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配矿生产DAP的实践和研究(待续)(论文文献综述)
梅力[1](2018)在《原地浸矿开采注液孔布置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原地浸矿开采被认为是目前最绿色环保的浸取工艺而被广泛推行,其虽然是至今为止离子型稀土矿的最佳浸取工艺,但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表明,该工艺关于注液孔布置至今仍未有统一的规范和执行标准,矿区工人仅凭经验盲目布孔和注液,易造成矿产资源浪费和滑坡、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因此研究原地浸矿开采注液孔的布置,完善注液工程的执行标准,对离子型稀土的绿色高效开采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将原地浸出工艺与其他浸取工艺进行系统对比,分析其优缺点和对环境的影响,并从其技术特点出发,进一步分析影响原地浸出开采工艺的各个因素,得出影响注液孔布置的主要技术参数,即注液强度、注液孔孔径、注液孔孔深、注液孔孔间距等。以江西某离子型稀土矿山为研究对象,室内模拟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注液孔布置过程,对上述四种因素进行对比正交试验。实验室表明:影响原地浸矿注液孔布置的最主要因素为孔径,其次是注液强度、孔间距、孔深,即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孔径>注液强度>孔间距>孔深。选用Geo-Studio岩土工程软件,建立注液工程渗流模型,采用SEEP/W渗流模块对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注液过程中不同注液强度、孔径、孔深、孔间距进行正交试验数值模拟,通过极差分析法分析其模拟结果得出,主次顺序及因素各优水平与实验室分析结果保持一致,最终数值模拟确定注液孔布置的优化参数为孔径(直径)0.64m,孔深见矿1m,孔间距5m,注液强度1m3/h。
李暑宏[2](2018)在《低品位含铜金矿石堆浸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含铜金矿石的处理一直都是一个技术难题,高品位的含铜金矿主要采用浮选的方法同时回收金铜,在熔炼阶段进行分离。当含铜金矿石中金和铜品位都很低时就无法进行通过浮选来解决,一般情况会使用氰化堆浸的方式进行处理。在氰化堆浸过程中部分铜会和氰化物发生反应生成铜氰络合物,和金形成竞争氰化浸出的关系,不仅会加大氰化物的消耗,还会使金的回收率大幅度下降。铜氰络合物在炭吸附过程中会被活性炭吸附,占据大量活性炭吸附空间,影响金的吸附对后续的解吸-电积工艺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以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为起点,以紫金山金铜矿低品位含铜金矿石为研究对象,在紫金山金铜矿金矿第二选矿厂开展了含铜金矿石的氰化试验、含铜金矿石的堆浸工业试验和含铜富液的吸附过程探索研究。通过含铜金矿石的直接氰化试验发现,增加氰化钠的用量可以有效的提高金的浸出率,降低矿石尾渣中的金品位。当铜含量在0.078%时游离氰根浓度提高到5/万可以使尾渣中的金含量降低到0.1g/t的可接受水平。在含铜金矿石的堆浸工业试验中,在氰化堆浸的浸出初期快速提高矿堆的氰根水平,快速浸金同时尽量缩短铜的浸出时间,后期将游离氰根浓度控制小于2.5/万,保持铜离子低浸出水平,可以将堆浸尾渣金品位控制在0.109g/t,回收率79.81%。在含铜富液的吸附过程探索研究中,将吸附液的游离氰根浓度控制在大于2.6/万以上,铜离子浓度大于200mg/l时金的吸附率大于80%。在贫液水除铜方面,使用漂白粉破氰60倍质量比例加入量进行破氰除铜,可以将铜离子由370mg/l降低至4.5mg/l,不会对金离子产生影响,药剂成本控制在13.3元/吨水。使用50%的双氧水以7g/l的用量进行破氰除铜,可以将铜离子由229mg/l降低至11.3mg/l,不会对金离子产生影响,药剂成本控制在22.4元/吨水。在前人通过小试验证了酸化硫化法除铜的基础上开展工业试验,投资187万元建成了日处理水量4800m3酸化硫化铜、氰回收系统,经调试后水中的铜离子由平均217.4 mg/1处理后下降到39.9 mg/1,铜金属回收率达81.67%。酸化硫化法除铜处理成本约5.34元/吨水,回收的铜金属和氰化钠的总价值约12.91元/吨水,处理每吨水可产生收益7.57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通过研究,提出了氧化性低品位含铜金矿石堆浸-吸附工艺的优化方向,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为低品位含铜金矿石堆浸工艺提供了参考性建议,对国内同类矿山有借鉴意义。
