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终生教育看成人教育理论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终生论文,人教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前言
中国自古即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格言。还有不少国家也有类似说法。迄至本世纪60年代以来,经有关学者和国际组织的研究和倡导,已开始形成为终生教育和学习社会的国际思潮。有的学者并提出加速成人教育理论建设,促进学习化社会的早日到来等主张。终生教育思潮的出现为成人教育理论建设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理解和认识终生教育的概念及内涵
何谓终生教育?本世纪80年代后期在编纂《成人教育辞典》和《教育大辞典》时,编委会的专家学者将终生教育、回归教育、学习化社会、成人教育等作为特级辞条列入,并在释文过程中,对这几个辞条曾争鸣了几个春秋,最后的共识是《终生教育》,这是始于20年代,流行于60年代的一种国际教育思潮。主张教育应贯穿于人的一生中的各个年龄阶段,而不是只有儿童和青少年时代。
终生教育一词始见于英国。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蓝格朗竭力提倡。他认为,数百年来把人生分成两半,前半生用于受教育,后半生用于工作,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接受教育应当是一个人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事情。教育应当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强调,终生教育是打开21世纪光明之门的钥匙,应重新思考和扩大终生教育这一观点的内涵。一方面要重视终生教育使人适应工作和职业文化的作用;另一方面要重视终生教育在铸造人格、发展个性以及增强批评精神和行动能力方面的意义。学习化社会建立在获得知识、更新知识、应用知识这三个基础上,这也是在教育过程中应强调的三个方面。即使在未来的学习社会中,正规教育体系(普通的小、中、大学)仍将是每个人学习知识可资选择的场所,这些场所的核心是教师和学员的关系。没有其他手段能代替这种师生关系,包括最先进的技术。雅克·德洛尔还强调,面对未来社会发展的终生教育有四大支柱:
(1)学知:即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 也就是“学会学习”以便从终生教育提供的种种机会中受益。
(2)学做:学会在一定环境中工作的实际能力。
(3)学会共同生活:能增进对他人的理解和对相互依存的认识, 重视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
(4)学会生存:要不断增强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 以适应和改造自己的环境。
雅克·德洛尔的论述,使我们认识到在创建学习化社会中,要正确对待终生教育的内涵,一方面要重视终生教育使人适应工作和职业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终生教育是多层面、多阶段的教育,也是从普通的基础教育,到大学教育,到成人教育。只有这两方面统一,才是适应未来世纪的终生教育观。
三、认识终生教育的整体功能与效益
由于终生教育思潮逐步为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人士所共识,因而终生教育的整体功能在有些国家和地区日益显露,是整体教育有了主导思想,不仅在建构、改革、发展部门中互补互利、合作奋进,更重要的是使整体教育能够满足人类一生在各阶段的需要,使一个人在一生中都能按需要学习,不断开拓,学会生存,建立和完善学习化社会。因此,从终生教育思潮出现以来,各部门教育已在显示其效益,仅举例如下。
(一)普通基础教育
终生教育思潮极大地推动了国际普通基础教育的发展。 从1960 ~1965年,全世界中小学注册学生从2.5亿增加到10亿以上。 中等教育的多样化、课程结构的变化和对普通基础教育教师的精心培养等,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中等教育大都注重以中学生个性发展和才能显露为中心的素质教育。仅以中小学教师培养为例,我国到2000年,中小学教师将达到988万人。小学、初中、高中师生比例要分别达到1∶22∶38, 1∶16∶67,1∶15∶24。教师素质也将有大幅度提高,全国小学、初中、 高中教师合格率将分别达到95%,80%和70%。
从终生教育提出以来,对于基础教育中的主要问题,也能及时发现与掌握。如世界当今14~15岁的童工,仍有约7850万人失学。另据统计,世界上达到小学年龄但未入学的,有1.28亿人。文盲、辍学、失学、男女受教育机会不等、人口激增、社会排斥、暴力等影响了基础教育的发展。许多发展中国家举办基础教育最大的矛盾是财力有限,有的举步维艰。我国解决这个问题,除了依法逐步增加教育投入以外,主要出路是依靠改革,在改革中提高水平和效益,求得发展。本世纪末要在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现在东部沿海地区“两基”教育任务已经完成,从今年开始重点推进中西部12个省的“普九”和扫盲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全国基础教育领域进行的又一深刻变革。
