实现个人、企业、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标签:;  ;  ;  ;  ;  ;  ;  

孝道:中国企业文化的根源_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