陈炫冀,陈晓辉,柏兆海,马林[3](2017)在《化肥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磷流动特征研究》文中指出磷是作物和畜禽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同时也是不可再生资源。为了提高农牧业生产力,80%左右的磷矿石用于生产磷肥与磷饲料添加剂,因此提高磷肥和磷饲料添加剂生产效率至关重要。然而关于磷肥和磷饲料添加剂"采矿—选矿—磷酸—磷肥/磷饲料添加剂"整个链条的磷流动特征和各个环节效率的定量研究却很少。本研究通过企业实地调研,建立企业流动数据库,利用物质流分析的方法扩展了NUFER(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s,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模型的磷肥和饲料磷添加剂生产模块。以我国某大型磷化工企业为例,定量揭示磷化工企业"采矿—选矿—磷酸—磷肥/磷饲料添加剂"整个链条磷流动特征、损失和利用效率;分析各种磷肥和饲料添加剂产品生产磷流动、利用效率和磷足迹;并利用情景分析提出提高磷利用效率的策略和优化潜力。结果表明:2015年该企业利用含3.902?106 t P2O5的自然矿石,生产了2.426?106 t(折纯P2O5,下同)磷复肥和磷饲料添加剂,其中磷酸二铵和磷酸一铵是最主要的产品,分别为156万t和54万t。磷酸二铵、磷酸一铵、重过磷酸钙、磷酸一二钙、普通过磷酸钙、复合肥、硫肥和磷酸二氢钾产品的生产效率分别为98%、98%、93%、95%、91%、99%、98%和91%,整个生产链条的生产效率为80%。大多数的磷资源在矿石加工部门损失掉,占磷损失量的51%;其次是矿石开采部门(25%)和磷酸生产部门(14%)。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废弃物利用率,磷资源损失预计可以减少42%。研究企业的磷利用效率在国内已达先进水平,但仍有提升潜力。
高士友[4](2017)在《煤铝共生资源露天开采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矿产资源的总体特征:单一矿种矿床较少,多为多种有用组份(组成成分)伴生于同一矿体中(可称为伴生矿床),或两种以上的矿种共生在同一地质建造中(可称为共生矿床);同一矿体或同一地区的矿床往往前后经历多次成矿的地质作用,增加了综合开采的难度,多资源露天开采在初步探索中,多数露天矿是以开采单一资源为主,开采其他资源不是主动规划与开采的,其主要原因是缺少相关理论与技术手段,因此,研究多资源共生矿床露天开采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旨在建立多种资源赋存矿体开采的露天矿设计原理,露天矿设计中的主要参数包括:露天矿开采境界、矿石和矿岩生产能力和不同时期的生产剥采比等。这些参数是露天矿开采工艺、开采程序和开拓运输系统等主要技术决定的。论文以煤铝共生资源露天开采为例,从境界圈定、生产剥采比均衡以及露天开采矿山工程发展的基本原理入手,对煤铝共生资源的露天开采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1)分析了多资源露天开采的特点,给出了多种资源赋存矿床露天开采境界圈定的原则及方法,以煤铝共生资源为例,建立了露天开采总收益或主资源产量稳定为目标的露天开采境界优化步骤及方法;(2)给出了煤铝共生资源的定义,建立了基于三维地质模型软件的露天矿V-P曲线绘制方法和步骤,分析了煤铝共生露天矿生产剥采比对矿山生产的影响,确定了生产剥采比均衡的原则,建立了生产剥采比均衡方法,通过对共生资源露天矿生产剥采比的分析,针对伴生资源产量不确定性大的特点,提出了广义剥离物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生产剥采比的数学模型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建立了理想条件下生产剥采比的数学模型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了剖析;(3)根据单一资源露天开采矿山工程发展的基本原理,建立了煤铝共生露天开采矿山发展速度的基本模型,给出煤铝共生露天开采矿山生产能力确定方法。