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集成和信息生命周期的学术数字信息资源规划_图书馆论文

基于系统集成与信息生命周期的学术数字信息资源规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资源论文,系统集成论文,生命周期论文,学术论文,数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术信息资源是指那些能够为学术研究所利用,具有研究和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1]。作为一个国家科研和创新的动力源泉之一,学术信息资源在创新型社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同传统的信息资源相比,数字信息资源具有数量巨大、增长迅速、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等特点,学术数字信息资源作为数字信息资源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是直接与我国的教育和科研活动紧密联系的一种数字资源形式,图书馆则是学术数字信息资源的主要集散地。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通过计算机技术、通讯网络、信息处理等各种技术,将分散于各种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学术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方式储存,以网络化的方式互相连接,提供及时,实现资源共享[2]。可见图书馆是构建学术数字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中心,要实现学术数字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必须从图书馆信息资源规划开始。

学术数字信息资源的交流性决定了其共享性,对学术数字信息资源进行合理规划是实现其有效共享的必然途径。基于系统集成框架的图书馆信息资源规划可以全面整合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基于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图书馆信息资源规划通过对信息资源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合理规划,可以达到整个流程的无缝连接,从而保障学术数字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运行。

本文以图书馆为构建学术数字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中心,分别从系统集成框架与信息生命周期管理两个角度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规划进行探讨。

1 学术数字信息资源的分类

学术信息资源按照利用方式可分为搜索引擎学术信息资源、书目学术信息资源、网络数据库学术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学术信息资源以及数字工具书学术信息资源五类[3]。

搜索引擎是数字信息资源的总索引,是快速查找学术信息资源的一种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检索工具。

书目信息是传统文献信息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新表现,主要包括新书书目、馆藏目录、索引和文摘等。

网络数据库是目前学术数字信息资源的最主要部分,也是数量最多、最有价值的学术信息源,具有更新及时、数据量大、收录内容广泛、实用性和针对性强、检索途径多、查询快捷方便等特点。主要表现为国内各种网络中的数据库、各类信息资源系统中的数据库、各图书馆联网的大量光盘数据库和国外著名的联机检索数据库等。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拥有多种媒体内容的数字化学术信息资源和网络设备、技术,为用户方便、快捷地提供信息的高水平服务系统。数字图书馆的学术数字信息资源包括各种数据库信息源、书目信息源、报刊信息源和工具书信息源等,可称为学术信息资源之信息源。数字图书馆具有存储数字化、提供知识化、利用共享化、传递网络化、读者广域化等特点。

数字工具书大多是传统印刷型的检索工具书和参考工具书经过数字化而成,其特点是检索功能更强,内容更新速度快,无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等。目前在互联网上可供查阅的主要有辞典、手册与指南、年鉴和百科全书等。

2 以图书馆为中心构建学术数字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作为重要的学术信息资源的汇集与流通中心,图书馆必然成为构建学术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核心。

学术信息资源是一个国家科研和创新的动力源泉之一。然而由于其学科专业划分比较细密,各个专业领域的用户又相对比较集中,同时用户的数量相对于社会大众信息资源(如新闻娱乐等)的用户而言比较少,很难形成规模效益,所以目前大多数网络信息服务提供商都不太关注这方面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而学术信息资源是一个国家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源,其建设又不能以营利为目的[4]。图书馆作为公益性信息机构,在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以为读者提供利用为首要目的,各种利益关系容易协调。同时,传统的图书馆学理论中,图书馆的学术性是图书馆的重要属性之一,图书馆承担着传递文献信息的基本职能,在数字化环境下,这种属性和职能不但不能被削弱,反而应该强化。这样就决定了学术信息资源建设应该由图书馆系统来承担。

学术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往往由作者、出版商、发行商、文摘索引商、联机检索服务商、书目检索服务商和图书馆等一系列环节,严格有序分工组成(如图1)。在这样的体系中,图书馆具有关键性作用[5]。图书馆对学术信息资源进行可靠收集、存储和组织管理;对信息资源、工具和服务进行“本地化”整合;对科研、教育用户直接提供信息检索、传递和利用服务。在这种环境下,用户虽然可以直接通过体系共享信息资源,但受自身和外界条件限制,大都必须通过图书馆来获得所需的信息及相关服务,用户和用户机构依赖图书馆来建立所需的信息资源保障机制。而且,学术信息共享体系中的其他机构也必须通过和依靠图书馆来实现其价值。有了图书馆参与,学术信息资源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间隔,实现更深层次的共享。

