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积极性调动_学校管理论文

论中学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积极性调动_学校管理论文

谈学校管理中有关中学校长积极性的调动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有论文,积极性论文,学校管理论文,中学校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 要 当前,一些中学(特别是县、乡的中学)校长流露出不想搞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思想倾向,其具体表现是多方面的。解决好这一思想问题,是深入进行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否则,即使教育改革方针很明确,但失去学校基层管理干部的有力贯彻,教改也难以奏效。要把调动广大中学校长办学的积极性问题,摆在主要的议事日程上来抓。要把提高中学校长办学积极性问题当作重要课题来研究,有效地改革学校管理体制,改善校长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并从制度上加以保证。

关键词中学校长办学积极性调动制度改革

* **

在深入进行中学教育改革,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人们较多注意的是如何发挥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对教师的要求也很具体。但是,对于怎样堤高校长办学的积极性问题,却较少提及。在教育论坛上,这方面发表的文章也不多,有所论及也常常是一笔带过。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不应有的疏忽,一种对于中学实际的脱离。

如果不是闭目塞听,那现今蓬勃发展的教育改革的背后,消极面是明显存在的。当前,在一些中学(特别是县、乡中学)校长中,不愿当头,不想搞行政管理工作的思想确实有所滋生、蔓延。这种状况的存在,不利于深化教育改革。据调查,不愿当校长,思想上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一是觉得境遇差,困难大。说什么“当家难,要权没权,要钱没钱”。二是认为人际关系复杂,上下左右压力大,工作不易搞,吃力不讨好。三是横向比,心理不平衡。看到一些人富起来了,钱挣得多,生活阔绰,且来得容易;而自己因待遇较低,显得清寒。牢骚话不时都可以听见,如说什么“校长是老师、学生的‘奴隶’,苦死、累死、气死、活受罪”;“要不是上级命令干,实在不想再当这个校头头。”上述说法归结起来,一方面反映了一些校长对自身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有如何发挥校长的作用,提高他们责任感的问题。问题的解决,当然也有主、客观两个方面,但从学校管理的角度看,则集中提出了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好中学校长的积极性的问题。

应该说,这些年来对校长的问题重视不够,好象认为从人事上配备了就万事大吉。对校长使用得多,关心得少;要求得多,帮助得少。这样,校长们碰到的实际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他们的苦处很少有人知晓,于是牢骚也自然就增多了。必须增强对校长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常言道:“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本来是不言而喻的。学校能否办好,校长是举足轻重的中心人物。他的认识、决心、行动,都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方向。而如何依靠教师办学,调动起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关键也在于校长。这些浅显道理,多少年来,已为大家所熟知。但是,懂得了不等于问题就解决了。知道校长在学校中的重要性,不等于在实际工作中就把做校长的工作真正摆到了上级的重要议事日程上去。调动校长的积极性,关心、体谅、支持校长的工作被忽视了,这不能不是校长们“牢骚太盛”的原因。实际上,校长工作积极性确实迫切需要充分的调动。因为校长工作积极性的调动问题已经是当前关系到学校能否办好,发展有无保证的迫切问题了。绝不能再掉以轻心。作为一校之长,其工作是十分艰辛和繁杂的,经常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处理校内一应事宜,更需要校长有良好的政治道德素养,熟谙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精湛的领导艺术以及强壮体魄的支撑。校长甘当师生的“公仆”,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默默奉献着,日夜操劳着,在教学的第一线上顽强奋斗着。他们常常是“眼睛一睁,忙到深更”,持续地忙碌。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全面进展,整体目标的顺利达成,无一不凝聚着校长们的片片深情和滴滴汗水。校长虽是一校之长,但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他们要工作,也需要生活和休息,需要在物质和精神上得到帮助和鼓励,需要得到来自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如果说,上级部门在对校长工作提出高标准,严要求的同时,也能高度重视和具体研究校长工作积极性的调动问题,并相应制定出完善的措施和配套制度,切实解决一些使校长们颇感苦恼和困惑的问题,进一步增强他们完成工作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更加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学校管理事务中,全身心地融入广大教职工中,从而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作出新的贡献,这就可皆大欢喜了。但是,仅此一点还不够。除上级关心外,还应当进一步从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上入手,从制度上解决一些根本问题。

1、尽快、果断地改革学校管理体制,实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

当前,我们中小学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如:党政分工不明确;职责权不统一;管理目标不清楚;校长相应的权力(如人事权、任免权、聘任权、分配权、决策权)尚缺少等。由于这些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校长的工作必然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成天陷于事务主义、人际关系的漩涡中而不能自拔。相反,对于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贯彻,对于学校管理目标的制定;对于如何开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等问题却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认真研究,只要保持学校不出什么大问题,上级不过多指责就万事大吉了。这种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原则来进行调和与维持学校工作的做法,无疑是管理体制上存在的弊端之一,其结果,势必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学校办学质量不高,校长当然应负主要责任;但是,如果学校管理体制不进行相应地改革和调整,那么这种状况仍不能改变,学校质量终究不会有更大的改观。所以,只有真正实现好“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才可以有效的改变目前局面。为此,首先必须有力摒弃“铁交椅”,确立校长任聘期限,对工作有成绩和有贡献的可考虑连任,否则就应予以解职。其次,必须提出校长任期内应达到的整体目标,有了目标,心中才有数,方向也更明。第三,围绕目标,应具体规定校长的职责范围,并建立起与其相配套的工作检查与评估制度。第四,在不违反原则和制度的前提下,可适当放宽校长的权限范围,在政策上向校长倾斜。如使校长真正有财权,而不是那种没有分配权和使用权的空洞财权;使校长真正有人事权,而不是想要的人分不来,不想要的人硬塞来;让校长真正有聘任权,在解决好落聘人员善后工作的前提下,实行教师聘任制,使广大教师产生危机感而奋起拼搏,以促使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可见,要调动校长积极性,改善管理,“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绝不可少。