(4)露天矿生产剥采比不均衡会造成矿山生产和设备数量的波动,改变传统的剥采比计算机实现的方法,创造性的提出了开采矩阵与开采约束矩阵的概念,通过对埋藏较深资源的开采时间延迟来调整开采矩阵,使得开采矩阵满足开采约束矩阵的约束,即开采过程中满足矿物与岩石在空间上的支托关系。(5)通过贺家圪台矿区实例研究表明,根据地质数据,利用3DMine软件建立矿区的地质模型,得到了开采矩阵,铝矿至少需要推迟9年开采,才能使整个矿山开采过程中铝土矿与煤矿的产量保持稳定。通过实例研究验证了研究内容、方法和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论文对煤铝共生资源的露天开采方法与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对于丰富和发展露天开采计理论与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段付岗,屈战成[5](2014)在《用硫酸铵母液联产湿法磷酸的可行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探讨了将大型燃煤锅炉烟气氨法脱硫装置副产的硫酸铵母液送至磷酸铵装置联产湿法磷酸的可行性。经论证得出:硫酸铵母液联产湿法磷酸既可保持烟气脱硫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实现锅炉烟气达标排放,又可回收利用烟气中的硫资源;如果企业同时拥有烟气脱硫装置和磷复肥装置且相距较近,则联产的成功率更高。
屈战成,段付岗[6](2013)在《用硫酸铵母液代替部分硫酸生产萃取磷酸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结合陕化公司煤化工装置和磷复肥装置的生产实际,分析了将大型燃煤锅炉烟气氨法脱硫装置(又称硫酸铵装置)副产的硫酸铵母液送至萃取磷酸装置,分别添加在萃取槽、球磨机和真空过滤机上,代替部分硫酸生产萃取磷酸的可操作性,其中包括可行性分析、试运行方案、技改措施、操作要点等。
侯冬梅[7](2011)在《HB公司薪酬体系再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民营企业在发展之初,企业管理的决策都是因为领导者的主观决策确定的,企业的成员也大多数都是家族成员。企业管理十分不正规,随着越来越懂的外企、国企抢占着市场份额,对私企造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寻求一条适合企业发展的正规化管理途径非常重要。而企业管理最关键的一项内容就是人力资源管理,而薪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作用更是不可小觑。本文对薪酬、薪酬管理、薪酬理论发展、薪酬管理模式及薪酬管理策略等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结合HB公司的战略目标要求以及公司目前薪酬体系现状,针对HB公司薪酬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重新设计了一套适用性极强的薪酬体系,在再设计的薪酬体系中,在组织结构、部门职责界定、重新定岗定编、分别制定职位说明书及绩效考核指标等与薪酬体系设计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再设计和调整,在方案形成后,形成了实施计划及原则,并分析了再设计方案实施后可能达到的效果,从而优化了公司原有的薪酬体系,进而实现提高工作效率,激励员工的目标。本文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通过互联网资源、图书及文献资料查阅,研究最新理论成果;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逻辑分析方法,根据已有理论,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出有效可行的方案;通过数据的实际调研及收集,在企业进行实际调研,收集所需数据,为制定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本文的参考价值在于:一是找出民企管理的软肋,提出改进措施。二是利用所学解决HB公司薪酬体系的实际问题。三是对其他民营企业具有借鉴作用。