图1 学术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学术信息资源共享产生了巨大影响: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大量信息资源以数字、多媒体形式出现,便利信息的传递、物化和共享;网络技术真正突破了空间对信息资源共享的制约;知识社会的到来则使学术信息资源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各单位之间的行业界线开始模糊,多种新的机构逐渐参与学术信息资源共享体系之中,并形成了开放存取等新的共享方式。因此,图书馆需要处理好与其他组织之间关系,成为平衡各方利益的中心,加强其公益性组织地位,进行合理的信息资源规划,使学术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更加完善。

3 图书馆信息资源规划

要构建以图书馆为中心的学术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实现学术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必须有相应的管理系统,即一个在图书馆内外捕捉、管理、分析、存储、分配和利用信息的数字化系统。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往往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的信息标准,致使信息流通不畅、信息不能共享。图书馆信息资源规划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途径。它是一种基于现代管理思想,应用企业先进的资源计划模式、IRP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系统。将信息资源规划理论应用于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管理将更好地整合图书馆现有的各类学术信息资源,实现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传输的全面规划。

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规划理论是结合图书馆的工作性质提出来的,不是简单的移植已有的信息资源规划的理论和实践。它是对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传输和利用的全面规划。具体的讲,就是梳理和规划图书馆的业务流程,理顺用户信息需求,制定合理的馆藏发展政策。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执行相关信息标准规范,整合现有的信息系统及各种应用。它可以有效解决信息资源有限的生命周期与长期需求之间的矛盾[6]。

对多数图书馆而言,实施信息资源规划并不需要对全部流程进行重建,它是为了确保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充分耦合,逐步构造面对多种载体与多种媒体的元数据和对象数据,建立数字资源采集,标识、管理、存储、发布和长期保存的业务流程和业务规范,并将其与传统图书馆的采访、编目、借阅、咨询和典藏业务流程进行整合。

3.1 基于系统集成框架的图书馆信息资源规划

在系统集成框架的基础上,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规划,即是以数据层规划为基础,通过应用层规划、业务流程层规划和表现层规划,全面整合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确保高效率地管理这些信息资源。

在数据层,图书馆信息资源规划的目的是通过制定部门的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标准、用户视图标准,建立图书馆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提高图书馆的数据共享能力,减少数据冗余和重复建设。

在应用层,图书馆信息资源规划的目的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在统一的数据平台上部署各个相对独立的应用系统以及确定彼此之间的作用和关系,并使各个应用系统集成运行成为可能。基础平台是IRP的核心内容,它为各个应用系统的集成提供系列的基础服务,使得各个应用系统得以实现数据共享、系统间访问。

在业务流程层,图书馆信息资源规划的目的是实现图书馆运作流程的无缝集成和整合,结合各馆的实际和信息技术的要求,在理论上构造和优化业务流程。

在表现层,图书馆信息资源规划的目的是实现以信息与应用高度集成、个性化和智能化为显著特征的用户界面层。用户界面层是图书馆最终提供信息资源给用户的表现形式。它通常包括跨系统数据库检索、搜索引擎、信息分类导航、学术交流、专家咨询、个性化可定制服务等功能组件[7],并具备信息和应用的集成整合、一站式检索、个性化、协作式等特征。表现层的图书馆信息资源规划需要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对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的统一发布、发现和访问。

3.2 基于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图书馆信息资源规划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即是一个数字化信息系统,对不同的信息资源,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都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建立起一个规范、集成化的信息系统,以保证信息的合理流动,实现充分的信息共享。