(二)职业教育
从终生教育思潮出现以来,职业教育的位置越来越明确和重要。职业教育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促进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为年轻一代开辟了更加广阔的成才之路。青年学生通常是在中等教育阶段,满怀热情选择今后进入成人生活和职业世界的道路。
依靠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是许多国家的成功经验。中国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是办好初中后的中等职业教育。2000年,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占高中阶段招生数和在校生数的比例,要分别达到60%左右;积极做好高中后的职业教育,使高中毕业生中有一部分能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和培训。《纲要》还提出职业教育要在政府统筹和管理下,依靠行业、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各方面来举办,政府给予适当的资助和扶植。要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使60%~70%的初中毕业生受到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30%~40%的初中毕业生进入普通高中,再使高中毕业生中的40%受到高等学历教育,其他的人也要创造条件尽可能受到高等职业教育和培训。
(三)高等教育
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高等教育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又是人类高等文化、高新技术研究传播的重要园地。从终生教育思潮出现以来,仅在最近20年间,全世界在高校注册学生增加了一倍多,从1970年的2800万,增至今天的6000多万人。当前世界高等学校大都重视教学与科研结合,面授与远距离教育结合,校内教学、科研与国外合作办学与国际交流结合,学校教育改进与劳动力市场变化结合,产学结合,长班与短班结合,政府办学与社会力量办学结合等。国际高等教育都面临各国各地区的现代化、国际化、技术高新化的严重挑战,力求办出多方位的特色。为纠正过去条块分割、小而全、教育资源不能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以及许多院校教育质量和效益不高的弊端,现在进行管理体制改革,采取中央部门与地方实行学校共建、学校合并、合作办学和部分部委所属高校转由地方为主管理等方式,已取得重要进展和良好效果,高等教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正在加强。
(四)成人教育
从国际终生教育思潮出现以来,加快了现代成人教育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地区的传播和发展。特别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召开了四次国际成人教育会议,使越来越多的人对现代成人教育的概念、对象、性质、任务、政策、权利、义务等有了共识,促使各国各地区现代成人教育不断发展。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职工教育、农民教育、继续教育、公务员教育、军队教育、妇女教育、老年教育等正在走向辉煌。我国政府一贯重视成人教育,正朝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人教育体系目标前进。1995年3月, 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业务教育和终生教育。”在此之前,许多省、市和产业系统就制订了职工教育条例或成人教育管理规定,这些都是国家成人教育法制订的基础,成人教育法正在起草中。成人教育法的制订和实施,能够促进成人教育职能的充分发挥,使之培养出当前紧迫需要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大中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并加快中西部地区扫除文盲和在全国城乡加强成人职业技术教育,以适应新世纪的需求。
四、认识新世纪对成人教育理论的需求
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建立和发展成人教育体系,投资少,收益大。有人说:“教育与经济发展,教育应先行。”但不同意的人认为,“要经济先行,或是教育与经济同步。”
新世纪即将到来,对上述问题应如何进一步认识,这是教育理论研究的需要,经济发展、人民幸福生活的需要,也不难从终生教育思潮出现以来的教育实践中找到启示或答案。如英国产业革命前后的教育是经济先行,教育滞后的。当时的英、德、法、美等国都是先发展经济,然后才来发展教育的。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起飞,与重视对专门人才的培养是不可分的。有了人才着重开发,才有经济的蓬勃发展。由此可见,从产业革命前后开始,到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是不同的世纪,便有不同的教育,教育的内涵和功能是不断运动和发展的。成人教育与终生教育都是现代经济社会孕育脱胎的产物。成人教育是各类教育中理论基础最薄弱的,但是最能直接有效地为新世纪的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的教育。故新世纪对成人教育理论建设应有以下的新思考。