段付岗[8](2010)在《影响磷酸二铵造粒的因素及对策》文中提出结合陕西华山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复肥厂的生产实际,介绍了磷酸二铵(DAP)的造粒(成粒)机理,从造粒工序的原料、工艺和设备三方面分析了影响DAP造粒的各因素,从料浆中和度、含水量、黏度,造粒工序的返料比、母料粒度分布、喷浆量和通氨量,以及造粒机内的料浆分布器、氨分布器和橡胶衬板等方面探讨了对成粒的影响,并阐述了所采取的控制手段和技改措施。认为要善于积累和总结生产经验,培养高素质的造粒操作人员是至关重要的。
段付岗[9](2009)在《磷酸二铵装置的节能减排技术——磷复肥装置节能减排技术之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结合磷复肥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趋势和陕西华山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复肥厂的生产实际,阐述了磷酸二铵(DAP)装置中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和改造,分析、评价其工艺特点和运行效果。
段付岗[10](2007)在《用高镁磷矿生产DAP的实践与研究(待续)》文中指出镁含量高的磷矿对萃取磷酸和DAP生产的影响甚大,阐述了60 kt/a DAP装置使用高镁磷矿对二水法磷酸、传统法磷铵生产过程和量化指标的影响,以及所采取的调整工艺指标、原料适应性技改和加强过程控制等措施,以减少和消除影响。通过对比分析,评价采取措施后使用高镁磷矿的生产效果,并研究和探讨有关高镁磷矿生产DAP的新技术开发、使用情况。
二、配矿生产DAP的实践和研究(待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配矿生产DAP的实践和研究(待续)(论文提纲范文)
(1)原地浸矿开采注液孔布置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稀土资源概述 |
1.1.1 世界稀土资源 |
1.1.2 中国稀土资源 |
1.1.3 稀土的主要用途 |
1.1.4 矿床地质类型 |
1.1.5 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 |
1.1.6 浸取工艺 |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1.2.1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意义 |
1.3.1 目的及意义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离子型稀土矿试验参数测定及开采工艺的影响因素 |
2.1 试验矿样及主要仪器设备 |
2.1.1 试验矿样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2.2 基础物理参数的测定 |
2.2.1 稀土粒径测定 |
2.2.2 稀土矿含水率试验 |
2.2.3 稀土渗透性试验 |
2.3 离子型稀土矿开采工艺 |
2.3.1 开采工艺技术特点及流程 |
2.3.2 开采工艺对环境的影响 |
2.3.3 浸取原理 |
2.4 原地浸矿开采工艺的影响因素 |
2.4.1 浸取剂 |
2.4.2 注液强度 |
2.4.3 注液系统孔网参数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离子型稀土矿注液孔布置参数的正交试验分析 |
3.1 实验方法及步骤 |
3.1.1 实验过程 |
3.1.2 正交试验设计 |
3.2 注液孔孔网参数对浸润效果的影响分析 |
3.2.1 注液强度对浸润效果的影响 |
3.2.2 注液孔孔径对浸润效果的影响 |
3.2.3 注液孔孔深对浸润效果的影响 |
3.2.4 注液孔孔间距对浸润效果的影响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Geo-Studio的注液孔布置优化研究 |
4.1 SEEP/W渗流分析软件 |
4.1.1 渗流基本方程 |
4.1.2 渗流模型的建立 |
4.2 单一孔网参数下的数值模拟 |