3.2.1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美国信息资源管理学家霍顿指出,信息是一种具有生命周期的资源,信息生命周期是信息运动的自然规律,它一般由信息需求的确定,信息资源的生产、采集、传递、处理、存储、传播与利用等阶段组成。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管理应与信息运动的自然规律相一致,应该由信息需求的确定、采集、处理、存储、传播、利用、维护、反馈、再加工、再利用、降低使用等级等阶段组成,是一个循环往复但信息价值不断增值的过程[8]。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理论就是要在信息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根据信息价值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程度的管理,这样能以最低的成本在信息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获得信息的最大效益。它是一个针对信息进行主动管理的策略,即建立一个高水平的信息资源规划系统,便于数据的流通和管理、便于数据的共建共享、避免数据的重复建设,恰当地保持信息的完整性、可获得性,使信息在图书馆内部及图书馆之间得到最广泛的利用。

3.2.2 图书馆信息资源规划过程

在信息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每个环节都需要进行周密考虑,并达到整个流程的无缝连接,就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资源规划系统。基于信息生命周期的图书馆信息资源规划过程应该包括6方面内容。

(1)项目定义。信息资源规划是一项需要统筹管理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个权威的信息资源管理和协调机构,采用全局的观点识别组织目标和关键成功因素,研究关键业务流,划分业务域,全权负责信息资源的规划和具体实施。

(2)用户需求定义。这也是信息生命周期中的第一个阶段,通常是由决策者在对本馆的目标、任务和用户需求等进行分析后确定对信息的需求。既要分析用户真正的需求,又要启发用户潜在的需求,综合用户需求。其结果是对馆藏发展目标做出详细的规定,具体到各类载体资源的数量、等级、经费等。

(3)信息生成或收集。这是信息生命周期中的第二个阶段,一旦确定了信息需求,就要据此开展信息的生成或收集工作,亦即数据的生成过程。

(4)系统建模。图书馆业务处理是图书馆管理部门功能活动的核心。将业务流程文档及图表转换为业务活动,以及它们之间信息的输入输出的表达过程就是图书馆管理信息集成系统功能活动建模的过程。

(5)组织实施和评价。包括采购、接收、配置及安装新系统或修改。在这个阶段制定有关测试过程的分析报告、安全评价、体系认证等,还要评论、评比、审计与客观调查本馆信息资源管理的能力、标准和政策。

(6)维持/持续。是为了信息长期的可用性和可获得性,使系统随时处于最佳状态下的运作而进行的保存、维修、更新、定期审查等。

3.3 图书馆信息资源规划模型的构建

利用面向对象分析方法可以对复杂系统建立各种可视化系统模型,将模型应用于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规划中,可以加速开发进程,提高代码质量,支持动态业务需求,并方便地集成已有的传统图书馆信息资源,以达到对学术数字信息资源最有效的利用和共享。

数据流程图(Data Flow Diagram,简称DFD)是结构化分析的重要方法,在信息资源规划中应用的DFD经过了一定的简化,成为一种标准化的一级流程图和二级流程图。其主要作用是:便于用户表达功能需求和数据需求及其联系;便于图书馆工作人员共同理解现行系统和规划系统的框架;清晰表达数据流的情况;有利于系统建模。

根据图书馆信息资源规划的系统模型图,一级数据流程图是从全馆的高度,综合、整体地观察每一个职能域数据流的进出概况。通过一级数据流将一些职能域联结起来,形成对全馆数据流的整体认识。图2表示图书馆信息资源规划的发生是基于用户的需求,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经过采集、处理、传输和利用四个环节,即是信息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每个环节都需要进行周密考虑。并达到整个流程的无缝连接。整个环节的核心要素是人、信息和技术[6]。

图2 图书馆信息资源规划的系统模型图

4 结语

在数字化时代,学术数字信息资源作为与教育和科研活动紧密联系的一种数字资源形式,是一个国家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源,对学术信息资源进行合理规划是实现其有效共享的必然途径。图书馆作为构建学术数字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中心,其信息资源规划是保障学术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本文分别从系统集成框架与信息生命周期管理两个角度出发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规划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学术数字信息资源规划的研究有所裨益。

收稿日期:2010-03-28

标签:;  ;  ;  

基于系统集成和信息生命周期的学术数字信息资源规划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