(一)站在终生教育高度思考成人教育的职能
在当前国际竞争的新形势下,成人教育领域必须重视德育,使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进行。不应该认为成人教育只需学点文化和技术,只涉及文化、科学、技术、业务即可,而不必涉及德育,不必帮助学员提高哲学思维质量。在成人学员中,有各业第一线的劳动者,也有各级领导或更高层次领导。在终生教育中对每个成人教育对象,都应有传统德育教育,使德、智、体、美诸方面都优秀的学员,成为新世纪物质与精神两个文明建设的推动力。特别是在成人教育哲学思维建设方面,必须各国学者携手共建,为终生教育多做建树。国际终生教育四大任务,本文前已述及。其中之一是:学会与人们和平相处,学会人与人际理解、国际和地区理解。为了人类的终生教育,全世界都应透过成人教育,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从而在新世纪更进一步实现睦邻友好、民族团结、尊重协商、互利合作,反对战争、民族分裂、霸权主义。在新世纪来临之际,应将建立多对象、多层面的成人德育教育,列为当代成人教育职能之一。
(二)扩展成人教育,创建学习化社会
从终生教育思潮出现以来,经过国际学者30多年的研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动,人类走向学习化社会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知能兴衰、休闲时间增加和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些国家的教育正朝着学习化社会的目标前进。如我国截至1996年,共有小学64.6万所, 普通中学8万所,普通高等学校1032所,成人高等学校1138所,各类中等职业学校1.86万所,在校学生总数为2.1亿多人, 以上数字尚不包括各类培训中心、老年大学和自学辅导班。可见我国的教育正朝着学习化社会大步迈进。
所谓学习化社会,据《成人教育辞典》阐释:学习化社会是终生教育论者为未来教育发展勾画的理想境界。即教育与政治经济(包括家庭和个人生活)密切交织,社会各部门积极参与教育工作,共同分担教育责任。终生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已突破传统的界线,日益向包括整个社会和个人终生的方向发展,学校有其本身的作用,并将进一步发挥。教育不再是学校学生的特权,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未来的教育也不再是独自分隔的活动,也不限定在学龄期这样的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都是终生学习者,任何情况下都可自由取得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各种机会和手段。教育将不仅是一种权利和义务,更是一种需要和责任。可见,学习化社会的特征是:
1.它是终生教育的理想和目标;
2.它是经济、社会、科技、文化高度发展和紧密结合的标志;
3.它是国际、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群策群力的教育培训与自学活动;
4.它是人的学习习惯、学习需要、学习责任、学习和科研成果交流,以及学习者享有的社会地位的总和;
5.它是贯穿在人一生中的学习活动,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等。
但上述学习化社会的概念和特点,并非不能变动。本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许多教育家虽然对学习化社会提出了解释,但大多是概念的阐述,只有瑞典学者阿伯哈莫逊对学习化社会的标准进行了量化和设想:
1.全体青少年至少要接受11~12年的学校教育;
2.至少要有1/4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
3.在高等学校中应有1/2的学生年龄在25岁以上;
4.应有1/2的成人参与有组织的成人教育;
5.应有80%的成人学习者是在职成人。
(三)在终生教育理论指引下,研究构建成人教育理论体系
中国在“八五”期间,国家级科研项目《中国成人教育理论专著》原拟编纂20本,其书目初定为:中国自学考试、工业企业职工教育管理、继续教育概论、中国成人教育近现代史、干部教育概论、农村成人教育概论、现代企业职工教育概论、社会力量办学概论、中国广播电视高等教育、中国大中城市妇女教育概论、中国大中城市老年教育、现代成人教育科研概论、成人教育教学概论、成人教育心理学概论、职工教育经济学概论、现代成人教育教研概论、成人学校管理、中国成人教育法制建设概论、中国成人教育行政管理、国际成人教育比较研究、国际成人教育理论选择等。现已脱稿11部,正式出版7部, 其中出版的第一部《中国自学考试》已荣获中国职工教育与职业培训协会1996年成人教育著作奖。这套专书在编纂过程中,将根据国内外成人教育实践和改革发展的需要,其编纂出版计划和编纂书目将有所增减和调整,以保证社会需要和专著质量。