4.2.1 不同孔径条件下的数值模拟 |
4.2.2 不同孔间距条件下的数值模拟 |
4.2.3 不同孔深条件下的数值模拟 |
4.2.4 不同排距条件下的数值模拟 |
4.3 基于Geo-Studio软件的注液孔布置优化 |
4.3.1 多变量正交试验数值模拟 |
4.3.2 注液孔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及优化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2)低品位含铜金矿石堆浸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国内外含铜金矿石处理工艺现状简述 |
1.2 含铜金矿石堆浸技术的工艺发展现状 |
1.2.1 含铜金矿石氰化堆浸的工艺现状 |
1.2.2 氨氰体系在含铜金矿石堆浸工艺现状 |
1.2.3 含铜金矿石其他堆浸方法的工艺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紫金山金铜矿含铜金矿石矿物研究 |
2.1 含铜金矿石的来源 |
2.2 含铜金矿石的物质组成 |
2.2.1 原矿X-荧光光谱半定量分析 |
2.2.2 原矿化学多元素分析 |
2.2.3 试验样铜、金、硫三种元素物相分析 |
2.2.4 紫金山金铜交接带矿石的矿物组成与含量 |
2.3 金的赋存状态 |
2.4 铜的赋存状态 |
2.4.1 蓝辉铜矿 |
2.4.2 铜蓝 |
2.4.3 硫砷铜矿 |
2.4.4 黄铁矿 |
2.5 小结 |
第三章 含铜金矿石的氰化浸出探索 |
3.1 含铜金矿石的浸出原理 |
3.2 含铜金矿石的浸出试验 |
3.2.1 试验样品来源 |
3.2.2 不同铜含量的含铜金矿石的浸出研究 |
3.2.3 氰化钠浓度对含铜金矿石浸出的影响 |
3.3 柱浸试验 |
3.3.1 试验步骤及试验条件 |
3.3.2 试验结果 |
3.4 小结和讨论 |
第四章 铜离子对堆浸-吸附工艺的影响 |
4.1 铜离子对堆浸工艺中金浸出的影响研究 |
4.1.1 堆浸工艺及主要参数 |
4.1.2 喷淋结果考察 |
4.2 吸附液中铜离子对活性炭吸附金的影响及行为研究 |
4.2.1 静态吸附工艺及主要参数 |
4.2.2 静态吸附金、铜吸附率考查 |
4.2.3 活性炭在溶液中对金、铜的吸附规律 |
4.3 小结和讨论 |
第五章 漂白粉对生产循环水的脱铜效果研究 |
5.1 漂白粉破氰脱铜原理 |
5.2 漂白粉破氰脱铜的用量试验 |
5.3 小结和讨论 |
第六章 双氧水对生产循环水的脱铜效果研究 |
6.1 双氧水对循环水脱铜的原理 |
6.2 不同双氧水用量的脱铜试验 |
6.3 双氧水脱铜对溶液中金离子的影响 |
6.4 双氧水脱铜的经济效益预估 |
6.5 小结和讨论 |
第七章 酸化-硫化法的工业应用 |
7.1 酸化-硫化法的基本原理 |
7.2 酸化-硫化法研究现状及小试成果简述 |
7.3 酸化-硫化法工业应用建设规模及工艺流程 |
7.3.1 工艺流程 |
7.3.2 生产流程 |
7.4 酸化-硫化法的流程调试 |
7.4.1 生产指标的调试 |
7.5 酸化-硫化法扩产改造及流程调试 |
7.5.1 扩产改造 |
7.5.2 生产调试 |
7.6 酸化硫化法除铜的经济效益评估 |
7.6.1 铜和氰化钠回收的价值估算 |
7.6.2 系统运行费用统计 |
7.6.3 总效益分析 |
7.7 小结和讨论 |
结论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化肥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磷流动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与系统边界 |
1.2 模型参数与算法 |
1.3 情境的设置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企业磷肥和饲料磷添加剂生产系统磷流动特征和利用效率 |
2.2 企业各种磷肥和饲料添加剂产品生产的磷流动、利用效率和足迹 |
2.3 各子公司产品生产的磷流动特征 |
2.4 情景分析 |
3 结论与讨论 |
(4)煤铝共生资源露天开采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5 主要创新点 |
2 多种赋存资源露天开采境界圈定原则及方法 |
2.1 露天矿境界圈定概述 |
2.2 煤铝共生及多资源境界圈定 |
2.3 本章小结 |
3 多种赋存资源露天开采剥采比均衡 |