2、真正实行校长岗位津贴补贴制。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即“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应该体现在我们的学校中。校长付出了辛勤劳动,就应该给予相应的报酬,否则,不利于校长积极性的调动。目前,大多数中学校长的职务工资是比较低的,而教师职称工资普遍已高于职务工资,额外又没有更多的津贴或补贴。不少校长说,做班主任工作的,每月有班主任津贴。而校长呢,工作头绪多,责任大,在报酬上却没有多大区别。所以,一些校长产生不愿意主持学校工作的想法也在情理之中。虽然我们反对在报酬上的“斤斤计较”和“讨价还价”,但是中学校长适当的岗位补贴和津贴仍是一个应该解决好的问题。如今,一些学校正在实行“结构工资制”。经实践证明,是有利于调动积极性的。许多学校经改革后,校长的工作热情高了,教师的积极性也高了,各种纠纷明显地少了,争着干事的人多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人们的收入普遍增加了,它让人们真正看到了“干与不干,多干与少干,干好与干坏”就是不一样,因而成效显著。当然,在强调校长岗位津贴补贴制的同时,还应看到,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完全躺在国家身上也是不行的,老靠“熬几个光骨头分汤喝”,是解决不了多大问题的。目前不少学校想方设法自筹资金,搞勤工俭学、校办工厂、房屋出租、开商店、实行计划外招生等,收入还是较可观的,的确也能改善办学的条件和师生工作与生活的条件。但归根结蒂仍应真正体现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不搞平均主义,使校长在其完成本职工作后能理直气壮的获得相应的报酬。实行的关键,还在于要有一个合理的分配办法,并由上级有关部门制定和公布实施。使校长岗位补贴或津贴成为合法化,能按制度发放和领取。就象班主任津贴一样为大家公认,不论是国家计划拨给还是自筹资金解决,均成为人们不再是大惊小怪的事情。这样,校长们害怕教职工对自己有看法、有意见,害怕日后工作难以协调而不敢多领取报酬的后顾之忧便可解除,不愿意主持校长工作的局面也能得到极大改善。

3、实行质量管理与经济利益挂钩制。

当前,我们还缺少这样一种制度,就是使每个教职工的利益与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直接挂起钩来,导致一部分教师产生如此想法:学校办好、办坏与本人无关,办好了对自己没好处,受表扬的是校长;办坏了我不受牵连,受批评的仍是校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情况普遍存在。因而表现出对学校工作不多关心,对本职工作不太尽心,对校长工作不太热心;有时,对学校领导的工作不仅不予支持和理解,反而还会产生一些有意刁难或消极怠工等缺乏质量意识和责任感的行为,结果是既影响了学校整体目标的达成,又挫伤了校长工作的积极性。正象有些校长所感慨的:“如果教师有100个要求,学校已满足了其中99个,仍然会有人一万个不满意”;“有的教师自己工作搞不好,质量上不去,不仅没有一点‘质量是我创造的,我应对质量负责’的意识和责任感,还容不得别人指正”。这种现象之所以存在,主要就是由于没有把相应的经济利益与其挂钩的缘故。如果我们切实制订出一个质量管理与经济利益挂钩制度,真正从经济上体现“奖勤罚懒”的原则以及“干好”与“干坏”的根本差别,确实从物质利益的分配上拉开档次,使那些对学校有贡献的,工作有成绩的教师从制度中获得较高奖励和肯定的话,那么,要全面而广泛地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意识,要提高广大教师的责任心和责任感,使教师由不关心学校工作转而支持、体谅和配合等则是完全可以办到的。如此,学校必定会有强大的凝聚力,群众也有巨大的向心力。广大教职工与校长同心同德、通力合作的局面定会有助于校长积极性的调动,有利于管理职能的发挥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4、实行校长医疗保健制度。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主心骨,既要统筹学校全局的工作,又要协调各方关系,他们工作的艰辛和繁杂,必须要有强健体魄的保证。

通常,不论是校长进行自身建设,还是教育行政部门任免校长,都把年龄和健康条件作为同时考虑的因素,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但是,要想使校长在年富力强的年龄里,胜任既复杂又繁重的学校管理活动,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抓好学校的行政工作和教学工作,还应该有一种可行医疗制度与其配套。而决不应该是看到校长身体不好了,无法坚持工作了,才考虑校长的人选问题,或者是进行大力宣传、表彰,鼓励他们带病坚持工作。如果是这样的话,校长付出的代价就太大了。可见,要用好校长就必须制定出一个可行的校长医疗、保健制度,使广大校长的健康问题有较优厚待遇的保证。比如:可以制定出一套更合理的医疗和报销制度,使校长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各地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关心校长健康问题,可指定一些校长特约医院,定期为校长进行健康普查,并建立起必要的校长健康卡片和健康档案;对于那些条件较差的山区、半山区学校的校长,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一批由医务人员组成的普查小组,送医上门,对各校校长进行巡回检查与专门治疗,把党的关怀随时送到每一位校长的心坎上。这种未雨绸缪,而非临渴掘井的做法,不仅更能体现出校长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且必能感化人心,使校长们由衷地体会到社会主义的温暖,从而鼓足干劲,焕发青春和工作热情,最终创造出优异的成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千方百计调动中学校长的积极性,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希望不要成为空谈。

标签:;  ;  

论中学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积极性调动_学校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