3.1 煤铝共生露天矿开采v-p曲线定义及绘制 |
3.2 传统露天矿生产剥采比的均衡 |
3.3 煤铝共生露天矿生产剥采比的均衡 |
3.4 产量发展曲线 |
3.5 本章小结 |
4 煤铝共生露天开采矿山工程发展基本原理 |
4.1 煤铝共生资源剥采工程发展速度研究 |
4.2 煤铝共生资源露天矿开采生产能力 |
4.3 本章小结 |
5 实例研究 |
5.1 采区境界的优化 |
5.2 生产剥采比均衡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及建议 |
附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用硫酸铵母液联产湿法磷酸的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联产背景 |
2 联产依据 |
3 联产方案设想 |
3.1 方案一 |
3.2 方案二 |
3.3 工艺技改方案 |
4 联产技改措施 |
5 联产要点 |
6 结语 |
(6)用硫酸铵母液代替部分硫酸生产萃取磷酸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概述 |
2可行性分析 |
2.1生产原理 |
2.2硫酸铵母液对生产过程的影响 |
2.3硫酸铵母液的添加方案 |
2.4其他问题 |
3试运行方案 |
3.1方案一:硫酸铵母液添加在萃取槽内 |
3.2方案二:硫酸铵母液添加在球磨机内 |
3.3方案三:硫酸铵母液添加在过滤机上 |
3.4工艺技改方案 |
3.5工艺技改措施 |
4试运行要点 |
1.试运行目的 |
2.试运行方式 |
3.试运行“三优先”原则 |
4.试运行核心 |
5.试运行操作要点 |
6.主要工艺控制指标 |
5结论 |
(7)HB公司薪酬体系再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2.1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2.2 研究框架 |
第2章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
2.1 薪酬与薪酬管理 |
2.1.1 薪酬的概念与构成 |
2.1.2 薪酬的功能 |
2.1.3 薪酬管理的含义 |
2.2 薪酬管理理论的发展 |
2.2.1 过程激励理论 |
2.2.2 内容激励理论 |
2.3 薪酬策略 |
2.3.1 薪酬水平策略 |
2.3.2 薪酬结构策略 |
2.4 薪酬管理模式 |
2.4.1 岗位系列薪酬管理模式 |
2.4.2 基于技能的薪酬管理模式 |
2.4.3 基于绩效的薪酬管理模式 |
2.4.4 基于年功的薪酬管理模式 |
2.4.5 基于市场的薪酬管理模式 |
2.4.6 宽带薪酬管理模式 |
第3章 HB公司薪酬体系现状分析 |
3.1 HB公司概况 |
3.1.1 HB公司背景介绍 |
3.1.2 HB公司组织结构现状 |
3.2 HB公司人力资源结构现状 |
3.3 HB公司薪酬体系现状 |
3.3.1 薪酬结构分析 |
3.3.2 员工对薪酬体系的满意度调查 |
第4章 HB公司薪酬体系再设计方案 |
4.1 薪酬体系再设计的总体目标 |
4.1.1 公司战略目标对薪酬体系再设计的要求 |
4.1.2 薪酬体系再设计流程 |
4.2 薪酬体系再设计准备 |
4.2.1 组织结构的调整 |
4.2.2 岗位分析及岗位评估 |
4.3 薪酬体系再设计策略 |
4.3.1 市场调研情况 |
4.3.2 薪酬策略选择时考虑的因素 |
4.3.3 薪酬策略的确定 |
4.4 薪酬体系再设计具体方案 |
4.4.1 薪酬结构再设计 |
4.4.2 薪酬体系再设计总体方案 |
4.4.3 高管人员薪酬模式——年薪工资制 |
4.4.5 普通管理人员薪酬模式——岗位绩效工资制 |
4.4.6 技术人员薪酬模式——技能绩效工资制 |
4.4.7 营销人员薪酬模式——销售提成工资制 |
4.4.8 其他人员薪酬模式——其他工资制 |
第5章 HB公司薪酬体系再设计方案的实施与评价 |
5.1 薪酬体系再设计方案的实施 |
5.1.1 新旧方案的转换原则 |
5.1.2 再设计方案的实施方法 |
5.2 薪酬体系再设计方案的效果评价 |
5.2.1 明确岗位职责 |
5.2.2 初涉绩效考核 |
5.2.3 完善薪酬体系 |
5.2.4 健全激励机制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工资定级表》 |
附录2 《中层以下管理岗位工资等级表》 |
附录3 《专业技术人员工资等级表》 |
附录4 《营销人员工资等级表》 |
(8)影响磷酸二铵造粒的因素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DAP成粒机理 |
2 影响成粒的因素 |
2.1 原料影响成粒的因素 |
2.1.1 料浆中和度 |
2.1.2 料浆水含量 |
2.1.3 料浆黏度 |
2.1.4 氨含量 |
2.2 工艺影响成粒的因素 |
2.2.1 返料比 |
2.2.2 母料粒度分布 |
2.2.3 喷浆量和通氨量 |
2.3 造粒机内件影响成粒的因素 |
2.3.1 料浆分布器 |
2.3.2 氨分布器 |
2.3.3 橡胶衬板 |
3 对策 |
3.1 控制手段 |
3.2 技改措施 |
4 结束语 |
(9)磷酸二铵装置的节能减排技术——磷复肥装置节能减排技术之二(论文提纲范文)
1 节能技术 |
1.1用中浓度磷酸生产DAP以节省蒸汽 |
1.2改变氨蒸发器加热介质, 收到双重节能效果 |
1、用蒸汽直接加热以提高热利用率 |
2、用MAP装置循环水加热, 充分利用热能 |
1.3两台尾气风机叶轮改型, 以节省能耗 |
1.4设备冷却水封闭循环利用以节省用水 |
2 减排技术 |
2.1所有污水用于研磨磷矿, 污水实现零排放 |
2.2干湿线尾气分别用稀浓磷酸洗涤, 以降低污染 |
3 小结 |
(10)用高镁磷矿生产DAP的实践与研究(待续)(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高镁磷矿对DAP生产的影响 |
2.1 对生产过程的影响 |
2.1.1 对稀磷酸生产过程的影响 |
2.1.2 对DAP生产过程的影响 |
2.2 对生产量化指标的影响 |
2.2.1 对开车率的影响 |
2.2.2 对产量的影响 |
2.2.3 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
2.2.4 对消耗的影响 |
2.2.5 对生产成本的影响 |
3 调整措施 |
3.1 工艺指标调整 |
3.1.1 萃取反应温度 |
3.1.2 萃取槽液相SO3浓度 |
3.1.3 稀磷酸浓度 |
3.1.4 浓磷酸浓度 |
3.1.5 浓磷酸含固量 |
3.1.6 磷铵料浆中和度 |
3.1.7 中和槽料浆液位 |
3.1.8 中和槽尾气温度 |
3.1.9 干燥机出口尾气温度 |
3.2 原料适应性技改 |
3.2.1 增设添加絮凝剂设施 |
3.2.2 增加浓磷酸澄清系统 |
3.2.3 磷酸浓缩系统扩能改造 |
3.2.4 磷铵尾气洗涤吸收系统改造 |
3.2.5 中和槽改造 |
3.2.6其他小改小革 |
四、配矿生产DAP的实践和研究(待续)(论文参考文献)
- [1]原地浸矿开采注液孔布置优化研究[D]. 梅力. 江西理工大学, 2018(01)
- [2]低品位含铜金矿石堆浸工艺研究[D]. 李暑宏. 福州大学, 2018(05)
- [3]化肥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磷流动特征研究[J]. 陈炫冀,陈晓辉,柏兆海,马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11)
- [4]煤铝共生资源露天开采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D]. 高士友. 中国矿业大学, 2017(01)
- [5]用硫酸铵母液联产湿法磷酸的可行性分析[J]. 段付岗,屈战成. 化肥工业, 2014(01)
- [6]用硫酸铵母液代替部分硫酸生产萃取磷酸的研究[J]. 屈战成,段付岗. 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 2013(06)
- [7]HB公司薪酬体系再设计研究[D]. 侯冬梅. 东北大学, 2011(05)
- [8]影响磷酸二铵造粒的因素及对策[J]. 段付岗. 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 2010(04)
- [9]磷酸二铵装置的节能减排技术——磷复肥装置节能减排技术之二[J]. 段付岗. 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 2009(01)
- [10]用高镁磷矿生产DAP的实践与研究(待续)[J]. 段付岗. 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 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